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姜癩皮病該怎麼預防?如何才能有效控制?

新農人鄭二妮


生薑作為一種地下生長的根莖類蔬菜,經常發生的病害有生薑腐爛病,根結線蟲病,斑點病,炭疽病等,其中的姜瘟病和根結線蟲病危害最大。蟲害主要有姜螟,甜菜夜蛾,小地老虎,薊馬,根蛆等。那麼題主所問的癩皮病又是何方神聖呢?

一,癩皮病

生薑癩皮病就是根結線蟲病,有的地方也稱其為疥皮病,是由根結線蟲侵染後引起的一種病害。最近幾年來,癩皮病趨於加重的趨勢,已經成為生薑生產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根結線蟲主要侵染生薑的根系和地下姜塊,侵染後的生薑植株生長髮育不良。生薑癩皮病可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發病,發病植株在根部和姜塊上都會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根結為豌豆大小,有時連接成串狀,最初是黃白色的凸起,以後逐漸變為褐色,呈皰疹狀破裂,腐爛。生薑根莖表面產生的這些瘤狀或皰疹狀出現裂口或傷口,表皮乾燥後形成粗糙的傷痕,像疥瘡一樣,所以稱之為癩皮病。

生薑發生癩皮病後,因根部受害,吸收機能受到影響,生薑生長緩慢,葉色暗綠,植株矮小,分枝減少。輕者影響生薑的商品性,重者不堪食用。病姜不能進行貯藏,否則會大量腐爛。


二,病原

生薑根結線蟲的病原為南方根結線蟲,其卵為腎臟形至橢圓形,淡褐色。二齡幼蟲頭部鈍圓,尾稍尖,蠕蟲形,無色透明。雌蟲鴨梨形,蟲體是白色的,前體部分突出,後體部圓球形。雄蟲細長,蠕蟲形,頭部略尖呈圓錐形,尾部鈍圓。

為何如此詳細?因為我們就是幹這個的,我們有顯微鏡可發現它們。

三,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根結線蟲主要是在土壤中和發病的姜塊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並可藉助姜種的調出調入作選距離傳播。

在我們北方姜區,一般是在每年的7月中旬以後,逐漸出現發病症狀,生薑植株生長緩慢,甚至停滯,病原侵染根系以後,根尖開始出現受損,髮根數量很少。到了8月份,發病生薑的姜塊就會出現病變的突起,根尖開始出現腐爛。到9月中旬,是生薑發病最嚴重的時候,發病的生薑植株明顯低於正常植株,葉色變淡,姜塊上有突起,呈現出疣裂症狀,根系腐爛達到一半以上。到9月中旬以後,發病的生薑植株基本上就停止生長了,姜塊發生疣裂的速度逐漸減緩。收穫後的生薑在貯藏過程中,發病速度加快,導致難以售出,嚴重者造成腐爛。

根結線蟲主要靠灌溉水,雨水,帶病土壤,病株等途徑傳播,每年一般發生3代。

生薑根結線蟲的發生與蔓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根結線蟲的卵和幼蟲存活的最低溫度為0–5℃,而且侵染能力的最高溫度是35–40℃,最適宜繁殖和侵染的溫度為25–30℃,55℃以上即可短時間致亡。根據多年種植生薑的經驗可知,沙質土壤種姜,根結線蟲發生率較高,較重,而潮溼,黏重的壤土因不利於線蟲活動,發病率較輕。生薑連作地塊發病逐年上升,大量追施鉀肥的地塊,生薑癩皮病發生普遍且比較嚴重。長期積水的姜田中,線蟲難以存活。

四,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癩皮病發病嚴重的地塊最好是實行輪作,如南方地區可與水稻輪作,水淹田根結線蟲將全部被消滅。旱地種植的生薑可同糧食作物進行間隔2年以上的輪作。嚴格挑選姜種,凡是發生根結線蟲的姜田,最好不要再留作姜種。

根結線蟲主要分佈於土壤的表層10釐米內,可利用其不耐高溫的特性,在夏季高溫採用地膜覆蓋,大棚覆蓋等方式,使土壤溫度上升到55℃以上,可有效殺滅根結線蟲。也可在冬季深翻土地,利用低溫凍亡部分越冬蟲卵和幼蟲。

2,土壤增施有機肥

生薑田增施有機肥,不僅可以保證養分的均衡供應,而且還會使土壤中真菌數量大幅度增加,土壤中某種成分的大量增加,可破壞線蟲的結構,最終殺滅線蟲。土壤增施有機肥,對根結線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可減輕根線蟲對生薑的危害。

3,土壤消毒

利用棉隆微粒劑,氯化苦等進行土壤消毒處理,不僅可以殺滅根結線蟲,而且對姜瘟病,莖基腐病等土壤病菌及害蟲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藥物防治

在生薑的種植期,或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看病情進行溝施殺線蟲劑。發病初期,可選擇使用阿維菌素,米樂爾,噻唑磷等隨水衝施,殺滅根結線蟲。

總之,生薑根結線蟲所造成的癩皮病,近年來有逐漸上升的勢頭,因生薑本就喜歡沙壤土,而且還喜歡鉀肥,但這卻恰恰也是根結線蟲所喜歡的發生因素,同時由於偏施化肥,而忽視了有機肥的施用,再加上重茬連作,從而導致生薑根結線蟲的發生呈上升態勢,給生薑生產帶來了很大影響,一定要注意防治好根結線蟲,為生薑的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努力就好


種植大姜的姜農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大姜有毛病,不論是什麼樣的病害,都是老百姓不喜歡的!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大姜的賴皮病,大姜癩皮(又叫根結線蟲或者是蚧皮病)時有發生,如果有之這種病對大姜的質量和產量會有很大的影響,嚴重的姜苗不長高,幹尖黃葉,出現了這種情況後再來治療己晚了,要想種出大又好的生薑來就在種植前以預防為主,對發病的地對症下藥,採用國家標準低毒農藥來防治(1)要保證大姜安全(2)要減少生薑損失。

一、因為在農村一般不是農場種植模式農戶自己沒有大型農機。像我們山東萊蕪,我們這邊的生薑種植在全國也是很有明的,《萊蕪生薑》我們自己沒有(耕地機 培土機)都需租別人的,所以這就要在種植首要對農機具和自己穿的鞋子,還有上一年姜田裡有病姜苗與病土集體裝出銷燬填埋,也可以在上一年生薑收穫後用國家允許的範圍內的生薑田地殺菌劑(威百畝 棉隆 氯化苦)來進行防治與預防。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家的生薑田地用棉隆殺菌劑來處理的癩皮病,在大姜收貨後,把姜苗全部運出地,趁地裡的墒情能達到棉隆殺菌劑的要求快來進行,用棉隆殺菌劑處理地得用到聚乙烯地膜來覆蓋這樣的成本有點高但安全放心)。

二、用生物菌肥

在生薑種植時要做到深翻土壤,(對上

一年燻蒸地塊開春前早翻幾遍地,讓地早透透氣這樣會大大降低因燻蒸而帶來的藥物殘留對大姜的危害)。燻蒸能殺死在地裡的病害也會把姜地裡面的有益菌殺死,所以要

生薑在栽種前10天左右,要溝撒生物菌肥100—150公斤來增加地裡的有益菌,好好的保護土壤的微生物生態平衡,抑制線蟲發生。

三、姜種選擇

姜種要選擇無病害田地裡的大姜,姜塊大而亮度好來做姜種適用。

如果有條件的姜農朋友最好是輪作種植最好,這樣可以減少各種土傳病害發生。

四、生薑後期管理也是很關鍵,姜幼苗期需肥料少,要少施已氮肥為主,立秋前後生薑開始大培土要重施轉折肥,要畝施100—150kg硫酸鉀複合肥,姜地裡的雨後積水要及時排出,澆水要在早晚進行,生薑生長期的蟲害要及時藥物噴霧要在下午進行為好。

下面圖片是我家今年的“生薑癩皮病”和姜地裡用棉隆燻蒸的地:











淳樸鄉村70後


大姜是一種常見的經濟作物,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最近幾年,由於大姜的連續重茬種植,導致一些病蟲害發生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大姜癩皮病,因為這個病屬於土傳病害引起的,發病前看不出來,一旦發病才能發現,而防治起來也就顯得比較困難,很讓種植戶頭疼,下面我就結合我的管理經驗來說說大姜癩皮病該怎麼預防,怎麼才能較好的控制?

什麼是大姜癩皮病?

大姜癩皮病是個俗稱,也有的地方老鄉叫它姜老賴、姜蚧,其實在學科中稱它為姜根結線蟲病。因為這種病主要是因為根結線蟲引起的,說到根結線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一種雜食性的專業化的植物病源線蟲,根結線蟲以前主要危害黃瓜、番茄、茄子等茄果類的蔬菜,現在已經危及到了葉菜、大姜等多種作物,而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生薑種植中,它被列入排在姜瘟之後的第二大病害。被它侵染後的大姜根部形成許多根結,這些根結相互連接,表面上生出許多鬚根,如果切開這些根結,裡面就會發現許多半透明的小蟲,大小如同有針尖,這些小東西在根部會逐漸興風作浪,一開始會讓大姜出現卷葉,然後生長不良,漸漸地就會出現植株矮小、變黃,然後根部腐爛,收穫大姜後會發現姜的表皮有皴裂或者孔洞,失去了商品價值,嚴重影響咱們的種植收益。。

根結線蟲何侵染大姜有何規律?

如果沒有經驗,出現了大姜萎蔫,葉片捲曲或者不長,大多數老鄉會認為是大姜缺少肥料,或者缺少元素,往往會增施肥料或者補充各種微量元素,這樣經常會貽誤治療,讓大姜根結線蟲病越來越嚴重,一般感染了的姜田少則減產三成,多則能夠減產一半以上。那麼一個小小的針尖大小的害蟲怎麼會影響那麼大呢?其實根結線蟲一頭雖然很小,但是它的繁殖非常厲害,根結線蟲屬於固嗣性的繁殖,就是一頭線蟲侵進去以後,它就會發育成一頭雌蟲, 一個雌蟲它會產生一到二百頭卵,然後這一到二百頭卵又形成一到二百個線蟲,這一到二百頭線蟲又同時侵染以後有形成一到二百個雌蟲,這樣的繁殖的速率是非常非常快的,一般的從卵到成蟲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它是小蟲子咱們就掉以輕心。根結線蟲一般寄居在姜種塊上,第二年種植會繼續繁殖,除此之外,它還可以藉助雨水、農具等進行傳播。

大姜癩皮病怎麼預防和控制?

大姜癩皮病怎麼預防呢?要先預防,咱們必須要先來了解一下根結線蟲的生活規律,經過多年的調查發現,根結線蟲的卵和幼蟲在零度以上就可以存活,最活躍的溫度是攝氏35度左右,最適宜繁殖和侵染是在攝氏25到30度之間,如果溫度達到了攝氏50度以上,基本它就可以很快滅亡。

1、隔離防控。因為這個線蟲本身咱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要想預防特別是在育苗期不要在以前發病的地塊去育苗,即便是你在發病地塊去育苗的話,一定採取一些隔離的措施。

2、高溫防控。同時還可以在利用強光對發病土壤進行高溫消毒,也就是在夏季高溫時間,給發病田塊澆水後,用黑色塑料全田覆蓋,然後密閉,利用陽光造成高溫殺死土壤中大部分根結線蟲。

3、輪作防控。同時咱們還可以通過輪作的方式對發病地塊進行防治,可以通過種植大蔥、辣椒等作物,對線蟲形成自然隔離,隨著減少並形成預防,同時,根據大姜癩皮病的發病,對於南方地區的老鄉也可以採取水稻等作物的輪作,一般情況下根結線蟲很難再水中發病。此外,咱們還要注意對各種農具的單獨使用,尤其是對發病地塊進行耕作後的犁具、鋤具要禁止直接在其他地塊進行翻耕,一定要清洗乾淨後再使用。

4、藥物防控。除了採取以上的幾種農業防治措施外,咱們還可以採取藥物防控,根據我們的研究 效果比較好的藥劑一個是福氣多 ,一個克線丹,使用的具體方式就是穴施。具體的用量是,每畝地可施用10%的福氣多2公斤,10%的克線丹4公斤,施用前最好把棚室內的土地進行深翻,因為根結線蟲多分佈在20釐米左右的土層中,尤其在3-10釐米的土層內最多,而病源線蟲一般活動性不強,土層越深,透氣性越差,越不適宜其生存,故深翻可減少根結線蟲的蟲口密度。同時也可以採用一些藥劑灌根的方式,可以採用阿維菌素等藥物進行灌根,也能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小結

大姜癩皮病的發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咱們連年在同一塊地種植引起的,為了很好的預防和根治,除了實施輪作外,咱們還應該注意保護土壤,適量增施有機質含量高的肥料,也可以增加一定量的菌肥,通過培肥土壤也利於殺死根結線蟲,遏制它的發展繁殖。此外,還可以從種源方面進行控制,堅持使用消毒姜種,通過以上這些方式就能較好的解決大姜癩皮病,實現較好的收益了。


燕趙農業


解決大姜賴皮病即根結線蟲,我建議大家採用我提出的“3+1生態種植技術”,切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其它病蟲害也是一樣。

提高自身抗病蟲害能力;營養元素要全面科學;高度重視微生物的應用,並且是整個生育期經常性地用;化肥農藥除草劑要慎用。





生態種植技術


姜癩皮病是一種影響姜品質的病菌性病害,在種植大姜遇到此類病害應該如何識別和預防,以下詳細分析。

一、危害症狀:

癩皮病是用肉眼看不到的線蟲病害,多發生在地下莖塊上,自生薑“三股杈期開始,為害姜塊表皮內肉質和根系,使生薑鬚根和肉質變粗變短,肉質根產生瘤狀物,隨著姜塊分枝,表面形成突起的瘤狀物並伴有裂紋斑。侵染生薑的根系,肉質根產生病態,變粗、變短,根部產生瘤狀物並有裂紋根斑,從根尖向上腐爛,然後再感染母姜和子姜。基部出現的突起瘤狀物,阻礙養分吸收和姜塊膨大,地上部莖、葉變矮、萎縮,葉片岀現黃色斑點,根部受害,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塊莖受害部表面產生瘤狀或皰疹狀物並出現裂口。

二、發病規律:

以線蟲在土壤中越冬,種子帶病播種,增加病害發病程度。沙質土壤通氣性好,土壤溼度小,易乾燥地塊有利於癩皮病的發生。背風向陽、保肥保水性差,易乾燥地塊有利於癩皮病的發生。生薑癩皮病的發生對土壤有選擇性,沙粒粒徑大、團粒結構差、透水透氣、易乾燥地塊,線蟲越活躍、為害越重。生薑癩皮病始發期較輕,大田中只有零星出現。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癩皮病侵染在土壤中,加重了對生薑的為害程度。生薑癩皮病一旦發生如不採取藥物防治,將會造成嚴重減產

三、防治辦法:

1、選用抗病害強的品種,播種前進行土壤深翻消毒。

2、化學農藥防治:

10億CFU/毫升蠟質芽孢杄菌懸浮劑:在根結線蟲發病初期,每畝用藥4.5-6升,加足量

的水稀釋,灌根法施藥,如病情嚴重,兩週後可補施一次。本劑為微生物農藥,嚴格按照使用方法施藥,可有效的防治根結線蟲。

98%棉隆微粒劑:施藥前先鬆土,然後澆水溼潤土壤,並且保溫3-4天(溫度以手捏成團,掉地後能散開為標準)。施藥方法根據不同需要,有效的撒施,溝施,條施等。施藥後馬上混勻土壤,深度為20釐米,用藥到位(溝、邊、角)。混土後再次澆水,溼潤土壤澆水後立即覆以不透氣塑料膜用新土封嚴實,以保持土壤避免棉隆產生氣體洩漏。密閉消毒時間、鬆土通氣時間和土壤溫度關係。在施藥處理的土壤內,隨機取土樣,裝半玻璃瓶,在瓶內撒需移栽種子的溼潤棉花團,然後立即密封瓶口,放在溫暖的室內48小時,同時取未施藥的土壤作對照,如果施藥處理的土壤有抑制發芽的情況,鬆土通氣,當通過發芽安全測試,才可栽種作物。棉隆是一種低毒的土壤消毒劑,施用於潮溼的土壤中時,會產生種異硫氰酸甲酯氣體,迅速擴散至土壤中,有效地殺死各種線蟲。

小結:種植生薑之前,進行土壤深翻消毒,把前茬遺留下里的殘渣清理乾淨。同時做好田間的排灌和肥料管理。多施入一些有機肥料補充土壤的有益菌,維護土壤的微生態平衡,從而抑制線蟲發生。以上的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川妹莎啦


大姜癩皮病(又稱姜蚧、大姜根結線蟲病)時有發生,對大姜的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為了有效防治大姜癩皮病,筆者建議:採取以 “種植前預防為主,對發病地塊對症下藥”的辦法防治,儘量採用低毒農藥防治,在保證大姜質量安全的基礎上,儘量減少農業生產損失。

一、積極指導農戶採取農業防治措施加以預防。首先要特別注意避免農具 (培土機、旋耕機等)、鞋子等將線蟲傳入姜田引發病害。同時清除病殘體,做到集中銷燬並掩埋,可有效防止大姜癩皮病的發生。其次是增施生物菌有機肥 (如多菌寶、寶地生等)。姜種播種前一週,每畝溝施生物菌有機肥100公斤改土沃土,栽培期間,可半月隨水衝施一次生物菌肥,補充土壤有益菌,維護土壤微生態平衡,抑制線蟲發生。再次是姜種播種時,深翻土壤,並選用無病無蟲的種姜。播前姜種可採用1.8%的阿維菌素800倍藥劑進行處理。最後是提倡輪作,可明顯減輕各種土傳病害發生。

二、對發病地塊使用低毒藥劑防治。一是姜種用阿維菌素處理,可殺滅其所攜帶的線蟲。二是定植時,大姜覆土後,上面撒施與土拌勻的福氣多(1.5公斤/畝)或掃線寶(3公斤/畝),提前預防大姜癩皮病發生。待大姜培土時,再用上述藥方拌土均勻後撒施在大姜溝內即可。若線蟲為害嚴重,在培姜前畝用天線一號一公斤混甲殼素3000倍隨水衝施,防效佳。


滇南苗家二姐


題主提了一個好問題!解疑釋惑,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大姜癩皮病,從頭至尾瞭解一下大姜癩皮病的發病原因、傳播規律和防治方法。

嗨!原來大姜這樣兒,就是得了癩皮病。

大姜癩皮病有許多別名,它還被稱為姜蚧、大姜根結線蟲病等等。

生薑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發病,發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莖部均可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根結一般為豆粒大小,有時連接成串狀,初為黃白色突起,以後逐漸變為褐色,呈皰疹狀破裂、腐爛。

由於根部受害,吸收機能受到影響,生長緩慢,葉小,葉色暗綠、莖矮、分枝小,自7月上中旬開始即可顯現出來,8月中下旬前後可比正常植株矮50%左右,但植株很少死亡。

幼蟲多從幼嫩的根部侵入,刺激寄主細胞增生,使受侵害部位形成根結。幼蟲在根結內發育,1齡在卵內發育,2齡離開卵殼並脫離生薑進入土中,進行再次侵染或越冬,也可以卵在姜塊及姜根中越冬,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灌溉水、病土、病株及帶病種姜等。

咦!大姜癩皮病的發病原因原來是這樣的。

生薑癩皮病的發生與土質、地勢及耕作制度均有密切關係。

地勢高燥、質地疏鬆、低鹽分和中性砂壤土適於癩皮病蟲活動,發病重;而地勢低窪、潮溼、土壤板結,不利癩皮病蟲活動,則發病輕。

病地在長期積水或長期完全乾燥的情況下癩皮病蟲即死亡。癩皮病蟲的蟲癭多分佈於耕作層土壤,深翻可減輕病害。另外,連作發病重,連作期越長髮病越重。

大姜癩皮病還有一個最為直接的發病原因,就是通過患有癩皮病的大姜種子直接進入土壤進行危害的。

好!原來有這麼多招數可以在防治大姜癩皮病時使用。

1、實行輪作。要堅持合理輪作,最好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從源頭阻截病源。

2、選擇抗病品種。選無病蟲種姜,並在實施深翻土壤的同時,搞好土壤消毒,可利用二溴乙烷、溴甲烷等藥劑在種植前15~20d施於深15cm耕層中,施藥前應保持土壤溼潤,施藥後應當壓實土表,以提高藥劑的燻蒸效果。

3、加強栽培管理。植前可選用l0%克線磷,或3%米樂爾,或5%益舒寶等顆粒劑,每667m2用3~5 均勻撒施後耕翻入土。也可用上述藥劑之一,每667m2用2-4kg在定植行兩邊開溝施入,或每667m2用1~2 隨定植穴施人,施藥時要防止根系直接與藥劑接觸。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擇用2%阿維菌素乳油300~4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劑或9O%晶體敵百蟲800~1 000倍液進行灌根,每株灌藥液200~250 mL。此外,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清除田間病殘體,並集中處理,也可減輕病害。

後話:

大姜癩皮病在各地發生比較普遍,嚴重時對生薑的質量和產量都會造成一定的危害與影響,一般情況下可能會減產10%-20%,嚴重的話會減產超過50%以上。但在許多農家自用種植過程中並沒有得到防治上的重視,也有不少人根本就不認識大姜癩皮病。因此,我們種植戶需要從思想上切實提高認識。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種植大姜癩皮病該怎麼預防?如何才能有效控制?”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補充,我們一起交流學習,謝謝!


樂平鄉村


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才能有效防止大姜的癩皮病。大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自古就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可見大姜在人們心中的位置和受人們喜愛的程度。大姜不但是調味品,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由於種植大姜的經濟效益不錯,種植面積也有擴大的趨勢。在種植大姜的過程中,不乏有大姜的病蟲害發生,比如,經多年重茬種植的大姜出現的根結線蟲病,就是其中大姜的一個重要的病蟲害之一。大姜的根結線蟲病又叫大姜癩皮病,姜蚧,這種,地下害蟲,對生薑的質量和產量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與影響,一般情況下減產10%-20%嚴重者減產超過50%以上。怎樣才能有效的防治大姜的癩皮病呢?

目前,防治大姜賴皮病主要的採取措施是,在種植以前進行預防,結合中期給藥治療,可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大姜生產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姜重茬種植年數越多發病越重。因此,在對大姜預防治療根結線蟲病時,採取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與其他農作物,進行3-4年的輪茬種植,收到的產品產量質量都相對單純治療癩皮病的效果要好。因此,如果有條件,儘可能的首選進行輪作倒茬種植。

二,在進行對大姜整地種植時,採用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在定植溝裡,每畝撒施生物菌有機肥一百公斤,與土混合均勻後一個星期在播種定植。用土壤中的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以及線蟲的發生。

三,對大姜種子的處理,根結線蟲病有一個最為直接的傳播途徑,就是通過大姜的種子進入土壤進行危害。為了防止根結線蟲通過大姜種子進行傳播,在挑選大姜種子時,要選用外表光滑飽滿,沒有病蟲危害的大姜種子。挑選好的大姜種子,在定植前,放入由1.8%阿維菌素現配的800倍溶液中浸泡10-15分鐘,然後,撈出瀝去水分,進行催芽後準備播種。

四,對大姜播種。按照行距,開好播種溝,對播種溝內進行灌水,等待水下滲後,將大姜的芽門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播種,按入泥中,然後,在上面均勻撒施一層0.5%阿維菌素顆粒劑,根結線蟲發病較重的地塊,每畝地撒施3-5公斤,然後進行覆土等管理。以後,在對大姜進行培土時,順水衝施3000倍甲殼素和天線一號1-1.5公斤左右,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對於大姜的用藥,儘量選用生物製劑,或者高效低毒的農藥,嚴禁選用高毒高殘留,劇毒的農藥進行防治大姜的病蟲害。










萊州莊戶龍龍


生薑根結線蟲病俗稱生薑癩皮病、姜蚧。近年來,隨著生薑連作和種植面積的擴大,這一病害呈加重為害和擴大蔓延的趨勢,並且成為僅次於姜瘟病的第二大生薑病害,嚴重影響生薑的優質、高產。下面介紹這一病害的主要症狀、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供參考。

  1 主要症狀

生薑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發病,發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莖部均可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根結一般為豆大,有時連接成串狀,初為黃白色突起,以後逐漸變為褐色呈皰疹狀破裂、腐爛。由於根部受害,吸收機能受到影響,生長緩慢,葉小,葉色暗綠,莖矮,分枝小,一般可比正常植株矮50 %左右,但植株很少死亡。幼蟲多從幼嫩的根部侵入,刺激寄主細胞增生,使受侵害部位形成根結。幼蟲在根結內發育,1齡在卵內發育,2齡離開卵殼並脫離生薑進入土中,進行再次侵染或越冬,也可以卵在姜塊及姜根中越冬,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灌溉水、病土、病株及帶病種姜等。

2 發生特點

生薑癩皮病的發生與土質、地勢及耕作制度均有密切關係。地勢高燥、質地疏鬆、低鹽分和中性砂壤土適於線蟲活動,發病重;而地勢低窪、潮溼、土壤板結,不利線蟲活動,則發病輕。病地在長期積水或長期完全乾燥的情況下線蟲即死亡。線蟲的蟲癭多分佈於耕作層土壤,深翻可減輕病害。另外,連作發病重,連作期越長髮病越重。

3防治方法

生薑癩皮病要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防治:

3.1要堅持合理輪作,最好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從源頭阻截病源。

3.2選無病蟲種姜,並在實施深翻土壤的同時,搞好土壤消毒,可利用二溴乙烷、溴甲烷等藥劑在種植前15~20 d施於深15 cm耕層中,施藥前應保持土壤溼潤,施藥後應當壓實土表,以提高藥劑的燻蒸效果。

3.3植前可選用10 %克線磷,或3 %米樂爾,或5 %益舒寶等顆粒劑,每667 m2用3~5 kg均勻撒施後耕翻入土。也可用上述藥劑之一,每667 m2用2~4 kg在定植行兩邊開溝施入,或每667 m2用1~2 kg隨定植穴施入,施藥時要防止根系直接與藥劑接觸。

3.4發病前用2 %阿維菌素乳油300~400倍液,或48 %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0 %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 %敵敵畏乳劑或90 %晶體敵百蟲800~1 000倍液進行灌根,每株灌藥液200~250 mL。此外,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清除田間病殘體,並集中處理,也可減輕病害。





拆na


大家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希望這回答能幫助到你們!

種植大姜癩皮病該怎樣預防?如何有效控制呢?

近年來,大姜線蟲病及大姜癩皮病已在廣大的大姜種植區內大面積發生,成為姜農防治的重點蟲害,那麼該怎樣預防呢?

嗜線菌du30,所含的甲殼素類物質可使土壤的綜合性狀得到改良,抑制土傳病害的傳播和蔓延,從而有效預防。

大江的防治時間最好在種植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在種植之前,在土壤中進行撒施,對地下的線蟲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夠大大的減少或者根絕賴皮對大姜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