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經驗中國姑娘張諾婭給大家帶來的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首先澄清幾個關於徒步鞋的常見誤區:

誤區1:徒步鞋是可以拿來互相推薦的- 錯。人與人之間腳部結構的差異,就跟臉和臉之間的差異一樣廣。很多人不是不會選鞋,而是根本不瞭解自己的腳!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各人的腳型千差萬別。


誤區2:重量級徒步靴能保護腳和膝蓋- 錯。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數據表明,穿靴子導致腳踝受到保護;相反,穿多靴子的人容易崴腳(而且是在靴子裡崴腳);這主要是因為皮靴的靈活度和敏感度很低,底厚且硬,很多時候抓地感不強,人和地表情況的連結不夠,大腦不能快速反應,更不能訓練腳踝做出一些靈活的規避動作。久而久之,腳的敏感度下降了,反而不利於增長徒步的技能。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靴子和跑鞋的抓地感是區分二者的關鍵之一。

誤區3:起水泡,全是鞋子的問題- 錯。沒有將皮鞋break in、穿了不合適的襪子、用了不合適的鞋墊、鞋子裡進了沙石,都有可導致水泡。

誤區4:GoreTex是萬能的- 錯。防水,有可能是一雙鞋的最大缺點之一。皮靴可能防水一時,但不能防水一世。走多了路,不免遇到下雨、泥濘、雪地等等潮溼地表或是天氣,這時候鞋子只要一旦進了水,就很難在路上變幹了。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防水”和“速幹”不能兩全。

誤區5:靴子適合徒步- 錯。一雙皮靴,且不談合腳的程度,就是放在腳上的兩座大山;,腳上的重量增加一倍,相當於背上的重量增加6倍。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如何在選鞋的時候,快速知道一雙鞋是否適合自己呢?

在試穿過幾十雙徒步鞋、跑鞋和皮靴之後,有了以下幾個觀察,可以讓我在看到一雙鞋的10秒之內,無需試穿,就知道這雙鞋是否適合自己。

掌型:每個人腳掌的形狀千差萬別。仔細觀察你的腳:你的前足是否比腳跟寬很多?五指是外張的形狀還是收緊的?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足弓:看看腳掌的側面,你的足弓是屬於平足、中等還是高足弓? 足弓可以用鞋墊糾正。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落腳點:你是習慣後腳著地,還是前掌/中腳著地?越依賴後腳跟著地的人,越需要購買高落差的鞋。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崴腳:你的腳是否容易向外崴腳?越容易崴腳(over or under pronation)的人,越需要買“穩定型”(stability)的鞋。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在瞭解你自己的腳和用腳方式之後,就要開始學會讀懂一雙鞋的標籤:

重量:認為這是衡量一雙鞋的關鍵。越重的鞋越不靈活、材料越硬、鞋底越厚。選擇的登山靴一般在900克以下;徒步鞋一般在300克以下。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Paul's Boots這部短片裡,保羅的靴子有4磅多重。


寬度:某些鞋是出了名的“寬鞋”,其代表是Altra的所有鞋、New Balance標記為“W”或“4E”的鞋,適合大腳掌。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上圖:我是一雙窄鞋(三角頭)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上圖:我是一雙比較寬的鞋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上圖:我是Altra, 我超級寬哦!


鞋底厚度(cushioning):簡單直白。一般分為四種:

Barefoot:以Vibram五指鞋為例,這種鞋鞋底最薄、觸地感最強、觸地時間最短、給予的支撐最少。(如下圖)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Minimalist: 以New Balance Minimus和Altra Long Peak為例,這種鞋多半是平底鞋(0 drop),而且鞋底較薄。(如下圖,Inov-8)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Medium: 大多數運動鞋都屬於這個範疇。(如下圖, NB 889)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High: 以Hoka One One為例,30毫米的“小丑鞋”,也是某些越野跑者的最愛。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落差 (differential):鞋底的前腳和後腳的高差,計算公式是 drop = 後腳鞋底高度 - 前腳鞋底高度。一般的幾個區間是0-4毫米,4-10毫米,和10毫米以上。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0-4毫米落差的鞋一般被稱為“平足鞋”,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minimalist即極簡鞋。這類鞋適合腳踝穩健、腿部肌肉發達、善用腳步的中前掌著地的人。有另一種說法是,平足鞋可以治癒腳步疾病,待考證。例子:Vibram五指鞋, Innov-8, Altra Long Peak. (如下圖)。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我是Altra我超平!

4-10毫米高差的鞋適用於廣大後足著地的同學(比如我)。80%以上的徒步鞋都屬於這一種。例子:Brooks Cascadia, New Balance Leadville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10毫米以上的高差的鞋並不常見,最多見過有12毫米的,再往上就成了高跟鞋了。


以下是 購越野跑鞋的技巧:

美試鞋的實體店往往品種比較單一,所以建議去網站上買個十雙,互相比較,不滿意的退貨就是 了;國內的朋友亦可在很多網站上買到可以免費退貨的鞋。

  1. 試鞋的時候,穿上自己徒步的時候常用的襪子,體會:前腳掌是否寬鬆?鞋帶是否能讓腳踝附近被固定?後掌是否能至少放進一個小指頭?一般跑鞋是否合腳,非常容易辨認;特別舒服的鞋子,基本上一穿就知道了,關鍵是鞋的基數要大,十雙鞋拿起來橫向比較比3雙鞋容易;
  2. 寧可買大,不要買小。

有了鞋還不夠,足部系統需要一整套的護理:

鞋墊: 用某位美國老驢的話來說,廠家自帶的鞋墊就是crap, 一定要另尋靠譜鞋墊,比較著名的包括Super Feet, Spenco, 最喜歡Dr.Scholl’s Active系列;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襪子:透氣、不要太厚;襪子和腳要緊貼,保持一個整體,這樣鞋子就只會和襪子摩擦,而不是襪子和腳摩擦。最能達標的莫過五指襪。不喜歡Darn Tough那種縫製得特別密集的襪子,因為它們特別不透氣;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綁腳:即Gaiter, 徒步的綁腳一般特別小,跟頭巾一般大,不防水,只是把小石子排除在鞋外;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拖鞋:Crocs是神器。


在徒步的過程中也有一些防治水泡的方法:

  1. 準備好起碼3雙襪子,一雙早上穿,一雙下午穿,一雙睡覺的時候穿(這雙襪子永遠保持乾燥,作為備用襪子);能夠洗襪子的時候,就把它晾曬在揹包外面,保持襪子的乾淨能夠減少水泡;
  2. 如果已經有摩擦出來的紅熱部位,用leukotape貼上,duct tape不怎麼管用;
  3. 如果已經有水泡形成,用消毒過的尖銳物品戳破,貼上mole skin再用band aid固定。

最後祝願天下熱愛戶外的男人女人都能找到屬於他們的那雙唯一的鞋~ .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8500公里徒步和500公里越野跑換來:選徒步鞋幾個常見的誤區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