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状态决定了你的心理素质——血清素

现代社会压力空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据《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报道,中国有超过9500万抑郁症患者。学生群体抑郁症发病率在23.8%。似乎与精神类疾病相比,可怕的代谢性的慢病都是小巫见大巫了。而国内关注心理问题的多是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和营养医生多关注代谢性慢病,实际上心理问题、精神类疾病的根源与营养状态息息相关。


营养状态决定了你的心理素质——血清素


人类的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由突触相互连接,神经元依靠释放一种叫做“神经递质”的化学物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我们不妨把“神经递质”看作“大脑邮差”,这些大脑邮差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着不同的讯息,指挥着大脑做出各种的反应。大脑邮差有几十种,当他们之间默契配合时,人的感受是喜悦平静的,如果某几种邮差的数量和活性出现了异常,人们会出现各种糟糕的感受。而这和营养有什么关系呢?

“血清素”是对情绪影响极为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当血清素偏低时,人们更容易感觉到郁郁寡欢,甚至会出现“活着有什么意思”的念头,有些人会出现暴躁、易怒、有攻击倾向,一部分人出现对任何食物都不感兴趣的情况,另一部分人会转而对甜食、油腻食物、酒精产生依赖。因为发脾气和吃东西会让大脑中的血清素得到短暂的升高,这会让一些人短时间感觉“好了一点点”,然而这只是饮鸩止渴,因为事情往往会变的更糟。

精神科的医生对“血清素”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日常处方的精神类药物,最常见的就是大名鼎鼎的SSRI类,也称作——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就是血清素。精神科的医生通过药物,使神经元间隙中的血清素浓度升高,从而可以使抑郁症得到缓解和治疗。也就是说,只要大脑中的血清素浓度足够,很多的抑郁症就可以得到治疗。

血清素是从哪里来的呢?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酶的分解,变成了可以被身体直接使用的氨基酸,其中一种——色氨酸,就是血清素合成的原材料,血清素进一步代谢就转化成了——褪黑素。还记得当年魔音穿脑的广告吗“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金”,里面的小药片,老年人吃了都说好,睡眠好了精神就好,吃嘛嘛香……褪黑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掌控着大脑的平静和休息,随着光线的调节而调节,夜幕降临时,正常的大脑血清素开始转化成褪黑素,慢慢的困意袭来,一夜好眠,大脑重启,精神满满。


营养状态决定了你的心理素质——血清素

甲基化循环路径——生物蝶呤循环(神经递质生产基地)


看,睡眠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抑郁症的人群,大脑不能产生足够的血清素,白天感受不到快乐,晚上没有足够的褪黑素,常常夜不能寐。影响血清素(5羟色胺)生成的因素是什么呢?压力是重要的一环,当人感受到压力时,肾上腺会分泌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帮助身体适应压力,可能是一项紧急任务,一次患者抢救,一个演讲,应付一个难搞的客户,皮质醇可以让大脑飞速运转,精力集中以处理棘手的问题。但是如果问题太多,身体产生了太多的皮质醇不能及时的分解掉,多余的皮质醇就会抑制血清素(5羟色胺)的形成。研究发现,褪黑素和皮质醇是一对“镜像”激素,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缓解压力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并非唯一。方法有很多,运动、冥想、做顿饭、养宠物,这方面我不在行,请咨询心理专家。


营养状态决定了你的心理素质——血清素

皮质醇和褪黑素的分泌节律


营养同样是抑郁治疗中极其重要,却一直被忽视的因素,在血清素(5羟色胺)的合成过程中,色氨酸是重要的原材料,盲目素食的人群抑郁的发病率比较高,因为饮食中缺乏肉蛋奶中的色氨酸(经过合理的搭配素食是可行的,但是要科学哦,想素食要先学习营养哦)。另外色氨酸是在BH4循环中转化为血清素(5羟色胺)的,而BH4循环是由叶酸循环推动的,所以叶酸营养状况同样对血清素(5羟色胺)的合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转化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2、Mg、维生素C都起到了辅酶的作用,也就是缺乏这些营养,整个代谢链的速度将会变慢,血清素的合成会停滞。

所以在外打拼的人儿啊,再忙也请你们停下来,好好的吃一日三餐,营养真的太重要了。

在人体宏大的代谢图谱中,这只是小小的一点,越深入的了解人体,越心生敬畏,如此精妙绝伦的生物体,不得不赞叹造物主的伟大!

如果你们对我的文章感兴趣,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个关注,营养模范生会继续把晦涩的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的内容转化成科普奉献给大家,如果有意见或建议也请私信给我。

想系统学习基础营养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关注人医营养公众号,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整套基础营养学的音频课程录制,免费奉献给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