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史:侏羅紀

侏羅紀是一個按地質劃分的年代,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距今約2-1.45億年,侏羅紀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生物滅絕。"侏羅"來源於於德國、法國、瑞士邊界的侏羅山,因為這裡的地層屬於侏羅紀,故而命名。

侏羅紀時期,超級陸塊--盤古大陸真正開始分裂,大陸地殼上的縫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南美洲陸塊開始分裂,而印度則開始移向亞洲。環太平洋帶的強烈構造變動,與太平洋板塊向周圍大陸板塊的俯衝密切相關。侏羅紀晚期,全球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海侵。

地球史:侏羅紀

侏羅紀地理

侏羅紀全球氣候溫暖,但也存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區別。湧入大陸裂縫而生成的海洋,產生了溼潤的風,給原本處於內陸的沙漠帶來了雨量,植物開始延伸至從前不毛的地方。侏羅紀中早期,聯合古陸中西部的北美南部、南美和非洲為乾旱氣候,中國北部氣候溫暖潮溼,南部為熱帶-亞熱帶溼潤氣候。侏羅紀晚期,中國北部溫暖潮溼的地區縮小,南部逐漸變為炎熱乾旱環境。

侏羅紀蕨類植物中的木賊類、真蕨類、松、柏、銀杏和喬木羊齒類共同組成茂盛的森林,草本羊齒類和其它草類長滿地面。裸子植物中的蘇鐵類,松柏類和銀杏類極其繁盛。在比較乾燥的地帶,生長著蘇鐵類和羊齒類,形成廣闊常綠的原野。侏羅紀地球各地氣候大體上相近,植物群也趨於近似。侏羅紀的菊石,殼飾和殼形日趨多樣化,雙殼類也很豐富。侏羅紀晚期,由於地理運動,海生動物被明顯分為特提斯大區和北方大區。侏羅紀的昆蟲大約有一千種以上,除原已出現的蟑螂、蜻蜓類、甲蟲類外,還有蠐螬類、樹蝨類、蠅類和蛀蟲類。

地球史:侏羅紀

侏羅紀生態

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恐龍在三疊紀就已經出現,三疊紀末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恐龍迅速成為地球的統治者。陸地上,主要的草食性脊椎動物有原龍腳類和鳥盤目恐龍,以及類似哺乳類的小爬行類。晚期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佔了優勢,這些動物可以同時吃到高處與低處的植物。龍腳類靠吞下石頭來磨碎食物。大型的獸腳類,如霸王龍獵食草食性動物,而小型的獸腳類,如腔骨龍類和細顎龍類等則追捕小型獵物,也以腐肉為食。侏羅紀早期新產生的多瘤齒獸類,屬於植食型哺乳動物。侏羅紀中期出現的古獸類一般被認為是有袋類和有胎盤哺乳動物的祖先。早在三疊紀晚期出現的最原始的哺乳動物,在侏羅紀晚期已瀕於滅絕。

地球史:侏羅紀

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

海洋中主要有魚龍,此外還有蛇頸龍和短龍。生活在淺海中的動物還有一群四肢己演化成鰭形肢的海鱷類。侏羅紀晚期,魚龍和海鱷類逐漸走向衰亡。軟骨硬鱗魚類在侏羅紀已開始被全骨魚代替。三疊紀出現的真骨魚類,到侏羅紀晚期數量開始增多,但種類較少。具有皮質翅膀的翼龍類在空中具有優勢。早期的鳥類出現,著名的始祖鳥,擁有與小型獸腳類相似的骨骼、牙齒、爪子,長羽毛的翅膀和尾巴,可能是由恐龍進化來的,此外還有中華龍鳥。

地球史:侏羅紀

魚龍

在侏羅紀與白堊紀之間沒有生物滅絕事件,也沒有明顯的生物演化特點,恐龍滅絕發生在白堊紀末,現在比較普遍地認為,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恐龍等生物的大滅絕,但這個觀點還有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