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在古代为何是兵家必争之地?

Sunchild


若单纯以一座咸阳城来论,咸阳从来就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咸阳既非交通水利枢纽、也不扼守险峻冲要,何来兵家必争?



若说关中为兵家所必争倒是成立,然,关中之所以必争,乃关中地处陕北高原和秦岭山脉之间,沃地千里,内有八水盘绕,又有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诸多水利盘虬连横;外部,天下九大雄关险隘关中独占其四,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分踞四方,让关中成为得天独厚的张仪若说的“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但这里的争,其政治、经济、文化的成分要远远大于兵家所争的军事成分,且要将整个关中纳为一体考虑、雄关险要也方能起到关中要塞的作用。这也就是诸葛亮给刘备的谋划的先取蜀再取关中的宏图所在。完成大一统的秦、中华文明巅峰的汉唐,也都莫不以关中为根基。



若就咸阳一座孤城而论,咸阳身处关中腹地,无论从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摩托机械化方面来说,都可谓无险可守!咸阳四面一马平川,很适合像骑兵、坦克或摩托化这样的大兵团作战。况且,当年大秦的咸阳城经现代考古探查证明,根本就无城墙!这就让咸阳的城池防御十分被动。只要关中四塞有一个被突破,咸阳连等待救援的机会都没有。不像近在咫尺的西安,至少还有高大的城墙可以坚持、以待救援。所以,“没有城防体系”是当时让子婴放弃抵抗而主动投降的根本原因。



咸阳历史上,除了秦末刘邦项羽曾为此展开争夺之外,几乎再没有大型战争,更别说像函谷关、武汉、徐州那些真正兵家必争之地所进行的惨烈争夺。

所以,题目若改成“以咸阳为核心的关中”倒是成立。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大相无形


在冷兵器作战时代,地理形势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咸阳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咸阳南邻渭水,北依泾川,南有秦岭,北靠九嵕,优势明显。在战略上左挟崤函,右控陇蜀,这种天然的军事地理屏障,高屋建瓴,攻可以进,退可以守的地势,是得天独厚的。

殷商时期,在咸阳境内与今户县、长安交界处设置崇国,作为监视周及保卫商属西部领土的重镇。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 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定都咸阳。秦汉以后,咸阳更是是京畿重地及屏卫长安的西北门户。

唐末五代及宋辽金元时期,战乱频繁,又成为南北争战的拉锯地区与屯兵要地。

明清时,曾在这里建立卫所及堡寨。清同治年间,一度成为陕西回民起义的中心地区。

辛亥革命及民国西安反围城战役中,这里是重要的西部战场。

现在的咸阳,东邻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凡此种种都决定了咸阳的独特地位。


华商网


今咸阳非古咸阳。先上图说一下地理位置。

图中红色点是现在西安城。绿色点是现在的咸阳城,是明朝时把咸阳从旧址迁过去的。蓝色点是秦咸阳城,也就是秦咸阳宫遗址,在现在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而汉长安城和秦咸阳城隔渭水相对,位于图中黑点位置。明白了这几个地方的关系就有助于更好的了解。

秦国商鞅第一次变法之后,秦国变成了军事强国。之后进行第二次更为彻底的变法。在公元350年,由商鞅主持修建秦都咸阳,次年自栎阳迁至咸阳。这也是内容之一。因为在在北山南麓,渭水北岸,山南水北俱阳,说以叫咸阳。

咸阳发生第一次战争就在楚汉相争。先入关中者为王。在这里,刘邦和项羽争咸阳,其实争的是一个统治权。一个合法统治的名分。一个灭秦的群众舆论。

司马迁写的很有味道。但是,鸿门宴之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陽,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也就是说项羽一把火烧了秦咸阳宫,后来有人提议在这里定都可以图霸业,但是项羽见宫室都烧了,没法用了,才作罢。

后来汉朝建立汉长安城也是因为秦咸阳宫废了,无法使用,才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长安城。这是后话。

至此以后,咸阳城的地位作用大幅下降,虽然在唐朝也发生过几次战争,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西汉皇帝的陵墓大多在咸阳城的旧址上建立的。西汉有陵邑制度。这些陵邑繁华的时候人口比肩长安城,经济非常繁荣。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都叫叫“五陵少年”。

汉以后,乱世相争的也变成了汉长安城、唐长安城。首都在哪里,必定是要相争到哪里的。因为那是改朝换代的标志。因为楚汉相争太有名了,争咸阳也就让大家映像更深刻了。


关中拾遗


咸阳在历史上曾是秦国的国都,为了在军事上首先占领咸阳,刘帮和项羽各自在私下较足了劲,目的就是为了“先入咸阳者王之”这句话。

这也是咸阳在古代之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其在军事战略位置上有多重要,而在于当时咸阳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所以这么讲,从军事价值上看,咸阳在防御上无险可守,在军事上易攻难守,换句话说,咸阳若非都城,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利用价值,因为从地理上看,咸阳处于关中平原腹地,周边方圆百里无险可守,仅凭渭河屏障不足以拒敌于咸阳之外,倒是咸阳作一国之都却是最佳位置,只要守住潼关等关中四关,就可确保咸阳安全无患。



只是到了秦末,咸阳便成了刘帮和项羽在军事上拚命争夺之地。夺取咸阳,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刘帮和项羽谁先夺取咸阳,谁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而名垂千古,刘帮当年得到郦食其指点,先项羽而占咸阳,不但没有王之,还差点在鸿门宴上被项羽杀掉。因为咸阳当时在政治上就是秦国的象征,谁先占领他,就标志着是谁从军事上灭亡了秦国,难怪项羽当年对刘帮的举动很不满意。

咸阳在古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实就是刘帮和项羽之间政治上的争夺,在这一争夺中,刘帮不但先攻入咸阳,还赢得了民心。而项羽不仅在军事上输给了刘帮,还在政治和民心上输得一干二净,他在咸阳的烧杀抢掠让历史最终选择了刘帮而不是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