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旅游新发现 一直在路上



一首京腔京韵的歌曲相信好多人都特别熟悉:“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北京离保定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因此,便有了更多到北京旅游、观赏的机会。这次就来说说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城“五镇”是何物。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南镇——燕墩

2019年北京永定门“燕墩公园”开园后,第一次知道了还有一处叫“燕墩”的文物。燕墩此前的不为人知,自有它的客观原因:自上世纪60年代起,燕墩的四周除了经年已久的垃圾,更是被各种建筑塞满。以至于多年以来人们只知道永定门,却不大知道紧挨着永定门仅半里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燕墩。后来人们又感到庆幸——这种无意中的被掩埋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正是无人注意,才没有人想到要拆除它——不像永定门,暴露无遗,结果在1957年被拆除了。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大拆之后是大建,2004年时永定门又得以复建,在拓宽中轴路的时候,燕墩的生命力得以重新焕发——垃圾被清除,“非建”被拆除,稍加修复,燕墩就露出了真容。人们都惊诧它的突然出现,而它却依然气定神闲的模样,与年轻的永定门又眉来眼去,做成了相望的邻居。燕墩原来有一对,后来东侧的那只被迁移到了首都博物馆东侧。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据说,燕墩原来是作为烽火台之用,更有它自己的名字的——"烟墩",始建于元代,是一座上窄下宽的梯型墩台。燕墩当初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的时候,因此模样素陋,才在原土墩的外面包砌了青砖。到了清代时,爱题字立碑的乾隆皇帝又御制石碑一座立于其上,遂成民间燕京八景之一“石幢燕墩”,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走近燕墩,可见下方台底边长约15米,台顶长约14米,台高约9米。台顶正中是一座正方形石台,台上立一正方石碑,高约8米。

如果有机会近距离观看碑座(现在已禁止进入),便可欣赏到集精美设计与完美雕刻于一体的艺术作品——束腰部分用高浮雕手法雕有水神像24尊,均袒胸裸足趺座于海水之上,须弥座四面各雕花纹5层,分别为龙、云、菩提珠、菩提叶、牛头马面及佛像,四角各刻佛像1尊。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碑身每面宽1.58米,高7.5米,南、北碑面四周刻以云状花纹。南面刻有《御制皇都篇》,北面刻有《御制帝都篇》,均为清乾隆十八年(1753)御笔,汉、满文对照。每面汉字8行,阴文楷书。碑文记述北京幽燕之地的徽记。碑顶有石檐,檐下有石雕三层,碑顶为四角攒尖顶,四脊各有一龙。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上文中提及的所谓“五镇”,其实是指元明清时期,按照道家“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理论,为“震慑妖魔,保京城平安”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设置的五个镇物。虽然“五镇”之说不乏迷信色彩,但这“五镇”仍被视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其它“四镇”都用什么代表?分别在哪里呢?

东镇——神木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这代表五行当中的“木”。神木是“五镇”当中唯一易搬运、易损毁的一个物件,如今已难觅其踪。明朝永乐年间造北京皇宫时,从南方运来了大量木料。待皇宫建成后,特意留下了一根最大的金丝楠木放置在了皇家存料场——这个木场据说就是如今花市一带。后又将这根楠木和整个皇家存木场搬到广渠门东,如今它是否真实存在,或是真的存在后来又去了哪里,早已成为一个不解之谜了。

西镇——永乐大钟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这代表五行当中的“金”。 李虹若在《都市丛载》提及北京五镇中“西镇”是永乐大钟。西方属金,大钟寺的大钟是为代表。大钟寺始建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皇帝祈雨的佛寺,因建寺当年从万寿寺移来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铸造的大钟而得名。大钟通高6.94米,最大直径4米,重达46.5吨,声音浑厚绵长,圆润洪亮,鸣时声闻数十里之外。钟体内外铸有17种经咒、计22.7万多字。铜质精好,字画整隽,相传为沈度笔、姚广孝监造,被誉为“中国钟王”。

北镇——昆明湖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这代表五行当中的“水”。北京城内的五行之水,为现在颐和园的昆明湖。昆明湖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历史上曾有过“西湖十景”的盛誉。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而著称。此“金牛”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铜铸造而成,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建。牛背上还铸有八十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

中镇——景山

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以及传说中的老北京“五镇”,你知道多少

这代表五行当中的“土”。故宫北面的景山在元代时还只是个小土堆,当初在兴建皇宫紫禁城时,因曾经在此堆煤,因此它还有“煤山”的俗称。明永乐年间,因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在此,逐成为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镇山”——“景山”的名称是清朝改的。

在旅行游历中感受古城的历史风貌、人文传说……您对此有什么见解,欢迎浏览、转发,并在下方留言互动,说说您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