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婆婆

我 的 婆 婆

我的 婆婆

老公一直說婆婆是個有本事的人,這一點大家是公認的。婆婆廚藝佳,做的一手好飯菜。我兒子小時吃飯很挑,但特喜歡吃奶奶做的飯,尤其喜歡吃大面(臊子寬面)。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縣裡或鄉里會派一些幹部駐紮到農村工作。生產隊一般會將駐隊幹部安排在做飯可口、衛生好的家庭吃飯。婆婆家經常是駐隊幹部的派飯點。在那個貧窮、物質匱乏的年代,婆婆會用簡單有限的食材精心為幹部們變著花樣做吃的,即使沒有一星肉,麵條照樣做的鮮美爽口。面擀的筋道滑潤,紅油浮面的湯裡點綴上各色素菜,色香味俱全,吃完餘味悠長。蒸的饅頭暄軟勁道,韌綿可口。烙的餅子外皮酥脆,內裡香軟。可憐她自己的孩子經常是粗麵果腹,看到細面白饃饞的垂涎三尺,眼巴巴地依在廚房門口久久不肯離去。可婆婆就是不給孩子們吃,說這是給幹部們做的不能吃。熱騰騰的飯菜溫暖了駐隊幹部的胃,婆婆的和善可親溫暖了幹部們的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現在,駐隊幹部還惦念婆婆的各種好。

婆婆不但飯做得好,年輕時幹農活也是一把好手。聽老公講,婆婆過去在生產隊擔任婦女隊長,責任心很強,吃苦耐勞,幹活不惜餘力。用架子車拉糞、拉土、收割季節割麥子、拉麥子、拉包穀,幹這些活不輸於男勞力!記得有一次,我在單位糧店買了一袋麵粉,當時老公不在家,我就和婆婆兩個人抬著麵粉回家。途中,婆婆見我累的氣喘吁吁,幾次提出她一個人來扛,說她能行,在家常扛面袋子,我沒有同意。我家住4樓,走到2樓時,我抬的一側感覺越來越沉幾乎捱到了地上,兩腿痠軟,手指實在摳不住索性就撂在了地上。在歇息時,婆婆說:我來,你歇著!只見她雙腿稍曲,兩手提起面袋放在了自己肩上,聳了聳肩膀將面袋落到合適的位置,然後邁開雙腿穩穩地踏上了樓梯。一連串動作駕輕就熟,似乎不是很費力。那年,婆婆快60歲,而我30來歲......

我的 婆婆

婆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原來自己家的境況本身就不怎麼好,卻時常扶困濟貧,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村裡不管誰家有喜喪事,她必定第一時間趕到幫忙。一輩子熱情好客。家裡來客人,即使有時手頭很窘,她也要出去借白麵借雞蛋給客人做一頓好吃的。婆婆所在的小村大概有20多戶人家,鄰里關係都非常融洽。97年元旦,我們在西安舉辦婚禮,老公僱了一輛大轎子車,熱情淳樸的村民隨同婆婆、親戚一起來到西安參加了我們的婚禮,場面熱鬧溫馨。兒子小時回家過年,每到大年初一早上,還沒等兒子起床,鄰家的爺爺奶奶就送來壓歲錢放在了兒子的枕邊。

過去,農村婦女大多在家裡生孩子。婆婆擔負著為村裡接生新生命的重任。有時三更半夜睡的正香,忽然有人敲門喊她去接生,不管外面是狂風暴雨還是大雪紛飛,婆婆都會毫不猶豫地起床,心急火燎地趕到產婦家,直到婦嬰安妥了才回家。

在農村,一般調解家庭糾紛的都是有威望的男性長者。因婆婆為人正直、口碑好受尊崇,所以誰家婆媳不合或家庭有糾紛,都會請她去調解。她雖沒文化,但會用最通俗的語言從情、德、傳統等多方面和矛盾雙方進行交談,也會用她在秦腔戲中看到的典故、悟出的一些道理來說服雙方,以心融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終,消除了矛盾雙方的隔閡。

婆婆生病前,經常會悄無聲息,默默地關愛著孩子。有一次,我發現晾在陽臺上老公的一條棉毛褲的腰際處被縫上了一小塊紅布,針腳粗大,也不是很平整。我們都很納悶不知道是誰縫上去的。後來回想起來,前幾天婆婆來過。那年,正好是老公的本命年。婆婆的眼睛由於高度近視加之白內障,視力已不是很好(後來做了手術)。雖然是粗針大線,但一個個針腳縫滿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我的 婆婆

在我兒子一歲多時,婆婆將我拉到一邊說:"你們一個娃太少了,將來老了一個娃照顧不過來,我在農村給你們抱養一個女娃,在老家養著,等養大了你們再帶走。"我笑了笑搖頭拒絕了。婆婆無奈地搖搖頭說:"咋都不同意呢?"可憐婆婆的一片苦心,她已經把兒子養大,卻還在操心兒子的養老問題。

婆婆沒讀過書,不識字。過去,除了幹活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虔誠地燒香拜佛。每逢初一、十五絕對不吃葷。燒香是婆婆精神世界重要而又神聖的禮數,常常以最虔誠的心為兒孫們祈福。以前,我們離家回城前,她總會在院子的香爐裡點上幾炷香,雙手合十,跪拜祈福,保兒孫平安健康。近幾年,由於疾病的折磨,婆婆的腦子變得不太清楚,有時連兒子的名字都叫不上來,有時剛放下碗筷,再問她吃的什麼飯,她回答:知不道!可不管什麼時候,都能把佛經中的《十柱香》背得滾瓜爛熟。

婆婆一生最欣慰的事就是她含辛茹苦撫養大的幾個孩子沒有辜負她的期望,且都非常孝順。大兒子是某重點大學的博導,院領導,在弟兄幾個中是踐行孝道的典範。二兒子(我的老公)原在部隊工作,做事雷厲風行、堅決果斷有魄力,30出頭就晉升團職,當時在同齡人中也算是進步快的。婆婆唯一的女兒是中學的高級教師,思維敏捷,教學經驗豐富,如今桃李滿天下。她在家常年照顧老人,非常體貼孝順。後來,當老公決然脫下戎裝,奮舸商海時,婆婆曾一度情緒低落,想不通兒子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條路。她雖然不懂經濟浪潮中會有大風大浪的衝擊,也不太明白商海中會有"明石暗礁"的衝撞,但她知道:幹公家的事總比自己創業要省心保險!老公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走出了創業的"沼澤"期。村裡人都說婆婆家的宅基地風水好,所以孩子們事業風生水起。但以我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主要是婆婆一輩子積德行善的福報!讓婆婆引以為豪的並不是孩子們頭上所謂的光環,而是她厚親睦鄰、樂善好施的品德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們,他們懂得感恩故土,回報家鄉,為家鄉捐資修路、為貧困學生捐資助學。

婆婆年輕時透支了太多的體力與健康,10多年前就疾病纏身。如今,步履蹣跚,舉步維艱。有時不願意走路鍛鍊。我們就說:好好鍛鍊才能一直看到兒女。聽罷此話,她便主動走路鍛鍊。每天沉默寡言,靜坐時會發呆或打盹,也不能燒香拜佛了。

但願,她老人家心中的神靈保佑她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