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個問題,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羊豬牛,真的是這樣嗎?

王洪振


這樣做是有成本考量的,也可以說是幾萬年來,演化的結果。

為什麼人多數時候都在吃草動物?

我們要知道,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碳水化合物,脂肪。而氨基酸的補充,主要來源於肉類,奶類製品等等。

所以,吃肉(實在不行喝奶)其實還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人類吃的動物,自身也是以肉類為食,那其實很浪費資源。因為如果是這種方式,人類可以直接跳過它們這個環節去吃。

所以,經歷漫長的演化,人類馴化了這些主要以吃草為生的動物。但其本質其實是用最低的成本(包括金錢,時間)搞到最多的蛋白質。到了工業發展起來之後,這個形式變得更加極端。比如:現在食用的白羽雞,就是30多天出籠,肉還超多。

試想一下,如果人類一開始以食肉動物為食,首先很多食肉動物很不好養。其次,人類還得去找另外的肉來給他們吃,這無形中增加了人類能量的消耗,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人類食用食草動物,主要是成本的考慮。

人是雜食動物

其次,人其實是雜食動物,有時候太艱難連自己人都吃,古代就常常有“易子而食”記載,更不要說更遠古的時代了。因此,人類對吃的熱情其實參照現在的吃貨們就知道了。

所以,人類不是因為喜歡吃食草動物才選擇吃草動物的,而是因為沒得選,只有這樣選,才可以存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