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體溫為什麼是37℃,多一點就會發燒?其實很容易解釋

我們知道,人類是恆溫動物的一種,地球上的大部分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是恆溫動物。但是我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人類的體溫要恆定在37℃,只要高零點幾度就會發燒,到了39℃就會嚴重發燒呢?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這個事實,但卻很少去想為什麼會這樣。

人類體溫為什麼是37℃,多一點就會發燒?其實很容易解釋

實際上,地球上一開始出現的動物都屬於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好處就是節省能量消耗,但壞處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在低溫環境比如夜間的時候,行動力將會受到很大影響。而恆溫動物就不存在這種情況。恆溫動物可以通過新陳代謝的方式維持體溫恆定,就算在寒冷的夜裡都能維持很強的行動力。

哺乳動物剛剛誕生的時候,地球還是爬行動物的天下,正是哺乳動物的這種體溫特點,讓它們可以在晚上出來覓食,並逐漸發展繁榮。人類的體溫恆定在37℃,其實是人類在千百年的進化中選擇出來的最佳溫度。

人類體溫為什麼是37℃,多一點就會發燒?其實很容易解釋

首先,鳥類在正常情況下,體溫約為40℃上下兩度浮動,因為鳥類在飛行的時候要保持較高的體溫,這樣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飛行。實際上,地球上所有的恆溫動物體溫都很少超過41℃,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生物體內大部分蛋白質或生物酶在41攝氏度的情況下都會失去活性,也會危及到生物的生存。這也就是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容易中暑的原因。我們體溫之所以不能更高,是因為恆溫動物可以有多種方式讓身體升溫,但降溫的方法卻很少。

人類體溫為什麼是37℃,多一點就會發燒?其實很容易解釋

冬天寒冷的時候,我們有許多辦法可以提高體溫,但夏天想要降溫話卻很難。因而我們的體溫不能接近41攝氏度的極限值,但同時又不能太低,在無數次選擇中,人類才最終確定了37℃這個恆定的體溫值。其實不光是人類,地球上大部分哺乳動物都在37度左右的樣子,差別其實很小。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在周圍氣溫為27℃的時候最為舒適,這是因為人體在這種情況下最容易保持體溫的恆定。

同樣的,在溫度為37℃的時候,人體熱量散發到環境中的速度和得到熱量的速度大致是相等的。既然周圍環境溫度多變,那就維持人體的溫度恆定在37℃,這是最佳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