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硬笔书法已经有三四个月了,写到这个水平,应该如何突破?

强哥书画


练书法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瓶颈,这是好事,说明你要更上一个台阶了。而且强哥一直是用硬笔临摹古帖,这是一条正确的学习硬笔书法的路子,值得肯定和赞扬。既然我们是学古帖,那么学习中遇到瓶颈之后怎么办呢?自然还是要向古人求教。

硬笔书法临古,学的是什么?

硬笔临古帖,主要学习古人的结字、笔势、提按。因为硬笔有其天生的局限性,不太可能在点画形态上模拟毛笔,如果刻意去表现毛笔的点画形态,则会产生那种描字、画字的用笔,失去了自然书写的趣味,把书法变成了美术字。因此,我们硬笔临古帖的时候主要去学习古人的结字。

而硬笔临古帖的行书作品时候,除了结字以外,还需关注笔势的问题。我在很多问答中都在强调笔势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笔势?简单点来理解,就是笔画之间的呼应、顾盼,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等等。这是初学书法不太容易搞清楚的问题。

还有就是古帖当中的提按,因为有提按,所以才有了粗细变化,节奏上的变化。我们硬笔临古帖虽然不鼓励刻意去模拟毛笔的点画形态,但是要学习古帖当中的提按,为的是学习古人的书写节奏感。

我觉得上面这三点是学习古人的目的。那接下来再看看强哥的字,用笔上有点太重,提按用笔,按得下去却提不起来。因此给人感觉是一个节奏,也缺少了赵体的那种婉约美,多了一些僵硬。如何去改变了呢?不妨去临一下赵孟頫的小楷《道德经》,先把提按的控笔能力练出来。

另外,就是字与字之间缺少笔势的呼应,这是以后书写的时候需要刻意注意的。

以上是南山的一些拙见,希望有些用处吧。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和支持翰墨今香,感恩有你。


翰墨今香


你之前的字我也有些印象,这几个月进步确实飞速!让人羡慕!

我相信你邀请我,是想得到一些真切的交流,而不是一些虚头巴脑的奉承!那咱兄弟俩就好好探讨一番!优点这里我就先不说了。

首先,你的字是生搬硬套来的,下笔,行笔,收笔,映带,呼应,气连,字势你都是跟着字帖在走。当然了,临帖确实是需要跟着字帖上走。但必须要明白字帖里的字,作者为何要这样处理,临字才有意义!王右军字为何下盘稳健?米文章字为何字势倾则?都要去感悟的!我们临帖和复印的区别就在这里。

其次,你对字体理论知识还相当匮乏,写字理论如夜路中的明灯,无灯的夜路没有方向,寸步难行,也就是你所言的瓶颈。古人云意在笔先,这个意就是心里储备的知识,字形。笔,包括手都是工具。没有意,或是这个意不丰满,是倒置你放开字帖不知道怎么书写的根源。

好了,就乱说八道到这里。信则有不信则无!莫怪!



笔画人生


从没临过别人的书法,而现在越看越差,都不想写了。




草原之舟119406169



从题中所附的硬笔行书作品来看,硬笔字线条敦厚,运笔有力,结字典雅,章法布局整体效果也不错。存在问题或者说下步需要改进的方面,我简谈三点。

第一,线条虽颇有张力,但技法体现不多,质感仍须加强。换句话可能更便于理解,就是线条还比较僵直,内中含料不多,灵气不够,缺少留人回味的东西。线条质感最见用笔功夫,深源于书法学养,仍然多临多读多想多练,始终要记住一句话,每一笔都不能敷衍应付,也不能想之当然,都要体现思想见到功夫。

第二,结字虽洗练刚劲,但伸展圆润不够,结构还应再打开,结字仍须更豁达。硬笔行书的结构,宜须松紧有度有张有驰,太紧凑则细显小气局促。你的作品有赵孟頫的一些影子,但仍未得其圆润儒雅神俊风流的真髓。根据你目前的临习情况,我建议你把赵孟頫的千字文停一停,去看看文征明的行书,或许会有不少新的收获。

〔唐寅书法〕

第三,要注意一下单字结体中的扛肩问题。

其实这也属于第二个问题的范畴,但因你作品中扛肩特点尤为突出,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扛肩作为结字取势中的常见手法历来有之,适度的扛肩不仅更符合视觉习惯,也能使结字达到气势自生的效果,但一定得有个度。赵孟頫是扛肩比较明显的,还有苏轼米芾,王義之也扛但稍小一些,文征明唐寅几乎不扛肩,但有扛必有沉,结字看起来是平衡的。汉字毕竟是方块字,基本的横平竖直应有一个适度的扛肩,太过,会影响结体的端庄典雅。我的建议,适当的降一点。

〔文征明书法〕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读大师的作品,细细体会,定有大进。




风之问候


练硬笔三四个月,相当不错了。

捺画偏弱项,入仗今等,折转偏弱项,汉望成等。

中宫太紧,整个字密不透风,缺少疏密安排,如骠秦独等,与执笔的拙力有关,而且腕指力有欠缺。

拙力何来?就是笔锋与纸摩擦力太大,这样的后果就是,写毛笔时非得借笔毫之力,毛笔不行就没法干了。

自己可以试试,如果钢笔轻轻划过纸面,也能写出遒劲有力的字来,那么自己的控笔力就获得自由。

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在绸布表面滑行,又不刺破绸布。



urna风之度0


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硬笔书法如何突破与精进?

先说结论:学习理论,练习技巧,培养美感

接下来展开讲:

首先我们简单理解一下硬笔书法是什么?

书法

1、表达字义

2、表现汉字的美感

3、表现个人性情志趣

硬笔书法,是区别于毛笔来说,用硬笔头书写,最普遍的是钢笔,还有铅笔、中性笔滚珠笔等。总之一切的不是软笔头的笔都应该算作硬笔。

那么书法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呢?

从小向大依次说:

笔法:这是从笔画层面。

结字:也就是整个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如何构造一个字。

章法:从整幅作品的角度看,众多的字如何构成整幅作品。

这三个层面中,笔法是通过运笔来体现的,是动态的。不像结字与章法写好了就摆在那里,因此笔法也是最细微隐秘的技巧,同时被众多的书法家认为是书法精髓所在。

对于笔法的传承这里不多讲,可以参看关注我之前发布的文章。

但是!但是!但是!

在毛笔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笔法,也是硬笔书法中最为欠缺的。

在笔画细节的表现上,硬笔远远不及毛笔。

当然,有一些书法家利用一些外部工具来让硬笔写出毛笔字的某些特点。

比如使用大直径的中性笔书写,并且在纸张的下面垫上特制的硬笔书法垫,常见的就是标准字楷体。

还有使用美工钢笔书写来表现一定的细节特点。

硬笔书法如何表现笔法?

毛笔笔法概括讲有以下七种,我将硬笔书法可以表现的来加黑。

起行收:即起笔,行笔,收笔各都是什么技巧,白话说就是缓急。

提按:说简单一点那就是用笔的轻重。

藏露:也就是藏锋或者露锋的不同表现形式。

转折:笔画方向的转动与笔画的转折衔接技巧。

方圆:笔画开头结尾的方圆形状。

正侧:也就是用中锋还是侧锋。

涩疾:写字的节奏感,与笔墨纸都有关系。

七种笔法中,硬笔仅能表现其中的三种。并且还不能完全表现。

硬笔书法如何表现结字

结字指的就是间架结构,从古至今,对于汉字间架结构的研究有很多著作。古代有《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大字结字八十四法》,《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现代有启功的黄金分割法,田英章的《二十八法》研究的都是书法中的间架结构。

这里只当是一个引子,读者可以更深入的去了解。也可以关注我之前关于硬笔书法的《五部六型》中的六型部分:把汉字根据偏旁和构成分成六种型,每种型总结了相应的结字技法。

硬笔书法能不能表现章法?

章法是一篇字写出来好不好看的第一印象。有些读者每个单字书写的很好,

但是写在一起就觉得混乱不堪,杂乱无章,这就是章法没有安排好。

还有些读者,每个字拿出来看并不是怎么端正,但是写在一起让人看了很舒服,

这是他章法安排的好的原因。

总的来说章法要注意到:

主宾有序,均衡变换,节奏优美,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圆缺参差,开合呼应,

自然得体,合理布白....

结合以上几点,说一说

学习书法应该如何精进?

第一点:学习与练习控笔。

首先要学习如何控笔,怎样的效果要怎么运笔才能表现出来。这是要学的技巧。

再次就是大量练习,作为一种控制的运动技能,一句话:

熟能生巧

第二点:学习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

汉字的间架结构是从甲骨文篆书一路发展到今天楷书,是有渊源和文化传承在里面的。

不能胡乱安排。

可以根据上面提到的一些结字的理论书籍来学习。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临帖。一定要临帖古今优秀的字帖,初期可以先临写楷书字帖,后来要想更加精进,就要临写更古字帖字形比如篆书金文等。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培养美感

每个人写字风格不同,但是所有人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是相通的。

培养好的美感,就能写出兼具自己风格的好字来。

培养美感的重要方法就是临帖。

---------------

以上个点只是个人在学习和书写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写的很简单,希望能够作为一个提纲,以辅助读者进步。

也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多多留言,共同讨论。

关于硬笔书法如何突破和精进?您怎么看呢?


书法专题


不得不说,你才练习三四个月能达到照片上的这个水平,实属不易!水平已经很高了!或者说你本来写得就好啊!你说瓶颈,其实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感觉,要进一步提升,首先就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给自己设定限制!你的笔感,感觉非常到位,而且选帖选的啊也好!赵孟頫的的行书千字文。要进一步提升,你可以去继续临赵孟頫的其他帖啊!比如说《胆巴碑》,《赤壁赋》等经典,去感受赵孟頫在章法上的处理,笔画精细的处理!一定会有新的收获!还有一本书《刻意练习》你可以去读一读,对你一定会有所帮助!




能文书道


1、只要有决心练习就没有问题了,书法入门不在早晚的;

2、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想写一笔漂亮、潇洒的艺术感强的字呢还是一般意义上的工整和实用?因为这牵扯到学习的流程和选帖等;

3、想写艺术性强的硬笔字,一定要同时临习毛笔字。但凡字写不好的朋友,首先是手腕没有受过训练,没有力度;再者是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好,字的笔画舒展不开。练习毛笔字由于字比较大,笔画容易拉得开,而且毛笔相对难以掌握,不可能草率,这对于结构的把握是很有帮助的;

4、想写一般意义上的一笔公正字的话,那就好办了,要求就低多了,可以临沈鸿根、庞中华等等的字帖,临写个一年半载,只要刻苦一定会进步的;

5、真正的书法艺术,要弄清楚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选择适合自己的碑帖;传统意义上的学书法,都强调从颜柳欧赵入门,认为临习这些规范的字可以更好的打基础。其实唐宋的书法固然从法度和技巧上发展到了顶峰,这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事实上很多些颜柳的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个圈子的。当今的习书观点是:直接上溯魏晋以上,汲取书法的高古气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魏碑、汉隶、秦篆来入手,为什么?因为临写这些经典的书法一方面可以锻炼手上的功夫,另外也可以逐渐提高个人的书法品味,使字不俗气。“精到有劲头、创造无极


笨蛋老爸


能知道“瓶颈”的人一定知道出来的道。你這是眼高手低吗?转弯抹角的谦虚也是一种骄傲。……四个月的功夫,真是這样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