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没有新陈代谢活动,没有老化过程,它是怎样凋亡的?

银河系护卫


科普需要人人参与,转发汇集你我大众。

什么是病毒?它是怎么繁殖的

病毒是一种体积微小,结构简单,有担当“指挥官”的遗传物质和充当“铠甲”的蛋白质外壳构成,一般只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也就是病毒繁殖的“指挥官”,指导病毒在合适的“土地”(宿主细胞,比如动植物细胞)上生长,繁殖。

实际上,病毒接触宿主细胞后,通常只有指挥官(也就是DNA或RNA)能够进入细胞,从而利用宿主细胞的各种“加工厂”(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等)合成新的病毒所需要的“铠甲”(蛋白质外壳),但是,光有“铠甲”是不够的,于是病毒的“指挥官”在宿主细胞核中产生更多的“指挥官”,分配到各个铠甲之中,最后成百上千的装配好的病毒离开细胞占领下一个细胞。

病毒如何凋亡?

实际上,病毒结构简单,“指挥官”只能指挥繁殖,不能指挥凋亡(病毒那么聪明怎么可能把自己弄死,而且他压根也没这功能啊),“铠甲”也只是件蛋白质做成的衣服,是被识别的基础,其他啥用没有!

可以说,病毒的存在就一个目的:找到合适的土地繁殖。

所以,这么看来,想让病毒自然凋亡,是不太可能。

病毒一直存在,为什么有时候不会引起人发病呢?

病毒确实一直都存在,有时候地球上的生物感染了病毒,但没有发病。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 有天敌:宿主细胞有对应的抗病毒物质能消灭或者抑制它们繁殖(所谓一物降一物,这个也是容易理解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基因沉默”(真核细胞彻底的抑制RNA的指挥作用)。
  • 土壤不合适:宿主细胞没有病毒繁殖所需要的物质,所以没法装配,甚至因为没有铠甲连细胞都没法离开,只能等待被细胞清除
  • 病毒游荡过程中,环境抑制其活动,甚至被杀灭:比如部分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可以存活,只是活跃度(活性)不高,不足以进入宿主生物致病,高温条件下,可以被灭活,彻底失去活性(指挥官瓦解,铠甲支离破碎)。有的病毒可以被紫外线,臭氧以及化学物质(药物)杀灭。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推广科普知识,需要人人参与。

彩蛋:你可以私信我,直接发送你的问题哦


药师说药事儿


病毒的死亡和增殖就是“新陈代谢”,只不过不能独自生存,在空气中的病毒关键物质可因较高温度、紫外线等因素而变性,失去了感染的能力,也就是“死亡”了。

细胞生物体内都有一套调节细胞分裂以及衰亡凋亡的机制,当细胞功能异常时,动物体内就可能分泌某些生物因子,促进细胞的分裂凋亡,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病毒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特殊物质团,它们没有细胞结构没有鞭毛,更没有手足,甚至也可以说不是生命,只能靠自然力而传播,通常的模式是病毒在进化的过程中和某种生物达成了特殊的类似于“共生”的状态,两者相安无害,随着动物的运动到处排散,死活看天,绝大多数的病毒在这个过程中都死掉了,但是病毒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在中间宿主等生物体内不断地繁衍也可能变异出新品种,而若在病毒未死之前恰好接触到了合适的宿主就可能造成感染。

若病毒暴露在空气中,基本上只有三种结果:

①幸运地飘荡到了一个合适的宿主身上,病毒衣壳蛋白的特殊位点可以识别动物细胞表面的抗原,能够结合,然后将核酸注入生物体内,利用细胞增殖自己,造成感染和疾病;

②不幸地漂荡到一个它识别不了的动物体内,则会因为细胞内的分子识别,而被溶酶体等结构吞噬溶解,就像消化的过程一样;

③没有找到宿主,也没有漂荡到可以暂时保存性命的环境中,则会因为紫外线照射、氧气作用、缺水、高温等因素引发蛋白质和核酸的变性,变性后的衣壳空间构造改变,它们就没有了黏附细胞并注入核酸繁殖的能力。

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的免疫系统识别了很多病毒,也获得了很多病毒的抵抗力,甚至将一些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纳入自己的核酸链中,使这些病毒基因成为内源性的病毒基因,被锁死了,不能再发挥作用。但病毒在其他动物体内传播的时候,可能变异导致感染能力的变化又重新获得感染人的可能,这也是不让随便捕捉处理野生动物的原因,它们也都和人一样,可能携带着对自己无害而对别的动物有害的病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