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有人问:为什么觉得有些鸡汤文是矛盾的?

鸡汤文当然矛盾!

如果不矛盾,那就不是鸡汤文了。

举例子来说吧

读过一篇题目为《已经很好》的散文,文中写了一对父母为智障的儿子操碎了心。等到儿子二十多岁时,父母获知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智障,不过专家说:成功的把握还是大的,术后,你的儿子智商将明显提高,起码生活能够自理;失败呢,失败的话,他连目前的智力也要丧失殆尽。这让夫妻俩很犯难,做手术有风险;而不做呢,等他们自己也需要人照料的时候,这个傻儿子,谁来照料他?

这时,在外留洋读书的女儿责问父母:为什么要给哥哥动手术,哥哥现在不是很好嘛!

做父母的震惊了。他们从未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亲友这么热心地为儿子治疗,都是基于一个缘由:这孩子不行,要竭力让他更好一些。而在十五岁女孩的眼里,哥哥很好。从小到大,她对这一点没有疑义。原来真正接受了他的,惟有她。难怪在哥哥画的所有人物中,妹妹最美。

这样的文字,看后,常常让人心生感动。不过,其煽情又禁不住细品。即便是孩子的一席话可以让父母醍醐灌顶,但是,问题解决了吗?这不过是换个视角看问题而已,问题还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当父母的可以接受现状,可以觉得他“已经很好”了,可是,结果又会怎么样呢?等到父母百年之后,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儿子,怎么生活?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还有一篇文章,作者说身边有这么一对。身高1米70的姑娘,与一个1米60的小伙子情投意合了,周围人全不看好,姑娘的母亲也激烈反对。姑娘的爸爸就比妈妈要矮许多,妈妈1米75,爸爸只1米62。

母亲跟女儿语重心长地说道:“女儿你看,其一,妈妈一个女人,几十年,家里面所有高处的活儿,都是自己干,挂个窗帘、镜框啊,立柜顶上搬个皮箱啊,挂钟上换个电池啊,甚至打个苍蝇……你爸不是不想打,可等他搬来垫脚凳,苍蝇早飞了啊。”这也太矫情了吧,对象的个头高矮关系到婚后干活问题?别说都市办公室族没有那么多体力活可做,就是对于生活在农村整天干体力活的,我也没看出个头矮的比个头高的有多少弱势。

“其二,你爸人是好,忠厚老实。但好有什么用,在外头总是竞争不过人家,没办法,只有我要强,一个家里总得有个人强对吧,可女人要强,太辛苦了!”个头与竞争有什么必然联系?谁说个头矮的就一定竞争不过个头高的。

“最糟糕的还有,女儿你听好了。现在大家都说你美女,妈妈年轻时一点不比你差啊,不要说结婚前,就是我和你爸结婚后,就是有了你哥和你之后,还有很多人明里暗里地喜欢我,有要死要活真爱的,也有轻浮的公子哥儿想占便宜的。你说他们怎么敢啊,还不是因为你爸他压不住阵脚。”个头矮的就一定压不住阵脚,这是武力年代吗?就算生活靠武力决斗的社会当中,个头矮的也不一定就打不过个头高的呀?

“女儿笑说:妈妈,其一,你做高处的活,但爸爸做了所有低处的活,拖地、抹桌、烧饭、洗碗……一个家里,低处的活比起高处的活,要多很多。”“低处的活比起高处的活,要多很多。”貌似很有哲理,实则假得要命。

女儿将母亲的三点理由,一一破解之后,“母亲目瞪口呆,像不认识般地看着女儿。要不是女儿一番话,她还真不知道自己的婚姻生活,其实很幸福啊。”未经婚姻磨练的女儿几句话就可让历经沧桑的妈妈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幸福可真是简单呀!

文中母亲说的三点理由,不是为了幽默或说理而矫情,就是与个头矮关系不大。比如个头矮可能影响下一代,比如女高男矮在人前一站会有些尴尬,让别人觉得不般配,“拿不出手”,这些哪个不比能不能干到高处的活重要呢?文中的“母亲”是不懂,还是没想到呢?我想,只是因为作者如把这些重要的理由写上,作者写“女儿”的答辩就费劲了,更重要的是恐怕也无法导出作者设定的温馨且励志的结局了。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于丹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书中写道:有一次,一名大学刚毕业的男孩子曾在节目现场问我:“老师,我是一个留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学生,刚刚参加工作。我所在的企业很大,但我薪水不高,职位也几乎从最低做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升职。我跟女朋友现在还没有钱买房子,只能租房子住。在这么大的北京城里,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内心非常困惑。有时候,朋友请我去吃饭、唱歌,我都不好意思去,因为没有钱回请大家。您说我怎样才能幸福?”我跟他说:“刚才,你给了我几个信息:第一,你现在有份不错的工作;第二,女朋友愿意跟你同甘共苦;第三,你还有一大帮朋友,经常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还不错。首先,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讲,要想靠自己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其次,现在的剩男剩女这么多,找到真心相爱的伴侣也不容易。再次,在当下的生活压力下,还能有一帮交心的朋友可以分担忧愁、分享快乐,也是幸运吧。这些你是不是已经拥有了?”男孩子听完粲然一笑:“对呀,听您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是挺幸福的。”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于丹用这样的思维来劝解人。照这个逻辑,世上大概不会有不幸福的人了。穷得一无所有的,你至少拥有健康;健康也成问题的,你至少还拥有生命。

倘若于丹碰见的是罗炼,又会作何言呢?2003年罗炼放弃高考从湖南农村到广东打工,先后做过保安、油漆工、跑过太阳能和房地产生意,2008年中秋节那天,工厂发给罗炼一盒月饼,他吃了2个、留下2个,并在月饼盒内留下一张纸条后悄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他在纸条上写道:“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

鸡汤文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只能是自欺欺人。

自己也是没头的苍蝇,还愣要指导别人,本身就是难为他们了。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还是鲁迅比较实在,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中写道:“假使我真有指导青年的本领——无论指导得错不错——我决不藏匿起来,但可惜连我自己也没有指南针,到现在还是乱闯。倘若闯入深渊,自己有自己负责,领着别人又怎么好呢?我之怕上讲台讲空话者就为此。记得有一种小说里攻击牧师,说有一个乡下女人,向牧师沥诉困苦的半生,请他救助,牧师听毕答道:‘忍着罢,上帝使你在生前受苦,死后定当赐福的。’其实古今的圣贤以及哲人学者之所说,何尝能比这高明些。他们之所谓‘将来’,不就是牧师之所谓‘死后’么。我所知道的话就全是这样,我不相信,但自己也并无更好的解释。”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再看看托尔斯泰是怎么说的。

列夫·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一书中言:

“我的作家同事的处世之道就是:生活会越来越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有思想的人是主要的参与者。在这些有思想的人中,我们这些艺术家和诗人最具影响力。我们的宗旨就是教化人类。为了不给自己提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我知道什么,我应该教什么’,就说有一套理论能解释,根本不需要了解这些,因为艺术家和诗人的教化是潜移默化的。”

当时彼得堡的文学家们以充当“人类导师”自诩,自认使命为“教育民众”,喜爱高谈阔论。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回想起当时的心境和那些人的心境(其实那样的人现如今已成千上万),我都觉得有些遗憾、害怕甚至是很可笑这种感觉,就像你身处疯人院一样。

我们大家那时都坚信,我们需要尽可能又快又多地去讲话、写作、发表——这可是全人类的福音。千千万万和我们同样的人一边相互否认着、谩骂着,一边出版和写作,教一教别人。我们没有察觉,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乃至关于生活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托尔斯泰甚至还说作家都是些不良之人。

原话是这样的:“怀疑作家信仰本身真实性的同时,我开始认真地观察创作者们,并且确信,几乎所有投身于此的信徒,也就是作家们,都是一群无良之人。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他们要比我过去寻欢作乐或是当军人时见到的人还要坏得多。但是他们很自信,自我感觉良好,这只有那些真正高尚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高尚的人才能这样。我开始讨厌这类人,同时也讨厌我自己,但是我明白了,这种信仰就是用来骗人的。”

托尔斯泰:作家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可言


作家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或怀疑,而不是以导师来自居,有谁敢说自己就活明白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