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想让别人关心自己呢?

机灵迷糊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在人际交往的互动过程中,爱的流动,是关系向前推进的润滑剂。

但是一个人如果“总是”想让别人关心自己,习惯于一味地向别人去索取,要求别人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爱护自己,如若不然,就会伤心,失望,痛苦,难过,就会各种“作”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超过了一个基本的“度”,事情就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我们真的只是需要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和爱护,才能得以生存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能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得以生存的核心所在,永远是我们自己,你足够强大,足够独立,足够坚强 ,足够自信,你接纳自己好的和不好的,允许自己所有真实的存在,你善于内观自我内心的世界,善于做自我提升,给自己的内心不断地注入力量,希望别人给自己的自己就能给自己,对于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但并不依赖,因为我们把握住自己的内心,我们抓住了自我客体的真身,而不是一味的向外所求。这样的你,才能有能力许自己一个灿烂的人生。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靠自己才是最靠谱的。
我们不拒绝不排斥他人与我们之间密切的联系,因为我们一定是要和这个社会融合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可以迷失自我,失去自我的内在,而一味的依赖外界和他人。
活出你自己吧!学会真正的去爱自己。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刘元元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宏梅:


王宏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职业指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讲师团讲师、公益人。熟识精神分析、家庭治疗、叙事疗法。擅长领域: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人际沟通。

客体关系大师温尼科特认为:足够好的母亲是一个抱持性的环境,在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她几乎完全适应婴儿的需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爱的需求。而随着婴儿长大成人,需要她逐步退出的时候,她又能逐步去除适应,鼓励孩子独立。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好的妈妈,当孩子需要的时候她一定在,当孩子不需要的时候她就后退。

用温尼科特的理论来解释,如果一个人总是想让别人关心自己,最大的可能是妈妈应该在场的时候未在场,而应该退场的时候又没有退场。

换言之,就是应该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总感到自己的爱的匮乏,感到自己的爱的需要未曾被满足,导致自己总是处于爱的匮乏状态,总是想让别人关心自己、爱自己,来填补自己的“爱箱”。

当孩子的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TA不会再有匮乏感,不会总是想要关系中的另一方来关心自己、爱自己。当我们的爱箱被养育者用爱注满的时候,我们才能把爱给别人,当我们的爱的箱子是空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给别人而总是想要对方来填满我们的爱箱。

当孩子能够独立的时候,妈妈应该慢慢放手向后退,而这个时候如果妈妈不往后退,就会妨碍孩子长大,孩子失去了自己爱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只能一辈子当个婴儿,既然是婴儿,那么TA会觉得所有的人都该爱自己、关心自己。

在意识到自己总想索取爱的时候,就要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要让自己尽快长大成人,成人的世界有成人的游戏规则,没人能长时间带着孩子玩。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我不需要别人关注。我说的都是实事求是。我要你惯着他干嘛。我又不能让你一分钱。我也不要你一分钱。很简单。魚儿离开水会死。没有了空气大家都得死。


人假包换lihanmin李怀


这是一种缺少关爱的表现,内心缺乏安全感。也许你小时候父母对你不好,或者对你的弟弟妹妹偏爱一些,造成童年时期的一些阴影。走向社会以后,这种心理逐渐演变成非常想获得关爱、关心!需要冷静面对来自同事和所谓朋友的各类关心关爱,此时的你非常容易被感动,也容易被一些小恩小惠所迷惑,谨慎面对!父母再不好,也比任何人对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