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勿踏没有这四大“必要措施”的景区,谨防“旅游性感染”

随着“南宁疫情800人扎堆赏山樱花”、“疫情期间不戴口罩出游景区”等热照登上热搜榜,疫情期间的安全出游话题逐渐步入人们视野,如果在这样的一个敏感时期外出采风,是人们不得不深思的一个话题。

对于景区的开放,终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做过正面肯定:“开放景区我是觉得很必要。景区本来就是个开阔的、空气新鲜的地方……对人们的健康心理都有好的作用。”


疫情后,勿踏没有这四大“必要措施”的景区,谨防“旅游性感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春日的跫跫足音开始回荡,梅花、山樱陆续次第开放,生而为人,又怎能忍心错过此般大好河山和烈日朝阳呢?

这一个月里,我们在人工灯的照耀下关注实时新闻,在被窝的宽敞空间里尝试健美运动,在厨房与厕所的景观大道惬意漫步。出去走一走,也许未尝不是一种不可。在疫情尚未结束的今天,我们出去游玩时,一定要注意各大景区的这5大“必要措施”,否则得不偿失。


疫情后,勿踏没有这四大“必要措施”的景区,谨防“旅游性感染”


一、分时入园、预约购票

北京颐和园景区为了防护疫情,减少线下人员接触,关闭了线下购票排队窗口,采取“分时入园、预约购票”的措施。网络预约分为上下午两个时间段,按照不超过瞬时承载量30%进行游客量管控,有效分散了人群,让游人既能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能安全出游。


疫情后,勿踏没有这四大“必要措施”的景区,谨防“旅游性感染”


二、体温测量、隔位就坐

湖南衡山景区2月27日开园后,要求游客入园时配合红外热成像监控、人员消毒、信息登记等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流程,并且乘坐的景区交通工具采取“隔位就坐”模式 ,防止人群过于集中。


疫情后,勿踏没有这四大“必要措施”的景区,谨防“旅游性感染”


三、接待量、瞬时承载量限流

几乎全国各大景区都采取了这一措施,但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的不同而具体限流人数不定,比如武陵源景区规定单日接待量不超过一万人。但实际上,开放首日仅454位游人。

以衡阳景区为例,按“日接待量不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50%、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来控制人流”。


疫情后,勿踏没有这四大“必要措施”的景区,谨防“旅游性感染”


四、景点消毒、防护用品

不仅售票窗口、检票口、自动取票机、厕所等公共设施区域有消毒措施,部分景区还对游客高接触、高密集的景区都采取定时消毒措施,有的区域2小时消毒 一次,有的区域3小时消毒一次。除此之外,部分景区还对游客提供免费的消毒液、酒精棉球。


疫情后,勿踏没有这四大“必要措施”的景区,谨防“旅游性感染”

全国各大景区正陆续开放,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开放首日仅56名游客,但景区相关人员却表示,“已经超过了预期”。

旅游是人们正常生活所必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长期生活于封闭的格子间里会将人憋出病来。但同时,旅游也是一项高密集、高流动性的行为,为了有效防止疫情的“旅游性感染”,中国各大景区皆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

为了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请大家在出去游玩时,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个人健康,配合景区的各大措施,健康出游。

疫情后,勿踏没有这四大“必要措施”的景区,谨防“旅游性感染”

宅在家中的一个多月,仿佛眼睛里都已经长出了苔藓。如果古有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么这一个月对于全国大多数人民的状况便是“老狗趴窝,心无旁骛”。

三月的阳光渐暖,小草于土皮里萌芽,希望大家健康出游,在疫情后快快乐乐地看尽祖国大好山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