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火化,不装棺材,墓地只占一平方米的地方......”

我的岳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教师,过着简简单单的乡村生活。他曾经抽过烟,后来戒了,他对酒没有什么“交情”。岳父的生命里没有半点的风光和传奇,他以老实敦厚、忍辱负重的品格铺就了他平平淡淡的人生。

在我认识的老人中,从不抱怨、不唠叨、不吵架、不得罪人的只有岳父。

岳父喜欢读书看报,爱看新闻联播,基本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关健是他由于得过中耳炎,听力严重受损。其实这也是件好事,唐代宗有一句名言: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岳父耳背,别人数说他的话全听不见,免去了许多世俗的烦恼。


“我死后,火化,不装棺材,墓地只占一平方米的地方......”


岳父城师毕业,生活能力很强。会做饭,尤其会蒸好看的花馍。会木工,家里的床头桌椅全出他的手,给孙子们还做了积木、儿童座椅。会剪纸,我结婚时贴的喜字窗花都是他铰的。会简单的音律、粗浅的书法……


“我死后,火化,不装棺材,墓地只占一平方米的地方......”


岳父很少聊他的过去。在长辈面前,如果长辈沉默,他就是一个长辈,像远在天边的领导人。但如果他说起自己的年少时代,你会发现,每个老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辉煌,值得记忆的地方。我能知道的,也是岳父在无意中说起的:岳父年轻时,长年在西乡教书,那时候没有双休日,只能星期六下班回家,星期一早晨回校,一来一回的,得有100多公里,都是靠骑自行车。

我能想像出当年的情景。岳父回家时,自行车上总带着在课余时间做的椅子凳子,上阁斗坡时身子前倾的几乎和地面平行,想到口袋里给子女装的糖果,又脚下生风。


“我死后,火化,不装棺材,墓地只占一平方米的地方......”


岳母精明能干,但十五年前中风卧床,岳父当时忧心如焚,让她住院治疗。岳母出院后活动受限,且性情大变,岳父都处处忍让,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

他默默地承担了全部家务,买菜做饭缝缝补补样样在行,每天晚上还坚持把洗脚水端到岳母跟前。

岳父是经历过“文革”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很敏感,而且他还是地主成份,由于他一贯宽以待人,为人低调,所以并没有挨过整,也没有整过别人。

我们结婚时,老人家没向我提任何要求,亦完全根据我的方便办事。婚后多年,老人也没有主动提出要我给他办任何事情,没有任何为难我的地方。

昨天,腊月十八,岳父召集子女开了个家庭会议。


“我死后,火化,不装棺材,墓地只占一平方米的地方......”


岳父说,五年前召开第一次家庭会议时,我的希望是看到大孙子结婚生子、二孙子高考大学,目标都实现了,给子女们分了下积蓄。第二次家庭会议时,期盼中央说的实现全面小康,现在看来进入2020年目标能实现,也把积蓄分给了你们。今天召开第三次家庭,我主要是安排一下身后的事,再次把积蓄分给你们,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你们过好生活。

“你们兄弟姊妹妯娌之间也很团结……,现在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生要学会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我死后,火化,不装棺材,墓地只占一平方米的地方。你们也不要大办,不要烧纸扎。把钱用在活人身上比啥都好。”听到这,我的眼泪在打转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