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春山花漸開,夜雨一卷書。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西哲叔本華說:“人可以通過審美、藝術活動使得慾望暫時清除,痛苦片刻消弭。”一間書房,最能滋養一個人的審美情趣與藝術行為,如臨帖、賞畫之雅趣,或品茗、布陳之閒情。在一方書房之中,隨著春山夜雨,忘卻人生的得失,生活的坎坷,雖是前路崎嶇,也當竹杖芒鞋,告慰生來之維艱。

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一個人的涵養與修為,多半來自於閒外之意。先人有謂:“書房好文墨,其幽閒之旨已獲半矣,故因乎可以養性安情,得靈慧澹遠之境而然也。”書房之內,不入喧鬧之聲,凡交談者,都是知己好友,皆為清言。書房之外,沒有庸俗之境,凡寓目者,都是悅心雅物,俱為清趣。閒讀之餘,插一枝花,臨幾行帖,觀幾縷斜陽,當掩卷休憩,唯有閒情慰藉,人生也是另一種自在。

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窗外有花香月色,有青山流水,有閒雲飛鳥;窗內有一幾一榻,有一字一畫,有一筆一墨。餘者,還有蒲草、拙石、佛手等清雅之物。疏疏朗朗,點綴其間,在情與物的相和中,造成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雖是長物,卻足以慰藉風塵。一個書房,便是一個世界,它讓我們在那些晦澀陰翳的日子裡,找到些許明媚,讓心靠近夢寐以求的理想國。

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梁實秋在《雅室小品》中說:“我有一幾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不復它求。”一間書房,是以治學,是以棲閒,是以養性。遠山初醒,花色漸新,願你能有間書房,自在隨心。

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有一書房,自在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