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養老的時代已經來了

等我們老了,收入驟減,行動不便,誰來照顧我們?

可以讓兒女養或者進養老院,而且還有退休金呀。

這些真的還能靠得住嗎,讓我們來看看數據。

靠孩子?

根據全國老齡辦發佈的調查顯示,我國89.2%的城市老人以離(退)休金為主要收入來源。以子女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僅佔5.2%

靠自己養老的時代已經來了

中國傳統觀念裡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被啃老就是萬幸了。

進養老院?

錢可能不夠。中國是個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歐美和日本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GDP5W-10W美元,我國尚不足1W美元。

國內養老金替代率還在逐年下降:目前僅44%左右,即退休後收入只有在職時的44%。

國際勞工組織規定最低替代率55%,大部分國家都超過60%,低於40%僅海地一個國家,海地2016年GDP193.49億,僅為中國的0.026%,養老金替代率卻差不多。

電視劇裡出現的那種環境清幽、有高端醫療、配專業護理的私人療養院以凡人的退休金是負擔不起的。到那會就算有了不少存款,你會更想拿去給孩子買房買車。

大多人能負擔得起的大概是兩三個人住一間房,配個護工,怕出事一進去就不讓隨便出門的監獄式養老。

靠國家?

社科院《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顯示:2014年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累計記賬40974億元,而養老金累計結餘為31800億元,空賬接近1萬億,未來壓力會更大。

靠自己養老的時代已經來了

數據來源: Wind、社保部、東方證券研究所

預計到2050年,國內老齡人口比例將上升至35%以上,撫養比則從2016年的2.8下降到1.3,這意味著每1.3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人員就需要供養1位退休人員。

各項數據都說明養老不能只靠國家了,還是靠自己最保險。

不過國家也一直在積極的想對策,為養老問題尋找新出路,這不,4月12日又出了養老新政策,為我們養老減負。

4月1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聯合發文:《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敲定了中國版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試點,5月1日起,上海、蘇州工業園、福建三省市率先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這通知看了後是不是有點懵呢,別急,聽小編來捋一捋。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什麼?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簡稱稅延險,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主要面向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社會公眾,公眾投保該上商業養老年金保險,繳納的保險費允許稅前列支,養老金積累階段免稅,領取養老金時再相應繳納,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採用較多的稅收優惠模式。

稅收優惠在:個人收入中用於購買商業補充養老保險部分,其應繳個人所得稅,延期至將來提取養老保險時再繳納。

比如北京一名30歲的普通工薪階層,每月工資計稅金額10000元,每月另外購買700元稅延險。按照現在的7級個稅累計稅率表,這700元原本是要按對應20%的稅率繳稅的,稅延政策後現在每月免了140元。

按60歲退休算,30年後,該員工達到退休年齡,假設這30年每年都這樣免稅,一共能免50400元。

退休後從個人賬戶支取商業養老金,然後再根據退休後起徵點及稅率進行繳稅。由於退休後的收入通常遠低於工作時的收入,因此退休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較低,在扣除通脹因素,

稅收負擔就更輕了,並且商業養老賬戶中的錢會有更多額外收益。

稅延險的核心就是減稅養老,它不是像社保這樣的基礎保險,而是和職業年金、企業年金等,構成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

根據2017年底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2016》,全國已經有13個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的可支付月數不足1年,個別地區赤字超過200億元。所以養老不能全靠政府,趁早增加個人投入,這也是為什麼要推出稅延險,國家要補充基本養老保險缺口,建立養老保障第三支柱。

中國養老體系三大支柱

靠自己養老的時代已經來了

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就是我國一直在打造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廣、門檻低,不過隨著老齡化加重,已經收不抵支了。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覆蓋率比較低,基本只限於某些福利特別好的大型國企。絕大多數人是享受不到這個福利待遇的。

一個支柱太細,一個支柱太空,所以國家開始大力提倡建立第三支柱,就是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自掏腰包,把錢交給保險公司,給自己預備養老保險,國家給與稅收上的優惠。

靠自己養老的時代已經來了

從全球養老金體系的發展史來看,多數國家都經歷了從政府負擔的單一支柱到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責任共擔的多支柱的發展歷程。其中,稅收激勵政策在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稅延險可以帶來額外收益

稅延險除了稅收優惠外還能給大家帶來切實的資產增值。

把錢交到個人養老賬戶中總想知道賬戶中的錢的去向吧,因為涉及到每個人後半輩子的生活,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標,當然會以穩健型產品為主、風險型產品為輔的原則選擇。

所以長期持有此類產品,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替大家算了一筆賬。

假設一位參保人從30歲開始購買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每月拿出1000元投保,保守假設產品保證收益率是複利3.5%,等60歲退休時,總共繳納保費36萬元,但賬戶價值變成了61.8萬元。通過精算,退休後一個月可以領到2764元。

未來,你將有一個商業養老保險賬戶,這個賬戶裡的繳費目前用於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只要在這個賬戶繳費,就能享受稅收優惠。買的產品加收益,就是以後你養老錢的第三個荷包。

雖然依然是靠自己養老,但是有免稅政策,再加上個稅遞險的收益,對大家來說確實是個非常不錯的養老方案選擇。

靠自己養老的時代已經來了

稅延險的出臺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從現在開始要認真考慮並接受養老不能靠國家,至少不能全靠,得趁早增加個人投入。


這樣老了以後有基本養老賬戶和個人商業養老賬戶(其中含稅延險、養老目標基金等多種以儲蓄及長期穩健增值為目標的金融產品)兩筆養老金,晚年生活品質才有保障,兒女忙可以自己出去遊山玩水,進養老院也可以住更舒適的,想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能更盡興。

靠自己養老的時代已經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