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最近有朋友拿來一本1991年出版的9月號《世界知識》雜誌,詢問裡面刊登的有關“美國軍費從70年代8989億美元增至80年代23162億美元”的說法是否準確。於是,愛較真的筆者就開始了一番“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了不少耐人尋味的東西——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軍費一覽表,字母B意為10億美元(billion)

據歐美數據庫“宏觀趨勢”(macrotrends)網站資料顯示,上世紀70年代(1970至1979年)美國曆年軍費開支(單位:美元)分別為798.5億、748.6億、776.4億、783.6億、859.1億、884億、910.1億、1009.3億、1092.5億、1222.8億,總計9054.9億美元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軍費一覽表,字母B意為10億美元(billion)

而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曆年軍費開支(單位:美元)分別為:1381.9億、1698.9億、2136.3億、2314.6億、2581.7億、2811.1億、2881.6億、2930.9億、3040.9億,總計21777.9億美元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美蘇軍費“馬拉松”競賽變化示意圖

可以看出,1991年《世界知識》雜誌中記載的美國軍費與上面統計的2組數字十分接近。考慮到在長達20年的時間跨度裡,美國實際軍費開支在執行層面肯定有增減變化,應該說《世界知識》給出的數據可信度是很高的。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從中還可以發現,儘管上世紀70年代美國深陷越戰泥潭,中後期又處於戰略收縮階段(相對於蘇聯而言),但軍費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增幅也比較溫和。

而這一時期的蘇聯卻開始了全力衝刺,追趕速度更快,勢頭也很猛,1973年就超過美國,此後保持領先達10年之久。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據“全球安全”(globalsecurity)網站介紹,1975年蘇聯軍費高達1400億美元。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這一年蘇聯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860億美元,相當於五分之一都花在了軍費上。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激增的軍費嚴重透支了蘇聯的國力,從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蘇聯經濟形勢就已變得不太妙。但為贏得這場超級大國霸權之爭,蘇聯高層並未減少軍事投入,甚至在國民經濟陷入困境的80年代中期之後,仍每年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15%至17%用於軍事開支。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在這場特殊而漫長的“馬拉松”競賽中,蘇聯漸漸落伍,美國則實現反超。據美國中情局(CIA)編纂的《世界概況》報告稱,1989年冷戰結束前夕,美國軍費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是20年前(1970年)的3.8倍。

同年美國GNP(國民生產總值)為4.862萬億美元(人均1.98萬美元),軍費佔比不到6.2%,雖說仍然偏高,但對美國已構不上多大負擔。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反觀同時期的蘇聯——據1989年5月31日《紐約時報》記載(見上圖),時任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佈這一年的蘇聯國防預算為773億盧布,約合當時的1280億美元。而1989年蘇聯國民生產總值(GNP)約2.5萬億美元,軍費佔比5.12%。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麼看起來蘇聯軍費負擔也不算沉重啊,實則不然。據當時西方情報部門分析,1989年蘇聯實際軍費有可能是公開數字的2倍以上,約為3000億美元,其佔GNP的比重也要高得多(或達12%至20%)。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冰冷而枯燥的數字背後,是2個超級大國之間愈發懸殊的綜合國力鴻溝——1989年,蘇聯國民生產總值只相當於美國的51.4%,實際軍費卻非要“追平”美國,這樣殘酷的軍備競賽,時間一長怎麼能不將蘇聯拖垮呢?

從軍費競賽看美蘇爭霸:蘇聯全力衝刺20年 盛極而衰最終跌落巔峰

另據資料顯示,1989年蘇聯經濟僅增長1.5%,遠低於同期美國的3.8%。工業產值增長2.4%,農產品的產量下降2%,土豆歉收,穀物減產,城市居民繼續飽受水果、土豆和其他蔬菜及日用消費品短缺問題的困擾。

可以說,2年後這座摩天大廈的轟然倒塌,已經在上述從軍費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對比中顯出了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