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轄十個地區的佳木斯

佳木斯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昇起的地方,素有“東極新天府,快樂佳木斯”之稱;地名源於滿語“甲母克寺噶珊”,意為“站官屯”。佳木斯地處中國邊疆,與俄遠東地區哈巴羅夫斯克及比羅比詹市兩個州區首府相鄰,是對俄開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天然溼地面積60餘萬公頃,有2個國家級、5個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其中三江溼地已被列入世界溼地保護名錄。

下轄十個地區的佳木斯

清屬吉林將軍三姓副都統轄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置依蘭府,歸依蘭府管轄。宣統二年正月二十日(1910年)3月1日,正式設置樺川縣,改隸樺川縣管轄。樺川縣署駐東興鎮。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11月,樺川縣署遷駐悅來鎮。民國十九年(1930年),佳木斯屯與東興鎮合併,定名為“佳木斯鎮”,隸屬樺川縣管轄。東北淪陷後,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1日,偽滿新設三江省,偽省公署駐佳木斯。同時,偽樺川縣公署移駐佳木斯鎮。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6月27日,偽滿決定,調整行政區劃,設置佳木斯市,9月成立佳木斯市制籌備處,12月1日正式成立偽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下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佳木斯成立三江地區行政公署;11月21日,撤銷三江地區,設置合江省,省政府駐佳木斯市。

1949年5月,撤銷合江省併入松江省,由松江省直轄。1952年,全市分設4個區。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由黑龍江省直轄。1958年1月,恢復市轄區,分設長安、三合、和平3個城市區和1個郊區。同年8月,佳木斯市劃歸合江專區代管。1966年2月,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轄。1968年4月,劃歸合江地區管轄。同年,將長安、三合、和平、佳東4個區分別更名為向陽、永紅、前進、東風區。1972年,恢復設立郊區,全市共轄5個區。

1983年11月1日,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轄。1984年12月15日撤銷合江地區,與佳木斯實行地市合併,將其原轄的依蘭、湯原、樺南、樺川、蘿北、綏濱、富錦、集賢、寶清、饒河、同江、撫遠、友誼13縣,於1985年1月1日正式劃歸佳木斯市。1987年2月,撤銷同江縣,設立縣級同江市。同年11月,將佳木斯市所屬的蘿北、綏濱兩縣劃歸鶴崗市;將集賢縣劃歸雙鴨山市。1988年8月,撤銷富錦縣,設立縣級富錦市。

1991年4月1日,將佳木斯市所屬的依蘭縣劃歸哈爾濱市;將寶清、友誼兩縣劃歸雙鴨山市。至此,佳木斯市共轄5區、5縣、2個縣級市。1993年7月5日將佳木斯市的饒河縣劃歸雙鴨山市管轄。

2006年7月27日,撤銷佳木斯市永紅區,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佳木斯市郊區管轄。2011年撫遠縣由黑龍江省直接管理。2016年撤銷撫遠縣,設立縣級撫遠市。2017年撫遠市不再由黑龍江省直接管理。

佳木斯市為黑龍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祖國東北邊陲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地級行政區;由南而北,蜿蜒起伏,直至松花江邊,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勢;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全市總面積3.246萬平方千米,下轄4區3市3縣;2017年總人口234.5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