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为什么叫绥化市?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我就是我不是火龙果


绥化,黑龙江省地级市,满语安顺吉祥之意,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东接林都伊春,南临省会哈尔滨,西靠油城大庆,北依口岸黑河,西北连鹤城齐齐哈尔。绥化市1885年建制,1999年12月撤地设市,幅员面积3.5万平方公里,辖三市、六县、一区,地貌特征“二山一水七分田”,截至2018年末,绥化市总人口524.7万人。

绥化:书语史载,“绥”为安好、安抚之意,《诗·小雅·鸳鸯》:“福禄绥之。”《周颂·桓》有“绥万邦”记载。多为祝颂安好用语。“化”则“变也”,造化、教化之意。绥化,有安抚教化、造化发展、吉祥安顺的意思,可谓寓意之深。

绥化市辖北林1市辖区,肇东、安达、海伦3个县级市及绥棱、青冈、庆安、兰西、望奎、明水6县,共166个农村乡镇(办事处),1336个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驻北林区迎宾路2号。

这些都是我网上收集的,希望有所帮助


花儿影视厅


绥化市隶属黑龙江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南部,东经124°53′—128°35′,北纬45°10′—48°05′51",北部与齐齐哈尔市、黑河市接壤;西部与大庆市毗邻;南部与哈尔滨市相连;东部与伊春市交界,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中国“北方光伏产业城”的称号。[1]绥化,满语安顺吉祥之意。1885年建制,1956年设地区专员公署,1999年12月撤地设市。 绥化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幅员3.5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27.6万人(2017年)[2],辖3市6县和北林区,共有166个乡镇(办事处),1336个行政村,拥有松花江生态自然文化旅游带、西部草原湿地景观带、小兴安岭山区景观带、百里呼兰河休闲旅游景观带等。 绥化素有“ 塞北江南”的美誉,是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全省唯一的全国整市(地)整建制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市和中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北菜南运”核心区,是俄罗斯进入中国内地的必经城市之一。[3]2018年10月16日,绥化市被列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



金土666


绥化位于松嫩平原,黑龙江省腹地,哈尔滨市以北约一百公里,地名起源于满语“绥楞阁山”,意为“艾蒿”,有安顺吉祥之意。绥化在清朝时期,周围有三个圆形林子,以泥河为界,河南岸叫南团林子,河北岸叫腰团林子(中间的意思)最北叫北团林子,现在的政府所在地叫北林区,名字来源于这一称呼。1885年清朝光绪年间申请,1905年获批设置理事通判厅即绥化直隶厅,厅治在北团林子,取名“绥化”,沿用至今。“绥”为安好、安抚之意,“化”则有造化、教化之意。“绥化”即有安抚教化发展、吉祥安顺的意思,寓意深刻,此地人杰地灵,土地肥沃,农产丰富,素有“塞北江南”美誉。绥化设县始于民国二年,建国后一直为县级行政区,并为绥化地区所在地。198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绥化县设县级绥化市。199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绥化地区,设地级绥化市。撤县级绥化市,原绥化县改设为县级北林区。市、区行政领导体制2000年6月1日起实行。绥化市(地级)目前下辖北林区(原绥化县),肇东、安达、海伦3个县级市及绥棱、青冈、庆安、兰西、望奎、明水6县,共166个农村乡镇(办事处),1336个行政村。绥化市政府驻北林区。


福阳5561


黑龙江各地区、市县名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这一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侧面。有的地名是沿用了蒙语、满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有的是先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有的又是通过大家的共识得来。

哈尔滨市:由女真语“阿勒锦”的译转,是“荣誉”的意思,满语“哈鲁滨” 的译转是“晒鱼场”的意思。

齐齐哈尔市:达斡尔语“奇察哈里”的转音,意为“边疆”或“天然牧场”。

牡丹江市:因江得名。牡丹江系满语“牡丹乌拉”转译而来,意为“弯曲的江”。

佳木斯市:“甲母克寺噶珊”,后汉译“嘉木寺”“贾木司”,进而转为佳木斯,为满语“尸体”之意。相传此地曾是古代的墓地。在其东郊敖其一带曾发现过金元时代的古墓群。

大庆市:因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

伊春市:以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语“依逊”,意为“九数”。 含有一年伊始、春天来临之意。

鸡西:因地处鸡冠噶珊(满语,今鸡冠山)之西而得名。因其位于鸡冠山以西,遂名“鸡西驿”(今鸡冠区),故有鸡西之称。1957年,撤销鸡西县,建立鸡西市。

鹤岗市:取名于“鹤立岗”,因鹤岗煤矿公司建于此而得名。

双鸭山市:以市区北部的一对形似“卧鸭子”的山峰得名。

七台河市:来自朝鲜族语,朝鲜族居民称呼这片土地为齐得和(音译),是莘屋的意思。

绥化市:来源于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是满语,意为“艾蒿”。

黑河市:黑龙江畔。1980年设市。因临黑龙江而得名

加格达奇区: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



Ming先生lll


来源于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是满语,意为“艾蒿(以前叫北林子,现的市政府所在地叫北林区) 

绥化市原名“北团林子”,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设置厅治时取名“绥化”。“绥化”一名的含义,一说“绥化”系指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二说“绥化”意为“吉祥、安顺”,三说“绥化”是满语,意为“艾蒿”。汉晋属北夫余,隋唐属黑水靺鞨,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会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为呼兰城守尉管辖。1885年5月17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初四),黑龙江将军奏准,于呼兰北境北团林子(今绥化市区)设置绥化厅。1905年1月29日(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奉批

照准,绥化厅升改为绥化府。1913年1月23日,黑龙江省都督府按各府、厅、州一律改县的规定,令将绥化府改为绥化县。县署驻绥化城。


阔达先生


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绥化厅,三十年升绥化府。1913年废府改绥化县,治北林子(今绥化市)。1914年属绥兰道。1929年直属黑龙江省。1956年设绥化专区,治绥化县,1982年撤县改市(县级),属绥化地区。1999年绥化地区撤销,改设地级绥化市,绥化,源于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是满语,意为“艾蒿,满语有安顺吉祥绥化地处东北绥化生物物种繁多,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绥化在满语中还是明珠意思,意思绥化就是塞北的一颗明珠意。


1a娜a1


绥化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就有人类活动。按照史记传记五夏禹中所写: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如绥远、绥中、北大荒等名称。是否绥化的绥也有此意,供参考。

按照绥化地方志所说起源于绥棱阁山,满语,意为“艾蒿”。绥化满语安顺吉祥之意,以前周围有三个圆形林子,以泥河为界,河南岸叫南团林子,河北岸叫腰团林子(中间的意思)最北叫北林团子,现在的政府所在地叫北林区,保留了这一称呼。1885年清朝光绪年间申请,1905年获批设置理事通判厅即绥化直隶厅,厅治在北林团子,取名“绥化”,沿用至今。“绥”为安好、安抚之意,“化”则有造化、教化之意。“绥化”即有安抚教化发展、吉祥安顺的意思,寓意深刻,此地人杰地灵,农产丰富,素有“塞北江南”美誉。





东哥qhd


绥化市来源于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是满语,意为“艾蒿(以前叫北林子,现的市政府所在地叫北林区) 绥化市原名“北团林子”,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设置厅治时取名“绥化”。

“绥化”一名的含义,一说“绥化”系指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二说“绥化”意为“吉祥、安顺”。


生态那些事


“绥化”满语安顺吉祥之意,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东接林都伊春,南临省会哈尔滨,西靠油城大庆,北依口岸黑河,西北连鹤城齐齐哈尔。绥化市1885年建制,1999年12月撤地设市,幅员面积3.5万平方公里,辖三市、六县、一区,地貌特征“二山一水七分田”,截至2018年末,绥化市总人口524.7万人。

绥化原名北团林子,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85年11月20日)设理事通判厅即绥化直隶厅, 厅治在北团林子,是绥化建置开始。当时,北团林子南北一带有3个圆形林子,以泥河为界,位于泥河南岸的称南团林子,北岸的称腰团林子,最北的称北团林子,绥化建置时将北团林子改名为绥化。

绥化书语史载,“绥”为安好、安抚之意,《诗·小雅·鸳鸯》:“福禄绥之。”《周颂·桓》有“绥万邦”记载。多为祝颂安好用语。“化”则“变也”,造化、教化之意。绥化有安抚教化、造化发展、吉祥安顺的意思,可谓寓意之深。

绥化市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绥化市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

绥化市夏商时期为肃慎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方大国也”。自虞舜至夏、商、周时,肃慎与中原华夏各族关系一直很密切。

西周至西汉时期,绥化市的庆安、绥棱、海伦、望奎、兰西等市县仍为肃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冈、安达,西南部的肇东等市县为氵岁 貊地。

东汉至两晋属夫馀地,夫馀世居东北,是貊族的后裔。

晋时全市大部分市县属夫馀的寇漫汗,其农牧经济、文化和习俗都深受中原影响。这一时期,夫馀地仍臣服于当时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时期,绥化市属勿吉地。勿吉先后与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属朝贡关系。

隋唐时期属?鞨地,唐代分别归属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辽金时期,绥化市先后归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辖。

元朝时期,绥化市归元朝的开元路管辖区,这一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为努儿干都指挥史司所辖,主要居住着女真族和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其它少数民族。

清朝时期归镇守黑龙江将军管辖。 清王朝建立之初,视东三省为“龙兴之地”,实行封禁政策,将东三省山林、土地当作皇室围场,严禁开发耕种。

清咸丰十年(1860年)经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准,开始出放民荒。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绥化理事通判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厅升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东北设东北三省总督,统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绥化市全境归黑龙江省管辖。

民国初期,东北三省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民国二年(1913年)由府改县,绥化市大部分县属绥兰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海伦、绥化为一等县,肇东、兰西、青冈、安达、望奎、庆城为二等县,绥棱、明水为三等县。

伪满时期,绥化市划归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市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解放战争时期,庆城(庆安)、绥棱、海伦、望奎、绥化、明水和青冈、兰西、安达、肇东等县分属当时的黑龙江省和嫩江省管辖。1949年建国前夕,全市10个市县均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45年绥化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82年12月由县改县级市,为绥化地区行署所在地。现为黑龙江省地级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