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闲聊:强悍或自谦的父母,都可能把孩子的自信聊丢了

有句话叫“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放在早期教育中来解读,可以理解为:父母是权威,孩子信权威。


可怕的闲聊:强悍或自谦的父母,都可能把孩子的自信聊丢了

生活案例

一天晚上,我带着孩子在校园散步,与另两位带着孩子的妈妈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于是大家自然而然地谈起了孩子。

A妈妈说:“我儿子都4岁了,5加3还算不对,真有点笨,不开窍哟。”说完眼睛瞄向孩子。

孩子立即回应:“你才笨呢,爸爸说的,你小时候数学很不好!”大家被这孩子的话逗乐了。

这时,牵着女儿小手的B妈妈也说:“我女儿也是,一见到算术题,她心里就发怵。”

A妈妈说:“但你女儿能认这么多字,真聪明。”B妈妈又说:“嗨,不就那么点字嘛,这算什么呀,人家认的字更多呢。”

接着B妈妈转而问我:“你儿子很聪明哟。他才3岁多,怎么说话这么老成,讲话有条有理,口齿伶俐。”

这时,我儿子听到阿姨夸他,转过小脑袋睁大眼睛望着她。我用手抚摸儿子的头,对B妈妈说:“是的,我这小家伙确实不错,经常会冒出很多我们想不到的新词呢!还很会讲故事。”我又把目光转向了儿子:“你今后还会给我们讲更多的精彩故事,是不是?”

儿子听了我的表扬,脸开成一朵花:“是的,妈妈,我今天晚上就给你讲一个最新的故事!是我编的。”“太好了,我一定要听!”……(选自中华家庭教育网醉梅家庭教育工作室博客)

可怕的闲聊:强悍或自谦的父母,都可能把孩子的自信聊丢了

行为分析

妈妈们聚在一起随意闲聊的场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包括笔者在内的三位妈妈的行为和心理:

A妈妈责备自己的儿子“真有点笨”,显然妈妈是恨铁不成钢。

孩子已知道妈妈嫌他笨,于是用话回击妈妈。大家觉得这孩子天真可爱,却没有去深想,这种暗示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是自信的种子还是自卑的种子?

B妈妈听了A妈妈的叙说后,立即有了认同感,或许是觉得找到了共同语言,好一起和A妈妈探讨原因,寻找教子经验,所以跟着附和,也说自己女儿这方面的不是。

B妈妈说到了“发怵”一词,而孩子就在身边,等于是暗示她的女儿:“今后一见到算术题,我就会发怵,害怕。”

此外,当B妈妈听了A妈妈夸奖自己的孩子时,很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孩子很一般,言下之意是不如你家的孩子聪明。

在表达谦虚的态度时,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当然,也有可能是B妈妈怕孩子骄傲自满,故意要用“打击”的话鼓励孩子一番,希望今后更努力。

而笔者用的是表扬、肯定和期望。在人前表扬自己的孩子——“确实不错”;并肯定他现有的“成绩”——会说很多新词,会讲故事;给孩子期望——“你还会讲更多的故事”。

这是积极的暗示,让孩子更想朝妈妈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和发展。

可怕的闲聊:强悍或自谦的父母,都可能把孩子的自信聊丢了

消极影响

三个妈妈谈孩子,三个孩子就在大人身边。有孩子在场,这样的闲聊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呢?

1、父母的暗示让孩子内心不自信。

不要以为只有在直接批评教育孩子时说负面的话才会起到暗示作用,在闲聊的场合,语言也同样有巨大的暗示性,这比直接批评、正式教育来得更隐蔽,因为它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其中的问题,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是不要忘了,教育,往往是体现在细节中;语言,不分场合地具有暗示性。

虽然,我们不能预期案例中的孩子们今后是否会如妈妈们所说的那样,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肯定是极大的。

孩子年龄虽小,却也听得懂大人对他的评价:原来在妈妈的眼里,自己是不优秀的,不行的。

2、父母的自谦让孩子自我评价失真。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谦虚是美德”一说,这种观念要看用在什么场合,什么对象身上。

中国的父母喜欢在人前自谦,不好意思说一些骄傲的话,哪怕孩子很优秀,自己也认可,也不敢当众人面表扬孩子,反而要表达出“不,孩子不优秀,还差得远呢”这样一种态度,以表示自己做人谦虚,教子有方。

之所以会这样,这是因为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说孩子等于说自己是差不多的。

这种做法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如果是大孩子,懂得这是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也罢了,但问题是,象案例中只有几岁的幼儿,当然不懂父母的那一套交际策略。

因为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有限,思想单纯,还不具备甄别能力,他不会理解大人话中的其他涵义,不会体察大人的复杂心理。他只会被动接收,全盘吸纳。

幼儿期的自我评价体系还不完善,需要仰赖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评价自我。所以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你说他不够聪明,他就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你说他不行,他就认为自己不行。

有句话叫“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放在早期教育中来解读,可以理解为:父母是权威,孩子信权威。

因为在幼儿的眼里,父母是强大的,有权威的。

而权威的父母却说着不谨慎的话,不经意间给孩子消极的暗示,使孩子对自我评价失去真实性和客观性。

可怕的闲聊:强悍或自谦的父母,都可能把孩子的自信聊丢了

温馨建议

1、抓住时机及时欣赏孩子。

欣赏、表扬孩子也需要时机。每个孩子都希望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色,喜欢听他人赞美。

小学生很听老师的话,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扬。

同样的,孩子也喜欢得到社会上更多的人认可、表扬。所以,公众场合欣赏、表扬孩子,给孩子正面暗示,孩子就更愿意表现得更好。

这个案例中的笔者就做得很好。

A妈妈也可以做好。比如当A妈妈夸B妈妈的孩子认字多时,B妈妈可利用旁人的表扬,可及时地给孩子添一把“柴”——以赏识的态度、赞美的肯定性语言作为正面暗示,来强化这种良性信息。

孩子有了点滴成绩,最渴望得到的是赞美,有了赞美才有更浓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

2、人前“夸张”评价孩子。

家长在人前喜欢说谦虚的话,只是迎合了中国式的交际习俗,照顾了自己的面子,却让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真实性,同时也失去了自信。

所以,家长要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无小事,细节之中显对错。在孩子还不懂成人的“谦虚”时,千万不要那样说。

给孩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甚至是略带夸张的评价,会让孩子更有信心和动力。

有位妈妈就做得很好,有个朋友到她家小坐,朋友看到主人的女儿墙壁上挂了不少作文竞赛的奖状,就啧啧称赞:“小珠,你的作文真棒啊,这么多奖状!”

小珠听了却把羞怯地把头埋了下去,难为情地悄悄对妈妈说:“可我没得过一等奖。”这时小珠妈妈立即对朋友说:“是啊,我也觉得我家小珠很棒,我小时候,连一张作文竞赛奖状都没有呢!”

接着又补充:“我家小珠很有上进心,她对自己要求高着呢,要争取拿一等奖呢!是吧?”

这位妈妈用正面的语言即评价了孩子的优秀,又给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下一步目标。

这是值得效仿的。

(作者:练丽丹,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好父母会游戏》一书作者。中华家庭亲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