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常說這些話


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常說這些話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弟子規》

《囧媽》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很有控制慾的媽媽,這也是大部分人的“媽媽”,看完後我不禁感嘆:這不就是我媽嗎!

作為子女,我們往往都已經厭煩了父母的嘮叨,疲倦於成為他們理想中的樣子,無奈於他們的發出的指令。

而作為父母,我們又習慣於命令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要這樣,要那樣。

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常說這些話

為什麼小時候我們聽父母的話,現在不想聽了?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誇獎的話,可能就是:“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在家,我們聽父母說:“你要聽話,爸爸媽媽不喜歡不聽話的孩子。”

在學校,我們聽老師說:“同學們,要聽老師的話,做個乖孩子。”

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常說這些話

確實,我們在聽話的同時得到了太多的益處和誇獎。

聽話,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父母和老師擁有著我們所沒有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在很多事情上,我們不需要展現探索精神,只需要聽從他們傳授的經驗,就會讓我們事半功倍。

聽話,可以讓父母少操心。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理解父母的苦心,聽父母的話,可以上他們少操很多心。

聽話,可以讓我們得到誇獎。不得不承認,我們在聽到別人說:“真是個乖孩子”時,我們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滿足。

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常說這些話

那麼,我們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想聽話了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社會經驗的豐富,我們逐漸意識到,父母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無所不能的樣子。

我們和父母沒有了共同話題,我們覺得父母的觀念老舊跟不上時代了,我們和父母之間出現了不可跨越的鴻溝--代溝。

當我們對於父母出於關心的嘮叨,我們感覺到的不再是關心而是聒噪,對於父母為我們好的要求,我們聽了像是約束我們的命令。我們開始變得不像聽話了。

是父母變了嗎?不是!是我們變了。

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我們?

長大後,還未為人父母的我們,總是怪父母管的太寬,他們看我們做什麼事都不順眼,做什麼事都不合他們的心意。“憑什麼要聽你的,我有自己的想法。”我經常這麼想。

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常說這些話

自從生了孩子,做了母親之後,我突然發現,原來我一直習慣說這些話:

“乖,聽話!”

“乖,你要這樣做,不然媽媽不喜歡你了。”

“沒人喜歡不聽話的孩子。”

“你長大後一定要。。。”

漸漸地,我發現,如果哪天孩子沒有按照我說的去做,我會非常生氣,即使那件事我不一定對。

  • 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把自己未完成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傳宗接代是中國人傳承了幾千年的想法,這一點未曾改變。父母們年輕時也曾有理想,只不過有了孩子以後,限制了他們的發展,自己的夢想沒有實現,自然而然的會想到讓下一代延續下去。

而教育方式的傳承,使得我們慢慢陷入對控制孩子的渴望中。

  • 我們正在把父母施加給我們的控制慾延續至下一代身上!

是的,我們的思想沒變,我們的教育方式沒變,我們最終會變成我們“討厭”的樣子。

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常說這些話

不妨換一種方式說話,少一些你應該

想要減輕我們對孩子的控制慾,我們要從改變言行開始。

  • 少說你應該,多說你怎麼想

我們一直教孩子怎麼做,卻忽略了教孩子怎麼選擇。讓孩子多一些選擇的空間,多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試著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畢竟你不能一輩子都教他怎麼做。

為什麼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常說這些話

  • 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孩子對於父母的叛逆,多半源於思想的不統一。多學習,充實自身,進入孩子的世界,學習新的知識,和孩子共同進步,這樣有利於和孩子找到共同話題。讓孩子覺得你“不那麼過時”。

  • 少一點“為你好”式的愛,給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間

父母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可是,我們卻總是會想:“這並不是我想要的,你們從來都不瞭解我。”

所以,在面對孩子時,少一些“為你還”式的愛,給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間,讓雙方對一些時間思考,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選擇。

最後

世界上最偉大,無私的愛就是父母的愛,希望所有的父愛母愛都能被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