如何看待有些農村送禮日益嚴重的問題,本身一年到頭存不到兩個錢,還基本隨禮出去?

嘟嘟耐爸比


如何看待有些農村送禮日益嚴重的問題,本身一年到頭存不到兩個錢,還基本隨禮出去?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農村的隨禮問題嚴重嗎?城市裡應該更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吧?我們農村隨禮才100、200元,城市裡出手就是一千、兩千元,500元都拿不出手了。題主顯然是不瞭解農村,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農村人在隨禮上講究著禮尚往來,你給別人隨禮多少,別人就會隨過來多少,在農村中大家都是世代生活在一起的熟人,每筆禮錢送出去就能夠收回來,總得來說誰都不會吃虧。但在城市裡就不同了,同事直接隨禮,往往會因同事的離職,導致關係網斷裂,送出去的禮反而打水漂了。在城市裡,人的流動性很大,禮尚並不能全部往來。

農民的生活比較節省,一年賺的錢只會花在需要花的地方,並不會隨意的浪費,至於一年存不下幾個錢,這樣的說法自然是錯誤的,正常的家庭存上3-5萬元很正常。沒見過農村中有哪個家庭能夠隨禮隨出去3-5萬的,能夠超過1萬元就已經非常多了。一般家庭一年隨禮的費用在2000元左右,多的就是5000元。

在農民的眼裡,禮尚往來本身就是自願的事情,只要你在別人家裡隨禮去了,那別人也會來到你家裡隨禮,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不會吃虧。

而至於農村的送禮問題,這在城市裡也不少吧?在農村人的眼裡,求人辦事就要送上一些禮,這樣別人才能幫忙,其實這也是禮尚往來的一種,而不是純碎的商人思維。比如說我家的水電壞了,我就會請村裡的能人解決,然後送上一點東西感謝,這是正常的人情來往吧?


惠農圈


深惡痛絕!

身為農村青年人說說感受!

我們這兒四川瀘州瀘縣,我認為是辦酒席最誇張的地方了,只是生日滿十的都要大操大辦,10歲,20,30,結婚,孩子滿月,孩子一歲都要操辦,最誇張的是生了病住了院的,出院都要來一席!

已經成為了噁心循環,你辦酒席我送了禮金,我有事也必須辦,不然豈不是虧了,就是這種心裡!!!

我們一辦酒席一個生產隊的都要來,相反,凡是生產隊有人辦酒席,你也得去!!!好像不去不像那麼回事!禮金最少200塊!

很多上了歲數的,在家種點菜,養點雞鴨賣點錢,基本都拿去送禮了,這是最大的開銷!

一個生產隊的沒有親戚關係的一般是200,如果有親戚關係的,300,500,或者更高!!

全年高峰期出現在過年,從臘月20以後到過完年正月15,基本排滿了,有時候同一天要走幾處,也就是一家人分開走,分開去送禮,家裡人數不夠的,基本就是上午早早的把禮送了,去下一家!沒辦法啊,你收過別人的禮金,不還不像那麼回事兒!

作為年輕人,我是懶得去操辦這些,基本都是往外送禮,一個生產隊的,大家都去了,自己不去也不行,自己生日或者有啥事兒,也不想操辦,所以虧大了!!!





瀘州小強


我覺得現在送禮不光是農村嚴重,城市肯定也一樣嚴重,就像現在的婚喪嫁娶送禮這是避免不了的人情往來,還有就是別管你現在辦什麼事兒,首先得送禮禮不到就好像心不誠一樣就拿我們現在這個小縣城來說吧,小孩子入學現在不是劃片了嗎?農村都想進縣城裡邊去上學沒有名額,怎麼辦呀?送禮吧!還不是說送個一二百塊錢就行,最少都得上千了現在而且你得找對人,送,找不到人了,送一份還不行,還得再來第二份,畢竟現官不如現管嘛!記得我小的時候嗯,有外地的孩子來上學,那時候爸爸還沒有退休,在學校裡邊當校長根本就沒有送禮之說,只是找到學校說一下或者是找一個關係好的熟人給說兩句孩子的問題就解決了哪像現在呀那時候可能人際關係也簡單吧,沒有這些彎彎繞繞的。所以說現在人吶,只能隨波逐流,有事兒不送禮,真的不行啊!!


賀媽13


禮尚往來幾千年傳下來的,能一直傳下來就有它一定的道理,

就說農村隨禮這個事吧,婚喪嫁娶,孩子過滿月,來參加的人除了親戚就是鄉親父老,多多少少都會隨個禮,你給我家100我給你家100,來參加的鄉親隨個禮,幫著忙活忙活,鄉親們隨的禮錢也減輕了主家擺宴席的花銷,禮尚往來吧,鄉親們也不願意白吃白喝,

錢掙的多了隨禮跟著也就多了,

個別地區攀比風俗,不跟風,不提倡。

有時候也要看自身實力,願意多隨就多隨,不願意就少隨禮,沒必要跟別人比。


心懷叵測


針對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們村的情況吧,主要說辦酒席送禮金這回事。我們村送禮金情況不多,而且禮金是用定額的,不是隨意給的。一年到頭,我們這需要辦酒給禮金的日子就幾個,分別是娶媳婦、孩子滿月、大學酒,相對其它地方應該算少的吧。而且我們這娶媳婦和孩子滿月大多是一起辦酒的,因為在我們這裡普遍認為孩子滿月是“髒酒”,是慶祝產婦出月子去晦氣的日子,所以都是婦女赴酒席,男人不能參加的,這就導致吃酒席的人比較少,只有幾桌人,不會很熱鬧,而且主人家收到的禮金較少,幾乎可以說辦場酒席是虧本的。所以主人家為了節省時間,同時也是為了省錢,一般都是結婚酒和滿月酒一起辦,這樣村裡人能全部都來參加,沾沾結婚的喜氣。當然這種情況都是生第一胎的時候能這樣辦,生第二胎就不能這樣了,所以我們村很少辦二胎滿月酒的,即使辦酒,收的禮金最高也是每戶50元,少的有二三十元的,然後全家人一起去赴宴。曾經有一戶辦滿月酒收的禮金是每戶100元,其實按現在的物價不算多,但是事後還被村裡人背後議論,說那戶人家破壞村裡的規矩,所以後來辦滿月酒的人家也不敢破例收100元禮金,除了自家親戚例外,村裡的兄弟都是按50元禮金收。

然後說說大學酒,這個就是村裡的學生考上大專以上的大學辦的酒。零幾年我們村出了第一個大學生,考上了二本,當時主人家辦大學酒請了全村人去赴宴,每戶給的禮金是100元,那是我們村第一次參加酒席的禮金達到100元。雖然沒有遵循村裡的規矩收禮金,但是村裡人都不介意,畢竟是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大家都高興,並且希望出現了個領頭的,以後村裡能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後來我們村出的大學生多了,大家也用平常心看待了,漸漸的就沒有辦大學酒的了,大多是主人家請親近的兄弟來吃頓飯,大概就兩三桌的樣子。

除了上述幾種宴席,我們村裡還有嫁女酒、老人大壽酒這些,但是根據我們村的傳統都不會大請賓客的,都是關係最親近的幾兄弟聚一下就當慶祝了。說說我們這的嫁女酒吧,我們這的嫁女酒和娶媳婦酒不一樣,按照村裡的老規矩,男方要在迎娶女方前的一晚上送一頭小豬到女方家,女方的父母和叔伯會在當晚把豬殺了做成菜,然後祭拜祖宗,就算是告知老祖宗們村裡的姑娘要嫁人了,希望祖宗們保佑她以後幸福美滿之類。第二天姑娘就可以出門子了,不需要大擺宴席。

所以我們村的送禮情況還好,不懂你們村的情況是怎樣的?


塵里人


如何看待有些農村送禮日益嚴重的問題,本身一年到頭存不了兩個錢,還基本隨禮出去?這個各地農村風俗習慣帶來的影響。像我們老家農村🈶️很多習俗都會請客送禮,比如小孩出生,滿月,滿一週歲,結婚,生日,母豬生小豬,紅白喜事等等。太多了!基本上到臘月一開始天天都是一天跑幾趟吃酒席。鎮府雖然三令五申禁止鋪張浪費禁止吃喝之風。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根本禁止不下來,確實在農村除了種莊稼賣糧食收入一點錢,一個月隨禮就沒有了!這就是現實的農村生活。你要不去,其他鄰居都去了也不好,農村說閒話的人很多,左鄰右舍的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以後沒有事情不求人的是吧!所以雖然心裡一百個不爽😫,但是面子上還是要過得去是吧!





我在這裡20168


農村是靜寂、安詳地。每當有清脆的鞭炮聲打破鄉村的寧靜時,總會引起周圍人的圍觀和議論。今天是誰家辦喜事啦,喜事規模有多大,隨禮需要多少金額等問題。在一番談論之後,大家統一口徑,商量好份子錢的金額,陸陸續續進入酒席現場 。

農村辦喜事隨份子錢由來已久。這種隨禮的初衷應該是鄉民之間聯絡感情,交流信息,加強關係的重要場所。還有重要的原因就是,鄉民隨禮的錢就如同涓涓細流,彙集到承辦酒席者手中,能緩解其經濟壓力。也是村民對有大數目經濟支出者的一種變相資助。只是這種風氣在八、九十年代的鄉村非常盛行,愈演愈烈,讓人疲於應付。

記得那時的酒席特別多,從剛出生的滿月酒,到週歲、十歲、二十、嫁、娶、各種生日-----等等,一波又一波,沒完沒了煩不勝煩。雖然那時隨禮的錢不多,可那時人民的收入也低。在你來我往的人情往來中感覺負擔越來越重,難以承受。可礙於面子緣故,人家辦酒席時你以不得不盡力迎合。那時人們的觀念就是,就算借錢,酒席也不能缺。

本來是本著幫助鄉鄰減輕負擔的善念,卻被一些人做為歪點子撈金的門道。湊份子也越來越變味,成為一種劣俗,讓人們深惡痛疾,渴望改變也變得刻不容緩。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農村酒席越辦越少,只有嫁、娶時,為迎合年輕人的需求時才不得不為之。有些老人八、九十壽席也不再熱衷,免不了的也就老人過世時那一場飯局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村人口漸漸外移,農村竟相辦酒席已風光不再。也許風俗也是時代背景的產物,順應不了潮流也就只有消失。


冰冰情感夜話


我是鄉村黑嫂,我來回答。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有點不明白,首先說送禮,然後後面又說隨禮,要知道送禮和隨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就題主的問題來看,想問的是對隨禮這種事的看法。黑嫂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題主參考。

一、農村隨禮問題嚴重嗎

其實,農村隨禮問題一直都隨在。但又何止是農村呢?城市沒有嗎?甚至比農村還要厲害。

近些年來的,隨禮的數目是漲了,比如以前只需要幾十塊錢,現在動不動就幾百。這個沒辦法,因為隨著時代變化,你幾十塊錢也拿不出手來。但不能因此就說農村隨禮問題嚴重了,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個雙向的問題。

比如說他結婚你隨了禮,等到你結婚時他就又隨回來了,等於是錢在流轉的過程中,完成了一次友誼的昇華。

所以,這有什麼問題呢?但是有的人說,我就是煩這樣的行為,我不想隨禮。這就是我們第二點要說的。

二、隨禮可以避免嗎

當然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說朋友結婚通知了,自己說沒空,也沒錢就行了。各種隨禮都可以用這種理由拒絕。但是,我們很明確的知道,這樣會帶來一個更加直接的問題就是:有可能以後沒朋友。

這就是一個問題所在,有人覺得,朋友非得用金錢來衡量嗎?其實就隨禮這件事來說,並不是說隨禮就一定親,可隨的這個禮卻還是挺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誰辦事的錢都不是現成的,有些人會有困難。朋友眾多的話,隨的禮錢雖然擋不了大用,可一些小用還是有的。等自己的事過了,以後朋友們也會慢慢有事,自己再把這個錢慢慢的還回去,沒有啥壓力,而且還互相親近了。

這件事本身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壞處,全看個人怎麼理解了。

總結:隨禮是件很隨心的事,有時候自己是可以決定多少的。但我們往往有這樣的一個心理,自己給別人隨時覺得多,別人給自己隨時覺得少。其實想開了,這個便宜最好還是別佔,因為錢畢竟是可以掙來的,而朋友沒有了可就真沒有了,誰也不是傻子,而且任何人都不想有個喜歡佔小便宜的朋友。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農民出身,迴歸本源。簡直新農人為您解答:

呵呵,有趣的是,我自己曾被主人家邀請,都是親戚家,幫主人收禮金,登記明細,統計總數,就是記賬。一般人家看我會寫、能算一點,就會讓我幫忙做。

我們那裡農村送禮一般都在200--500元之間,也有少數送到1000、2000元的,這跟還禮的數額有關,也就是說,別人怎麼來,你得怎麼送回去。我覺得,這個禮金額度還算正常。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好玩的經歷呢?下面言歸正傳:

第一,農村送禮日益嚴重,好不好?當然是不好,為什麼?

一是,不能把它當做金錢交易。

二是,增加大家的經濟負擔。

三是,容易把親戚、鄰里的關係搞複雜,影響之間的感情。其實,人與人的關係,簡單點為好,儘量少夾雜金錢、是否恩怨。

四是,容易破壞農村生活風氣,形成攀比之風,浪費習慣。

第二,作為農村習俗,送禮要適可為止,人到人情到即可。

一是,農村親戚、朋友、鄰里等,家裡婚喪嫁娶,自己去隨個分子,表達一個心意,禮尚往來嘛,倒也無可厚非。

二是,禮金不能日益提高。禮金只是一種媒介,不能把它當做攬錢的機會。一般控制在50--500元以內為好。經濟條件差的,少送點;經濟條件好的,也不能超過這個上限。

三是,農村辦事不能太氾濫。隨便找個由頭,像生日、滿月、建個小屋等等,都要辦酒席,不能把這個事當做生意做,這樣,就沒意思了。

總之,尊重農村風俗習慣,人情世故,通過禮金作為媒介,可以理解。但是,禮金不能太高,不能太氾濫,不能太任性,要控制在一定範圍為好。

我是簡直新農人,我書我心,不負讀者。每天願同您一道分享、交流有關三農領域的那些有價值的人和事!如有興趣,請點擊問答右上方“關注”按鈕,瞭解更多,謝謝!

簡直新農人


在農村,隨禮已是人們的一個大負擔。近些年,待客的名堂也是五花八門,名目繁多。老人過壽有五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八十大壽,九十大壽,更甚者有過四十大壽者。結婚待客,升學待客,新房落成喬遷之喜,生意開張,一至數個週年慶。生小孩,滿月客,週歲客,十二歲客。也有從一歲一直待到十二歲的。老人過世,奔喪弔孝,過五七,過週年,三週年,十週年。近年來,待客越來越多,禮金越送越重,少者三百五百,多者一千二千。臨到五一十一春節期間,待客的人家扎堆,一天送二三個禮也很常見。一般人家一年隨禮數千元正常,多的人家可有萬元甚至更多。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不隨禮就會把自己排除在社交圈之外,而隨禮又給家庭造成了較大的負擔。而為了減輕這種負擔,就只有自己一年也侍幾次客。有正經理由的要待,沒有理由的創造理由也要待,甚至連添個牛娃豬崽也要待。儘管很煩這種風氣,但也不得不隨大流。什麼時候這種風氣能改一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