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疫情当前,对于普通人而言,任何好消息都像是“救命稻草”。

一个月前,一则关于“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在网上疯传。仅一夜之间,各大药店包括电商平台的双黄连口服液被抢购一空。

可没想到的是,次日早上各大媒体纷纷发声呼吁:不要抢购药物,“抑制”不等于预防。

虽然疫情期间人们对消息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但越是特殊时刻,人们越要保持理性。

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人们该如何做选择呢——今天我们就从《学习提问》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是一本传授批判性思考和提问技能的书籍,内容充斥着大量案例和方法论。于我而言,它更像一本教科书。

这本书提到的“淘金式思维”,主张我们在面对纷至杳来的信息时,运用淘金式思维带着问题去筛选和辨别信息。就像淘金者从泥沙中过滤出金子那样,通过不断从信息中披沙拣金,留下真正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来辨别生活中铺天盖地的信息:

1、淘金式思维:不要被信息洪流裹挟,要学会掌握主动权

2、淘金式思维与海绵式思维的区别

3、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01

淘金式思维:不要被信息洪流裹挟,要学会掌握主动权

在现实中,人们愿意从领域专家那里获取资讯,对信息不加筛选地全盘接收。这样可以降低信息接收的成本,不需要多花时间思考,但是专家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学会提问》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

针对“人们要不要避免阳光直射”这一问题,美国防控中心的专业人员说到:“太阳紫外线有可能会诱发皮肤癌。”简而言之,专家的意思是要避免太阳直射。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专业人士却说:“紫外线的照射只是诱发疾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少晒太阳比多晒太阳的人更容易患病。”

即便是专家,他们的言论也并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我们轻易相信某一方的言论,很有可能接收的是一个错误信息。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对于外界的信息,包括专家和学者的意见,我们需要一边听一边评估判断,将信息分门别类后再做取舍。这就是《学会提问》中所提到的“淘金式思维

淘金式思维,是一种互动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提出自己的质疑,对接收的信息做取舍和判别。

淘金式思维强调的是互动性,不是单方面接收外界的信息,而是以问题作为导向,对信息进行分析、思考、筛选,最后为自己的问题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

过去电视上经常播脑白金的广告,那句经典的广告语深入人心——“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拥有淘金式思维的人不会盲目听信商家的宣传,而是针对自己的需求去购买过年礼品。

可以说,淘金式思维就是一种掌握信息获取的主动权,选择自己所需信息的思维方式。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02

淘金式思维与海绵式思维的区别

《学会提问》中还提到一种与淘金式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海绵式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一样,尽可能多的从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保证滴水不漏。它对所获得的信息照单全收,不加甄别与筛选。

那么,淘金式思维与海绵式思维的区别是什么?能否将两种思维方式融合?

第一、先对比一下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的优缺点:

(1)海绵式思维

  • 优点:吸收的知识量多。所吸收的知识,能为之后进行复杂的思维奠定基础。
  • 缺点:吸收信息的方式被动,对信息不加过滤地全盘接收,且对信息来源不明。

它就像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主要以海绵式思维来学习知识,而老师就是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海绵式思维与淘金式思维

(2)淘金式思维

  • 优点:富有挑战性,积极互动性强。对信息展开提问,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来寻求客观结论。能拓展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 缺点:信息的获取在短时间内会有所限制。因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获取效率相对海绵式思维更慢一些。

从以上可以看出,海绵式思维是被动吸收信息,追求的是信息的数量。而淘金式思维是主动吸收信息,追求的是信息的质量。

第二、淘金式与海绵式思维方式的融合

海绵式思维强调的是信息获得的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强调与信息的互动性,这两种方式完全可以互补。

辨别信息前,首先要有可靠的评判依据,这样才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拥有这些依据的前提,是要求人们必须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也就是说,在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用海绵式思维吸收大量的知识,来作为评判的基础。当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之后,就要用淘金式思维来辨识信息的好坏,以便对信息做取舍,这就是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融合的一个过程。

虽说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可以融合使用,不过辨别信息是,主要是靠淘金式思维。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来辨别信息呢?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03

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1、摒弃固有思维模式,敢于破旧立新,转变信息识别的方式

在接受和处理信息时,一旦习惯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后,就很难再去用其他方式思考问题了,长期如此很容易进入“路径依赖”的误区。

路径依赖,是指人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有点可能产生依赖,有点类似物理学的惯性。

也就是说,长期用固有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会让人形成依赖,在惯性的力量下会不断强化这种思维模式,让人很难走出来。

《安家》有一集,一位韩老板为了整治黑心中介小红帽,他故意刁难小红帽的洪店长,让洪店长帮他找一个“地下二层,推窗见景”的房子。

小红帽的中介能想到的,就只有地下库满足这一条,但是地下库怎么可能推窗见景?

而房似锦想的可不是这些,她打破思维定势,由地下联想到地平线以下,扩大了选房范围,最终锁定了深坑国际公寓——一个负17层的楼房。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安家》房似锦与韩先生

为什么小红帽中介不能做到,而房似锦做到了?

这是因为小红帽中介用惯有的思维思考问题,而房似锦她摒弃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所以她能找到满足客户要求的房子。

正如松浦弥太郎所说:“永远从零开始。”不要将思维固定在特定的框架中,也不要凭借以往经验轻易下判断,而是保持一种思维上的空杯,摒弃原来的思维模式,用新的思维方式来事物。

在接收信息时也是如此,抛开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辨别信息,那么如何做到呢?有2个方法:

(1)从载体中抽离信息

信息的载体就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比如网络平台、书籍、专家等。我们要将信息从这些媒介中摘出来,不受载体的影响去解读信息的观点。

就如开篇提到的“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病毒”的新闻,由于是知名媒体所说,所以人们都相信,而抽离的做法是,将信息从“知名媒体”这个载体中,将信息抽离出来重新审视,如此能更客观地对信息做出判断。

(2)改变思考方式

从过去的经验或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利用其他渠道去求证信息的真伪。比如你在一篇公众号文章看到某则信息,为了证实其真实性,你可以查阅书籍或登录其他网站搜索该信息的相关资料,多渠道求证其真伪性。

也就是说,通过外部的其他渠道来思考和分析信息,以此打破自己固化的思维路径。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2、学会提问,深入本质弄清来龙去脉,成为信息接收的掌控者

《学会提问》中说到:

“别人的话中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它们不会自动跳到你的眼前。作为读者或听众,你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去查究才行。”

淘金式思维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张人们以提问作为导向,在问题的引导下去辨别信息,如此才能深入问题的本质,理性地评判信息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提出有效的好问题,来辨别信息呢?有以下三个步骤:

举个例子:对“吸烟有害健康,禁止吸烟”这一信息进行提问。

(1)先问结论是否合理

第一步就是对结论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比如结论是禁止吸烟,那么禁止的是所有吸烟的人吗?如果是一个生命垂危且无所谓健康的人,是否也要禁烟?如果一个贫穷国家,主要以售卖香烟为经济收入,不生产香烟,当地居民就有可能会饿死,那么还需要禁烟吗?

(2)再问理由是否合理

这一步是对论证结论的理由进行提问

比如吸烟有害健康,这个理由的论据是什么,有什么数据证明吗?所谓的“有害”,它的程度到怎样的地步,抽烟后咳嗽算有害吗?还是说吸烟后致病或死亡才算有害?

(3)提问是否存在价值观假设,以及是否认可此价值观假设

所谓价值观假设,就是认为一件事是理所当然的,完全没有解说的必要。比如一说到博士,人们就认为他们的年薪应该在几十万以上,否则书就白读了。这句话的价值观假设,就是认为高学历的人应该赚钱多。

回到“吸烟有害健康,禁止吸烟”这一话题上,这句话其实就隐藏了一个假设,就是健康比吸烟的自由更重要。

如果是一个对健康无比重视的人,必然会认可这个价值观假设;而如果是一个生命垂危,无所谓健不健康的人来说,吸烟可以缓解痛苦,他肯定会否定这样的价值观假设。

也就是说,这一步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在一个论证里,是否存在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观假设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3、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个人智慧,对接收的信息形成独到见解

《学会提问》中说到,你想在淘金盘里找金子,首先你得保证盘里有金子才行。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总是用旧的观念或知识来作为信息解读、判断的依据,很有可能会因信念固着导致决策错误。

所谓信念固着,指的是人一旦对某个信息建立了某种信念后,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信息,即使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此信念是错误的,他们也会视而不见。

心理学家罗德曾做过一项关于“死刑是否合理”的调查实验,被试者是一群大学生,这群大学生对于死刑的观点很鲜明:要么支持死刑,要么反对死刑。

为此,罗德根据他们的观点将其分为两组,用两种假象事件询问被试者,并让他们对“关于死刑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结果两组被试者都认为该研究结果是倾向于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其实就是信念固着产生的结果。

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是他们判断事物的基础依据。如果所持的观念不正确,那么就会造成判断错误。

因此,在接收信息时,为了避免因信念固着倾向,引起的判断失误,我们需要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来提高观念意识,这里分享3个方法给大家:

(1)以兴趣为导向,以实用为原则

在我们学习某种知识之前,需要先问问自己,学这类知识是出于什么目的。然后思考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获取这类知识,同时还得明确,自己想要掌握这类知识到怎样的程度。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作为指引,则无法勾起学习兴趣,很容易半途而废。

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了解自己的需求后,再结合实践的方式去学习会更容易些。

(2)懂得梳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将新学到的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具有逻辑的知识体系框架,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比如说我之前学了“结构化思维”,懂得如何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梳理。当我写作时就可以运用“结构化思维”,将脑中零碎先整理归类,列好文章框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内容就不会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了。

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和搭建知识体系,能让我们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地掌握。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3)把吸收的知识,传授给他人

研究表明,知识的留存率最高的方式,就是将所学的知识教给他人。

美国的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第一种:“听讲”的学习方法,只能让我们记住知识的5%;

第二种,通过“阅读”的方式学习,可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方式学习,能达到20%;

第四种,用“示范”的方式,可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记住50%;

第六种,“做中学”的方式,可达到75%;

第七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能记住90%的知识。

所以,当你学到一个知识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知识复述给他人,不仅能深化思维能力,还能将知识加以巩固,留存在自己的大脑里。

《学会提问》: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辨别信息

04

结语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我们不能放弃独立思考,也不能让各种谣言、偏执激进的观点所裹挟。

对于这些海量的信息,保持理性去辨别有效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会提问》这本书教会我们运用淘金式思维,通过对自己提问来判断和筛选信息,做一个主动提问的思考者,而非随波逐流的接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