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進入體制工作?

其實每一代人的觀念都會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比如我們的父輩,他們見識過八九十年代國企的輝煌,又見識過國企下崗潮之後公務員的風光,所以他們天然的會覺得體制內的工作很好。而80、90後,他們並沒有深切的經歷過這些。像80後 從小印象最深的是南巡之後遍地黃金的創業天堂,更晚一些網絡時代又快速的造就了一個個富豪,會給我們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一份體面的好工作,就應該是當白領,就是應該是創業當老闆。而且在這個經濟壓力很大的浮躁的年代,體制內這種溫水煮青蛙的I作根本就滿足不了人們暴富的心理期望。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進入體制工作?

但是,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它的週期,包括公務員。14、 15年的時候,八項規定頒佈之後,很多的福利全部砍掉,但是相應的工資調整又沒有跟上,那個時候很多公務員都很艱難,加上雙創的感召,其實有很多人辭職創業。後來中央又出臺了一系列規範基本工資和津補貼的政策,慢慢生又好了起來。反過來,包括銀行業在內的行業面臨的大環境又變得很艱難,一些銀行工作的人員也開始加入考公的行列。我只是說萬一,假設公務員的收入還能夠穩定十年左右,而這十年整體經濟環境不佳,創業的失敗居多、企業工作的辭退不斷,那麼我們這一代又會根深蒂固的認可公務員才是一份好的工作,我們又會變成我們父輩那樣,不斷的給我們子女灌輸體制工作才是王道。這是一種循環,本質上是行業週期或者經濟週期的循環,不是觀念的循環。

但其實很多年輕人,不願進入體制內工作,主要還是因為對於體制內、甚至對於“工作”的本質,理解有偏差。

首先是對於工作的理解,很多人總認為公務員沒有什麼技能優勢,而在企業能學到很多東西,所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其實其他行業和公務員行業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你是學機械的,等於是你幹了二十年之後還能跳槽去搞金融?你無非就是從本行業的這個企業跳槽到另外個企業,乾的事情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公務員你可以看作是在一個超級大企業 ,公務員無非是從這個部門]跳槽到另外個部門,僅此而已。你嘲笑公務員老了不敢跳槽到企業,與我嘲笑你搞 機械的不敢跳槽到金融行業其實一樣。

其次是對體制內的工作有刻板印象。可能過去是有很多公務員每天就是無所事事上班喝茶看報,但其實隨著時代發展,現在公務員的生活根本就不是那樣,工作要求高了很多,包括言行也規範了很多。但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既有的印象中,所以“選擇體制內工作”=“混吃等死”,,自然就開始鄙視進入體制內人。

事實上企業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精英,因為總有一些枯燥低端的工作需要有 人做,所以必然也會有混吃等死的人,因為他們的成本低。所以誰都沒必要看不起誰,應該鄙視的是混吃等死的人,而不是一竿子打死去。

同時,對於企業的很多現象也有錯誤的刻板印象。很多人總是以為企業是充分競爭的,一定是能者上不能者下,不講關係只講能力,你被裁員了那隻能說明你太low ,而我一定不會成為被裁員的那個。事實上你真的去企業工作之後,會發現一樣講裙帶關係,你努力學習一身本事並且在面試中殺出重圍才進到這個企業,人家一個大客戶的兒子可能啥都不會一樣就進來了,而且大概率混得比你好得多。被裁員的也未必就是不思進取的那一個,大環境使然罷了。市場的殘忍不止對於懶人,可能對於任何人。所以,鄙視體制內的人,其實大概率同樣內心會鄙視被企業裁員的人,而且他還深信被裁員這種事情一定不會發生在他自己身 上。

所以,一個人的前途,既要看個人的奮鬥,也要看歷史的行程。此一時彼一時,明白環境不會一成不變,同時自己為應對變化而未雨綢繆,持續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