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細節上栽“跟頭”,子線長短和鉤距也許才是魚獲的關鍵

現在網絡上釣技、釣法鋪天蓋地的傳播,看得我是既高興又悲傷。很多時候釣魚人需要看到的不是教你如何釣魚,而是希望看到如何能在釣魚中減少或避免沒必要的失誤!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小細節:鉤距的大小對釣魚有什麼影響。

子線太短,鉤距無法調

別在細節上栽“跟頭”,子線長短和鉤距也許才是魚獲的關鍵

網絡上有人寫出鉤距跟鉤門之間的關係,可我認為這不準確也沒操作的空間。雙鉤的距離要根據我們子線的長短以及作釣魚種有關!

鯽魚分析:

(一)垂釣鯽魚時通常使用袖鉤為主,普遍為4號~~~8號,鉤門寬度(MM)在4.0~~~6.5之間。

(二)4號袖鉤可垂釣魚的個體從半兩~~~~~半斤。

(三)一斤的鯽魚體長普遍也不會超過30公分。

(四)垂釣鯽魚的子線長度普遍為20CM~~~25CM

(五)綜合上述建議雙鉤鉤距2.5CM即可

我們在垂釣鯽魚時並不需要將雙鉤距離拉長太多,我們只需要考慮中魚後另外一個鉤不掛到魚鰭即可。同時長短子線之間的距離為25CM,非常適合鯽魚聚群同時蹭線錨魚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

很多人為了節省子線喜歡把子線長度縮短至15CM,我認為在野釣時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不僅增加浮漂亂口的信號還會增加錨魚和雙鉤搭橋的幾率。而且在我們採用釣鈍方式時也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建議子線長度不低於20CM。

鉤距不夠,老是搭橋

別在細節上栽“跟頭”,子線長短和鉤距也許才是魚獲的關鍵

我們垂釣鯉魚時時常會出現搭橋現象,可在垂釣鯽魚時卻很少的原因是魚類逃竄的力度以及魚體大小存在很大的區別。如果拿鯽魚比作優雅的紳士,那麼鯉魚就是橫衝直撞的武者!

鯉魚分析:

(一)垂釣鯉魚多數為新關東魚鉤,注意的是鯉魚最大反而對鉤號的選擇並無太多要求。

別槓我,野釣鯉魚時我從袖6,袖8,新關東,伊勢尼都上過鯉魚。

(二)子線長度通常會在35CM~~70CM,根據我們目標魚種的大小來決定。

(三)雙鉤鉤距為3.5~~5.5CM,當我們夜晚作釣時可以故意將子線長度拉長此點可以有效的釣獲滑口魚。

野生鯉魚相比於鯽魚來說會更加膽小,所以我們夜釣時更容易中獲鯉魚。鯉魚在傍晚會前往淺水區進行覓食,常年的覓食經驗讓鯉魚習慣吃窩邊的餌料而對窩子中間的餌料產生警惕。所以我們加大雙鉤鉤距的目的是為了讓下鉤能夠觸及到窩點邊從而更容易釣獲鯉魚,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溜魚時的搭橋現象!

特殊鉤距的作用

別在細節上栽“跟頭”,子線長短和鉤距也許才是魚獲的關鍵

在我們垂釣途中會遇見各種不確定的魚情,而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特意增加鉤距來應對特殊的魚情。

(一)首先想到的就是手竿垂釣鰱鱅,鰱鱅體型越大鉤距也就越大。上鉤掛餌下鉤空,這並不是為了錨而是利用鰱鱅會從下面吸入粉末食物的特性來實行的。

(二)其次想到的是垂釣青魚,青魚在覓食時會咀嚼螺絲並咬碎其外殼。青魚不僅體型大、耐力好、咀嚼食物等特性這似的垂釣青魚時子線長度都會在80公分~~~1米範圍,並且雙鉤鉤距也會適當增加防止在溜魚時出現搭橋現象。

(三)鱘魚作釣也是尤為常見,俗話說十釣九錨說的就是鱘魚覓食的特點。所以我們特意加大30CM以上的鉤距是為了給鱘魚吻部留出空間。

當然還有許多特例情況我們會加大鉤距或者減少子線,在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提出幾個案例來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有個意識:我們加大鉤距的都是有原因的,而非無緣無故!所以當我們垂釣時出現疑惑,切記心浮氣躁冷靜下來好好想想什麼方法能夠解決困難並加以應用才是釣魚的樂趣所在!

短子線的應用範疇

別在細節上栽“跟頭”,子線長短和鉤距也許才是魚獲的關鍵

情況一:前面說了不少長子線和長鉤距的應用,現在咱們聊聊短子線的利弊。很多時候我們優先想到的就是滑鉛釣法,當我們滑鉛釣法子線必然會縮短至15CM左右。

情況二:當我們冬天作釣時為了增加靈敏度,我們會把子線長度縮短至15公分左右。不僅可以增加敏感度,還可以防止子線掛到冰口從而出現跑魚現象。

情況三:當我們懸墜釣法時遇見小雜魚半路截口顯現,我們也可以縮短子線減少餌料下落時間。

總結:長子線更適合垂釣大體型魚,對防止雜魚鬧漂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長鉤距適合垂釣滑口魚和特殊嘴形狀的魚,從而減少錨到跑魚的情況。短子線更靈敏大多適用於滑鉛釣法和冰釣時使用,短子線對於防止截口有奇效!

釣魚本就沒有一成不變,雖不至於釣無定法但也要做到靈活應用。想要作釣靈活應用就需要對每一種改變都知道其作用是什麼,當我們利用所學改變釣法後有收穫時那才是釣魚人最快樂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