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中被子弹打到还能继续战斗的剧情在现实中可能吗?

手机用户102108511079


不能,

被子弹打中还能跟没事人一样活蹦乱跳的只能出现在影视剧中,在现实中被子弹击中,基本上会立即失去战斗力,哪怕没有打中要害部位也一样,就算是打中人体的四肢,骨头粉碎、肌肉撕裂的那种剧烈疼痛也不是谁都可以忍受的,即使是手枪的子弹,威力也比我们想象中或者电视上看到的要大,因为电视上是需要艺术加工的,反正导演的设定就是不能一枪把人打死或者打残,但是在现实中,什么硬币挡子弹这些桥段绝对是扯淡,一枪过去不死就算是好运了。

▲击中大脑模拟图

关于现代枪支的威力,大家是不是对其有什么误解,子弹打中可不仅仅是一个洞而已,弹头那巨大的动能会在人体里面释放,而人体内部又是类似于是一种液体的环境(比如体液、各种软组织),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子弹的动能,从而把人体内的内脏、肌肉、经脉等组织撕裂扯碎,所以,被枪击中时就是正面看可能是一个小洞,但是里面已经被搅得天翻地覆了,这就是子弹的空腔效应。

▲子弹动能的释放

除了子弹的空腔效应之外,弹头的失稳翻滚以及碎裂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比如一些小口径子弹(口径小于6mm),这种子弹的弹道系数(衡量子弹客服各种阻力,维持稳定飞行能力的指数)比较低,当受到外界阻力影响的时候容易失去稳定性,从而造成弹头剧烈翻滚,如果在人体内部,这种翻滚的弹头会对各种软组织造成不可描述的伤害;至于弹头的碎裂,一般发生在铅质披甲弹(手枪弹居多)或者特种弹(比如达姆弹)上面,这种子弹的弹头因为质地比较软,在击中目标的时候回发生碎裂,那些飞溅的碎片在人体内会产生更多的伤口,造成严重的内出血等,对伤口的处理上无疑加大了难度。

▲大口径子弹可穿透砖墙

所以,被子弹击中,不管是步枪子弹还是手枪子弹,所造成的伤害都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普通手枪子弹弹头的动能一般为几百焦耳,而步枪子弹的动能更是可以达到几千焦耳,比如常见的AK47,使用的7.62mm子弹时的枪口动能大概是2000焦左右,这种威力的弹头穿金碎石都不在话下了,即使是打中人体的四肢,弹头撞到了骨头,那么也是粉碎性骨折的下场,仅仅穿透肌肉组织的话,那么也是严重的肌肉撕裂损伤,还能具有战斗力的那只能是超人了!


哨兵ZH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稍微懂一些抗战历史的人或者上过战场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人体致命的要害部位其实是有限的,主要是重要的器官和动脉。

自然,子弹击中关节和重要骨骼,也能导致人失去行动能力。

即便子弹击中头部,只要不是击中脑部要害,人也不见得会死,往往还能作战。

就比如著名的粟裕大将,他就曾经头部中弹。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东,警卫队一人背三十公斤辎重,还得人盯人地照看挑枪民夫。这些民夫随时有逃逸的可能,人一走,就把枪扔下来,结果沿途丢弃了不少武器弹药。就在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挫折过程中,粟裕第一次中了招。一颗子弹从头部穿过,人马上就倒在地上动弹不得。排长一看,脑袋都中枪了,肯定没得救,便说了句:“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于是,卸下他的驳壳枪就走了。

此时,粟裕心里很明白,这时候全得靠自己。当他稍能活动时,便挣扎着在路上爬行,侥幸的遇到两名落后的战友。在战友的扶持下,粟裕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追上了部队,并且很快养好伤继续作战。

这种情况绝非少数。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有个机枪班长回到战壕拿弹药。军需官发现他后背有鲜血,仔细一看竟然有一个弹头。原来这发子弹击穿了胸部,卡在后背上。

这个班长明知道中弹了,却不管,仍然继续作战。

中弹以后,班长用捷克式轻机枪来回射击30分钟,前后毙伤二十多名日军。

军需官震惊之下,用一把普通镊子将弹头取出,草草包扎一下,这个班长又去战场作战。


萨沙


这种剧情最广泛的流传就是关于二战时日本鬼子装备的三八式步枪,许多人在提到三八大盖时总是说,威力太小,根本打不死人,甚至称其为人道枪,有些人列举出枪械参数做片面的纸上谈兵,认为三八式使用6.5毫米小口径子弹,膛线缠距短,弹丸陀螺效应明显,弹道平直稳定,导致侵彻力过强,停止作用不足,击中人体后往往形成的是贯穿伤,子弹在体内不会发生翻滚和空腔效应,伤口基本上前后枪眼一般大,很难致死和重伤。

当然了,这种情况确实是有的,据很多抗战老兵述说,被38大盖打中后,有时候战争过于激烈,子弹飞速穿过去,有时候根本察觉不出,直到过了一会儿,伤口发疼,开始流血后才能察觉的到,而这些伤口往往都是贯穿伤,就是前后两个洞,如果意志力坚强一点的人可以坚持战斗,普通人经过简单包扎也可以继续战斗。听起来好像是有道理的,可是这些是被击中幸存后的老兵的说法,更多牺牲的抗日将士呢,如果三八大盖真这么不堪,抗战还需要打这么久?

事实上根据《兵工史料》一书中的记载,当时的南京南京兵工署设计科曾经对三八大盖的威力进行过一系列正规的研究测试。在对肥皂板的射击中,发现无论是500和1000米距离的靶标,弹丸都造成了空腔效应,并不比中正式要小多少。(被步枪子弹击中后,看伤口)

而美军在二战中的试验结论也证明了6.5毫米友坂弹在近距离有非常可怕的杀伤力,在一个200米的测试中,6.5弹命中目标后,弹心保持完整,而披甲(弹头壳)分裂成了可怕的一字型!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当年我遇害同胞体内留下的弹头也可以发现38大盖子弹几乎全部变形,有些弯曲成钩状或者断成两截,有的披甲直接破裂成碎片,这种杀伤效果对人体的是杀伤是巨大的,几乎没有人能够被打中后还继续战斗!

造成三八大盖威力小的原因主要是在200-600米的中等距离下,6.5毫米友坂弹飞行进入稳定阶段,因为膛线缠距短,弹头旋转快,陀螺效应明显,因此侵彻力较强,但是这也是建立在击中人体相对均匀软弱的组织情况下才会发生,如果你子弹撞到了骨头,或者穿过皮肤肌肉击中内脏,同样会因为失去稳定性而产生披甲破裂以及空腔效应。也就是说,在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三八大盖的子弹穿过人体一个合适的区域才会导致人体受轻伤还能继续战斗的情况,所以说抗日神剧不可信,这是对抗日将士们最大的侮辱!

关注我的头条号,吐槽君天天都有新内容!


军武吐槽君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

首先,影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必然有夸张的成分。更可况如今抗日神剧良莠不齐,各种弱智雷人桥段层出不穷,出现个把脱离现实的情节是在所难免的。

其次,如果抛开某个特定情节而言,“中弹后继续战斗”的情节现实中是存在的,甚至,是很常见的。


一、人体对非致命创伤有一定的承受力

现代枪弹的杀伤威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命中脏器、骨骼的话毫无疑问会造成巨大创伤从而很快失去行动力。

但同时,有很多不太致命的部位,是可以承受一定伤害的。

比如《兄弟连》第二集中,普派被子弹从屁股穿过。虽然一弹四洞,但创伤和痛苦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能够淡定的等待战友查看,还能带枪自己爬回营地。


二、日制三八式步枪“杀伤力不足”

抗日剧中出现枪伤的雷人效果,与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有关,即:日制三八式步枪穿透力过强,导致杀伤力不足。

这个说法过于夸张,但也有一定依据。三八式步枪拥有低伸平稳的弹道与终端弹道,其采用的6.5毫米友坂弹口径小,弹头细长,击中人体后不容易发生变形。从理论上来说,三八式步枪确实更容易造成贯穿伤。

抗战小说《烈火金刚》中,对三八式步枪有“一枪两洞”的说法。作者刘流是上过战场的老革命,这种说法肯定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


三、意志力的强大作用不能忽视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在高度紧张的战场环境下,人的精神高度亢奋,对于伤痛的耐受力是超过平时的。现在见到的众多受伤描述中,都经历过浑然不觉、麻木的过程,直到精神放松下来,才确切的感受到创伤和痛苦。

优秀战士的意志力也不能忽视。再强大精神的作用下,人体的确能够爆发出罕见的潜能。

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在双腿被子弹打断的情况下坚持战斗,弹药用尽后与敌人肉搏,最终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战斗英雄尹怀忠,在膝盖被击穿的情况下忍痛站起坚持战斗。再次被击中后胯部粉碎性骨折,苏醒过来后坚持与敌对峙,并翻滚爬行与敌周旋。最终完成任务获救。

这个名单很长,就不一一赘述了。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关注。欢迎评论互动,每条我都会仔细阅读!


D版朴信阳


很多的国产抗日剧中都可以看到,士兵被子弹击中之后,还能继续上阵杀敌,这样热血的画面一经出现就引起强烈的爱国共鸣。

但是现实中被子弹击中之后真的可以继续战斗吗?其实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电视剧的这些情节都是烘托气氛的。因为子弹在发射时有超大的初速度和极大的贯穿力,所以一般被子弹近距离击中几乎会完全失去运动能力。虽然子弹很小,在超高的速度下射入人的身体也仅仅会留下一个很小的伤口,但是由于极大的冲击力会造成伤口扩大,最终造成伤亡。

一枚普通的子弹在一定距离可以把一到两厘米的钢板直接射穿,可想而知,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如果一发子弹贯穿的话,就会造成后部有一个极大的伤口,一般情况下人是承受不了这样程度的疼痛,会直接昏厥过去,甚至直接被疼痛折磨而死。

所以说中弹之后继续战斗是几乎不可能的,要是直接射中脑袋或者其他重要部位基本上是当场直接毙命,要是射中四肢也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口,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其实在战场上很多士兵不是因为当场被子弹射中毙命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失血过多没有及时医治而死的。


诸葛小彻


抗日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抗日英雄们身中数弹仍旧英勇抗敌,这固然是电视剧进行的艺术化改编,但在实际中,确实有中弹后继续战斗的案例。

(图为优化穿甲的6.5cbj弹药弹头及其肥皂空腔实验,可见优化穿透并不一定削弱空腔伤害。)


对于军人中弹后是否能继续战斗,我们要从多角度看待与分析。


首先,躯干与某些神经密集区域中弹后,继续行动会非常困难,不论什么子弹,命中含有大量内脏或神经、血管的躯干、大腿等部位,都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并造成内脏的损坏,极大地影响人的行动,体液的流失也会造成人行动的困难,一般命中躯干后,人就会丧失行动能力。

(如图的一些弹药专门优化杀伤效果,防止人被命中后继续反抗)


而被命中手脚等非致命区域后,即使血液流失休克,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人理论上是保有一定的行动能力的,但此种情况并非必定,人被命中身体的任何区域,都有可能因疼痛而失去意识,这是人身体的自我保护措施,可以说人体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非致命区域”。


其次,不同的子弹会带来不同的损伤,友板6.5饱受诟病的就是中近距离过穿,而小口径弹则常被形容成在体内翻滚的恐怖杀手。


实战中,这些理论性知识的适用性会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若是触碰到骨骼,无论什么步枪弹,都会造成恐怖且棘手的伤口,相对的,小口径弹药并非遇见软组织就翻滚,在一些不像躯干那样厚实的部位,小口径弹药也能造成贯穿伤。即使是被贬成“打孔机”的友板6.5,在实战中还是有相当的表现,若是该弹药真的如网络形容的那样不堪,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与太平洋战争中牺牲的美军岂不是死不瞑目?

(图为子弹穿过骨骼留下的伤口,可见子弹触碰腓骨后发生了翻滚,将胫骨打成多片碎片,这样的伤口极为棘手。)


最后,意志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意志的作用是巨大的,屈服于疼痛是人的本能,但在战争史上,有无数的英雄凭借强大的意志力,战胜肉体的力量,忍受住巨大的痛苦而战斗,许多实例甚至因为过于强大,令后人怀疑其真伪。


文字再如何描述,也不抵复杂的现实,在实战中,负伤后坚持战斗的大有人在,但达到抗日剧中程度的,确实罕见。


欢迎大家关注本号,提供更多军武知识科普。


区域拒止


实际上,人体被子弹击中之后能否继续战斗,主要看命中部位、杀伤弹药种类等因素。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被击中的痛苦就足以让人丧失行动力和战斗力了,因此很多抗战剧中表现的身中数枪还能继续作战的情况确实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被击中的是要害,诸如头部、脏器等位置,大概率会当场死亡。当然也有面对这样的伤害依然幸存下来的案例,但是被击中时一般会直接陷入昏迷或者意识模糊等,继续作战非常困难。而如果被击中的是肢体部位,一般只会导致出血、行动不便等问题,此时依然是能够继续作战的,只是行动能力不如正常状态。

而且也和杀伤种类有关。抗战时期的步枪机枪等武器使用的是全威力弹,但是实际杀伤效果也有差异。就拿日军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来说,其使用的是6.5X50毫米弹,具有初速高、弹道平直、穿透力强的特点,但是其也存在有停止作用不强的缺陷。因此如果没有击中要害,很容易出现击穿人体的情况,无法让人丧失行动能力。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枪伤带来的疼痛完全就能让让丧失作战能力。不过实战中也有很多例外,很多意志极为坚定的军人即使身受重伤还是会继续顽强作战,直到最后一刻。


战争之王


看子弹类型和击中部位,一般用步枪的话击中躯干,就算没命中要害,和就滚地哀嚎,然后等着自己变成个血葫芦凉凉。

而手枪一类的话,尤其是9mm全金属被甲弹弹道伤害不是很高,即使命中躯干部位,还是可以反击。比如下面,美国条子被一个黑子9mm枪击,手臂中两枪,脖子中一枪。然后还跑回车里呼叫支援...没死。


疯狗的轻武


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上医院。是革命战士奋勇杀敌的真实写照!


武功小妹


刚开始行,四零年以后就不行了,因为日军把这种情况反应回来后,日本的军工企业,对三八枪进行修改,主要就是增加了膛线的数量,由以前的八条,增加到了十多条,这样一来,子弹进入人体后,不在像过去一样,继续前冲,而是停在身体高速旋转,周围的器官,会受向心力的影响进而达到撕裂,移动的效果,从而增大了对身体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