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黑乎乎薯丝,战士闹情绪不吃饭,彭总讲了个故事,一碗一碗吃

到过大龙山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大龙山的薯丝特别甜。当地人都不约而同地这样介绍:"这薯丝是彭德怀军长在里面掺了'糖'的,所以才特别甜。"但彭军长为什么给薯丝掺糖呢?说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面对黑乎乎薯丝,战士闹情绪不吃饭,彭总讲了个故事,一碗一碗吃

那是1928年的一天,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来到大龙山的一个村庄。那时正是平江起义后不久,战士们又刚刚结束长途行军,肚子都饿得直叫唤。彭德怀看到战士们这么辛苦,连忙命令炊事班准备饭菜。开饭时,炊事员抬出来一锅黑乎乎的薯丝。又累又饿的战士们见锅里面全是黑乎乎的薯丝,连一粒米饭也没有,就抱怨起来:"怎么没有米饭?吃不饱怎么打仗啊?"

面对黑乎乎薯丝,战士闹情绪不吃饭,彭总讲了个故事,一碗一碗吃

彭德怀听说有些战士闹情绪不肯吃饭,便一脸严肃地走到队伍中间,用自己的搪瓷饭碗盛了满满的一碗薯丝,然后走到一个战士身边,和蔼地询问他:"小同志,你怎么不吃饭?这薯丝很不错嘛!"说着,他还吃了一大口。战士小黄回答说:"军长,我们吃惯了米饭,这种薯丝黑乎乎的,我们一点胃口都没有,吞都吞不下,你怎么吃得这么甜啊?"

面对黑乎乎薯丝,战士闹情绪不吃饭,彭总讲了个故事,一碗一碗吃

彭德怀放下碗筷,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战士们,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正在和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吃的、穿的都不能和敌人比,因为我们的食物和衣服都来自劳苦大众,是老百姓养活了我们。今天,我们来到了大龙山,这里的老百姓一直以来都受到地主的剥削,生活得很苦,但是他们毫不吝啬地支援我们红军,把自己辛苦积攒的食物分给我们,这是多么感人啊!而且我们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是为了解放广大的贫苦农民兄弟而成立的。


面对黑乎乎薯丝,战士闹情绪不吃饭,彭总讲了个故事,一碗一碗吃

现在你们抱怨饭菜不好,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里的老乡为了能让我们吃饱,自己却缩衣减食,就是希望我们能让他们翻身得解放,你们这么娇气,岂不是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记得有一年,这里遭了大旱灾,薯都干死了,老百姓没有吃的,只能靠摘树叶和野藤充饥。前边那户人家的妻子,就是因为一勺薯丝被地主一脚踢死了……一想到这些苦事,我觉得有薯丝吃就蛮不错,所以我吃起来觉得就像掺了糖一样甜。"说着,彭德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一碗又添了一碗。战士们见彭军长带了头,也纷纷拿起碗来盛薯丝吃。听了彭军长的一番话,大家都觉得碗里的薯丝吃起来也变得香甜,而不那么难吃了。


面对黑乎乎薯丝,战士闹情绪不吃饭,彭总讲了个故事,一碗一碗吃

"大龙山的薯丝掺了糖。"虽然是平淡无味的薯丝,但是一想到是老百姓缩衣减食为战士们准备的,这薯丝也就像掺了糖一样香甜,因为这薯丝里承载着老百姓对战士们最殷切的期望和最无私的关爱。战场上,战士们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生活中,老百姓为了战士们能吃饱饭,缩衣节食也心甘情愿。这就是战士们与老百姓之间建立的亲人般的感情。

面对黑乎乎薯丝,战士闹情绪不吃饭,彭总讲了个故事,一碗一碗吃

后来,当地的老乡问战士们:"薯丝吃得惯吗?"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你们这里的薯丝是掺了糖的,怎么会吃不惯呢?"从此,"大龙山的薯丝掺了糖"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彭德怀自幼家境贫寒,经历非常坎坷,他对生活的艰辛有着深深的体会。他对劳苦大众特别同情,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把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再苦再累,他也心甘情愿,执着地向前奋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