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

繠鷽_á孏静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首先,阵法究竟存不存在呢?

天门阵是《北宋杨家将演义》的虚构,写得神神道道,说什么阵中有阵,大阵套小阵,子阵套母阵,阵连阵,阵接阵,阵挨阵,阵靠阵,纵横交错,有天罡,有天才,有天宝,有天德,有天翻,有天魁,有天绝,有天斗,摆全了得有一百单八阵,辽兵只摆了七十二阵,却也是阵中阴风凄凄,杀气冲天,魔见哭、鬼见愁了。

太乙混天象阵是《水浒传》中的编排,描绘得更加玄幻,分青龙、白虎、朱雀,按东南西北,分斗、牛、女、虚、危、室、壁、亢、氐、房、心、尾、箕、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等方位摆列,阵内有风雷电雨,常常是风雷火起,空中霹雳交加,杀气满天,走石飞沙,端的是天兵惊心,神将胆落。

……

实际上,《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的八卦阵也非常神妙。

且说刘备不听赵云、诸葛亮等人的苦劝,坚持兴兵为关羽报仇,在夷陵与东吴大都督陆逊对峙。陆逊按兵不动,刘备难忍天气炎热,屯兵于树木之间。马良将刘备布营图本带往成都呈给诸葛亮。诸葛观图大惊,料刘备必然溃败,一面火速调军准备救应,一面告诉马良自己已经在鱼腹浦布兵10万,可保刘备逃往白帝城。果然,陆逊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刘备仓皇逃命,在赵云的死护下狼狈撤往白帝城。陆逊乘胜追袭,到鱼腹浦,忽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股煞气,冲天而起。陆逊疑惧,深怕中伏,先退兵十余里,再派人探访,得知前处只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一人一骑。陆逊大异,亲自入石堆观看。哪料进得阵来,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举目怪石差峨,槎桠似箭;横沙泥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惧意横生,却又无可奈何,眼看小命休矣,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出了石阵。

小说介绍,这是诸葛亮按照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布置下的八阵图,用石头摆成,吸收了八卦排列,兼容天文地理,威力巨大,“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三国演义》这段描写,后来被武侠大师金庸多次化用,搬入了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之中,黄药师、黄蓉父女用桃树、用海滩礁石布八卦阵,弄得众江湖豪客团团转。

但是,这种情节一看也是假的。

尽管《水经注•江水》、《太史升庵全集》以及《奉节县志》等书都言之凿凿地说现在位于奉节县城东一公里的水八阵图,就是诸葛亮当年所为。

但是,从时间上分析,当年诸葛亮领张飞、赵云逆长江而上救助刘备时,军情紧急,根本来不及在此摆设阵图。另外,依靠固定的石块来困死敌军的事只能发生在神话传说里,现实根本办不到。再者,陆逊也根本没有到过这里。

所以,《荆州图副》、《寰宇记》、《荆州记》等史料都认为诸葛亮在鱼腹浦设八阵图事属于“妄传”。

诸葛亮在鱼腹浦设八阵图事虽属“妄传”,但诸葛亮根据周文王《后天八卦》、孙武《八阵之法》、孙膑《八阵篇》等古代阵法,结合蜀魏战争的实际需要,推演和创造出自己的八阵图却是不争事实。

《三国志》、《水经注》、《华阳国志》、《汉中府志》、《沔县新志》、《忠武侯祠墓志》等众多史料均有记载:诸葛亮曾在定军山上“筑督军坛,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

收录在《诸葛亮文集》中也有《八阵图法》,诸葛亮在文中自豪地说:“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复败矣。”

所以说,诸葛亮的八阵图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里写得那么神奇,但从诸葛亮“庶不复败矣”一语,可知其威力非同寻常。

八阵图具体如何布阵呢?诸葛亮只在《兵要》第九篇中泛泛说了一下:“以朱雀旗竖午地,白虎旗竖酉地,玄武旗竖子地,青龙旗竖卯地,招摇旗竖中央。”后人难得要领。

清嘉庆年间的武侯墓祠主持道人李复心专门到定军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在《忠武侯祠墓志•沔阳八阵图考》称:诸葛亮当年“在沔阳之高坪(即定军山下武侯坪)积石为垒”,并且,这些石垒“于今俨然”。根据这些石垒,李复心认为其阵法有“当头阵法”、“方阵法”、“下营法”,等等,以八阵图来练兵,使军队“行则为阵,止则为营”而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战争之主动权。

但李复心本人在军事上终归是个门外汉,虽知“伍者五行生成之数也,阵者八卦之象也,游兵者二十四气之数也”,始终没法窥探出其中的精奇玄妙;而这些“八阵图”石垒残迹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分田到户时被彻底毁去,现在的诸葛亮八阵图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史上一道难以破解的课题。

可惜可惜。

最后,总结一下:阵法是真正存在的,诸葛亮的八阵图的确威力巨大,但像小说写的,用几十堆石头就能困锁十万大军,显然是虚构的。


覃仕勇说史


诸葛亮的“八阵图”

诸葛亮在长江边用石头摆的“八阵图”,其实就是几堆烂石头,可居然把吴国的大将陆逊给诓进去了,让其几乎绝望。如果没有黄承彦的帮助,说不定陆逊的小命就真的玩完了。这个八阵图就真的那么神,真有那么厉害?

据说有人照方抓药,复原了八阵图,一般人进去还就是走不出来了。特别当你心情紧张时,你越是着急,越是出不来。为什么?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上的不安,往往容易造成意识上的混乱。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个用石头摆布成的八阵图。首先,诸葛亮选择布阵的位置很有特点,安排在了长江边。试想一下,波涛汹涌的江水击打着岸边的悬崖峭壁,发出的呼啸声至少对耳膜造成一定冲击。朝朝暮暮的大江雾气时散时聚,让你的视觉难免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还有潮汐,浪涛的效果,那是乱石堆云,惊涛裂岸。这种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与震撼,即使没有石头阵也会让你毛骨悚然。
这里面有声学、力学、心理学,就像人在夜晚进了荒郊野外的坟地,看到了鬼火,心中一惊,腿肚子发软,那十有八九要迷路,不到大明走不出坟场的道理一样。

对于八阵图,有关典籍说得很多了,有人说来自《孙子兵法》,有人说来自世外高人的点化,事实上,还就是诸葛亮自个琢磨的小发明。

当然,也不排除他受了孙子等前辈兵法的启示,还有老师庞德公等人的指点。

一般说来,所谓“阵”,是指古时两军交战时所部署的一种行列形态。阵形部署比较复杂,目的无非是为了迷惑对方,让对方摸不着头脑。所谓阵形,有的是为了防御,有的则是为了进攻,指挥员要根据敌情、地形、气候的变化来“排兵布阵”,也就是兵书中所提到的“阵法”。
“图”是规模的意思,阵图便是经过演练,取得基本成效的阵形部署方式和方法。诸葛亮所设计的八阵图,大约是八种阵形组成的综合阵法。汉朝的大儒郑玄曾在著述中谈到,孙武有八阵之设计,即根据现有资料所载的“方、圆、杜、牝、衡、罘置、轮、雁行”。而孙膑的兵法中,也有“八阵、十阵”的篇目,据说,只有“知八阵之机,才是王者之将”。

西晋李兴在注解诸葛亮的八阵图时指出:“推子八阵,不在孙武。”说诸葛亮八阵图的设计,多出于自己的独创。
诸葛亮本人也曾讲过:“八阵即成,自今行师,应不复败矣!”可以想象,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于八阵图的设计研究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他认为,这个八阵图研究成功,他就可以稳操胜券。因而,他宁肯中途辍学,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来研究这个八阵图。

这个八阵图没有被诸葛亮带到棺材里去,以后的很多军事家对八阵图感兴趣,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司马昭灭蜀后,曾令陈勰“学武侯图阵、用兵倚伏之法”,并表示可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北魏时习雍也上书给北魏文帝;称“宜采诸葛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那么,《三国演义》上的那座石阵是否存在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据《太平寰宇记》中的记载,这个石头阵在四川奉节县、瞿塘峡入口处的长江河原上,分为洞当、中黄、龙腾、鸟飞、虎翼、折冲、连衡、握机八阵,周长有四百八十丈,布如棋盘。除此外,在陕西省勉县南部和四川的新都县,也都有八阵图的遗迹。


天天开心历史


8卦阵肯定是存在的,无风不起浪,如果它不存在的话,那么它的传说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古今以来,尽管它的传说不绝于耳,可是传说与鼓吹者,大多数人是人云亦云,真正把它的奥秘揭示出来的乃寥寥无几,的确令人感到遗憾!

8卦阵虽然十分玄妙复杂,但复杂就是以简单的自然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人们只是屈从于它的玄妙复杂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简单的8×8的自然存在方式!以至于仅隔一层膜不能捅破,始终在8阵图外徘徊不定!

鄙人认为,所谓的8阵图,就是在九宫三阶自然方阵基础上排列起来的8阶自然方阵,此方阵的中心平均能量为15数,用象数语言解读为“天能”。方阵的对角线即辐射线含量为120数,用象数语言解读为“天线”。仅凭此中心的“天能”与射线“天线”的象数语言蕴义来讲,就表明此8阵图的功能威力无比!有什么力量能和天的威力抗衡呢!

那么它的功能威力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请大家细心观察一下我排列出来的8阶自然方阵即8阵图的内在结构,其中每一个方格子里的数,如果被消灭而不存在了,那么它相连四个方向上米字形的四对数的任意一对数合力涌上来,其力量平均值都是原来的数字,可以如数弥补原来的损失!即使在作战中,第一层四方数的力量都消失了,那么其相邻第二层以及第三层的四方数的平均数乃仍然保持原来数字不变,会继续上涌,依然如数补充同样的作战能力。

当然敌人如果不跨过方阵外围的第一层进入方阵内,这种方阵“内在结构”形成的威力则不能得到发挥。

以上是鄙人以逻辑思维自我摸索感悟所得,不知是否符合历史真正的8阵图面貌。即使不是,本人认为它是以自然方式形成自然力量的威力体现,也是一种能量平衡运动的方法,可以在八阵图内任意纵横演绎风流本色

不妥之处,祈盼高人指教!




易境2


阵法存不存在呢?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诸葛亮的八卦阵能不能困住人?这也是没有什么怀疑的。题主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其实,应该是对于阵法的概念有些分辨不清。

所谓的阵法,其实就是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的时候,为了迎敌而摆出的行列形式。阵形的部署,一般是不愿意敌方一眼望穿的,它布置得都相对复杂。这样做的目的,既为迷惑对方,也为了保护自己。一个主帅,常常会根据敌情、地形和气候来排兵布阵,这就是所谓的阵法。而阵图就是为了方便操练而绘制的阵法图案,其中有人员配置、兵种安排、武器装备、变化规律和进攻防守的技巧。而诸葛亮的八阵图,其实就是八种不同的阵法综合而成的阵图。汉代大儒郑玄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孙武有八阵的设计,而所谓的八阵,即是方、圆、杜、牝、衡、罘置、轮、雁行。孙子还曾经说过“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在孙膑的兵法中也有八阵、十阵的说法。“知八阵之机,才是王者之将。”这就更是把阵法上升到了关乎天下存亡的高度。而历史上有关的阵法有很多,韩信的十面埋伏阵,霍去病的车悬之阵,刘裕的却月阵,李靖的六花阵,成吉思汗的鱼鳞阵,戚继光的鸳鸯阵……这些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己方的优势而创造的阵法。这些明确的记录都能够清楚地表明,阵法是自古就有的。

阵法既然是为了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那么自然就能困住对方。而《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使用八阵图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连杜甫都赞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关羽被杀之后,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的规劝,一意孤行,大肆兴兵攻打东吴。在夷陵和东吴大都督陆逊对峙。陆逊按兵不动,静待时机,而蜀汉忍受不了酷热的天气煎熬,刘备就屯兵在树林之间。马良把刘备屯兵的阵形带到了成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看到阵形,大惊,料定刘备必败。他一方面火速调遣部队前往夷陵,接应刘备,一面在鱼腹浦布置了10万兵力,以保护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刘备在赵云的护卫下狼狈逃亡白帝城。陆逊乘胜追击,到达鱼腹浦。他看到鱼腹浦依江傍山,阴森可怖,煞气冲天。陆逊担心中了埋伏,退兵十余里,再派人前去打探。探子进了鱼腹浦,没有看到一个人,只有八九十堆石头。陆逊大为讶异,就亲自进入其中。可是,他一进阵,里面就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举目怪石差峨,槎桠似箭;横沙泥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想找一条路出阵,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很是惊慌,惧意横生。眼看他小命将休之时,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的帮助,方得出阵。

几块石头就能困住几万人的大军,这明显是不现实的。先进的战法只有与先进的战阵相互配合,才能使军队发挥出最强悍的战斗力。而阵法始终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石头就是石头,它能有什么战斗力呢?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就是马奇诺防线,不也被德军绕开而成了一个笑柄吗?

当然,诸葛亮的八阵图是确实存在的。《三国志》、《华阳国志》、《汉中府志》、《沔县新志》、等史料都有记载:诸葛亮曾在定军山上“筑督军坛,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而诸葛亮自己写有《八阵图法》一文,并宣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复败矣。”八阵图或许没有《三国演义》中演绎得那么神奇,但是威力自也不容小觑,不然他以何得意呢?而据史料记载,司马昭灭蜀汉之后,曾经令陈勰“学武侯图阵、用兵倚伏之法”,并表示可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北魏时习雍也曾经上书文帝;称“宜采诸葛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

尽管这些记载都有文字可循,但是传到后世却失传了。而后人想要参透八阵图却是始终不得要领。这是因为关于八阵图的列阵要领只剩下诸葛亮在《兵要》第九篇中的一句话:“以朱雀旗竖午地,白虎旗竖酉地,玄武旗竖子地,青龙旗竖卯地,招摇旗竖中央。”

综上所叙,阵法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和沿革。而诸葛亮打八阵图只是诸葛亮对前人的阵法吸收基础上的创新,是他智慧的结晶,在当时确实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是遗憾,他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文字信息,以致我们不能一窥它的真容。


蝴蝶花雨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出现了很多风云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丞相诸葛亮,又称诸葛卧龙,不仅有着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文学书法家,其所著《出师表》《诫子书》等史文被后世广为流传。在位期间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军事交通工具,成功协助刘备建立蜀国。而他根据兵法推演创设的八阵图,据说可以困住军队,神秘无比。那么古人在行军作战时真的有“阵法”一说吗?诸葛孔明的八阵图真的如后世传说的那样,威力无比吗?

其实阵法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根据《孙膑兵法》的描述,通过合理布阵可以有效提升军队战斗力。在冷兵器时代,两兵交战,往往是杂乱无章,一拥而上,没有任何秩序,部落首领发号施令得不到及时回应,战场犹如一盘散沙。随着历史的演变,奴隶制的成熟导致军队布阵开始出现,能够更好的指挥战斗和增加胜算,“阵法”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如方针、圆阵等。从传说中黄帝的天一遁甲到商代的“三师”编制,再到后来的车阵,都反映了阵法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在《吴子》、《六韬》等兵法著作中,可以推测出中国的阵法在春秋战国时期极为盛行,虽然阵法操练可以有效让军队整齐划一,但古代部落冲突往往人数众多,常年战乱使得各国军队规模庞大,因此更加注重兵法谋略,以智取胜,阵法只是处于辅助地位。加上自古以来我国崇尚儒术,以礼当先,以至于对阵法虽有详细研究却不够重视,部分如今已失传,仅从古文记载中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这些阵法对后世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意义非凡,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排布的八阵图,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经过管仲、孙武等军事名家的传承和改善,诸葛亮集百家精华于大成,将八阵图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历史上真实的八阵图,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无从考究,毕竟年代久远早已失传,但从唐代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中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凭空杜撰,而是古代战争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巧妙的将井田和道家八卦相结合,同时运用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诸葛亮本身又精通易学伦理,注重天、地、人的相对统一,因而其创设的八阵图奇幻无穷,神秘莫测。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刘备在和吴国大将陆逊的对决中节节败退,在逃跑过程中幸得诸葛亮的八阵图相救,让陆逊的军马困于阵中,无法破阵。最终战马受惊,军队大乱,蜀国趁机反超,吴军损失惨重。虽然这段历史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八阵图的威力还是名不虚传的,至于能不能困住军队,笔者认为分情况而定,否则蜀国也就不会灭亡了。

再来说说八阵图具体的排列,这是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八阵图具体分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冀阵、鸟翔阵和蛇蟠阵,其中天地风云为正阵,水火金木对应龙虎鸟蛇四奇阵,在排列布阵时,常遵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规则,因此虚实结合,奇正相生。总阵共有六十四阵,兼具游兵二十四阵,所以关于八阵图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内容繁杂。从各阵命名也反映了诸葛亮的周易思想,善于占卜算卦。

八阵图在实际应用中,布阵者会根据当时的天气地理环境,来决定使用什么阵法,每个阵法的特殊情况会有所标注,这在我国最早发现的《风后八阵兵法图》中得以完全体现,风后是黄帝的手下将领,史书曾详细记载了他和黄帝共同创设八阵图的故事,进一步证实了八阵图的历史由来已久。唐朝的李靖则在八阵图的基础布局上做了简化,他认为“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加上位于中间的将帅,首尾呼应,内圆外方,六花阵由此衍化而来。此阵相比较八阵图来说,机动协调性更加完善,也节省了兵源,同样受到中外军事家的关注,可谓是八阵图基础上非常成功的创举。

八阵图之所以能困住万千军队,笔者认为并不是它有多么神通广大,而是使用它的人能够物尽其用,抢占先机,取得作战主动权,将八阵图的精髓理念融会贯通。以达到以少胜多的局面。诸葛亮每次出兵时,从不浪费一兵一卒,蜀军战斗力与日俱增。曾以益州一地对抗曹魏的中原九州,区区数万人马,就能夺取武都、阴平两郡。在上邽之战中,成功深入司马懿精锐部队,让敌军闻风丧胆,从此不敢直接与蜀军野战。

公元234年,一代忠臣诸葛亮病逝,其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历史上忠臣的典型代表人物,虽然生前五次北伐未能成功收复中原,但与他关系密切的八阵图受到了各路人马的关注,流传甚广。蜀汉灭亡后,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亲信深入蜀地收集八阵图的“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将八阵图的理念运用于士兵操练,在全国推行统一的“甲乙校标帜之制”。晋军在后期凉州之乱中大获全胜,得益于八阵图的联车为营,以鹿角磁石为阻,延续了八阵图的神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八阵图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如今四川成都西南地区,还能看到八阵图的部分遗址,世人虽对其有多种猜测,但原貌不在,留下的更多是对历史的遐想。


华太师


阵法应该是存在的,但是没有评书里面说的那么神乎其神。而史书里记载的八阵图的用法与演义中的大不相同。

八阵图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造的一种阵法,作战时用以掩蔽士兵及阻碍敌军的防御工事或军事阵法。因为蜀国多山,军队以习于在山林作战的步兵为主,,一旦北上中原,便很难与魏国的骑兵抗衡。诸葛亮为了提高蜀军的战斗力,将前人的”八阵”加以变化,成了后世所说的”八阵图”。八阵图纵横各八行,用辎车作为主要掩体,以鼓声和旗帜等指挥军队,可以变化许多阵法。士兵排列为八卦形,八门入,八门出。此阵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敌人。此阵祭出,任尔兵强马壮,万夫之勇,一旦迷失阵中,皆难取胜诸葛亮后来又多次改造此阵,并由兵阵演化为石阵、马阵。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当年司马懿就因为没有把握破了此阵才放弃杀入蜀境的。

由此可见,八阵图实际上是诸葛发明来对付曹魏骑兵的一种防守的阵法,需要士兵的配合。演义中把八阵图放在了鱼腹浦,用数块石头组成的八阵图来阻挡了陆逊的进兵,虽然不符合史实,但是增强了故事性,把诸葛亮这个主人公的形象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为蜀国的夷陵大败也找回了几分面子。


如烟入幻



可乐桐閣


哪里有什么狗屁“阵法”,都是罗贯中意淫出来的,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军事团体或者是战役是依靠什么“阵法”在打仗的,在现实中也没有什么阵法能够做到把敌人困住,没有什么阵法是人一进去就“飞沙走石,日月无光”,尤其是摆上几块石头就能够就抵挡千军万马,那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远古时代的战争,有很多是像现在的流氓约架一样,约好在某地决战,双方都很讲究规矩,你不摆好阵势我绝不进攻,像宋襄公就是如此,对方没有渡过河,摆好阵势咱就不能进攻,否则人家会说咱不是“仁义之师”,在这种情况下的战斗,双方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兵种配置进行一些排列,比如说大将居中,外围是步兵和弓箭手,最外围是战车和长枪兵,所谓的阵法也不过就是如此,能够抵挡对方的冲锋而已,至于什么把敌人放进阵里,敌人就找不到北的事是绝不会发生的,历史上唯一有记载靠阵法取胜的是东晋的刘裕所使用的“却月阵”,那也不过是背靠大河,在河岸上以战车围成一个两头临水的半月型的防御阵地,以2700名大弩和长枪兵凭借战车连起来的防御工事进行防守而已,背后是来自大河上自己一方的后援,即使如此,也不过就是能够击退对方的进攻而已。西汉时期李陵以五千步兵转战千里匈奴腹地,遭匈奴八万骑兵包围,李陵就是依靠战车,淄重车围成防御工事,以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击退匈奴骑兵,然后基本尽量上保持着防御的姿态逐步退却。总的来说,不管什么狗屁阵法,都是属于防御性质的,人家没有来打,你把阵势摆的再好也没有用,比如说,按《三国演义》中的桥段,你诸葛亮摆好阵势,假如人家司马懿不来攻打呢?假如人家就站在一边看热闹呢?你诸葛亮的阵法能摆多久呢?到了时候你的兵也要吃饭吧,到了晚上也要睡觉吧,我就不信司马懿连这个都不知道,非得按时按点的赶在你蜀汉军队下班吃饭之前来攻打你这个狗屁阵法。


狼的影子716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所说的正法是不存在的,那个是小说的演绎,包括三国演义里的八阵图。

三国演义的八阵图把陆逊整个军队都困在里边了,若没有诸葛亮老丈人黄承言的带领,陆逊都出不来了,你想想这可能吗?分不清方向,他不会拆墙吗?

人会迷失方向,只因为外在环境对人视觉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人类的大脑,这是可能存在的。。

但你若说军队中是否有阵法的存在,那是真有的,军队中的阵法不是为了困住对方,而是为了杀敌,或者保全自己。

在孙子兵法中就有就八阵、十阵的存在。孙子兵法的八阵,指的是8个不同的阵法,而诸葛亮的八阵图,他有可能指的是8个阵法,也有可能指的是9支军队组成的阵法。究竟是哪个已经不可靠了,除非出土新的证据。

四周的八只军队按照八卦的方向来占位只,还并没有像那个阴阳八卦那样说的玄乎,它只在那个方向上有一支军队存在,是为了让军队找准自己的位置,与现代的编号1、2没什么区别。

诸葛亮在率军居中,负责指挥。

这样的阵型有一个什么好处?他可攻可守,你无论是攻击哪个方向还是防守哪个方向,他都是能防备到也能攻击得到。

若说阵法还是讲讲戚继光的鸳鸯阵,因为它是人数最小,最典型的一个阵法,其他的阵法可以说都是在这种阵法上加以扩充,变化而来。

戚继光的鸳鸯阵由12个人组成,一个队长一个伙夫,队长负责指挥,我负其实就是负责军队的,一些补给辎重的运输,运输,然后两只剩下的10个人分成两队,每队由第1个打头的是一个藤牌守,也就是盾手,手拿长盾负责带着保护队伍,并带领小队前进。

后随着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手是负责保护盾手的,你可以把狼线当成比较长的矛,当对方进攻的时候,狼筅手执狼筅刺对方,防止对方近身。


不过双发打仗,怎么可能不让对方近身,当对方近身的时候怎么办?那就是靠狼筅手后面的两个长枪手,长枪手而负责近身战,若把敌人刺倒之后敌人还有一战之力,那怎么办?那就靠最后存在的刀手,刀手拿着一个长刀,负责劈砍倒地的敌人,也就是补刀。

戚继光的鸳鸯阵是将不同兵器、不同兵种之间进行搭配的一个经典的阵法,其他的阵法都是与他类似。

阵法就是为了加强部队之间军队之间士兵的配合,或者武器之间配合而组成的一种最佳的排列组合,这些排列组合能让军队发挥最大的优势

古代的打仗咱们有可能想象不到,但是近代的火枪对战,应该见过。

火枪队分成三排,第1排下蹲射击,第2排站立射击,第3排补给火药。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近代阵法。但是随着热武器的发展,你要再这样排着阵列那就纯当靶子了。

古代阵法有很多,比如鱼丽阵,叠阵,拐子马阵,半月阵,名字挺邪乎,说白了就是一种简单的排列组合,让士兵发挥最大优势。


卧牛说历史


阵法当然是存在,不然怎么说排兵布阵呢?那么,阵法到底有没有用,八阵图又是怎么回事,真的那么神奇吗?

第一,在三国之前,阵法的应用就很广泛了

在诸葛亮的“八阵图”之前,早就有阵法了。打仗要是没阵法,就谈不上军事艺术,只能说是群殴了。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艺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阵法的应用越来越精巧与广泛。

比如说,在著名的繻葛之战中,一代雄君、著名的军事家郑庄公,就是以“鱼丽阵”大破周王师。“鱼丽阵”就是战车部队与步兵之间的协同作战,具体的安排是战车在前,战车之后是步兵,步兵的位置是填充战车与战车之间的空隙。也有另一种说法是郑国的方阵以二十五辆战车为一排,在战车与战车之间有五名步兵,这种队阵的特点是步兵和战车之间可以互相支援,战车可以凭借其防御力和居高临下的优势,支援两边的步兵队伍,而步兵在战车旁可以防止战车被敌军分割包围,陷入孤军作战的危险。郑庄公一直致力于军事上的革新,其战术思想是居于领先水平的,这也是郑国能称霸一时的原因。

第二,在诸葛亮的八阵图之前,就有“八阵”的记录

“八阵”这个词,最早并不出自诸葛亮,在《孙膑兵法》中就有了:“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

东汉班固写的著名的“燕然山铭”中,又提到八阵。这是在窦宪北伐匈奴后,写的一篇功铭文,其中有一句是“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

班固所写的八阵是什么呢?根据记载,汉军的的阵法有八种:一曰方阵,二曰圆阵,三日牝阵,四曰牡阵,五曰冲阵,六曰轮阵,七曰浮沮阵,八曰雁行阵。所谓八阵,就是军队在作战过程中的八种阵型变化,虽然我们不清楚具体的变化,但从名字来看,可以猜到一些。方阵就是方块阵形,圆阵就是圆弧阵型;牝是雌性,牡是雄性,阵形就应该就是凹凸阵形了。窦宪破匈奴之战,去诸葛亮并不算很久远,因此,汉军八阵,对诸葛亮的八阵图应该是有启发的。

第三,诸葛亮的八阵图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我想这里所谓的八阵图,就是八种阵形变化的图解。

诸葛亮把八阵图用石头垒成一个模型,史料是这样写的:诸葛垒南有亮所造《八陈图》,自垒南去聚石八行,行闲相去二丈,因曰:‘八陈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八陈及垒,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在《晋书》“桓温传”里,写说桓温曾见到这个八阵图的模型,他看了后,说“此常山蛇势也。”当时跟随他的一帮文武官员,没人看得懂。

这个八阵图一直到宋代还有,苏东坡见过,他这样写:“武侯造《八陈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吾尝过之,自山上俯视,百余丈,凡八行,为六十四蕝蕝正圆,不见凸凹处,又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

八阵图很有名,但有什么实际作用吗?从史料来看,还是有的。

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西晋的名将马隆,在讨伐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时,史书载:“隆依《八陈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闲发,出敌不意。”

《北史》也有个记录:后魏时柔然犯塞,刁雍上表采诸葛八陈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是时所制陈法十余条,有飞龙、腾蛇、鱼丽之变。

八阵图其实没那么神秘,只是诸葛亮在前人阵法的基础上,做了点补充。后来却被吹成如何神奇,如何变化无穷,可挡十万雄兵等等,这些都是夸大其辞。要知道,连诸葛亮本人都是常败将军,五次北伐无一成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