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兇猛,它讓十幾億中國人待在家中躲避疫情,企業復工延後,此時遠程辦公成為了第一選擇。

這個病毒還在全球蔓延,商務差旅不僅僅在中國,更是在全球範圍內下降。這一趨勢令投資者湧入ZOOM,讓這家公司的股價結束頹勢,逆市上揚。

ZOOM於2019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股價一路上揚直至100多美元,但由於財報不及預期,及估值水平過高,隨後被拋售,股價又跌至60美元附近。但隨著新冠疫情爆發,ZOOM開啟新一輪暴漲。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如果您仔細看一眼ZOOM的商業模式,不免感到奇怪,ZOOM聚焦於遠程會議這個非常細分的行業,商業模式也很簡單,就是會員費,也沒有太多特別的收費項目,二級市場卻給予其54倍P/S、接近4000倍P/E(處於高速成長期的SaaS公司P/E指標並不適合)、50倍EV/Sales的高估值水平。

可以說,ZOOM是“小而美”公司的典範。但“小而美”公司近年來並不容易,有些甚至不堪一擊,ZOOM做對了什麼?

Key-Takeaways:

  • 遠程視頻會議市場原本非常陳舊,高昂的硬件成本令很多客戶止步;
  • 以ToC的方式來看ToB市場,ZOOM順應了由員工影響企業IT採購的大趨勢,這改變了以前自上而下的採購模式,同時免費策略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成功;
  • 多數高增長的SaaS公司都伴隨著鉅額虧損和現金消耗,但ZOOM不僅盈利還產生了正向的現金流,這在SaaS領域非常罕見。

1

陳舊落後的市場

在ZOOM出現之前,遠程會議市場一直是硬件導向,大部分玩家通過在會議室安裝不同的硬件,來實現遠程傳輸。在對公司的調研中,我們發現這些硬件成本極高,即便是安裝一套小型會議室系統,也高達好幾萬元。

高昂的成本使得視頻會議的滲透率不高,並且只有那些大型公司使用。據J.P.Morgan的一項調研顯示,在全球1900萬會議室中,只有不到4%的會議室具有視頻功能。

ZOOM創始人Eric最初工作於傳統視頻會議提供商WebEX,是其創始工程師之一,最終擔任公司副總。2007年WebEX被思科(Cisco)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Eric也成為了思科的副總。思科是一家大型公司,創新的速度一度陷入停滯,很多客戶對產品並不滿意。

Eric對產品做了很多技術研究,並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團隊當初在WebEX設計的產品是為了方便客戶分享PPT,但很多年過去了,客戶已經產生了全新的需求,他們希望得到新產品,WebEX不是為互聯網設計的,需要全面重寫代碼,但思科不太願意。

此時Eric決定創業,40名工程師追隨他加入了新公司ZOOM,ZOOM專注於研發在線視頻交流工具。ZOOM採取了多媒體路由(multimedia routing)的設計,從而消除了對集中式MCU服務器的需求,與傳統技術相比,這種新設計對帶寬更加友好,這就是ZOOM既可以在高帶寬也可以在低帶寬情況下工作的原因。

在SaaS領域,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可顛覆細分市場,對於有需求的人來說是剛需,如何生產出足夠好的產品是重中之重。ZOOM招股書裡多次強調“frictionless”(無摩擦)這個詞,它的所有產品都圍繞這個詞設計,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功能,但用ZOOM開視頻會議的確很順滑“無摩擦”,這就是“小而美”公司的基石。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2

用ToC的方式對待ToB市場

ZOOM為什麼可以成長的那麼快?

由於ZOOM是典型的SaaS模式,其實是ToB的,我們知道在企業採購中,穩定和基於長期服務帶來的信任是核心。但ZOOM的突破之路是從C端開始,基於上文提到的便宜和免費策略。

針對C端的產品首先需要性價比高。在上一節我們討論過傳統硬件方案的高昂成本,那是針對B端企業採購的方式。相比之下,設置基於iPad的Zoom Room或是帶商用相機的電視僅需幾百美元,再加上每月幾十美元的Zoom Room訂閱費用。雖然ZOOM的體驗不及傳統硬件解決方案,但價格有足夠優勢。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並且,ZOOM採取了免費策略——讓用戶免費使用40分鐘,因為有研究證明理想的會議時間一般為45分鐘。一對一視頻依然全面免費。

免費模式在互聯網創業中十分普遍,它替代了很多廣告成本,效果還更好。但因為傳統視頻會議的高昂費用,對於做視頻會議服務的公司還免費非常有違常理,極少有公司能夠耐得住虧損還不斷投入大筆資金,所以免費在這裡格外吸引人。

全球視頻會議行業是一個集中度高的B端市場,長期被核心公司佔據。在2018年,共出貨了3280萬臺視頻會議相關設備和基礎設施(Frost&Sullivan統計),行業規模約為78億美元。這裡面的主要服務商分兩類,一類是針對大型企業客戶的思科、華為等,另一類是針對中型企業客戶的視頻會議系統廠商WebEX等,行業集中度很高。據IDC估計,思科、華為、寶利通佔據了全球74%的市場份額,其中思科佔比最高,為 41%。

在一個集中度高的B端市場,想與大型玩家搶奪B端客戶是很難的。部署一套視頻會議系統是自上而下的IT採購模式,通常先由管理層提出需求,IT採購部門再去評估服務商,但真正高頻使用這些系統的卻是業務人員。

在這種自上而下的採購中,實際使用和採購的人不是同一方,經常出現企業花了大價錢採購了一套很貴的系統,但因為操作複雜實際上卻無人使用。

ZOOM就像是WhatsApp,界面設計極致簡潔和易於使用,任何用戶都可以作為C端個人用戶註冊,免費策略加速了這個過程,這使得自下而上的傳播過程影響了企業IT決策。

ZOOM的用戶增長策略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特點。ZOOM在一家公司中的滲透,往往是從某幾個小部門開始,以個人賬戶自發開始,慢慢才蔓延至整個部門,或是由公司集中採購。

根據ZOOM招股書的數據,截至2019年1月31日,在ZOOM的344個客戶中,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佔55%,而這55%的客戶都至少使用過一次以上的免費試用,它們始於C端個人的免費賬號,之後再轉化成為企業付費用戶,這部分客戶目前已經貢獻了30%的收入。

企業IT採購決策分散化是大趨勢,除了ZOOM之外,Dropbox等公司也從中獲益良多,在未來,每位員工都應該能對企業的IT建設產生影響。

不過這一過程才剛剛開始,例如在《財富》500強的公司中,包括沃爾瑪、甲骨文、匯豐銀行、中國電信等公司在內,大約55%的公司至少有1個付費的ZOOM賬戶,但不到5%的客戶在過去12個月貢獻了10萬美元以上收入,說明還有很大空間。

在沃爾瑪的案例中,沃爾瑪從傳統的WebEX切換到ZOOM,前後大約用了一年時間,但整個公司開始使用視頻會議的人數增長了50%。在Uber的案例中,因為同為互聯網公司,基因文化很契合,Uber於2014年在整個組織中部署了ZOOM,Uber每年都增加數千個ZOOM賬戶,以適應其快速的全球擴張。

但ZOOM並不追求客戶在整個公司中部署ZOOM以求一勞永逸,Eric在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中說,很多客戶希望能夠部署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但他認為這無法持續,很難有一家供應商能夠這麼做,相反做一個集成商更有可能。

基於ZOOM自下而上的銷售策略,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市場規模的擴大。若按照傳統全球視頻會議市場規模的測算,因為需要基於硬件出貨量,2018年僅有78億美元,2024年也僅155億美元。

但ZOOM圈入了大量C端用戶,這些都是高素質的知識工作者。在J.P.Morgan的市場測算模型中,則是基於國際勞工組織和LinkedIn的就業數據,全球大約有4-5億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由於使用方便,如果最終遠程視頻和電話解決方案能夠滲透其中三分之一,按每月20美元的訂閱費,這個市場的潛在規模達到400億美元。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3

獨特的財務指標和瘋狂的估值水平

很多SaaS公司都能達到100%的收入增長,但我們找不到3億美元收入規模,同時還能產生正向的利潤率和現金流(FCF)的公司,這在軟件領域實屬罕見。

通常這類SaaS公司會高速增長,但也伴隨著鉅額虧損和現金消耗,但在過去三年中,ZOOM的現金流一直為正,並且這種情況還會延續下去。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好公司的兩個標準,一是它做的事情別人做不了,這是護城河,決定利潤率;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複做,這是可複製性,決定銷售增速。

對於護城河,J.P.Morgan通過調研認為,傳統供應商要想完成ZOOM在其核心架構上所做的工作,需要100億美元和1-2年時間,因為需要重寫現有平臺上的核心路由和視頻處理,或者從頭開始寫新架構。

ZOOM是純SaaS業務,毛利率保持在80%以上的水平。ZOOM擁有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私有云,這也是保持通話質量高的秘密武器,所以數據中心是其主要成本。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ZOOM實現盈利的核心驅動力在於研發成本低,以及C端病毒式傳播節約營銷成本。

ZOOM在研發上省下一大塊費用。雖然ZOOM每年調取20%的工程能力來應對客戶的更新需求,每年平均新增或更新200個功能,但ZOOM的研發費用僅佔營收的10%,不到行業中位數的一半

。這是因為ZOOM把80%的技術放在中國開發,20%核心技術在美國開發,中國團隊的平均工資遠低於美國。為確保質量,在中國研發中心沒有人可以訪問所有源代碼,並且需雙人審核。並且ZOOM的初始團隊比較厲害,在技術上避免了彎路。

在營銷成本方面,得益於ZOOM針對C端病毒式擴張的本質,使得新客增長和每位客戶的平均收入這兩個關鍵點,都具備不過分消耗資金的快速上升潛力,ZOOM的可複製性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彰顯。在2018和2019財年,擁有11名以上員工的企業客戶(排出免費部分的小微企業),分別以136.7%和96.9%的速度增長,在此期間每季度平均淨增加近5000名客戶,按此速度預計在未來三年中,平均每年增加量為2.39萬。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因為ZOOM處於生命週期的初期,雖然產生了自由現金流但財務模型還不穩定,所以基於倍數的估值方法不太適用。J.P.Morgan使用十年折現現金流(DCF)來評估ZOOM的估值,在中性假設下預測為48倍EV/Sales(2021E)。

48倍EV/Sales意味著投資者對ZOOM的期望非常高,因為去年美股SaaS行業的EV/Sales平均估值中位數約8倍,高增長個股達到16倍,48倍處於昂貴的頂端。期望如此之高,ZOOM幾乎沒有任何犯錯的餘地。

由於ZOOM在2019年Q2沒有達到分析師預期,股價出現了大幅下滑,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出現,ZOOM被推高到了新的巔峰。

若用P/S看,ZOOM現在高達54倍,而高速成長的SaaS公司P/S範圍為15-25倍。當然,54倍P/S很明顯不是由業績支撐的估值水平,而是投資者對疫情蔓延的恐慌。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與大部分新興公司一樣,當市場變得有利可圖時,會吸引來大廠的目光。ZOOM也將直面微軟的長期競爭,微軟在企業辦公領域有巨大的影響力,並且可以通過Office 365來吸引客戶。目前微軟有兩個視頻協作平臺——Skype for business和Microsoft Teams,這明顯是集團層面缺乏統一佈局的表現,如果微軟未來更加重視這個細分市場,整合這些產品並改進技術,將新產品作為現有Office 365的一部分捆綁銷售並大規模營銷,可能會改變競爭格局。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生意有三種,“大市場大玩家”、“大市場小玩家”和“小市場大玩家”。“大市場大玩家”不是大部分創業公司可以做到的,所以先不考慮。

後兩者,每一個賽道和不同的商業模式,都需要不同的市場定位和策略。ZOOM作為非常垂直的在線視頻雲會議公司,對比同類SaaS公司有幾點比較亮眼:

1、以ToC的方式來看待ToB市場。都說ZOOM非常瞭解客戶需求,但它最瞭解的其實還是企業採購軟件決策模式的變化,那便是由個人反推企業,在雲時代,這將越來越普遍。ZOOM的推廣模型也證明了這一點,都是從企業裡小的部門開始發起,再逐步拓展到大部門或是全公司購買。

2、ZOOM的財務模型很值得參考它在研發和營銷上節約了大量成本,使它能夠在高增長的同時,還保持盈利和正向的現金流。

3、ZOOM採用了新的技術路線,並且在全球數據中心上投入了不少成本,才保證其因為疫情爆發帶來大量新需求時,還能保持穩定和順暢,這是產品經得住考驗的標誌。

如果因為疫情爆發需求爆發,但ZOOM各種斷線或是卡頓,投資者也不會買賬。

對於仍在SaaS領域拼搏的創業者來說,ZOOM的這些點都值得借鑑。

Reference:

J.P.Morgan:Zoom Video:Changing How Businesspeople Communicate;Initiating Coverage with Overweight Rating

美股暴跌4000點,ZOOM卻逆市暴漲50%,這家公司做對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