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希特勒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行者云清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奥地利裔德国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他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成为了很多人的噩梦。

二战前夕,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希特勒在国内实行了一种封闭经济体系。不过由于自己国家资源的匮乏,到了三十年代末,德国政府已经榨自己的国家。希特勒希望把更多的东欧土地纳入他的封闭经济体中,于是悍然发动了战争。“闪电战”在战争初期让整个欧洲人心惶惶,然而德国在取得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却输掉了这场战争。且不论正义与邪恶,希特勒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点,希特勒对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比如经济,比如军事。本来通过国际贸易就可以达到的目的非要用战争的方式去达成,这就是希特勒对经济理解不到位的结果。而在军事上,他自诩为军事天才,用着士官的军事经验和政治家的思考方式来平衡着战场,到后期几乎只能听进去赞同的声音,“坚守至最后一人,进攻”这些乏力的命令葬送了许多本可以保存下来的士兵。他刚愎自用的性格让很多将领都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比如隆美尔这样的名将,居然被希特勒赐死。
第二点就是工业水平上的不足。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纳粹德国主要的对手就是英国等欧洲国家,在他们面前,德国作为欧陆最大国家且初期拥有数倍于国土的占领区面积,自然是得心应手。不过随着战争中后期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工业巨头的加入,德国孱弱的工业基础似乎不怎么够用了。德国最大的兵工厂一个月可以生产1500辆坦克,而美苏几天就可以造出这么多坦克。最后一点就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给欧洲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虽然说成王败寇,但是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不会被时间所掩埋。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民和政府,法西斯主义必定会遭到唾弃。当年的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一样,都是给世界带来灾难的那一方。他们的所作所为必将会遭到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失败也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


军武视界


我个人认为希特勒二战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他自己。

在经历过重新占领莱茵河,吞并奥地利,占领苏台德地区,成功的入侵波兰和法国之后,希特勒变得越来越目中无人,盲目自大。因此发动了对苏联的入侵,导致德军面临双线作战的尴尬处境。

入侵也就罢了,作为国家元首,他应该做的是对国家的战略方向进行决策。然而,作为一个外行,希特勒常常对德军的作战行动指手画脚,认为他们的战术是错误的。因此导致了德军之后的节节失败,最终失去了二战。

说到底,希特勒没能战胜自己,他的控制欲太强了,总是希望一切都由他来决定。不仅如此,对于部下的忠言,他总是选择无视,在苏德战争中,他的意见常常与将军们产生分歧,但希特勒总是坚信自己是正确的,然而,每次战役过后都证明他是错误的。


后羿不要


时代发展到今天,石油早已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被称作工业血液的石油,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可以左右一场世界大战的胜负。

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要不是日本石油不够用了,它也不会偷袭珍珠港,然后南下进攻东南亚诸国。德国的情况虽然会比日本好许多,但他也是一个缺乏石油的国家,在到处树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弄到更多的石油维持战争的进行,无疑是希特勒的重中之重。

之所以在二战爆发前,英国和法国能一直纵容希特勒,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德国的石油储备实在是太少了。没有石油,再多的坦克飞机大炮也无法投入使用。只要英国和法国能控制住德国的石油来源,希特勒就不敢轻易的发动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石油储量最丰富的中东就被英法等国所控制,因此希特勒想要从中东获取石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委内瑞拉,墨西哥,美国,苏联等国家,便成为希特勒的石油供应国。

但是呢,英国和法国很快就注意到这一点,立马就想办法封锁美洲前往德国的输油航线。毕竟那个时候还没开战,希特勒也不好对英国动手,因此希特勒只能另外再想办法。

在欧洲,苏联的石油储量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在闪击苏联之前,希特勒从斯大林手中购买过很多石油。1939年8月,德国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借这个机会,德国就找苏联购买90万吨石油。再到1940年,德国从苏联进口的石油,占到当年石油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二。

对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英国和法国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更何况法国在1940年6月被德国占领,就更不能把苏联怎么样了。

当然了,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不用想,接下来苏联一滴石油都不会卖给德国。之所以德国会进攻苏联,一方面是为了夺取苏联的石油,占领苏联的石油基地,另一方面就是要让罗马尼亚远离苏联空军的威胁。毕竟罗马尼亚是德国的重要石油来源,希特勒可不希望苏联的人飞机可以飞到罗马尼亚油田的上空。

在1942年7月,德国发动斯大林格勒会战,其中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切断苏军来自高加索的石油供应,另外也想着要占领高加索,控制当地的石油。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别说是高加索了,最终连斯大林格勒都没有打下来,反而还让自己陷入被动的状态。

苏联的石油储量欧洲第一,排名第二的便是罗马尼亚。反正都在欧洲大陆上,只要修建几条输油管道,就可以把石油运到德国境内。

为了让罗马尼亚源源不断的给德国提供石油,希特勒是想罗马尼亚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还扩大两国之间的商业贸易。等到二战爆发,罗马尼亚便彻底倒向德国,全面向德国提供石油。

因此在二战中,德国的主要石油来源便是罗马尼亚。但仅仅一个罗马尼亚,怎么能和同盟国们相比,中东随便拉一个国家出来,石油储量都要比罗马尼亚多。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失败也是在意料之中。

因为石油的匮乏,德国丧失不少战争良机。对机械化部队来说,快就是他最大的特点。但是他的速度再快,要是没有石油他也快不起来。

要是石油管够,也许希特勒就不会那么快的进攻苏联,而是会先拿下英国。等拿下英国再全力对付苏联,在德国的闪电战下,苏联至少会再次失守莫斯科。

但历史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狼群讲历史


希特勒为什么失败,希特勒必定会失败。

原因有三:

一、希特勒自发动对外战争开始,所有的一切均是赌徒思维,可历史就是这样和希特勒开了一个玩笑,战争初期每一次的入侵它国,希特勒都赌赢了。致使纳粹德国的将领们对它深信不以。可就是这种赌徒思维,有嬴也有输,战争的后期,纳粹德国一味地听从希特勒的安排,最后只能输掉战争。

二、德国根本就没有能力战胜同盟国,究其原因,德国的经济、资源、石油、兵力、这些战争中决定胜负关键的因素,德国都不具备。所以德国必败。

三、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很多纳粹德国的将军,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希特勒的干涉指挥和苏联恶劣的严寒,我想再次提醒大家,这种说法是为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所犯下罪行的开脱,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希特勒在战争中的确犯下了很多错误,但是在战争的初期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犯下过很多指挥错误。这种混淆是非的说法,大家不能认同。

希特勒所领导的协约国就应该永远的烙印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物简史


不写了,我来转大神写的一篇

德国战败原因汇总

天时 天时好不好很重要。

1、太冷。科尔松战役。

2、太热。库尔斯克战役。

3、不冷不热,不能给敌人造成阻碍。诺曼底战役。

4、阳光太好了。阿登战役。

5、阳光太差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

地利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某种程度上,地皮不好更加损害运气。 最麻烦的事: 东线公路不好,妨碍德军车辆机动; 西线公路太好,不便于妨碍敌人车辆机动。

具体小事例:

1、林地太复杂。列宁格勒战役。

2、城市太立体。斯大林格勒战役。

3、山路太崎岖。高加索战役。

4、地势太平,不能给敌人带来阻碍。莫斯科战役、罗斯托夫战役,法莱斯口袋战役。

人和 所谓地利不如人和,虽然德军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某些情况下还是不幸出了纰漏。 最气人的事: 法国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保加利亚人(以下省略若干)。。。。。。。不帮德军帮盟军。

其他一些小麻烦:

1、客场作战,气氛影响。害得德军三个月攻不下苏联首都莫斯科。

2、主场作战,干扰太大。害得德军半个月被苏联攻克首都柏林。

3、罗马尼亚人帮德军。害得德军在斯大林格勒 被包了饺子。

4、罗马尼亚人帮盟军。害得德军在罗马尼亚又被包了饺子。

5、意大利人帮德军。害得德军输掉了北非战役。

6、意大利人帮盟军。害得德军需要整整一个集团军群守卫狭长的意大利半岛,结果救不成诺曼底。

7、希特勒不肯听职业军官博克元帅的职业见解,转兵列宁格勒和基辅。害得德军丧失了闪击莫斯科的时机。

8、希特勒听信职业军官莱布元帅和龙德施泰特元帅的职业见解,转兵列宁格勒和基辅。害得德军丧失了闪击莫斯科的时机。

9、希特勒不相信军官团的眼光,下令执行冬季风暴。害得德军在 斯大林格勒被打断东线脊梁

10、希特勒轻信军官团的眼光,下令执行巴巴罗萨。害得德军陷入了二战最大的泥潭。


手机童话茶楼


昨天在一篇关于二战德国打苏联的文章最后,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希特勒打法国、打苏联都没错,错就错在他最开始打波兰。

然后有朋友留言说:为什么......正好,咱们在这里书接上回。

不过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探讨问题,而是想劝劝大家,在谈论历史人物的时候,大人物、高层人物,尤其是希特勒、慈禧太后这些偏向于失败的历史人物的时候,最好不要用:他傻了、他疯了、他天生如何如何......这类的评价。

因为,只有在逻辑不成立、道理说不通的时候,才会用这些词来掩饰漏洞。

有些真相被某些人故意隐藏起来了,有些事情被某些人故意夸大了,有些事情被某些人故意无视了,有些话被某些人故意断章取义扭曲了......然后就会导致:逻辑不成立,道理说不通。这时候,就只能用:他疯了、他傻了、他天生野心家、他天生卖国贼......来解释这不成立的逻辑,讲不通的道理。

他疯了、他傻了、他天生如何如何......这是标准的一小撮骗子糊弄一群傻子的语言结构。相信我,只要出现这类的语言,就是某人在拿某人当傻子。

街上流浪的傻子,你看他很可怜,其实这没必要,因为在他的眼里,我们都是傻子。

傻子眼里,别人才是傻子。所以我们不能用很傻、很蠢来看待别人,因为这样一来,傻的人肯定是我们自己。希特勒不傻,慈禧太后也不傻,傻的是某些人自己......

譬如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找到真相,就必须先把希特勒定性为:正常人。

关于希特勒在二战中的一切争议,所谓的错误,根源就在他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块。很多人对宣战这件事的认识出了问题,从而导致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一整套逻辑说不通,最后只能用希特勒野心膨胀,他疯了,失去理智了,四面树敌......来解释。

英法对德宣战,这里面起主导的是英国。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法国并没觉得事情有多严重,本来想算了。是英国强烈主张宣战,逼着法国跟他一起向德宣战。问题的根源就在英国对德宣战这里。

很多人认为洋人不靠谱,没什么信用,不着调,颠三倒四,办事不能按正常人来对待。所以英国对德宣战这事,也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是撩闲、扯淡。虽然嘴上宣战了,但只是一场儿戏,不一定真打。

希特勒后续的所有说不通的事,全出自于此。

因为即便是英国对德宣战了,但也不一定真打,所以:希特勒也就没必要主动的去进攻法国。英法那边闹一闹也就算了。但希特勒还是进攻了法国,这就变成了他在扩大战争,野心膨胀。

但是,当年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地位高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拥有几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控制着几亿人口。而且他的宣战是议会决定,国王批准,首相向全世界宣布的,在西方国家,这种宣战也具备法律效力。他这个宣战不是跟你闹着玩,是肯定要打的。

如果说英国的宣战等于肯定要跟德国打,那希特勒对法国的进攻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既然你已经宣战,早晚都得打,那就不如我先动手了。

所以这件事有两个出发点:

1,英国的宣战是撩闲,国王、议会、首相集体闹着玩,没有任何大国的尊严在里面,并不是真要跟德国打。

2,英国的宣战是肯定要打的。

如果英国的宣战是撩闲,那么希特勒后来所做的一切就是大家常说的那些:野心膨胀、四面树敌、两线作战、疯了......

如果英国的宣战是必打,后来希特勒做的一切就变得符合逻辑,正常的不能再正常。

英国当时的势力远大于德国,控制着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几亿人口。海军掌握着制海权,把德国封死在中欧大陆。美国那边做着战争准备,他也有9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丰富的资源,人口是德国的两倍。而德国只是个领土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资源有限,6000万人口。德国面对英美处于绝对的劣势。然后苏联也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亿人口,在德国和英国打的时候,斯大林在德国背后也变得蠢蠢欲动,有和英美结盟的意思。

要是等到英美苏的战争动员全部完成,一起围殴德国,希特勒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所以希特勒选择了先进攻苏联,希望灭掉苏联,然后把苏联的1000多万领土、资源、人口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时候他就能对抗英美了。

事情顺序是这样的: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宣战=必打,所以希特勒选择了先动手,在英法完成动员之前,主动进攻法国。然后英国和他死缠烂打,美国在那边准备参战,苏联要和英国联手,希特勒又主动进攻苏联。

打法国、打苏联,希特勒压根就是没的选择。要么自己先动手,要么等法国、美国、苏联准备好了,来打自己。

在这条逻辑链上,希特勒就是个正常人,并没犯那么多错误,多到要用疯了、傻了来解释。

他从维也纳的流浪汉起家到德国元首,把德国打造成强国,吞并奥地利、捷克,这期间他没犯过错误。他只犯了入侵波兰这一个错误,只犯了这一个错误!然后导致英国对他宣战。他后面的入侵法国、苏联,本身,就事论事,也没错。英法宣战,对希特勒而言,事情就已经失控了,他打法国、苏联属于没的选择,要么投降,要么争取一下。

以为希特勒愚蠢,疯狂,那是因为以为他可以选择打法国也可以选择不打法国,他可以选择打苏联也可以选择不打苏联,然后他都选择了打,这就证明了他的狂妄、失误。实际上英国宣战以后,他已经失去了选择不打的权利。

宣战,就是要打出个你死我活。

宣战必打,从这个起点,咱们就能得出一个正常的希特勒。

宣战撩闲,对希特勒常见的评价,都是出自这个起点。

宣战必打,我们就能得到一个符合逻辑、道理说的通的链条。

宣战撩闲,这里面很多道理说不通,逻辑不成立,就只能用希特勒疯了、傻了、天生的野心家、失去理智来弥补漏洞。

你不应该打法国,你不应该打苏联,可你就打了?为什么?你傻。其实是你不打法国,过几天法国就会打你,你不打苏联,过几天苏联就会打你。我们要能看清英美法苏是必然要打德国的,希特勒做的一切就不奇怪了。当然,这一切的起点还是因为他先打了波兰。战争是他发起,这还是不能推诿的。

希特勒是一步错步步错,只有在打波兰这件事上他有选择,可以选择不打,但他打了。后面的事他都是在企图弥补这个错误。

至于英国对德宣战的问题也很简单:英国和波兰有盟约。当波兰遭到德国进攻的时候,英国必须要在西线对德作战。

所以整件事是这样的:英法波之间是盟友,盟约定好了,如果波兰遭到德国进攻,英法必须要对德宣战。当德国真进攻了波兰的时候,英法守约,对德宣战,要跟德国打到底。英法宣战以后,由于还没完成准备,就一直在拖延进攻,德国觉得依旧是肯定要打,就选择了主动进攻法国。灭亡法国以后,德国不能跨海进攻英国本土,而美国和苏联也是必然要参战,与英国联手打德国,所以希特勒又主动进攻苏联,希望先把苏联灭了,然后依托苏联、波兰、德国、法国、意大利......这片广大土地,能和英美对抗。

这是完全说的通的逻辑,在这里大家都是正常人,包括希特勒。

很多人的出发点是:洋人不靠谱。野蛮落后无耻的英国人怎么可能守盟约呢?不守信用的英国人所谓的宣战也都是在闹着玩。这就导致你觉得希特勒还有的选,即使他不进攻法国,不进攻苏联,别人就不会来打他......然后他进攻法国、进攻苏联,你就觉得他愚蠢。

所以聊到这,再谈希特勒失败的根源就比较逗了,他恰恰是和我们很多人思维一样:他也以为英国人不靠谱,不讲信用,不能守盟约。他以为他打波兰,英国也就是口头抗议一下,也就算了,没想到,英国人这回真就守约了:宣战。

希特勒没那么蠢,没犯那么多错误,他只犯了入侵波兰这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犯的也不蠢,希特勒的账没算错,是英国人表现太诡异。

因为英国对德宣战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不对德国宣战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对德宣战。都说当时英法想祸水东引,希望德国能打苏联。德国打苏联,对英法来讲,无疑是最有利的。苏德二虎相争,英法在西线看情况,再决定帮谁。德国灭掉波兰以后,很可能会继续对苏联下手。可偏偏这时候英法对德宣战,这是逼着德国来打他俩。苏联和德国还在东线称兄道弟,西边英法对德宣战,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还是没有选择,只能先和苏联维持关系,打英法。希特勒是没想到英国会做出这么个决定,逼着自己跟他先打。

希特勒的打算是先灭了波兰,靠近苏联,然后英法在后面支持他,他找机会进攻苏联。苏联是布尔什维克国家,英法德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斯拉夫人,英法德是日耳曼人一系。英法德合伙收拾苏联,德国还是当先锋,英国在背后支持,这摆明了对英国是极其有利的。

希特勒以为英国能支持他。他是到死都没搞明白,英国为什么要跟他玩命。跟德国拼个两败俱伤,对英国也是重大损失,希特勒是没料到英国人选择了一个最不合理的方案。二战初期,英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他在第一时间选择和德国开战,最后打光了自己的家底,把世界霸主的宝座拱手让给了美国......希特勒怎么也没料到英国人会这么干。

事并不复杂,希特勒入侵波兰以后,英国的议员们在议会里演讲,鼓动:我们大英帝国不能抛弃盟友,不能违背盟约,我们要维护世界正义......然后他们在议会赢了,宣战。

历史的真相往往很简单,甚至是枯燥。这里面就是一群普通的人,做着正常的事。

而且,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英国守约。一战之前,英国和比利时是盟国,有盟约,如果比利时遭到进攻,英国就要参战去帮他。如果当时德国在正面直接进攻法国也就没事了,但由于法国在边境上有严密的防御,德国想击败他,只有一个办法:绕路。从比利时绕到法国的侧翼,然后打到法国内地。

最后是德国入侵比利时,激活英国和比利时的盟约,英国参战。

在诚信方面,德国做的确实不咋地,自己比较擅长撕毁条约,然后他们也以为别人会和他们一样。威廉二世以为英国不会为了比利时和他开战,希特勒是以为英国不会为了波兰和他开战,偏偏两次英国都守约了。

我们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出于种种需要,英国的形象在我们民间就只能是:卑鄙、无耻、不讲信用......而他一卑鄙无耻不讲信用,二战的逻辑链就不合理了,也只能用希特勒疯了、傻了来弥补。

错误很少,即便是有错误,也是很复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尤其是大国的高层,不可能犯街边下象棋大爷都能顺嘴就来的那种一大堆错误。


英法对德宣战以后很长时间没有主动发起进攻,这是因为他们当时还没完成战争准备。出现争议是因为很多人以为两国开战,说打就打了。没那么容易!得准备......几年。希特勒之所以敢先动手,就是因为他提前完成了战争准备,对英法美苏有3-4年的领先。


锐度何老师


从根本上说,是希特勒“失道”所致。他建立的第三帝国,是一个邪恶帝国。他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他犯下的罪行,实在是罄竹难书。他失去了道义,就注定走向失败。

从战略上说,希特勒没有犯下致命错误,但他高估了德国的实力,低估了对手的能力。“二战”爆发后,德国迅速打败法国,这件事震惊世界。这个时候,希特勒对德国的实力明显高估,可能是法国战役太过顺利的缘故。希特勒看不起英国人,误以为英国将很快投降,德国国内,也充满着盲目乐观情绪。很快,希特勒打了自己的脸,他的“海狮计划”宣告夭折。拿不下英国,德国就无法打破困局,其石油资源日渐枯竭。为了获取战略资源,希特勒下令德军入侵苏联,此举为他的失败埋下伏笔。

从战术上说,希特勒犯的错误不少。他对权力看的太重,对手下的将领不太信任。因此,他热衷于干涉前线的作战。但是,希特勒与他手下的将领相比,作战指挥能力明显不足。这样一来,他的干涉,很容易变成瞎指挥,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德军的战力,让德国难以巩固战争成果。长此以往,德国的优势逐渐丧失,在关键局部战役失利后,很快就走向下坡路。

希特勒是一个法西斯魔头,是人类文明世界的公敌,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贪欲,超出了他的能力,也超出了德国的实力。希特勒自以为可以掌握一切,但实际上,他根本无法左右形势的走向。准确的说,他是个极度自恋狂,所表现出的迷之自信,实属一种精神偏执。这种偏执,让他忽视客观条件,无视历史规律,最终害了德国。

希特勒自杀后,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德国人开始反思,这个过程持续至今。战后建立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都彻底否定了希特勒,他们消除了纳粹思想,根除了军国主义残余。1990年,两德统一,新的德国就此诞生。对于今天的德国人来说,希特勒是一个历史污点,他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二战爆发后,德国军队的进展很快,超出了国际媒体的预料。当时一些悲观的媒体一度认为整个欧洲会彻底失守,以德国和日本为首的势力会席卷世界,形势不可逆转。如果从二战初期的趋势来看,确实有这个风险。但最终的结果是德国失败了,而且是兵败如山倒。希特勒领导的德军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德国国力不足的因素,也有战略指挥上的问题,同时运气和人心因素也很重要。

德国失败的首要因素就是国力原因,德国的整体国力放在欧洲来看,确实比较强大。德国有自己的能源产业,可以自给自足开发煤炭和铁资源,同时也有鲁尔工业区的传统工厂。对比大部分欧洲国家,德国的工业体系堪称完善。德国经过一战的战败后,很多工业技术停止研发,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数量也都被限制。但随着欧洲大陆形势的变化,英法都想利用德国来牵制对方,慢慢的就放松了对德国的限制。德国在这一阶段暗中发展,才有了发动二战的资本。但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之所以能够上台,很大程度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出现。不仅欧洲受到了影响,日本和美国也深受其害。美国在罗斯福领导下,走出了困境。但欧洲和日本陷入了危局。德国当时深陷泥潭,在如此局面下,把国家的全部力量都放到了军事领域。可实际上当时的德国经济前景并不乐观,德国的国力是十分有限的。

德军横扫欧洲后,经济上就已经出了问题。进攻苏联一方面是为了达成既定目标,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夺苏联的丰富资源。

因此德军进攻苏军时,没有选择闪击莫斯科,而是先围攻基辅。这里是苏军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仓农业区,德军攻占这里既能补充军需,还能打击对手。但这一选择让德国错失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结果很快严冬到来。德国国内的工厂无力快速生产棉衣支援前线,战争形势开始被动,只过了一年多,在战略和战术上接连失误的德军就快速溃败,无力抵挡苏军的反击。

德军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心丧失。德国在欧洲实行了一些歧视举措,引起了很多欧洲国家民众的不满。长期的战争让国内经济几乎崩溃,当初支持希特勒的人似乎也如梦初醒。

国力的不足,战略的连续失误,人心的失去,最终让希特勒领导的德国走上了失败道路。


兵说


二战是一个反人类战争,由德国为主意大利日本为辅助,可惜最后邪恶终将被正义取代纵观这6年可以说是人类的血泪史,也可以看到人类科技的巅峰!

回归主题德国在开战前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我这么说可以说一点不过分,横扫半个欧洲但也只是半个欧洲,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德国前期为啥能这么厉害,闪击波兰看似很强其实一般当时波兰依然还是半工业国家,靠着突袭击溃波兰,其实德国在欧洲大部分是因为同盟国的放纵吞并捷克才让德国工业实力大增,比荷卢这三个国家也可以说平推,法国的大意和不愿意战争让德国打败法国!

德国正真的敌人苏联在德国主动撕毁苏德条约闪击苏联在前期占尽优势好景不长冬天的到来让德国的补给越来越难,高度机械化和士兵冬装跟不上让德国吃了最大的苦头,加上希特勒后期脑子突然犯浑,导致德国失败在所难免!

苏联在德国取得巨大优势情况下迅速将工业转移至乌拉尔山脉后面,其实苏联并没有损失太多加上地域辽阔山脉崎岖让德国应以为傲的坦克没有用武之地,在战争后期苏联的动员能力就好比,德国打死一个师又来了十个师的兵力这谁顶得住!

苏联在后期美国的志愿罐头,钢铁,让苏联击败德国只是时间问题,德国的科技强不可否认但是没有德棍说的那么神乎其神,前期打的国家说实话顶多算二流国家真正强大的国家也就苏联!

不过德国要比他的盟友意呆利厉害多了!





历史如滚滚红尘


其实二战爆发的原因不是希特勒的野心,而是世界经济的恶化,从美国开始的全球危机让各国都需要一个目标来转移国内矛盾和压力。

经济危机的爆发让德国人民背负巨大的生存压力,一战的失败使德国每年需要偿还巨额的赔款和严重的欺压,外加德国当时政府的无能让国内百姓愈发不满,希特勒的上台符合了当时德国绝大部分阶层的利息需求。希特勒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让更多人支持他,他必须对外恢复国土并扩张,一步步试探英法的底线,直到闪击波兰后。



德国是个小国,本土资源缺乏,特别是现代战争所需的石油,使他的战争持续力不足,也因此他需要击败英国获得海洋生存线或击败苏联获得石油。然而德国因为一战的战败条款限制海军无法获得发展,海权无法获得,所以必须去击败苏联,因此和日本约定夹击苏联。日本却因为自己的利益选择了南下没有履行约定,德国逼不得已独自应战,又因盟友意大利的无能而两面作战,无法全力对付苏联,且低估了苏联的自制力最后因物资供应不足而失败,自此走向被动防御,失败不可避免!



当然德国无法彻底击败英国和苏联有很大成份因为美国源源不断的支援。有人说如果日本不去打美国就不会参战,这其实并不成立,无论日本偷不偷袭美国都会必定参战。一方面因为美国是英法等国的最大债主,如果他们失败了他将血本无归。另一方面美国实力的不断壮大已经不满足偏偶一安了,需要更大的世界话语权,当然美国的孤立主义是他霸权的最大障碍,必须让国内转变态度参与战争,这时日本的偷袭给美国高层一个好的机会,这也是中国向美国预警却不理睬的原因,美国这次也会创造一个机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