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州GDP怎么了?

2019,广州GDP怎么了?


广州2019年的GDP已经公布了,23628.6亿元,仍居中国内地第四,但和深圳的差距拉开到3200亿,只比第五名的重庆多了23亿,堪称险胜。


有人据此认为,广州经济形势严峻,第四城地位不保,即将被重庆取代。诸如此类的网文,大家一定不陌生。


先说本文的结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不了解情况的想当然。受大环境影响,广州去年的经济形势的确存在一些困难,但绝非网文说的那么差。


我分析了一下目前已披露的数据,整个2019,广州除了GDP,其他数据可以说都不差,有些甚至可以用靓来形容。特别是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达到65052元,比深圳(62522元)还高。


1.

按可比价格,广州增速第一


先来看GDP本身,虽广州的增量只有769.25亿元,但实际增速达到6.8%,是四大一线城市中最高的,同时还高于重庆。什么是实际增速?就是扣除通胀、统计方式调整等干扰因素之后的“按可比价格增速”,这也是所有官方口径都认可的数据。


2019,广州GDP怎么了?

数据来自“抱朴财经”


再看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广州的GDP增量是1161亿元,甚至高于深圳,也不算太差。那么广州为何在全年数据上输成这个样子?一个很大的可能是,第四次经济普查调低了2018年的基数,导致2019年的实际增速不错,但呈现出来的总量数据不尽如人意。


2019,广州GDP怎么了?


简单说一下第四次经济普查,大家看2019年的各省GDP数据,会发现和往年有很大不同,山东、辽宁、天津等省份的GDP是大幅减少,而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重庆等省份的GDP则是大幅增长。这当然不是真实的经济运行状态,而是因为统计方式发生了调整。


2019,广州GDP怎么了?


盘点全国,可以总结出两个规律,一个是北方省份GDP普遍下调,而南方省份普遍上调,南北差距进一步凸显;第二个是,新统计方式利好那些民营经济发达、服务业占比较高、研发投入较多的地区。


规模以下企业众多、服务业发达的广州,无论看哪个规律,在理论上都属于利好地区,而且广东省在统一核算修订后,2018年的GDP增加了2666.9亿元,妥妥的受益者。广东省上调,而广州市下调,会不会是因为省城扛起了全省的一部分冗余?当然,这一点纯属我的想当然,不接受反驳。


而且我一直认为,像广州这样的老牌商贸城市,专业市场、城中村、淘宝村遍地都是,而且老广讲究“闷声发大财”的处世哲学,这座城市存在大量的无法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下企业和小微经济单元,GDP被低估是显而易见的。


且不说GDP,来看看其他数据吧。如果2019年的广州经济真的很严峻,那么受影响绝不仅仅是GDP,其他数据也会跟着下挫,但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其他数据普遍都很靓。


2.

机场:问鼎大湾区一号


先来看机场,2019年白云机场开通国际航线115条,其中国际航段增长8.0%。


年度旅客吞吐量达到7336万人次,一举超过香港机场,首次摘得大湾区一号机场的宝座。且同比增速达5.26%,这已经是白云连续第三年在增速上超过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并和浦东的差距已从600多万人次缩小到277万人次,呈现出反超的可能。


2019,广州GDP怎么了?


以上是网友统计的白云和浦东两大机场的客流竞赛,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白云都是领先浦东的,但受限于白云T1航站楼的瓶颈效应,浦东在2015年一举反超了白云。不过2018年开始,随着T2航站楼的启用,白云的增速迅速反弹,和浦东的差距逐渐缩小。


未来随着北京新机场的启用,首都机场的客流量被分流之后,白云机场问鼎中国第一大机场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有人可能会说北京上海都是双机场,你广州和人家一个机场比不公平。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人均客流量,即用城市机场总吞吐量/常住人口,计算结果如下:

上海5.0

广州4.9

北京4.6

深圳4.06

也就是说,广州每个常住人口贡献了4.9个吞吐量数据,领先北京、深圳,和上海的差距也很小。再考虑到广州周边100公里内还有香港、深圳、澳门、珠海多个机场的分流,白云机场能有这个数据,殊为不易。


民航覆盖的主要是通勤距离在1000公里以上的高质量客群,所以机场吞吐量是体现一个城市高端商务活动的重要风向标,从白云机场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广州在这方面的实力完全在线、完全OK。


3.

港口:吞吐量逆势大涨


再来看广州港的吞吐量,2019年,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25亿吨,居全国第四,同比大增12.28%,增速远超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唐山港,在TOP4港口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深圳港的货物吞吐量只有2.58亿吨,不到广州的1/2。


2019,广州GDP怎么了?


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2.3万标箱,居全国第四,同比增长6%,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0.4%。增速在TOP4港口中排名第一,而同期深圳港的增速是0.1%、上海港是3.1%、香港港是-6.3%。


2019,广州GDP怎么了?


从货物吞吐量上看,广州港早已雄霸大湾区。而货质较高的集装箱,广州港也是势如破竹,已接连超过香港港、天津港等老牌大港,接下来是深圳港。照这个趋势,广州港问鼎大湾区第一大港,指日可待。


在全国大部分港口都在衰退的同时,广州港的爆发式增长,反映的是广州以及腹地地区制造业的韧性,可谓全国经济的一抹亮色。


大家知道,港口是现代城市的起源,离港口越近,制造成本越低、流通效率越高、资金周转越快。世界上绝大多数处在金字塔尖的城市,包括纽约、伦敦、旧金山、阿姆斯特丹、香港、新加坡、东京以及上海、广州,最早都是由港口衍生而来,我国的自贸区也大多依托于港口、足见港口的神奇之处。


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自古以来就是蜚声国际的东方大港和国际贸易中心,如果能获得沪深那样的政策支持,想必也是重量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4.

地铁:日均客流量突破900万


广州地铁的运营水平向来出色,2019广州地铁总客运量再创新高,达到33.06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达905.72万人次,而2018年的日均客流量才829.03万人次。换句话说,2019广州地铁的日均客流量比2018增加了76.69万人次。


而且,2019年广州地铁一共六次刷新客流纪录,次数是近10年来第二多,仅次于有亚运会免费日的2010年,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156.94万人次。


日均客流905.72万人次是个什么概念?已经比较接近北京、上海,且大幅度领先其他城市。2019年,上海地铁的日均客流量是1063万人次,北京地铁大约1087万人次,深圳地铁是662万人次。


地铁客流量是反映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这个数量越大,可能发生的经济活动就越多,2019广州地铁客流量同比增加9.25%,城市繁荣指数与日俱增。


5.

铁路:坐拥中国第一号火车站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过去一年,广州无论是客运量还是货运量,都再创新高。


2019年,广州全市货运量同比增长6.6%,其中公路货运表现较好,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7.7%、7.8%。


2019,全市客运量同比增长3.7%,其中铁路、航空客运量增长良好,同比分别增长8.8%、8.1%。


为了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广州计划修建14个高铁站,相当于“区区通高铁”。14个高铁站中的扛把子,当数广州南站,这座高铁站2019年共发送旅客1.49亿人次,相当于10座广州城的常住人口,日均到发旅客量达51.8万人次,接近白云机场的2倍。


广州南站,从客运量来看,妥妥的中国第一号火车站。


6.

存款总量:同比增长7.9%


其中,最常被人谈论的是本外币存款,它被认为是一座城市的“资金总量”,被认为是一座城市经济运行的最终成果。如果说GDP反映的是财富的增量,那本外币存款反映的是财富的存量。


在“财富存量”这个指标上,广州领先二线城市的优势仍然巨大。2019年,GDP和广州相当的重庆,本外币存款大约4万亿元,比广州足足少了1.9万亿。杭州则是4.5万亿元,也和广州不在一个量级。


有论者常常会拿北上深的资金总量来和广州比较,但其实可比性不大,北京不用说,拥有央行和四大行总部,是全国资金最大的集散中心,谁也比不了。


上海、深圳则拥有证交所、期交所全国性金融交易平台,这些平台具备向其他地区“抽水”的效应。严格来说,汇聚在这两座城市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代管,而和这两座城市的老百姓没什么关系,自然也不能视为这两座城市本身的经济运行成果。


所以,在缺乏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这样的全国性金融交易平台,也缺乏工农中建这些国有大行总部,而且在省内面临深圳的强势分流的情况下,广州能够汇聚到近6万亿的资金总量,含金量很高,绝大部分是当地老百姓实打实存出来的。


7.

上市潮:2019新增20家上市公司


关心广州的朋友应该能发觉,最近一段时间,广州迎来企业集中上市潮。


就在1月17日,广州同时有两家科技公司上市,一家是登陆美股的荔枝,喜提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另一家是登陆港股的驴迹科技,是国内电子导览龙头企业。


而在去年12月,来自广州的亿航也登陆了纳斯达克,喜提中国无人机第一股。近期其他上市公司如下:

2019年11月5日,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3天后,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

11月21日,广东电声市场营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11月25日,广州通达电气登陆上交所。

11月29日,久量股份登陆深交所;2020年1月15日,广州餐饮企业九毛九登陆港交所。

截至去年12月25日,广州累计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80家,2019年新增20家,总市值2.5万亿元,其中科创板上市2家,上交所审核通过3家。累计新三板挂牌公司493家,去年新增8家,总市值793.46亿元。


在“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单个城市一年新增20家上市公司,算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一个上市公司往往就是一个行业的龙头或者标杆企业,一年新增20家上市公司,表示广州在20个行业表现出了领军地位,足见过去一年广州经济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