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大多数不懂得什么叫“恋爱”

我们都知道,父母那一代人总是对我们进行催婚,而催婚的结果就是,他们很想抱孙子而已,至于自己的子女在这一段婚姻当中是否真正的希望,他们大多数是不考虑的!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今天,我就特意向大家分析一下。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大多数不懂得什么叫“恋爱”

父母的婚姻,大多数为凑合式婚姻

父母那一代人的婚姻,几乎是靠介绍认识彼此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没有时间谈恋爱,也不懂得谈恋爱。所谓的结婚就是年龄差不多了,然后找一个年纪相仿的人凑合着,磨合着过日子,最后就磨合成了真爱。

即使婚后发现彼此不是那个对的人,也不会轻易离婚,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里,离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即使给你成功离婚了,你也不容易再找到下一任,因为中国人都不太愿意和那些离过婚的人交往。

因为,父母他们的婚姻世界观里,没有所谓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所谓的三观,有的只是“柴米油盐”。

于是,他们就根据这个男孩家里能不能买房、工作稳不稳定,忘记了这个男孩是否有担当、是否有

{!-- PGC_COLUMN --}

责任心; 对于女孩,他们又考量这个女孩是否贤惠,却忘记了这个姑娘是否有正能量,是否愿意和儿子共同成长。

与父母凑合式婚姻不同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追求的是自由恋爱,它最讲究的是婚前彼此了解,我们会给对方一个恋爱时间来深入了解彼此是否适合在一起,然后再决定是否适合结婚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大多数不懂得什么叫“恋爱”

真正的爱情,不太看重所谓的“门当户对”

有部电影的宣传语非常霸气:爱对了,是爱情; 爱错了,是青春!

我们中国还有一个成语叫“一见钟情”,就是你在生活中无意遇到一个人,然后你被他的气质和样貌所吸引住了,从而决定与ta交往!

这一个过程,与ta家里有没有钱,买不买得起房子是没有关系的。

钱钟书和杨绛认识得也很偶然。1932年,他们在清华园的古月堂前一见倾心,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直接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则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这一对才子佳人就这样走在一起了。

其实,爱情也没有配与不配之说,你看中他,选择他,必然是看上了他身上的某一个闪光点。正如杨绛是欣赏钟钟书的才华的,所以她才决定嫁给他,哪怕当时的钱钟书连生火做饭也不太会,她也一样无悔!

当然,有选择自然就会有选错的时候,哪怕最后发现自己选择的人是错误的,我们也能勇敢地对自己说一句:我输得起,我对自己负责!”

退一步来说,谁又能保证父母帮我们物色的对象,就能和我们白头偕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