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申音 | 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王志萍,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当代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工花旦,兼工青衣,师承越剧一代宗师王文娟老师。先后主演了《追鱼》、《红楼梦》、《神王恋》、《孟丽君》、《皇帝与村姑》、《梁祝》、《西园记》、《蝴蝶梦》、《甄嬛》、《双飞翼》等剧。因主演《蝴蝶梦》获2002年第十三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2011年,凭借《蝴蝶梦》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申音 | 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申音 | 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作为当代越剧界中生代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王志萍无疑是戏迷心中最为纯正的“王派”传人。舞台上的她,大气、灵动,唱做俱佳,而舞台下的她,感性、真诚、坦率。因其率真直接,热情如火,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是聚集着众多粉丝,也因其敢作敢为,勇于担当,她也成了当代“王派”中生代艺术家里收徒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位。尽管拥有着奖项、荣誉等诸多光环,但熟悉王志萍的人都知道,她始终信奉“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舞台上塑造角色,不厌其烦,孜孜以求,舞台下则纯朴自然,大大咧咧,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王文娟老师告诉我们:舞台上要复杂一点,舞台下要简单一点。我觉得恩师这句话太对了!”面对《申音》的采访,王志萍娓娓道来,对舞台的热爱,对恩师的感激,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乃至对当今越剧发展的所思所想所虑所急,既不矫情更不敷衍,真诚的赞美与感激,真心的担忧与希望,在言语间流淌着自己一生对越剧艺术,对“王派”艺术执着的爱与无悔的奉献,令人感动。

1986年,出生浙江的王志萍因演唱俱佳,一下子从舟山越剧团,调入大上海,来到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成为王文娟老师的嫡传弟子,在恩师的带领下,排演了多部大戏,风靡一时。当时,“小王文娟”的称号不胫而走,真可谓红遍大江南北,收获荣誉无数。

历经十年的去国怀乡,最终难舍故土,难舍越剧的王志萍回到心爱的越剧舞台,这才重新思考起这一称谓背后的含义。最终,在自己超乎常人的努力与恩师的鞭策鼓励,团队的协力帮助下,一出《蝴蝶梦》奠定了自己在上海越剧院的地位,也正式宣布,自己从当年的“小王文娟”,破茧成蝶,最终找到了自我,成就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大王志萍”。 一位评论家说,她既学好了老师的戏,又有了自己的戏,这种自觉的继承与发展创新使人看到了越剧的希望。

在《蝴蝶梦》中,王志萍饰演田秀和寡妇两个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游刃有余。田秀端庄沉稳、聪颖灵慧、果敢多情,她的表演很有层次:孤寂在家等庄周时,田秀显得平静而又冷漠,即便是年轻、英俊的楚王孙在她面前尽现失魂落魄之态,田秀也浑然不觉;庄周回来后,田秀立即呈现出娇媚而多情的少妇之态;庄周暴亡后,田秀在悲痛时又透着一分冷静。王志萍用细致投入、富有激情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知书达理、对爱大胆追求、对事物敏感洞察的古代女子。她扮演的小寡妇又是另一种光景,王志萍把这个珍惜青春、急切追求爱情的农家女子表现得惟妙惟肖。


申音 | 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申音 | 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申音 | 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申音 | 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蝴蝶梦》的唱腔纯正,王志萍的演唱才华得到尽情的发挥。《蝴蝶梦》有不少的舞蹈动作,王志萍表现得优雅美妙,特别是在第五场,她一边唱、一边用“小碎步”在舞台上连走两个大圆场,身段步法平稳快捷、唱腔流畅、咬字清晰,显示了扎实的功底。

《蝴蝶梦》的成功,为越剧的未来开拓了道路。然而,下一次的飞跃,却又过了整整十几年,直到越剧《甄嬛》引领越剧“牛市”的回归,王志萍才又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几代艺术家的通力合作,上海越剧院的高品质制作,以及观众与市场所引起的强烈反响与追捧喜爱,使得越剧《甄嬛》再现了当年《红楼梦》、《梁祝》等经典剧目演出时的盛况,巡演全国,所到之处引起热议,不仅在经济上,更在社会效益与文化影响力上,为新时代的上海越剧,开拓了新路。

申音 | 王志萍:从“小王文娟”到“大王志萍”

尽管如此,面对当今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如何抓住剧种特色,以人为本,立足市场,服务观众,将艺术上的“独乐乐”化成具有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号召力的“众乐乐”,王志萍依旧在思考,探索与尝试着。在她的访谈中,有着对未来越剧的展望,更有着对当今舞台现状的思辨与反问,更有着令人感动的一腔热忱与激情……如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真正守住越剧曾经的辉煌,甚至开拓出更为美好的未来,作为当代艺术家代表人物的王志萍,有思考,有忧患,有担忧,更有憧憬,路在脚下,梦在心中,只有牢牢抓住观众,为人民放歌,为时代立传,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永远把观众与市场的需求,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爱看爱听的艺术奉献出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面对未来,只有坚定信念,才能走出更好的明天,使越剧艺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策划 | 钱亦蕉

采访 | 王悦阳

摄制 | 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