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80後出生的一代,應該略微聽父母說過“知青上山下鄉”的故事。90後以後,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了,但是,這一段故事已經被寫進了書本,成了很多人終生難忘的回憶,甚至,長期是一個討論禁區,但是,有的事情並非不說,就代表不存在。

經常讀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揚長避短,方能使人進步,方能使得社會往更文明和諧的地方發展,所以,我今天就鼓起勇氣,解開歷史的頭巾,普及一點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概念和思考,讓人們不忘歷史,更好的前行。


“上山下鄉”——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先來看一下概念性的東西——

1955年4月,提出仿效蘇聯,讓城市青年下鄉墾荒以解決就業問題。

1955年8月30日,以楊華為首的青年志願墾荒隊,遠赴北大荒開墾荒地。之後,在各個城市都有青年自願下鄉。

1968年12月,下達“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鄉運動達到高峰。

70年代開始允許知識青年以適合理由返回城市,到後期,知青們通過請願、罷工等方式強烈要求回城。

1978年10月,上山下鄉工作會議決定停止運動並安排知青回城和就業問題。


“上山下鄉”——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現在是2020年,揭開65年前這一場涉及全國的運動,不禁充滿了疑惑——

1,為什麼?

2,怎麼做的?

3.有哪些問題?

4.如何評價?


“上山下鄉”——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先來解答第一個問題——

很多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城市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口,並且那幾年畢業生多達2000多萬,這麼多人就業和吃飯成了問題,所以,把他們安排到農村,完美的解決了就業問題,還有,讓浮躁的社會安靜了下來。不然,這麼多人沒有工作,後果可想而知。這是初衷,這個初衷看起來是好的。

第二個問題,具體怎麼實施?

1968年當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屆學生,後來被稱為“老三屆”),全部前往農村。期間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總人數達到1600多萬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來到了鄉村。這是人類現代歷史上罕見的從城市到鄉村的人口大遷移。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中,幾乎沒有一家不和“知青”下鄉聯繫在一起。

這麼多人到鄉下,一部分按照半軍事化形式組成了“建設兵團”,比如著名的“新疆建設兵團”和“北大荒開墾”。另外一部分類似於現在的“駐村”,和當地的生產建設結合在一起。

第三個問題:有哪些問題?

由於我沒有親身經歷,只能從一些著作裡得到大致瞭解——

1.有一部分知識青年,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感覺像是來“鍍金”的。我在當代作家閻連科的《我與父輩》裡看到相關描述是這樣的——知青每一頓飯會輪流安排到社員家裡吃,社員都拿出最好的東西來招待他們,而在小孩子的眼裡,這些知青並不會幹活,反而是加重了他們的負擔,所以,他也許盼著知青們快點走。

2.有一些著作認為,知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如有一些人幫助當地建立起了最早的企業,這是知識的力量。

3.對於部分知青來說,他們正是愛情萌發的季節,於是一部分難免和當地村民發生愛情故事,這中間一些人留了下來,再也沒能返回城市。——

1979年後,絕大部分知青陸續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農村結婚“落戶”,永遠地留在了農村。有人因為害怕不被允許返回城市,所以即使和人同居並有了孩子也不登記結婚。

據統計由於各種原因滯留農村邊疆的知青約有數十萬人。


“上山下鄉”——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4.有一些知青,在鄉下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傷害,接受貧下中農的改造,在農村的廣闊天地裡迷失了自己。這是一輩子無法彌補的傷害。

第四個問題:如何評價。

官方評價如下——

上山下鄉雖然暫時緩解了就業壓力,並達到了解散紅小兵的目的,但這場運動也造成了各個層面的社會混亂。由於無數本應成為學者專家的年輕人只能在鄉間長期務農,八十年代以後出現了知識斷代、學術研究後繼乏人的現象。


“上山下鄉”——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顯而易見,評價分為兩方面,給出積極評價的人們認為:上山下鄉緩解了就業壓力, 也粉碎了一部分“壞人”的熱情,是成功的一個活動。

負面評價就比較多了:認為它改變了千萬個家庭的命運,讓知青青年被迫接受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被浪費了,從根本上來說,並沒有給農村帶來太大的變化,反而耽誤了自己的人生,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阻礙了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造成的知識斷代,學術斷代,後患無窮。


“上山下鄉”——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還好,歷史的車輪向前,我們不斷的看看以前走過的路,不管它是好是壞,過去了就回不去了,只希望我們能從中反思,如果是錯誤的,就勇敢承認,就不要再犯。


“上山下鄉”——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進一步反思——

如果犯了錯,不敢提,也不讓人提,那不是進步,是落後。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承認曾經犯過錯,更應該防止再犯錯。

歷史的舞臺上,從來不缺乏小丑,只是缺乏導演,只要導演出現,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有千萬的群眾演員聽從指令,開始他們醜陋的表演。

我們不怕唱讚歌,我們也不怕吐口水,我們最怕唱讚歌和吐口水的是同一撥人。

合上歷史書,掩面沉思,願明天太陽更美好,空氣更清新。

參考資料:https://baike.sogou.com/v399509.htm?fromTitle=%E4%B8%8A%E5%B1%B1%E4%B8%8B%E4%B9%A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