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房有車,已經成了現代人結婚時的標配。可是,對於大多數的年輕人來說,真的很難承受起高額的房價。

中國的父母又都非常疼愛子女,寧肯自己多吃點苦,也不願看著兒女受委屈。所以子女結婚時,大多數父母都會掏腰包幫孩子一把。

特別是男方家,父母出錢資助兒子買婚房,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弄得好多人都感嘆說:實在生不起兒子,養一個兒子簡直能要了老子的半條命。一句話,道出了很多父母的無奈。

最近正在熱播一部電視劇,劇名為《安家》。該劇以一家房產中介為輻射點,講述了一個個的買房故事。由於故事都是從現實生活中取材的,非常的接地氣。所以,播出以來,引發了非常強烈的反響。

劇中也有一段父母出錢給兒子買婚房的故事,映射了普通老百姓給兒子買婚房的這一社會現象

《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故事是這樣講述的:有一對老嚴夫婦,一輩子靠賣包子為生,非常的辛苦。生有一個兒子,名叫軍軍。軍軍結婚時,老兩口拿出了積攢了一輩子的錢——320萬,一次性付全款給兒子買了一套婚房。

籤合同時,兒子突然提出在房產證上加上未來兒媳婦的名字。老夫妻倆稍微有點猶豫。但是,兒媳婦幾句花言巧語,就把兩個老人給哄騙了。

您二老是不是覺得我和軍軍,不能白頭偕老,對嗎?

那您是在擔心,我們以後不會孝敬您二老了?

其實,我已經有了軍軍的孩子,加上我的名字,我高興了,寶寶也就高興了。寶寶開心,就能優生優育了。

《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老兩口想著兒媳婦都懷了孫子了,而且確實是祝福兒子兒媳能白頭到老的,所以就毫不猶豫地在房本上加了未來兒媳的名字。

當時,徐姑姑看出些許端倪,感覺他們的兒子兒媳有點不靠譜,就勸他們不要付全款。提出了讓他們選擇只出首付,讓兒子兒媳婦還貸款的建議。

兒子兒媳婦表示出不願還貸款,房似錦擔心單子黃了,影響她連開兩單的生意。立馬嚇唬老兩口說貸款的利息要120萬,得賣80萬個包子才能掙來。

老兩口心疼兒子,不願意讓兒子揹債生活,覺得自己有現錢,很乾脆地付了全款。

這個舉動,要是用在懂事的兒子兒媳身上,一切都好。

但是,卻偏偏天不遂人願。嚴叔嚴嬸家的這個兒媳婦,不但不知報答公婆在房產證上加她名字的”恩情“,做出事情來,真的忒狠心、忒缺德了。

《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買房後沒有多久的一天,老嚴夫婦倆退了租來的房子,帶著大包小包,高高興興地跑去伺候懷孕的兒媳婦。萬萬沒想到的是,被親家母堵在了大門口。

親家母開門第一句就說:“我剛剛還在跟軍軍他們說,哪天請你們來做客呢。”

明明就是人家老兩口全款買的房子,怎麼反倒要做親家母的來請做客?這親家母一分錢沒出,反倒成了主人了?

更可氣的是這親家母還補上了一句:“進來坐啊,再怎麼著也得吃個飯再走吧。”這話說的,是讓這老兩口進屋呢,還是不進屋呢?

可憐的老兩口,一臉尷尬地站在門外。而他們的兒子,就直愣愣地站在門口看著,一聲不吭。兒媳婦一看見他倆來,扭頭就回了房間,跟公婆連聲招呼都不打。

最後,老兩口為了兒子小家庭的和諧,硬生生憋出了一句話:“搬了個新住處,只是路過來看看孩子們。”

這時,他們的兒子走過來,說:“爸、媽,你們先回去,改天我去看你們。”

夫婦倆不得不拿起東西往外走,臨走時還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好好照顧兒媳,好好孝順丈母孃。這一幕,該讓多少人淚奔啊!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本想著可以在自己新買的房子裡,歡歡喜喜地抱孫子,過他們嚮往了一輩子的“好日子”,卻怎麼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雖然說像這種情況,做父母的可以跟法院起訴,運用各種取證方法,通過法律手段把房子要回來。但是,像老嚴夫婦這樣善良的人,這樣處處為子女著想的老年人,怎麼捨得跟兒子對簿公堂?

《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心聆認為,老嚴夫婦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 不該傾盡所有給兒子買房

不管兒子孝與不孝,都不應該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拿出來給兒子買婚房。人到了老年,隨時可能失去喪失掙錢的能力,身邊一定要留點傍身的錢。這是一種風險意識,是怕萬一兒子兒媳不孝,不至於讓自己走投無路。

如果老嚴夫婦當時能聽徐姑姑的勸說,只出一部分首付錢,然後讓兒子兒媳還貸款,也許結局就不至於這麼慘了。

身邊留點家底,讓兒子兒媳惦記著,然後到了晚年他們就會多孝順點。這句老話真的說得很在理。

  • 慣出了一個白眼狼兒子
  • 老兩口每天起早貪黑地賣包子,辛辛苦苦掙錢。他們的兒子從小到大不可能看不見。但是,這孩子卻沒有體諒到一絲父母的不容易。對自己的父母,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更不會想到年邁父母的願望。等等。

    父母幫他買了房子娶了媳婦,把父母榨乾以後,就只認媳婦和丈母孃,不要爹媽了。看著真真讓人心酸啊!

    也許大家會納悶,老嚴夫婦這麼善良的兩個人,為什麼會養出這樣一個白眼狼兒子?還娶了一個六親不認的壞兒媳回來呢?

    根源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太慣孩子了!生在他們這樣的家庭的孩子,卻從來沒有吃過什麼苦,從來沒有體驗過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一切都是由父母替他辛苦地擔著,才最終養成了這個孩子自私、懦弱、無能的性格。

    說句難聽點兒的話,將來房子被媳婦哄騙走了再離婚也難說。

    《安家》老嚴夫婦給兒子買婚房,道出了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心酸

    結語

    提醒一下像老嚴夫婦這樣的父母:在類似給兒女買房這樣的大事情上,一定要量力而行,給自己留點後路。

    孩子長大了,本來就是可以自己去掙未來了。但是,我們中國父母大多捨不得,多少都要幫一把。幫孩子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的,不過這個“度”一定要掌握好。

    否則,到頭來,真的可能會苦了自己,還害了孩子。

    讓孩子在年輕的時候,適當承擔些壓力,對他的成長真的沒有什麼壞處。您覺得呢?

    觀社會百態,品百味人生。願我們都能做生活的智者。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傾盡所有給兒子買房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