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为什么执意要招安?

吃货小V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说水浒第2期:为什么宋江一定要招安?》。

题目中的前提是错误的,居士我在上一篇问答中分析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真正不愿意受招安的只有武松、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少数几人,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招安的。所以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将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并积极谋求招安,势在必行。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招安是梁山集团的最好出路,可能也是唯一出路。且听居士我慢慢为你分析:

《水浒传》中描写了很多山寨,比如桃花山、二龙山等等,然而梁山与别处山寨都不一样:别的山寨非常小,一般仅能容纳两三位头领,而梁山八百里水泊,格局甚大,所以最终有一百单八将,可谓山寨中的巨无霸了。梁山这么大的规模,不可能像其他几座山寨一样,仅保持一个很小的、在朝廷看来无害的规模,必然会不断扩张,最后到达它所能承受的极限。

《水浒传》中梁山共有三任寨主。第一任是白衣秀士王伦,这个人格局甚小,目光短浅,只想着四五个头领占据这么大一个梁山泊,可谓不思进取了。王伦不知道,江湖上人人都盯着梁山泊,想分一杯羹。所以后来晁盖带着一众手下前来投靠,把王伦吓坏了。当时梁山头领总共有五位,唯一能打的林冲还被王伦得罪过,现在一下来了七个人,还个个武艺高强,真要让晁盖一行人入伙,这寨主谁来当?其实王伦最好的选择就是主动让贤,可惜他不甘,不愿,最终成为林冲刀下亡魂。王伦死得不冤,因为他占的梁山泊实在太大了,成为众人觊觎的目标,这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第二任寨主乃是晁盖,他不像王伦这么鼠目寸光,所以在他的领导下,梁山的规模不断扩展。像梁山这么大规模的强盗集团,想要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是不可能的,必然会引起朝廷的警惕。于是朝廷前后几次派兵征讨,而梁山那些江湖草莽,杀人越货还可以,想跟正规军抗衡,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梁山想要对抗朝廷大军,就必须不断招降朝廷将领,比如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靠的就是徐宁的钩镰枪。

于是每次对抗朝廷大军,梁山都要吸纳、招降新的朝廷将领,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此一来就有了两个问题:

第一,梁山的规模越大,朝廷征讨的力度也就越强。但是梁山的规模是有上限的,如果达到上限后朝廷继续增加征讨力度,小小梁山显然无法与整个朝廷相抗衡。所以梁山必须走招安路线。

第二,梁山中的原朝廷将领越来越多,而且他们是梁山的主要战力。这些人显然一心想招安,不甘心一辈子做个强盗。而且当初梁山招降他们时,就许诺日后一定要招安。所以梁山中招安派的势力也越来越多,可以左右梁山的路线。晁盖没有看到这一点,一直没有提出招安的主张,所以这些将领就团结在整天把招安挂在嘴边的宋江麾下,最终宋江取代晁盖成了梁山的第三任寨主。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梁山接受招安几乎是必然的结局,这不是宋江一个人决定的,而是时势如此。如果宋江不招安,会有另外一个愿意招安的人成为梁山之主。

而且当时天下有四大寇:宋江、方腊、王庆、田虎。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荡平了其他三寇。假如梁山不受招安,其他三寇中,会不会有一方势力接受朝廷招安,然后来把梁山平了?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所以梁山不仅必须接受招安,而且必须尽快接受招安,万一被其他三寇抢先了,就悔之晚矣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


解读梁山好汉归降朝廷的重要性,其实网上很多。比如,兵力、地理位置和成员构成比例等等。今天刀叔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剖析,去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场景。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又名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古邳镇东),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海州区)。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当然了,这个是正史,宋江就是个刘邦式的“地痞流氓”,却没有刘邦的命。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

在《水浒传》小说中,同正史记载不同的是梁山好汉108将最终都归降了朝廷。虽然最后成了朝廷的炮灰,保家卫国、除暴安良的义举感人肺腑。

那么,梁山好汉为何要接受招安?同时作为作者(施耐庵),为何一定要安排梁山好汉归降呢?需要肯定的是,施耐庵对于梁山好汉最终归降朝廷,绝对没有任何私心,招安是最好的结局。至于为什么?最后再说。

对于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来讲,认定招安是最好的结局,无非两点——军事力量,人员构成。

刀叔以前通过算过,在梁山最鼎盛时期,算上非作战人员,梁山约有十二万人(严重怀疑梁山是怎么乘下的)。十二万人,到底算不算多?相当于八分之一的大宋禁军?

这话是不能乱说的,八十万禁军是个虚数,梁山十二万人马更是虚数,更不能穿越到春秋战国动辄几十万的茬架。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在征讨梁山的过程中,无论是关胜还是呼延灼,再者如黄信之流,大多数是州府提辖,团级干部居多,唯一的一个师级干部(秦明)却倒戈的非常快。

从朝廷派出的领兵将领就能看出,大宋朝根本没有把梁山放在眼里。要知道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不过是派个中将,当然,扯远了。

再说人员构成,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宋江派掌权,二龙山安抚,降将派主流,这是对108将最基础的认知。作为领导人,招安符合宋江的诉求,也符合着降将派的需求。招安,或许在梁山没有大聚义之前,就已经画好了终点线。

如果就以上这么分析,今天说的就是废话了,现在刀叔给你讲重点。

搞清楚作者为何让梁山接受招安,其实不需要研究宋江的身份,你只需要了解“水泊梁山”到底如何而来。

梁山泊是后晋开运元年(944年),黄河决口于滑州,洪水淹没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流入汶水,然后才在梁山周围形成湖泊。这样,才有了后来王伦、晁盖和宋江的革命根据地。

然后呢?你需要知道黄河在山东这个地方,屡次改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估计就是民国时期那位校长了。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汴梁守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新河道经滑县南和濮阳、东明两县之间,再经山东省鄄城、巨鹿、嘉祥、金乡诸县汇入泗水,由泗入淮,夺淮入海。

也就是说在1128年,梁山泊“断流”了。那么撑死了到1200年,梁山泊也得成一个小土山。

你说这帮“好汉”还玩毛线?

不知道这个解释,您是否能够认同。欢迎大家关注,刀叔每日为您解读水浒人物,或许可以帮您解决一些生活、职场和感情困惑。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关注与转发,更欢迎您在评论区进行评论。优质的评论,刀叔会置顶,并为您送上神秘礼物!


王铭苇


为什么梁山兄弟大多数都不肯投降朝廷,为什么宋江却一意孤行,坚持诏安?

这个问题提的是非常成功的,一下子让读者把握住了以义气为主的梁山好汉们,表面一团和气,兄兄弟弟背后的矛盾与纷争。

评论区的朋友们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同意诏安的多,还是同意造反的人多。

我只能说,理性的人会觉得同意的多,感性的人,会觉得不同意的多。如果你用理性思考,会觉得梁山好汉,大多数人还是随波逐流,老大手中一杆枪,这是诏安造反看心情的一批人。而且还有一批体制内被逼的,时刻渴望回到皇帝大大怀抱的;同样也有一批如鲁智深武松们,造反到底的。可以说,坚决诏安和坚决造反的都是一小部分,一大部分人都在观望,都在随波逐流。

那么为什么感性的人觉得同意造反的人多呢?因为同意造反的都是水浒传里拥有个人传记的大篇幅描写的人物。水浒传前五十回,用重要笔墨塑造的英雄形象有鲁智深,武松,宋江,石秀,次一点的是林冲,李逵。这些人都是坚决反抗到底的。不过后来宋江改变了立场。水浒传之所以被誉为四大名著,超越了儒林外史,聊斋,封神演义等名著,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塑造了这六位水浒传里最具代表性反抗最彻底的人物。所以也给感性的读者一种错觉,梁山好汉都是检查到底走反抗道路的。

————————————————

为什么宋江要诏安呢?

宋江是水浒传中塑造的最具多面性,争议性的形象。不能单纯的静止的看待看待宋江形象。因为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押司期:杀阎婆惜前,宋江是典型的黑白通吃,仗义疏财,而且还忠孝闻名。目的明确,就是为自己买的美名,山东呼保义,孝义及时雨。这赫赫威名可是救了宋江好几次哦!!宋江的这个时期,可能就是想誉满江湖吧!他做到了,山东诸路,盛传他的美名,足与龙子龙孙的柴进相媲美。远远超过晁盖,吴用,花荣,等山东出身的梁山好汉。所以这一时期的宋江是成功的。

江州期:上梁山前后,是宋江反抗精神最强烈,最张扬的时期。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浔阳楼题反诗。通风报信的黄文炳并没有错。他年若从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非反而何?

这一时期,是宋江最落魄的时代。一路上因为穆弘穆顺,张横李立,简直唐僧一样,步步有难,九死一生。到了江州,还需要仰戴宗,李逵,张顺的鼻息。宋江为什么会喝醉?因为这三个人也不能天天陪着他,戴宗锁了门,李逵没下处,张顺也没有家庭住址。宋江于是郁闷了,多愁善感了,你无法想象这是那个不近女色,视阎婆惜如无物的大英雄宋江。跟宋押司呼前拥后,感恩戴德,义气挥洒的生活天壤之别。一个小牢子李逵,初见送了十两,赌钱输了又送五十两,县官不如现管,宋江拎得清。张顺对宋江是有所冷落的。鱼行老板的生活估计不错。宋江寻友不遇,对着江楼烟波,豪气顿生,自顾近况,又不由得激愤,空有一腹经纶,满怀豪壮,不能建功立业,反被刺金印,下囚牢,落魄江湖,寄人篱下。所以我们看宋江在浔阳楼的诗和词,就是对现状的不满,要打破常规,实现抱负的呐喊。黄文炳不曾冤枉他。当然,醉酒疏狂,壮志凌云,酒醒了会不会付诸实践,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以为宋江未必敢反,只不过黄文炳把他架上来了,不反也跑不了,只好反了。

排座期: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宋江写出渴望诏安的诗词,画风突变,梁山泊路线之争上演,兄弟们不欢而散。

是什么让宋江从一腔豪情,化作一盆冰。我觉得是现实。有人说,梁山打败童贯,高球,呼延灼。牛逼的好像天下无敌一样,好像统一天下指日可待。这都是依靠地利的防守之战。可是你看看他们走出梁山泊的成绩,祝家庄,曾头市,一个人三个村的村霸的结合体,三家地主和他们的护院家丁,村民佃户而已,一个是市场管理员的街头霸王家族。阻挡了梁山好汉们的脚步,打祝家庄靠的是李家庄投诚,扈家庄出工不出力,又有孙立来做内应。如此,打下了一个小村子,开疆辟土如此之难。曾头市更是把老大晁盖的命都不明不白的搞丢了。更是大费周章,设计了卢俊义,经年累月,才把史文恭拿下。可见走出梁山泊的道路何其艰难。

至于他们曾攻破几座城池,但是他们几乎是精锐尽出,智谋全开的情况下,设若让梁山拥有五座城池,宋江将面临什么,无将可守,无人可用。独当一面的人才很少。如果他们走出梁山泊,可能就会被逐个击破。

宋江在征战中认识到创业的艰辛,自己的弱小。宋江退却了,他酒醉的豪情壮志,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残酷,减退了,消失了。他为了取得局部胜利而吸纳的呼延灼,关胜,杨志们,也变成了他继续造反的障碍,变成了他改变策略的影响力。

所以早期宋江是亲近反抗派的,现在他的倾向性偏向了诏安主张的投降派。

诏安后:征辽国,擒田虎,杀王庆,灭方腊,宋江一路旗开得胜,却似电影投名状,一路上被驱狼吞虎,地没有一寸,人没有增加一个。待天下太平,正是兔死狗烹之时。宋江明白。自己会被清算。

怎么才能幸免于难呢?怎么才能让朝廷不猜忌建有大功的自己。宋江自剪羽翼,征方腊中,吴用智商下线,宋公明一哭再哭,兄弟们如花凋零,十不存三。死了的犹如灯灭,活着的心灰意冷。

至宋江死,铁杆只有李逵,花荣,吴用三人而已。然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宋江套路众兄弟,自己最终也难免被迫害致死。

他退而求其次,努力维系的身后名,用李逵的死来维系。终于没有在死后继续清算,得以魂归蓼儿洼。

所以宋江是自私的,务实的,一直为自己考虑,跟着这样的老大是悲哀的。而宋江的悲剧,告诉我们选择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重要。不然即使你有钱有物有兄弟,最后你还是成功不了。





坎坎且伐檀


提起梁山英雄招安,总喜欢把账算到宋江头上,这其实并不公道。


虽说是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大好形势下,宋江力主招安有主要责任,但最后是梁山全伙人都接受了招安,责任也是人人有份才说的过去。

首先梁山108好汉有绝大部分人,有愿意招安的意思。由战败投降的官吏,贵族及地主富商组成。不少官位不低,历来受恩宠,屈居梁山为权宜之计。

柴进作为贵族世受皇恩,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上梁山由于内部纷争,对于皇帝并无仇恨,常叹息国为己乱不安,盼招安之心最急迫。


而呼延灼皇帝曾赐踏雪乌骓马,当时受宠若惊表示:"若是误举,干当重罪。”青州兵败后也首先想着借军报仇,投降后也恋恋不忘表白:非是我不忠于国。

关胜任浦东巡检,听了朝廷命令剿梁山,也认为报国之机来了,在蔡京面前献计献策,中计被俘先求一死,投降后更言有国难报的不甘。宋江一再向他们表白,只是暂时避难,只等赦罪招安,以安其心。

富豪世家的卢俊义,更曾立志要灭了梁山,"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正统思想严重。李应等一般地主,并非被朝廷逼上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山大王生活,终提心吊胆,也不及光景好,故怀恋过去的好时光,成为宋江招安的支持者。


可以说这些梁山高层骨干,影响大能量大手下人多,都同宋江不谋而合地巴不得招安,即使宋江没有心也会受影响,何况有心一说从者众,自然愈加坚定了。

其次还有史进、穆弘、朱仝、燕青、杨志等随大流的好汉,本是无奈上山,对朝廷忠心,招安符合他们的愿望。

其他下层手工匠人类的下层分子,肖让、安道全、金大坚之类胆小怕事之人,原来生活还过得去,为寇总觉得提心吊胆不安。


至于坚决反对招安的李逵,却又忠于宋江,一切听命于他。吴用则主张有气度地招安,先阻止后主持。鲁智深阮氏三雄虽反对,但又为"义气"所困囿,自身原因加上人少声弱,最后妥协顺从了。

而朱贵、宋万、杨春、陈达等转投之人,没有啥发言权,跟大头领随大流不出错是不是。

而武松未上梁山就想招安,和他一样希望封妻荫子的人,也大有人在。宋江酒后作诗,道出招安之意,武松却表示反对,道凉了兄弟们的心。也许是受了鲁智深的影响。


不过宋江何等精明,称武松兄弟,道智深师,以情义打动二人心;一面黑脸要杀心腹李逵,哪个敢再言不是?

就这样梁山广大中上层有忠君之心,不愿做一辈子贼人,也看清梁山非久留之地,弹丸之根据地,不乘早归顺早晚被团灭,或四分五裂。

宋江也是这么想的,作为头领不过顺众人之意,既然这么多人支持招安,而招安又符合他的想法,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只是宋江等人没有料到,替天行道换成护国安民的大旗,也不过被朝廷利用,只落得好梦一场空,悔不当初。出头鸟宋江,无可奈何背上投降派大哥之名洗不脱了。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大部分好汉是同意招安的,不信,拉人头凑:

《水浒传》里第一个提出招安想法的人是——武松。

同时,我们看梁山上排名前四十的好汉:

阮氏三兄弟实际上也是希望招安的,他们还没落草的时候就说:

打鱼一生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所以给个机会,三阮也愿意落草。

李逵只听宋江的,所以李逵反对招安的意见并不重要。

然后我们发现,梁山排名前40位的好汉,真正可能反对招安的,只有这么几个人:

1. 鲁智深——鲁智深逍遥惯了,无所谓招安与否。

2. 李逵。

3. 石秀。

4. 李俊、张横、张顺。

没了。解珍解宝兄弟是孙立一家的,当然也是希望招安的。

那么问题来了,梁山上能打的好汉基本是前四十名的,这些人里,反对招安的人也就不到15%。

换句话说,招安才是梁山上众望所归的事。

至于地煞星里,排名60位以后的基本没什么能力,以江湖上的泥腿子为主。


随便拉个五虎将打10个,问题不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凭什么说,大部分好汉不同意招安呢?实际上,大家都是希望回到朝廷怀抱的。

话说回来,大家不要觉得梁山上的大哥是可以为所欲为的。王伦逆了手下的意思,死了;

晁盖逆了手下的意思,不收杨雄、石秀——在元杂剧里,晁盖死于祝家庄。

所以,真是大家都反对的事情,招安根本搞不定。


酒骑风


首先对题主的问题做一个小小的修正,在逻辑文史姨看来,小说中八成以上的好汉都是同意招安的,而招安也是梁山的唯一出路,宋江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所以梁山才不幸被团灭了。

换做你是宋江,手下几百个弟兄都对招安很反感你却偏要和他们对着干,这才叫寒了兄弟们的心。我们发现归顺梁山的人有两个群体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那就是朝廷旧将与宋江的倾慕者们。朝廷旧将本来对自己的草寇身份就很介意,若有机会再在朝廷混个一官半职岂不是美滋滋,而宋江的倾慕者们不是山贼就是地方恶霸,你说他们不想过把当官的瘾?

在众多将领中,真正反对招安的也就只有公孙胜、鲁智深、武松、施恩、张青、孙二娘、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这几人了。李逵属于宋江的嫡系,虽然在天使到来时闹腾了一阵,但骨子里还是会服从宋江;林冲只想杀高俅,到也不反对招安与否(曹正严格意义上会跟林冲走而非二龙山)。这样一来,宋江只需要说服这几个不想招安的“刺头”就能顺利进行自己的大计了。

梁山招安不仅仅是要为朝廷效力,从大方面来讲也是为国家解忧,剿除外患。这一上升到国家层面,鲁智深、武松在道义的驱使下就必然要出工出力了,而施恩、孙二娘、张青本就是出家人的附属品,自然也会跟着他们去南征北战。至于晁盖的嫡系部队们,他们不愿意轻易脱离团体,也无奈的选择了接受招安。

再从梁山的发展角度来讲,一群矛盾满满身份不同的人能凑到一块着实不容易,长此以往守着一亩三分地并不利于团队成员凝聚(可以看看《残水浒》的戏份)。若要反攻朝廷,你可别逗了,真以为打败高俅和童贯的大军就无敌了,从最极端的角度来想,赵佶把各路人马调回来踏平梁山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有人会说宋江完全可以联合方腊一起干大事啊,其实这种想法不错,但实现起来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梁山只是占山为王,而方腊属于造反,俩家首领聚义的性质就不同,压根也就不会在一起共事。

所以,招安就是梁山团队唯一能选择的道路,只有这样一些绿林人士才能洗白。可惜,赵佶需要的是一个文工团,而不是一支军队…


对于梁山的前途而言,没有谁比公孙胜看得更清楚了。


逻辑文史游


水浒传也是个现实的小说。隐藏着各种社会现实,原著更加黑暗,而不能仅仅相信影视剧。

要先说明提问者的错误。不是多数梁山好汉反对招安,相反,多数梁山人都赞成招安。

强烈反对招安的仅仅有武松,林冲,鲁智深和裴宣四人罢了。因为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朝廷体制的黑暗,上层文官的腐朽。不肯跟随他们同流合污。

而相对来说,重情义的史进也许会跟随大哥鲁智深。

而李逵这个精神病患者,他反对招安还是为了让两个寨主当大小皇帝。而且作为宋江的忠实小弟,改变立场也没有什么不同。

还有弃权派。比如后来归隐的那几位。公孙胜修道,不管俗世。李俊和童家兄弟都有野心航海,不过碍于情面不能离开大哥宋江。燕青更是忠于主子卢俊义,助他功成名就后才离去的。这些人不能拒绝招安,只能偷偷离开。

除了这些人,剩下的都是要招安的。

朝廷武将讨伐梁山失利,不得已上梁山,当然期盼能回归朝廷。普通的良民百姓,当然也希望过安生日子。而那些流氓草寇,可以洗白当官,一定也特别支持啊。还有那些名门之后,更是不能丢祖宗的脸啊。

所以招安派占大多数,宋江的政策符合实际。

而宋江造反当皇帝一定会失败的。

先不说朝廷降将不会答应,死磕到底。梁山的格局就注定不会坐大。只会灭亡。

梁山没有政权,仅仅依山傍水对抗官兵。从不占据城池,只是劫掠州府。梁山没有政治家,只是抢劫客商为生。还有的所谓好汉是杀人放火甚至吃人的败类。

所以说,这样的梁山怎么可能长久,不能自己发展经济,抢劫客商百姓还失去民心。如果官府封山封水,梁山必死无疑。

综上所述,招安的确是梁山唯一出路。不过宋江对于招安太过于积极不敢冷静,以至于处处被奸臣算计,盲目出力又没有太多封赏。这才导致损失惨重。


乱神虎


对不起,我认为梁山大多数人是同意招安的,至少占三分二强。我们可以先看下梁山的派系:有元老派,宋江嫡系,登州系,二龙山系,朝庭降将系和一些散人,宋江嫡系主要有宋江,吴用,花荣,秦明,以及江州系的李俊,张横张顺,穆弘穆春,戴宗,李逵等;登州的有解珍解宝,孙立,顾大嫂等;二龙山主要人物鲁智深,杨志,武松等;朝庭降将有关胜,呼延灼,索超,徐宁等;元老派有公孙胜,三阮,刘唐,林冲,朱富等。还有一些小势力,卢俊义,燕青;石秀,杨雄,时迁等。

主降派有宋江嫡系,除开李逵是反对的,还有李俊,童威,童猛虽然不主张投降但也不公开反正。朝庭降将绝大部分是想回朝庭当官的,即使是杨志,林冲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大赦天下,而弄一官半职,封妻荫子。像卢俊义,徐宁,朱仝,李应,扈三娘,等人被骗或逼上的,算是跟梁山有血海深仇,根本就不是一条船上的人,还有神医安道全 ,圣手书生萧让,本来有一技之长 ,活得好好的,干嘛要做贼呢?

反对招安的人只有一小部分,鲁智深,武松,李逵,三阮,公孙胜,李俊童威童猛。但是只有鲁智深比较坚决,李逵只是宋江的走狗,他反对招安是希望宋江做皇帝,三阮和李俊他们也不是因为看清楚朝庭,而是习惯了自由,不想被束缚,公孙胜或许是想成一番大事业。剩下的小团队和散人是不入流的。


西粤老青年


在下红尘如镜,喜欢另类深度听水浒的客官们,还请关注哦,若是能够点赞评论转发一下就更好了,鞠躬感谢

这个问题问的有些欠妥,梁山绝不是大部分好汉不愿意招安,相反倒是大部分愿意的。

但是为什么会给提问的朋友,以及许多读者这种错误的印象呢?

其实很简单,梁山和职场一样,敢跳槽的总是少数,而且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接下来红尘君再说的详细一点。

第一,拒绝招安的,都是大才,其实不说的都是默许

宋江是一心一意的想要招安,做他梦想的中兴名臣,好名垂青史,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是在他屡次表达这个念头的时候,确实也有人很明确的反对过,都是谁呢?咱们一个个来看看。

林冲,五虎大将,不用说了,他和太尉高俅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武松,打虎英雄,步军两王者之一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步军两王者之一

李逵,只喜欢杀人吃肉喝酒赌钱的浑人,天生的强盗

其他,还有吗?

没有,像是王矮虎,李立,石勇,时迁这些人,其实都是巴不得招安,当官,洗白。

而这四个人,无一不是强者,就算不招安,这天下哪里还没有他们一口饭吃?

而剩下的一百多人,基本上都没有明确抗议过,这其实就是默认了,所以大部分人反对从何说起?

第二,职场亦如此

梁山其实就是一个职场的缩影,里面有董事长——宋江,有董事会——吴用,公孙胜,有核心元老——林冲,花荣,秦明等,还有下面的中层,底层,结构非常清晰,甚至超过如今中等规模的公司。

而向招安这种大事,就如同公司上市或者改组一样的大变动,必须要董事会通过才行,其实每次宋江提出大家都可以看到,吴用和公孙胜都是默不作声的,其实他们也未必赞成,但是他们都懂得,公司的决策只有董事长说了算,宋江看上去是在商量,其实只是通知大家,反对的人必然被清理出去。

而这里面也只有林冲武松鲁智深这些精英人物——就算放在整个行业内也都是佼佼者的人物,才敢提出反对意见,反正大不了他们就换一个地方好了,以他们的才能和业界声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结论

所以,《水浒》这种级别的巨著,绝不是简单的看个红火热闹就好的,其中蕴含的道理,就算拿到现在都是通用的。


红尘如镜


首先要纠正题主三个观点。

第一:宋朝虽富却不强。不知道题主是从何处得来的这个结论。宋朝虽然重文轻武,没有像明朝那样,货通万国,百邦朝贡。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强大的朝代。

若是宋朝弱小,怎能在西夏、辽国、吐蕃十八郡、大理之间生存,而且吐蕃十八郡与大理,还连年对宋朝进贡。西夏与辽国是结盟关系,但是童贯还敢忽视辽国的存在,领军三十万,去攻打西夏,后来还发兵辽国,双线开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宋朝的强盛所在。宋朝的弱,弱在了党派斗争上,几乎从赵匡胤以后,宋朝就没能走出党派斗争这一跳死路,最终南宋偏安一隅,还是有党派斗争。辛弃疾、苏轼、王安石,都是党派斗争中的一员。

第二:宋江振臂一呼,梁山有能力与大宋一拼,这更是一种妄断,兵力上,梁山全盛时期,人马不过三十万,但是宋朝有八十万禁军,还有厢军、乡兵、蕃兵,梁山占据的地方。地域上,梁山只是在一个山东,仗着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可是当时整个山东都在宋朝的统治之下。与宋朝版图比较起来,梁山占领的这点儿地方,不足宋朝江山十中之一。

第三: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梁山上不同意招安的有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武松,第二个是李逵,第三个是为了给武松出头的鲁智深,除此之外,水军头领也有一些人表示反对。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刻,预示着梁山享受招安,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鲁智深、武松、史进、清风山、二龙山、白虎山、黄门山,这些头领,都可以称之为江湖派别,在梁山上,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朝廷降将派,这一类人上梁山之前,就已经有了日后享受招安,去边关一刀一枪,搏得个封妻荫子的功名。这也是上了梁山后,杨志与武松鲁智深日渐疏远的原因所在。

在梁山上,朝廷降将派,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投降人员,占了梁山人马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这些人才是梁山上的多数派。这些人以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张清、徐宁为代表。

宋江要招安,并不是他想招安,而是大势裹挟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谁都知道当皇帝好,可是也要有强大的拥护者,倘若宋江真的不替天行道了,想自己做皇帝,估计朝廷降将派第一个不同意。

还是那句话,林冲曾对王伦说到,梁山,不是你一个人的梁山,梁山,从来都不是宋江一个人的梁山。


言有章

2018年11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