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熟悉圆明园的人都知道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的。其实,盛时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院这五个园子组成。熙春园位于今清华大学内,春熙院则位于西洋楼遗址北侧。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春熙院作为五园之一,是最后一个进入圆明园这个大家庭的。乾隆帝曾在春熙院留下了诸多诗句,细品其诗,能体会到乾隆帝对春熙院的热爱。“熙”在古代同“禧”,有幸福、吉祥、光明、兴盛的意思。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盛时的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她不仅象征着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顶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乾隆盛世时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及其数不尽的文物典藏,在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野蛮地抢夺和焚毁。但作为今天中国最大的文化保护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圆明园,她的历史和艺术的完整性,就如同金五星的一角,决不能缺失。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经过多年努力,春熙院遗址内违章建筑完成拆迁腾退。然而,该遗址近期又被某些单位私搭乱建,变成所谓的游乐场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复的违建问题?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除了利益的驱动之外,还是有许多人对春熙院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不甚了解。

春熙院到底在哪?

最早提出春熙院位置的是史学家洪业,他在《和珅及淑春园史料札记》一文中,根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1194卷载:乾隆“二十八年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一顷二十三亩六分三厘,岁征租银三十九两一钱九分五厘有奇。”提出:此淑春园即后来乾隆帝赏给和珅的淑春园,该园位于燕京大学校园之北部。

接着,洪业的学生著名史地学家侯仁之先生在其《燕园史话》中,根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同卷中,乾隆三十一年的补充奏报:“圆明园所交北楼门外水田一亩七分九厘”。则认为:淑春园的“北楼门外水田只一亩七分九厘,可见淑春园的主体在北楼门内。北楼门外面临万泉河东流之水,地段狭窄,而北楼门内以南地域开阔,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开辟为稻田。实际上这就是(明珠)自怡园遗址所在。”“最初的自怡园,就是日后的淑春园,两者同是一地,只是前后的名称不同而已。”“到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又从淑春园中的北部、也就是靠近万泉河的南岸,划分出一个新的园林,名为春熙院。其位置正好和万泉河北岸绮春园中的正觉寺,隔河相望。大约也就是在这时候,与淑春园有重要关系的一件事发生了,这就是乾隆的宠臣和珅得以赐住淑春园,从而开始了在自怡园的旧址上重建新园的事。”再次认定,圆明园春熙院在今北大校园北部。

其后,圆明园史专家张恩荫先生进一步指出:乾隆朝早期的淑春园,也就是后来的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位居今北京大学校园北部,其范围大体上是今未名湖以北的镜春、朗润、鸣鹤三园一带。园林专家焦雄在《北京西郊宅园记》中也提出:“鸣鹤园位于镜春园西部,最初叫春熙院,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海淀史地专家张宝章先生除了不同意侯仁之关于大学士明珠的自怡园在今北大校园以外,其余的观点,如上述的“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的水田”,大部分在淑春园内,“淑春园园域广阔,园内水田就有一百二十多亩。”淑春园与绮春园只有一路之隔,位于万泉河南岸,原是大学士傅恒的宅园,后被内务府收回。乾隆四十五年将淑春园南部赐予和珅,更名“十笏园”;园北部即原春和园,改为“春熙院”,成为圆明园五园之一。上述诸位,均为大家。于是,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就在今北京大学校园的北部,似乎已成为定论。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不能苟同。《清史研究》2017年第一期,曾刊发拙作《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遗址考辩及其它》。其后,我又发现新的档案资料,故不揣浅陋,再论及之。

首先,上述《清会典》中提到的“北楼门”到底在哪儿?从《燕园史话》附录三可知,今北大北部历史上的鸣鹤园、朗润园一带,既没有相关的楼,也没有朝北开的“北楼门”。(按,清时,面阔五间的楼门本身就是御园的标志,王公大臣的赐园或私园,是绝不敢逾制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鱼跃鸢飞景区却有五间门楼的北楼门,亦称大北门。乾隆四十八年(1782)四月,公尚书福隆安奉旨:“铸炉处现造铜狮子一对,得时在万寿山东宫门外安设,换下石狮子一对,在圆明园北楼门外安设。”而嘉庆六年(1801)三月,奏准的“圆明园内外出入规条”中载:园内举办宫市活动时,“各行买卖及厨役人等”,以及“园内养蚕蚕户、种水田农夫,俱点名后由北楼门出入。”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其次,清廷档案记录,乾隆三十五年(1770)四月,福隆安等奏:圆明园天宇空明(按,位于圆明园东北隅)“大墙外,开挖稻地六十四池,旧稻地开宽二十六池,新堆土山等项,共用银一千四百九十七两六钱七分五厘。”

其三,乾隆皇帝二十六年(1761)的御制诗“稻凉楼”(按,位于圆明园北部北远山村景区)云:

绿塍浑是水云乡,触目知耕復课桑。此处不须称避暑,北窗常引稻风凉。

三十五年六月的御制诗“耕云堂”(按,位于圆明园北部若帆之阁景区)云:

山堂近北墙,俯视见墙外。墙外复何有,水田横一带。

这种种田园景象与上述《清会典》所载,内容完全吻合。故《清会典事例》中所言的“乾隆二十八年,奏准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的岁征租银事,所言及的北楼门无疑是在圆明园,而绝非在今北京大学北部。与之相关的淑春园亦不在后来的北京大学校园内,而是在长春园北墙外,其时为康熙廿四子允祕的赐园。諴亲王允祕卒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后淑春园收归内务府。四十七年(1782)正月,上谕“淑春园改为春熙院”。嘉庆七年(1802),遵旨:“春熙院著赏给庄静固伦公主居住”(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圆明园》下,第990页载:庄静为庄敬,误。今更正)。庄静公主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嘉庆七年十一月下嫁博尔济吉特氏固山贝子玛尼巴达拉,十六年(1811)五月卒。十九年(1814)正月,该园又赏给了庄亲王绵课。这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未刊档案中,有着明确的记载。绵课是康熙十六子允禄的孙子,历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林清起事,部分教徒闯入紫禁城,绵课与绵宁(按,即后来道光帝)持枪射伤数人,得旨议叙。很可能三个月后的赏赐春熙院,就是嘉庆皇帝对绵课的最大酬劳。

以此再联系春熙院的具体位置,上述诸位专家的北大校园说,同样不辨自明。因为嘉庆十九年时,今日北大校园里的鸣鹤园、镜春园和朗润园,分别被乾隆十七子怡亲王永璇、乾隆帝曾长孙贝子奕纯、乾隆八子庆郡王永璘所占据。怎么可能会一园赏赐二主呢?

综上所述,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毫无疑问就位于今长春园以北的二河开地方,她从来没有在北大校园内出现过。这一结论在嘉庆朝的《京城内外河道图》和同治朝样式雷的《圆明园河道图》中,均得到明确的印证。

春熙院的历史沿革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春熙院的前身,据考证曾是康熙廿四子允祕的赐园,名叫“淑春园”,允祕是康熙帝最小的儿子,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五月,比乾隆帝还小五岁。史载: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上谕曰:“朕幼弟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见增长,朕心嘉悦,封为諴亲王。”允祕首次封爵就封为亲王,他的赐园应在其封爵之后不久,也就是雍正十二年(1734)前后。乾隆继位后,与这个小叔叔关系极好,不仅授其正白旗满洲都统、管理宗人府、玉牒馆总裁等军政要职,命其于祭祀太庙时,“恭代行礼”。而且经常携手同游,举杯共饮。如乾隆八年(1743)三月,乾隆有《春日同諴亲王和亲王游宴御园作》,其中有:

偶乘芳候遣几闲,乐事天伦礼法删。春半园葩开笑靥,雨余山翠濯烟鬟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允祕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月,病故。其后园子被内务府收回,由赐园变为了御园,并奉旨设置春熙院八品苑副一人,专司该园管理。翌年,再添设七品苑丞、八品苑副及笔帖式各一人。四十七年(1782)正月,上谕“淑春园改为春熙院”。春熙院命名后,乾隆帝首先命人修建春润堂宫门一座三间,两边朝房二座十间,加固及油饰宫门内的三孔板桥。其次,修理园内各处殿宇、楼亭、游廊、房间、桥闸、牌楼等项工程,并增添园户头目等。然后,不断的有粘修殿宇、补砌大墙、山石点景,以及捞堆坍塌的山石泊岸等岁修工程。在修建整个春熙院的过程中,乾隆帝除题写园额外,还为各殿宇书写自对、横批、字条等,并命如意馆画家挥毫作画,为春熙院增光添彩。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嘉庆亲政后,其御园建设的重心在绮春园,但为驻跸游览,他也曾命人对春熙院进行过小范围的修缮。到嘉庆七年(1802),上谕:“春熙院著赏给庄静固伦公主居住”。庄静公主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嘉庆七年十一月下嫁博尔济吉特氏固山贝子玛尼巴达拉,十六年(1811)五月卒。十九年(1814)正月,该园又赏给了庄亲王绵课。绵课是康熙十六子允禄的孙子,历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林清起事,部分教徒闯入紫禁城,绵课与绵宁(按,即后来道光帝)持枪射伤数人,得旨议叙。绵课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卒,其子奕贐袭爵。十八年(1838)九月,奕贐因“赴尼僧广真庙内,吸食鸦片”被夺爵。也就是说,作为御园的春熙院虽然仅仅存在了廿三年,但作为皇家园林的春熙院,则存世长达百年之久。(未完待续)

[作者]

何 瑜

李 卓 阳

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何时回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