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神祕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前言:

在世界上無數的文字密碼中,隸屬華夏文字的藝術界中,

有一種文字:規則有序,字形體方,整類八分,畫風繁複,它就是西夏文字,也被稱為“藩文”、“番文”、“藩書”。乍眼一看,這些文字似乎個個熟悉,但是仔細觀察,沒有一個字可以識別。

這些獨特的文字到底有多少個呢?在學術界中眾說紛紜。

根據西夏人梁德養記載有6230個字,而俄·科茲洛夫於1909年在原西夏黑水城遺址發現了大量的文獻,俄羅斯學者索弗洛諾夫根據發現材料,西夏文字是5819個;日本學者也做過統計,5763個;而國人西夏通的史金波教授認為,西夏文字約在6000多個;

作為“西夏國文”,西夏文字所通用的地區是曾經西夏王國統轄範圍:今寧夏、甘肅、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的廣闊地帶中,盛行約兩個世紀(1038年-1227年)。後來西夏國覆滅,投降於元明梁朝的部分西夏後裔,仍在使用西夏文字,所以此後該文字在舊西夏區域存活大約了四個世紀。

如:元朝時期,刊印的佛經曾使用過西夏文字,還有明朝的《高王觀世音經》也是用的西夏活字印刷。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自藏版本《高王觀世音經》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自藏版本《高王觀世音經》

對於普通人來說,西夏文的創制最早是追溯西夏第一代皇帝之父李德明時期,比如遼文史籍就曾經記載西夏文創制的時間:

《遼史》記李德明“制蕃書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

當時所謂的蕃書,即後世所說的西夏文。另一類認為是到了元昊時期才創造:

《宋史》記載:“元昊自制蕃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

文字既造,我們今天要來聊聊西夏文字創制那些不為人知的一面。

一、党項族為建立國家的需要

對於西夏文字的研究表明,從當時創制文字實際情況看,是為了適應於党項羌族社會繼續發展的需要,也是羌漢民眾之間進行社會活動交際的需要,如西夏學者骨勒茂才所說的:

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番有智者,漢人不敬;漢有賢者,番人不崇。若此者,由語言不通也。

學術界很多人都把這個原因作為了創制西夏文動因,包括央視錄製的紀錄片《神秘的西夏》,也主要站在此立場上。

或者曰:“為了鞏固自己的民族語言,並作為民族自覺的表現,元昊頒佈創制一種新文字,稱為‘國字’”。這種觀點主要來源於史料記載:

元昊既制蕃書,尊為國字,反國中藝文誥諜,盡易蕃書。

確實在西夏一代,設立了類似於唐宋翰林院的“蕃字院”和“漢字院”,專門書寫“誥諜”,這種公函是用於和吐蕃、回鶻等王國的往來公牘。就連於宋朝往來的漢文表奏,也是用西夏文書寫。

為官者,必須學習西夏文,優秀者方可授予官職。這就類似於科舉制度的推動,有了實際的利益犒賞,西夏文字的推行力度不斷強化。

仔細品鑑這個創制動因,則不難理解,除了民族獨立、建立王國、延續文明的重要動因外,還有很多無法割捨的客觀因素:如思想溝通、感情交流、文化往來等等。

二、佛教與西夏文字的關聯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敦煌遺書《西夏文字佛經1》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西夏文字佛經2》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西夏文字佛經3》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敦煌遺書《西夏文字佛經·全卷》

西夏一朝的管轄範圍看,其居民包括兩部分:一是“土著居民”,以漢人為主,摻雜一些吐蕃、回鶻、契丹、突厥、蒙古人;另外一部分是遷徙而來的,這部分大多是党項、吐谷渾、鮮卑人等,他們自隋唐以後遷徙至此,和原本的土著融合,也大大地擴寬了西夏政權的範疇。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兩部分居民都擁有大量的佛教徒,匯成了西夏王國的共同佛教信仰。而這種佛事活動,在西夏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盛行。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五月,德明的嫡母罔氏去世,他高哀京城,得到宋真宗的准許,從東京出發,到山西五臺山,德明共修建了十座寺廟為母親祈福。這種祭奠活動,可以窺探到西夏王國佛事氾濫的初狀。

到了北宋仁宗七年,正在忙於謀求獨立的德明,懷著急切的心情,遣使至宋,獻馬匹七十,乞賜佛經一藏,此後到了元昊繼位,又向宋求取佛教。但是北宋的佛教乃是自唐朝流傳而來,由梵文翻譯為漢字,從來沒有過其他文字轉譯。

之元昊創制推行西夏文字以來,就立馬組織人力將漢文的《大藏經》翻譯為西夏文本:

“作三百六十二帙,八百一十二部,三千五百七十九卷。”

可見,佛教的傳播,以及佛事活動的盛行,也大大刺激了西夏文字的傳播和發展。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木刻版圖文佛經西夏文

三、西夏文字與契丹文字的關聯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契丹文令牌

很多人都知道西夏文字的創制是從漢字演化而來,從外形上看,除了與漢字相似,還和契丹文字有些雷同。從西夏和契丹交往的情況上看,不能完全否定西夏文字對契丹字的模仿。在卞鴻儒的《契丹國書墓誌跋》中就有記載:

契丹、女真、西夏文字,因接近中國,都與漢字的字形近似,只是發音和意思不同。所以,三國的國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簡而言之,契丹和西夏土地相連。比如在遼聖宗四年,西夏王就從前往過遼國,並且後世多次被遼國冊封,兩國之間,交流頻繁,因此遼國的國書自然流入到西夏國,從而得到一定的參考效仿。

而從西夏文字和契丹文字的本質差別看:西夏文字表意,契丹是文字體系,表意和表音融合而成;雖然表達技巧上有所偏差,但是兩種文體,有幾乎相等數量的300多文字要素,可見其中有一些類似性;但是這種類似性質僅僅限於局部,整體之間還是存在差別。

因此,西夏文中的部分文字創制應該模仿和借鑑了契丹文字元素,但並非全然復刻,它有著極強的自主性。

四、簡述西夏文字造字邏輯和表達法

回到最核心的板塊,通過簡述西夏文字的創制背景,傳播流程,以及發展脈絡,這種文字存活將近6個實際,直到今天,仍舊有不少學者還在破解一些無法辨識的文字。那麼西夏文字的結合方式是怎麼存在的呢?

西夏文字是參照漢字“六書”理論,運用合成造字法所創制的表意文字,其中以會意字為主體,其他有形聲字(形聲兼會意)。

西夏文字構造主要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

1、表意獨體字:主要指會意字和指事字,如下圖: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表意獨體字

2、表音獨體字:主要是譯音字,漢語藉詞,地名詞和族名詞。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表音獨體字

綜上,獨體字的結構和造紙方法,是不能再進行分解的整體部件,其造字方式主要是通過獨體合成和減部造字,

合成:簡而意之就是有獨體的兩個字符合成新的的字符,再表達成新的文字,這種文字就叫做“合成獨體字”。

減部:將一個合體字減去相關部分,留下能夠獨立表達文字音和形。

不管字形通過增加、刪減、左右上下結構調整來演化,其文字群中都有作為“字根”的形式存在,在一些基本文字上面進行派生,就順其自然創制出了六千來字。舉個簡單的例子:

文字A是字根,為了派生出音和意的不同字體,便在A之上增減變化,從而形成了B和C兩個字體。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西夏文字演化

結語:

到現在,這種文字被破解釋一些出土文物、墓碑拓片上的意思後,更多地將成為了一種文化記載,或是藝術存在,而且是地方性文化標誌;(比如寧夏稅務發票的防偽標誌)

說說神秘西夏文字的前世今生

這些文字的留存,就像當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隨時時間的流逝,它證明過國體的存在,民族的血脈延續。

其價值,自然貴不可言,後世之人,當為之善存。

參考資料:《遼史》、《宋史》、《西夏文字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