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水滸傳》中的宋江?

時代傻瓜李博士


中國古典小說蘊含著深刻的謀略,讀古典小說,可以從謀略文化的角度去仔細琢磨,《水滸傳》裡的宋江 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宋江是一個很能適應江湖的權謀高手,在體制外,一步步走上掌權之位,並在最後想轉換到體制內,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斷送了梁山眾好漢的前程。表面看,宋江是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算出色的基層小官吏,但他卻通過厲害的手段和奇妙的策略,漸漸地成了梁山泊這一體制外社會平臺的江湖老大,確實很有辦法。

宋江長相一般,又矮又黑,一點兒也不帥;他們家雖屬於大戶人家,但也只是一般的地主老財,並非名門望族;他的武功更是很一般,就武功而言,他在梁山上怕是屬於排在最後的幾位,他很少動手,唯一一次正式動手,殺的是他的老情人閻婆惜,一位煙花女子,而動手時他竟然還用上了解衣刀,可見武功很差,他的功夫恐怕是連李忠、周通都不打不過。宋江曾描述過自己:“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水滸傳》六十八回)

當然,宋江之所以能成功,也是有他的優勢的,首先,他家是地主,是地方財主,家裡有些錢讓他花,這使得他在基層社會很混得開,而且,他很有志向,捨得花錢,小說裡稱他“為人疏財仗義”,“端的是揮霍,視金如土”;小說還說:“江湖上的好漢投奔他,留他在莊上白吃白住,長時累月,他也好不嫌棄,終日陪伴,臨走的時候還給予資助”,“平時人人向他求財物也不推託。”所以,宋江的江湖綽號是“呼保義”“及時雨”。

其次,宋江是財主家出身,受過較好教育,是有文化的人,小說稱他“自幼曾攻經史”,所以,正是因為他“曾攻經史”,所以原先他一直想在體制內發展,升官是他年輕時的最大理想。宋江是頗有文采的,殺了閻婆惜之後,喝醉了題的反詩,寫得挺有氣魄的,另外,他有一次在街上,見有人玩“胡敲”遊戲,宋江隨口便佔了《胡敲》一首,並作詩一首,詩才還是有的;還有,當他的好兄弟劉唐戰死時,宋江竟是“作詩一首哭之”,看樣子,黑宋江是經常寫詩的,頗有些文化知識。宋江在一大群江湖好漢面前,雖不如吳用有才學,更沒有盧俊義有學識,但他也被誇為“刀筆敢欺蕭相國”,看來,他的筆桿子也是挺厲害的。

再次,宋江很會籠絡人心,他把籠絡人心的辦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幾乎所有能用的拉攏人的辦法他都用上了,而且用得非常好。宋江籠絡人的第一個的辦法是花錢,用錢來買人心,他借錢給黑旋風李逵去賭錢,還不用還;當武松要離開柴進山莊時,囊中羞澀,宋江便送給他十兩銀子,宋江一直是以“仗義疏財”打名號的;宋江籠絡人的第二個辦法是打“孝子”的名號,宋江與晁蓋相比,將孝道的妙招發揮的非常了不得,他綽號“孝義黑三郎”,處處表現和宣傳自己是“孝子”,比如,當花榮等要上梁山了,而他卻以要去看望他父親而盡孝道的名義沒有和花榮等一起上梁山;宋江一直在想辦法讓好漢們儘可能值得他是孝子,而且也勸好漢們要好好盡孝,他鼓勵李逵回家接老母上山,他在關鍵時候批准公孫勝下山等等,都是表現他非常重視孝道。宋江還利用自己對他父親的孝順來籠絡好漢們的心。宋江籠絡人的第三個辦法是大豎“義”字牌,眾所周知,江湖好漢是最講究“義”的,宋江深知好漢們的心理,他對江湖好漢一直是非常講義氣的,在好漢眼裡,宋公明是義薄雲天的大好漢。宋江的綽號“呼保義”,被江湖傳頌為是最仗義的大英雄。宋江總能找到各位好漢最需要關懷、安慰或幫助的地方,然後很有針對性地採取“關心”的方式去對待,從心裡去征服好漢,如此一來,對於極為講義氣的宋大哥,好漢們自然也是非常仗義的。

有了這些優勢,宋江在江湖上就能如魚得水了,眾好漢都拜倒在他前面,願意認他為“大哥”,而他也繼續用他的手段籠絡更多人,收服更多好漢,讓更多的江湖好漢聚集在他麾下,宋江也漸漸成了江湖老大。

宋江很有智謀,比如,宋江仗義私自放走了搶劫“生辰綱”的晁蓋等人,犯了通匪罪;宋江殺了閻婆惜,犯了殺人罪;宋江題反詩,犯了反朝廷罪,這可是不得了,如果被抓住了,是會被判死刑的,此時,宋江只有靠平時的“呼保義”的好名號,還有“仗義疏財”的義舉聲譽,他選擇了逃到柴進山莊,柴進山莊可不是一般的山莊,柴進是前朝皇族的後裔,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搶了柴家天下,他可能覺得愧疚了,特意賜給柴氏丹書鐵卷,享受至上特權,而柴進作為前朝皇族,享有特權,他財力雄厚,熱心助人,廣交豪傑,是當時山東一帶黑白通吃的顯赫社會人物。而宋江憑著“呼保義”的綽號,“及時雨”美譽,“仗義疏財”的好名聲,自然是很受喜好結交英豪的柴進的歡迎的,所以,宋江一進柴進山莊,便成了柴進的上等嘉賓。宋江進入山莊,便是轉危為安了,他很不客氣,在柴莊一住就是半年,在柴進山莊,宋江有諸多益處:

其一,宋江能規避被捕風險,當地官員是不敢進入柴大官人的山莊去抓人的,柴進有特權,且能對地方官員施加影響,地方官吏是不敢冒犯他的;其二,宋江在柴進山莊吃住免費,且被尊為上賓,很受主人柴進和山莊門客們的尊重,一個罪犯,能有如果好的待遇,宋江何樂而不為?其三,宋江可以藉助柴進山莊這一社交平臺,結識江湖好漢,充分利用自己高明的籠絡手段,讓江湖好漢聚集在他麾下,這是典型的“借力發揮”,這即是“柴進搭臺,宋江唱戲”。比如,打虎英雄武松,身份比較低,投靠柴莊之後,在莊裡是不被重視和尊重的,而宋江卻瞧準時機,對武松軟泡硬磨,又是敬酒又是送銀子,讓很有情義的武松對他感恩載德,最後與他拜成結義兄弟,宋江正是不斷通過籠絡手段將天下英雄納入麾下,以擴充自己的江湖勢力。

宋江當然不會滿足於一直在柴進山莊享受生活,享受尊貴,緊張氣氛稍微緩和之後,他便走出山莊,他去造訪他的學生孔明、孔亮,向清風寨靠近,逐步積累結交江湖英雄的必要技巧。宋江很注意歷練江湖,他心裡明白,他必須進一步掌握江湖的交際方法,諳熟江湖之道。此時,宋江的力量大不及於晁蓋,晁蓋身邊有一些人,特別有智多星吳用出謀劃策,有公孫勝送情報(比如之前送取生辰綱的路線圖),有劉唐、三阮的武力支持等,他們團結在晁蓋周圍,有了成功智取生辰綱的經驗,也有了初步的人才和財力方面的儲備,而宋江是一名在逃的罪犯,他只有一邊躲避官府的追捕,一邊借力發展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乘逃跑之機和他弟弟宋清,既是遊歷江湖,亦是在尋找可以聚吸的江湖力量。

這是很有啟示的:借力發揮是剛起步創業的很有用的方法,宋江非常聰明,他選擇了躲進柴進山莊,一舉多得,他以此為進入江湖的平臺,開始歷練江湖,這是非常好的起點,宋江的選擇值得點贊!當然,在柴進收留他時,他背地裡拉攏武松等,他在柴撞受柴進接濟,卻狡猾地利用柴進的資源,悄悄籠絡柴進的賓客,這樣做人是很不地道的。

另外一個例子也說明宋江很有辦法,他善於結交好漢,逐步聚集自己的力量。當宋江走向清風寨時,他收容天下好漢的目標已逐步明確。路過清風山時,宋江救了因上墳而被王英擄上山寨的清風寨正知寨劉高之妻,不料,劉高之妻恩將仇報,唆使其夫將宋江抓住拷打。花榮得知消息之後大怒,武力搶回宋江,以神箭威嚇山寨眾軍士,而劉高卻將事情告上青州,青州知府用毒計,表面上派都監黃信來做調解,而實際上,讓黃信乘機擒拿了花榮與宋江。江湖英雄講義氣,清風山好漢燕順、王英、鄭天壽等在路途中救下花榮與宋江,並擒殺知寨劉高。黃信逃回清風寨,搬來了青州兵馬總管秦明,兵圍清風山,花榮與秦明對陣,箭射秦明盔纓,之後,宋江、花榮用計收降秦明、黃信。在路上,花榮巧遇呂方、郭盛比武,花榮一箭射開了糾結一團的兩枝畫戟上的豹尾彩絛,呂方、郭盛折服,花榮乘機收服了兩人。

這一幫江湖好漢已經得罪了官府,此時很難在山寨待下去了,宋江建議花榮、秦明等上梁山去投靠晁蓋,眾英雄贊同,但是,宋江很狡猾,他感到他上山的時機尚不成熟,因為他領著這幫人上山,在勢力上尚不如晁蓋,他上山最多也只能是個跟班的,所以,他推說要回家看病危的父親,藉以巧妙脫身。這一幫好漢由花榮領著朝梁山走去,花榮是宋江的絕對親信,由他帶隊好漢們上山,這一支隊伍在山上,即便沒有宋江在,也仍屬於是宋江的人馬。花榮等順利上了梁山,剛進入山寨,花榮便箭射飛雁,讓山上眾好漢折服,為宋江爭足了面子。此時,宋江雖然沒有上梁山,但他已經巧妙地預先將自己的嫡系隊伍送上了梁山。

之後,宋江繼續收攏江湖好漢,在潯陽江聚眾時,宋江結識了戴宗、李逵、張順、張橫、李俊、穆弘、穆春等,這一支隊伍非常厲害,以後成了宋江班底的基本力量,除穆春能力較差之外,其他人後來都進了“天罡星”陣容,其中,李逵成了宋江的第一殺手;戴宗成了山寨最傑出的偵察員和快速傳遞信息的情報官;李俊、張順後來分別成為梁山水軍的第一、第三位頭領。宋江的嫡系隊伍,不斷在擴展,如果將花榮帶隊上山的人馬與潯陽江新收的人馬加在一起,宋江麾下人馬已勝於在梁山的晁蓋的部下了。

宋江的行動表明:創業之初,人力資源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嫡系力量,有了可以信任的創業團隊,事業才能成功,宋江利用各種機會聚集人才,這是很聰明的的方法,事業要成,需有真誠支持的團隊,單槍匹配自個兒幹是很難成大事的,長相平平武功平平官位平平的宋江,有一個巨大的優點,就是會團結人才,他能聚集一大幫人跟隨在他周圍,這一點,他是非常成功的,當然,他聚集力量如果真的是很早就想搶晁蓋的山寨寨主之位,那就很不道義了。

還有另一個例子,說明宋江善於從戰略上思考問題,他上梁山後當第二寨主,改變原來策略,開始搶大財收英才。原本,梁山實質上只是一個土匪窩,第一代天王王倫掌管梁山時,只是小打小鬧,不想出名,不想冒犯官府,甚至不想去惹地方上的豪強,所以,根據這一收斂低調的管理原則,王倫不肯收留柴進舉薦上山的林沖,雖有擔憂林沖奪他寨主之位的原因,但卻也是根據山寨的基本原則在執行決策,算不上大錯。況且,當時山寨確實財力所有不濟。晁蓋劫了生辰綱之後上山,一方面使梁山在財力上有所加強,不至於像王倫時代那麼捉襟見肘,另一方面,晁蓋成了第二代天王,比較大氣一些,出手也比較大方,但是,當山寨的人馬不斷增加之後,光是劫“生辰綱”而來的財物也是會用完的,為了保證不坐吃山空,晁蓋也屢屢派好漢下山搶劫,不過,主要仍是搶劫過路的客商和遊人,財物增加並不是很多,其增加財物的方式與王倫主政時代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後來,宋江上山了,人馬也增多了,山上的花費也更大,財力在逐步減弱。沒錢辦不了事,如果梁山不進行開源節流,怕是將來會沒有銀子花的。此時,宋江的勢力已經不弱,他雖居於晁蓋之下,但至少是居副寨主之位,而且,跟隨他的人馬多,他在山寨是有實權的。宋江心裡很清楚,繼續小打小鬧是沒有前途的,於是,他及時改變策略,想方設法拓展新的搶財進寶的途徑。宋江表面上是協助晁蓋管理財物,而實際上,他是有權力的,說話是能算數的,他開始改變策略了,他不再像王倫、晁蓋那樣,只是搶劫過往的客商了,而是盯著大財主,盯著地方官府了。這一回,宋江不僅要大財,而且還要收服英雄人才。宋江實施他新的“斂財”策略,不再找過往客商小打小鬧,而是專找富裕的大戶下手,於是開始打祝家莊等。

宋江能稱梁山泊老大,主要在於他有不一般的智謀,當然,最後他實行投降路線,敗在蔡京、高俅等“厚黑學”高手手裡,說明在原則問題上不夠聰明!




文城觀點


縱觀《水滸傳》宋江是貫穿全書的主角,沒有之一。可以說宋江就是貫穿整部書的靈魂和龍骨,大多重要內容都是圍繞他來鋪墊或展開的。正是由於宋江在《水滸傳》的重要性,所以關於他的批評也多,尤其是招安這一節是最受人詬病的敗筆。

但我認為,宋江這個人還是不錯的,比如仗義疏財,被江湖稱作“及時雨”,無論認識與否,一聽其名,便能“納頭便拜”,這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再就是有仁有義,忠孝雙全,被譽為“孝義黑三郎”。他有頭腦,有指揮能力,能用人,會用人,所以手下兄弟是“眾星捧月”願聽號令,衝鋒陷陣、各盡其才、心悅誠服。

就說招安這一節,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我覺得宋江是不願揹負草冠罵名,而寧願一刀一槍為國效力,以博得個“封妻萌子、耀祖光宗”的正統思想所致。

二是在三山齊聚梁山後,梁山己達數萬人馬,糧草補給將是不小的壓力,靠搶劫和向周邊州、郡借糧絕非長久之策也是難以維持的。

三是朝廷一旦解決了與北邊鄰國的問題,是不會充許梁山繼續作大的,一定會有一場血戰,而北宋軍力雖弱,但專門對付梁山的幾萬人馬還是綽綽有餘的。

三是梁山內部矛盾顯現,從天降神碑就看出排座次有矛盾,還有上山之前就存在的矛盾,如李逵與朱仝,楊志與七星集團等

四是宋江認為當時朝廷內外交困,危機重重,若能實現招安定受朝廷重用,所以不惜讓“浪子燕青”去走名妓“李師師”的門路,可見其招安心情的急迫。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四大奸臣用“借刀殺人”之計,將梁山好漢消磨殆盡,這就是所謂的“人算不如天算吧”。





三木C先生


宋公明是一個官吏出身的宋朝公民,他的一生就有一個坐官忠於朝廷的麗夢想,因為只有當了朝廷的官,才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但由於自己的不檢點,去嫖娼醉酒寫了反對現實社會的詩文被人舉報,打破了當官發財夢,為了躲避官方的嚴懲,不得已加入了造反的隊伍,但宋江雖然入了造反隊伍,一直是心在曹營心在漢,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為朝廷服務的夢想,殺害了很多兄弟,被朝廷詔了安,去打方蠟,方蠟照亮梁山,方蠟滅,梁山亡。


痴騎朽翁


說實話,這部《水滸傳》,從第一次看至今,看了有六遍。頭一回是六歲時從家裡翻出來看的,由於尚未上小學,甭說繁體字兒了,簡寫體都好多認不全呢,只能靠父母從小教我《毛主席詩詞》(小紅本兒、《毛主席語錄》裡附錄的)的底子連蒙帶猜地看了。

直到找著對象、結婚的前夜,我看了《水滸傳》的第六遍。咱們明人不做暗事兒,咱又不違紀違法,這種心態和盤托出也是無所無不所了!事實上,我看她的動力就在於,隨著從六歲小屁孩兒到結婚前,我身體裡的荷爾蒙,簡直都……而這本書裡的女生,無論是李師師、抑或潘金蓮兒、還是扈三娘,簡直描寫得曼妙無比!哪怕母大蟲顧大嫂或母夜叉孫二孃(無論母大蟲還是母夜叉,我都不認為是形容她們醜,而是指她們特膩害),都令我如痴如醉!

迴歸正題兒。雖然閱讀《水滸傳》的動機不純,但並不妨礙我有個逐步提高與認識的過程。這其中,當然包括對於宋江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對於呼保義宋公明字裡行間、細緻入微的描寫,這裡面暗藏著作者施耐庵本人的影子!

同樣也是個小書生,同樣也當過小吏,同樣也與上峰不合,同樣也抑鬱不得志,同樣也是遍地起義(元末起義)時期……大體相同的出身與背景,完全可以讓我們擦亮雙眼,通過宋江這個人物,看清作者一直以來的憂鬱、痛苦以及思想主張。

朝中奸臣林立,貪汙腐敗盛行,男盜女娼,民不聊生,清官不得志,忠義之士難以立足……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及時雨宋公明出現了。他樂善好施、仗義疏財,志向深遠卻藏而不露。

他雖正常戀,但卻不耽於女色,但凡有可能禍及他的所謂“凌雲志”,不惜以身試法、怒殺閻婆惜!表面上看,可以說他在保護梁山兄弟們,實則是在自保。

他雖有一腔豪氣,醉後直言“……他朝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但又有一種中國封建社會所特有的、小知識分子階層的那種對上的唯唯諾諾、戰戰兢兢、患得患失。

於是,在中國特有的中庸文化的背景下,豪情與媚上打了個對摺兒,演變成“替天行道”與“接受招安”的過程和結果。

在過程中,宋公明只看結果而不計手段。他只需要被救和洩憤,而不考慮無辜的黎民百姓被屠戮、身陷火海之中;他只需要良將賢才盡入彀中,哪兒管他們的名聲以及家眷的敗壞與分離?!他只需要大敗鎮壓部隊,而不趕盡殺絕……這所有的一切,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積攢籌碼,靜候朝廷招安。

等來了招安,滿心歡喜地長舒一口氣,以為終於可以報效朝廷了,然而卻被拿來充當炮灰、借刀殺人、殺敵一萬而自損八千……充分體現出他們這個階層的天真性與侷限性。

東征西討、手下患難與共的兄弟們接二連三受損,作者以代表性的幾個夢境,來描述了宋江的悲痛、憤怒與無奈。要說他這一切都是裝出來的,屬於假仁假義,不符合邏輯。因為這一切慘烈的後果,是他完全沒有預計到的。他只是一個野心家,而從來都不是一位戰略思想家!而這位野心家,他又不是那種如惡狼、似猛虎般的,視人命如草芥一樣,集理性、冷血與睿智為一體的“怪獸”。他僅僅只是一個有點兒理想、有點兒道德、有點兒文化、有點兒仗義的“及時雨”大哥哥而已。

總之,空有一腔報國之志,怎奈在某一片神奇的土壤裡,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那層隔閡,自始至終都在橫亙著。要麼,您接受現實,被同化;要麼,您選擇逃避現實,嘗試一下下世外桃源;怎麼著,也不能在土壤未有改良的前提下,既接受現實又試圖投機取巧而改變現實。它的那種慣性,力大無比,幾下就能給您打回原形!宋公明或者施耐庵先生心中的悲情,不僅他們那個年代有,以前就一直有,以後也從沒少。





清風徐徐6859


宋江是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他是作為皇派對立派系中的其中綠野派的頭目。宋江是隻反貪官不反皇的社會變態人物。他的愚忠,也最後導致他要與結義的生死兄弟同歸於盡。


李遠照0022


我感覺宋江是一個正常人,他是水滸傳書中唯一性格和行為接近現實的人物。

有些人說宋江是卑鄙小人,心狠手黑,但這是相比較於其他梁山好漢得出的結論。因為,梁山好漢大部分都是意氣用事,一夫之勇。只有宋江心思縝密,考慮周全,做事首先從利益出發。這裡的利益包括個人的利益,也包括別人的利益,這才是正常的人的思維方式。而那種魯莽衝動,為一點小事嫉惡如仇,打打殺殺甚至草菅人命的做法,並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傑。而梁山好漢中唯有宋江能夠顧全大局,並且能夠統攬大局,所以他才能夠統帥整個梁山軍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對宋江最大的詬病莫過於他後來接受朝廷招安,並且為朝廷討逆南征北戰,特別是在征討方臘的戰役中,使梁山兄弟折損大半。而且在後來得勝還朝以後,接受了朝廷的封賞,並且明知道受奸臣陷害,依然毒死了僅存的幾位兄弟,並且自己也飲毒身亡。宋江的這些做法,確實讓人覺得非常不爽。但是,宋江即使不是從自身的考慮,他也是沒有選擇的。自從招安那一天起,梁山軍的命運就不受自己控制,而是完全被四大奸臣玩弄於股掌之中,他們最後的覆滅也是註定的,而這個過程如何也沒有,也不是宋江能夠決定的。結果是註定的,過程又任人宰割,所以梁山好漢一生的悲劇也是註定的。而宋江通過努力,畢竟保持了梁山軍的名節,讓他們在招安以後,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沒有再次變成朝廷的反叛。

無論從個人品德還是到軍事政治方面,宋江都無愧於孝義黑三郎這個稱號。而他最後的悲慘結局也是令人唏噓。其實這也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註定的收場,大部分的農民起義都是以失敗告終,或者被招安,被分化瓦解。雖然說成王敗寇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成功者畢竟是少之又少。我們可以拿闖王李自成和宋江作比較,李闖王確實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佔領了北京。但是,他成功以後的所作所為,卻葬送了漢民族的大好江山,讓滿清人有乘虛而入。這中間的功過是非,只能留與後人評說。

讀者對宋江的非議,另一個原因就是關於天王晁蓋之死。很多人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認為宋江設計害死了晁蓋。實際上這只是現代人的一種猜想,我想小說作者本人也未必未必會有這種暗示。況且,晁蓋曾經多次要讓位於宋江,宋江沒有理由冒這種風險去暗殺晁蓋。因為凡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真的是宋江所為,總有一天會敗露出來而。所以我們就不要瞎猜了,既然欣賞梁山好漢,就像他們一樣,光明磊落,痛痛快快的大鬧一場。不求死的壯烈,只求悄然離去。無論是天罡星還是地煞星,他們都屬於宇宙,那樣的璀璨耀眼,來去無蹤。



用戶81012532970


綜觀《水滸》中的宋江,骨子裡就是一個“忠"字,這些在小說中被寫的淋漓盡致。

如在被髮配的途中,好漢們要給他打開枷鎖,他嚇得心驚肉跳,極力反對,口口聲聲說道“這是國家法度,萬萬使不得”!他忠心於朝庭,被逼上了梁山,坐了頭把交椅,也念念不忘"招安",不久便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最終達到了“招安”的目的,轉而“替天行道",去打另一支農民起義軍方臘,為朝庭盡"忠"去了,最後把108將折騰光了,宋江這條朝庭的走卒,也成了"招安"的祭品。


老林子28


通讀《水滸傳》,我認為宋江不是什麼及時雨,宋江身邊的一群所謂英雄人物,只不過是一群打著“替天行道”的幌子,幹著打家劫舍勾當的土匪,宋江是土匪頭子!

《水滸傳》從文學角度看,具有一定的歷史影響。但從政治思想內容來看,站在作者所處的封建社會,應有它的進步意義。但站在今天現代文明社會來看,特別在宣傳正能量,構建和諧社會、法制社會、文明社會的大背景來看,我覺得《水滸傳》的政治思想內容需要重新審視,宋江一夥的所作所為需要重新審視。下面我就《水滸傳》替天行道的主旨發表我的陋見,對宋江一夥的所作所為發表我的看法。

宋江一夥真的是替天行道了嗎?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得認真說說“替天行道”,他的“天”指什麼?他的“道”指什麼?他的“天”,小說很隱晦,沒有言明,在一般讀者看來,應該是天理,應該是公平,公正的道義,它的“道”在小說裡有信息顯示,就是江湖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對於這一點,老版電視劇《紅樓夢》的主題歌作了精準詮釋,就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闖九州”。《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們正是這樣做的,這對於我們今天的和諧社會、法制社會、文明社會是格格不入的。他們的“替天行道”應該是為天下的百姓主持公道、公理、公平、正義,但通讀全書,卻可看出,他們離這一宗旨相去甚遠,甚至是背道而馳!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現在從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宋江一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到底幹了些什麼樣的事?他們算得上是農民起義嗎?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宋江一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在晁蓋上梁山之前,就有一夥人已佔山為王了。這一夥人,先是錦衣秀士王倫、摸著天杜遷、著雲裡金剛宋萬,還有一個開酒店的旱地忽律朱貴,這是一夥什麼樣的人?還是用旱地忽律朱貴的話說:“山寨裡教小弟在此間開酒店為名,專一探聽過往客商經過,但有財帛者便去山寨裡報知,但是孤單客人到此,無財帛的,放他過去,有財帛的,來到這裡,輕則蒙汗藥麻翻,重則登時結果,將精肉片為臊子,肥肉煎油點燈”。由此可知,這是一夥殺人越貨的強盜。後來,林沖帶著柴進的手書投奔梁山,王倫提出的條件,“把一個‘投名狀’來”。所謂“投名狀”就是要先殺一個人才能入夥,由此證實這是一夥名副其實的殺人趙貨的強盜。

晁蓋、吳用等七人是第二拔上梁山的人。這七人分別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本來還有一個白勝提前被官方抓走了!

晁蓋是什麼樣的人呢?公開身份是東溪村保正(相當於今天的村長),據《水滸傳》介紹:“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賫助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根據此段文字和以後的所作所為,用今天的話說,應是一個具有黑社會性質團伙的頭目,晁蓋與鄆城縣的政法系統幹部有很好的關係,如押司宋江、都頭朱仝、雷橫等,他們這一夥是怎樣走到一起的,用一個字概括就是“財”。具體地說就是搶劫梁中書送給他老丈人蔡京的“生辰綱”,他們為什麼要搶劫“生辰綱”呢?用吳用的話說就是“聚幾個好漢,向山凹僻靜去處,取此一套不義之財,大家圖個一世快活。”

吳用是個讀書人,但無能力考取功名,淪落為找幾個學生教他們識字,以此謀生。

阮氏三雄是梁山泊邊上的漁民,以打魚為生,貪酒好賭,更貪圖富貴,早已羨慕王倫一夥落草為寇的“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的山賊生活了!

劉唐是個潑皮無賴,這從他的所作所為中可以看出,晁蓋為了救劉唐,給了一些金銀雷橫,他躲過晁蓋,追上雷橫,討要晁蓋給予雷橫的銀子。

公孫勝是個不在五行之中的道人,卻還是沒脫淨凡塵,到晁蓋這裡來,就是為搶劫生辰綱。

宋江是繼晁蓋死亡之後的當家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江湖上名聲很大,呼作“及時雨”。“晁蓋”等能逃上梁山,就是宋江提前透露的信息。他一心只為搏得個功名以光宗耀祖,但命運多舛,先是殺死了老婆吃了官司,躲到柴進那裡,後來發配江州,又在尋陽樓上吟反詩,被黃文炳告發,最後不得不落草梁山為寇。

梁山有108名好漢,不能一一述說,現在以宋江逃亡為線索,以宋江在逃亡過程中接觸的好漢為例作說明,讓我們以此窺豹,看看宋江一夥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夥?

宋江逃亡的第一站是橫海郡柴進處。這柴進是後周柴世宗的嫡長孫,趙世祖趙匡胤搶了他家的江山,於是下了一號聖旨,讓趙氏子孫世代皇帝都應特別優待柴家子孫,所以,當柴進得知宋江因殺了閻婆惜逃難到此時,便漫不驚心地說:“兄長放心,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錢物,柴進也敢藏在家裡。”聯繫柴進前後所接納的人,可套用今天的話說,他是黑社會勢力的一張保護傘。

武松是宋江在此認識的第一個江湖英雄人物。

武松大家都以為是景陽岡上的打虎英雄,如果他單只是這樣一個故事,那真是令後代尊敬,但打虎之前的武松與打虎之後的武松是令人失望的。

先說打虎之前的武松。

武松在柴進處是不受歡迎的。《水滸傳》裡有這樣一段話:“原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款待。次後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照顧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裡莊客,沒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武松是在家裡打死了人逃到柴進這裡躲難的,後來聽說那人沒死,時間一長,這件事就過去了,武松辭別宋江、柴進回家。

武松本是清河縣人,在景陽岡上打死了老虎,陽穀縣令認為武松是個英雄,便將其留在了陽穀縣做了都頭。後來,他的哥哥武大郎因娶了潘金蓮的緣故也搬到了陽穀縣,在街上碰到了武松,兄弟倆有一段對話可以看出武松的為人

武大道:“‘二哥,你去了許多時,如何不寄封書來與我?我又怨你,又想你。’武松道:‘哥哥如何是怨我,想我?’武大道:‘我怨你時,當初你在清河縣裡,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時常吃官司,叫我要隨衙聽侯,不曾有一個月淨辦,常教我受苦,這個便是怨你處。想你時,我近來娶得一個老小,清河縣人,不怯氣都來相欺負,沒人做主。你在家裡,誰敢來放個屁?我如今在那裡不得安身,只得搬來這賃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處。’”這是打虎之前的武松,應該是個集市上的混混,打架鬥毆是常事,而且有人怕他。

打虎之後的武松,當武松得知哥哥武大被潘金蓮、西門慶害死後,他殺死了這一對男女,吃官司被髮配到孟州,途經十字坡,又引出了兩個人物,這就是十字坡開餐館的張青、被稱做“菜園子”,其老婆孫二孃,被人稱為“母夜叉”。張青原本就是個殺人犯,“因為一些小事性起,把光明寺僧行殺了,放把火燒為平地。後來也沒對頭,官司也不來問,小人只在大樹坡下剪徑。”現在這對夫婦在此名曰開店,實則是殺人越貨。“只得依舊來此間蓋些草屋,賣酒為生。實是隻等客商過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了便死,將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武松差一點也被麻翻了,這張青、孫二孃後來也入夥了梁山泊。

武松到了孟州,遇上牢房管營施恩,施恩為了賺外快,在快活林開酒店,生意很好,被張團練搶了去。施恩是牢房裡警察,人家張團練部隊幹部,實力更大。張團練派惡勢力頭子蔣門神經營,施恩沒辦法。武松發配到孟州,正是施恩管轄,於是買獲了武松。武松來到快活嶺,將蔣門神痛打了一頓,收回了快活嶺的酒店,由此可以看出施恩也不是個好法警,後來施恩也入夥了梁山。

蔣門神是替張團練開店,張團練又買通了施恩的上級張都監。張都監用計誣陷武松,想害死武松,被武松識破,武松殺了兩個公人,並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共四人。後趕到張都監家裡,殺死了張都監、蔣門神及張團練,還有家中其他傭人。逃出來後,在一個小古廟裡又被張青手下的人縛住了,差一點變成了人肉饅頭。縛住武松的四人也是賭博輸了錢,想找點行貨賺點錢。因為張青交代要活的,所以這四個人只是縛住了武松,才沒有要武松的命。

武松無路可去,菜園子張青建議武松到二龍山去投靠花和尚魯智深,途中又遇到了宋江。

宋江在柴進家住了半年,因中間有人打點,官司追得不緊,孔太公將宋江接到自己莊上來住。孔太公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孔亮,一個叫孔明。武松從張青那裡出來奔二華山,經白虎山莊,在酒店裡喝酒與孔明兄弟倆動起手來,動手打傷了孔亮,喝得大醉掉到小溪裡去了,後來被孔家兄弟抓住帶回孔家莊,由此又見到宋江,躲過一劫。後來孔家遭變故,兄弟倆躲到白虎山上打劫,後也入夥梁山泊。武松為什麼要與孔亮動手呢?其原因是武松進酒店要吃肉,店家說沒有肉,只有酒,後來孔亮進店,店家卻托出一對熟雞和一大盤精肉,於是武松氣憤,要動手打店主。店主告訴武松,這是人家自己帶來的,只是店裡為之代加工,武松也不依不饒,於是打翻了店主,打跑了孔亮,並獨自一人吃完了孔亮還來不及吃喝的酒肉。

宋江離開白虎山,前往清風寨花榮處,途經清風山被燕順一夥抓到了山上。清風山有三個大王,一是燕順,綽號“錦毛虎”;一是王英,綽號“矮腳虎”;一是鄭天壽,綽號“白麵郎君”。燕順原是羊馬販子,虧本了,便流落在綠林叢內打劫。王英原是車家出身,為因半路里見財起意,就勢劫了客人,事發到官,越獄走了,上清風山,和燕順佔住此山打家劫舍。鄭天壽自小好習槍棒,流落江湖,後來入夥燕順,這一夥人後來也入夥梁山。

當燕順得知抓上山的是宋江後,連忙賠禮並邀請其入夥,宋江不依,並告知到清風寨拜訪寨主花榮。

宋江在花榮處由於各種原因認識了黃信、秦明。秦明的故事後面再說。花榮、黃信、秦明都是朝廷軍隊幹部。

後來宋江被髮配江州,途經揭陽,遇到揭陽三霸。揭陽嶺上嶺下一霸是“混江龍”李俊和“催命判官”李立。揭陽鎮上是穆弘,綽號“沒遮攔”, 穆春綽號“小遮攔”。潯陽江邊是張橫與張順兄弟倆。張橫綽號“船火兒”,張順綽號“浪裡白條”。宋江途經揭陽嚐到了揭陽三霸的厲害。

先是在揭陽嶺上被李立麻翻了,差一點做成了人肉饅頭。後是在揭陽鎮上,因見“病大蟲”薛永耍槍賣狗皮膏藥,見其可憐,施捨了其五兩白銀,後被穆弘、穆春兄弟倆追殺。後黑燈瞎火逃到張橫船上,差一點被張橫丟到潯陽江裡餵魚。

來到江洲牢房,遇見戴宗。戴宗是吳用推薦的朋友,在不明就裡之前,戴宗同樣向宋江勒索。宋江不行賄,戴宗威脅說:“你這賊配軍,是我手裡行貨,輕咳一聲便是罪過。”並說“你說不該死,我要結果你也不難,只似打殺一個蒼蠅!”這就是江州牢房裡的戴宗戴節級。

後來戴宗又介紹宋江認識了李逵,李逵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在家鄉打死了人,逃走出來,流落在江州,在入夥梁山之前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聽聽其兄弟長李達的話就知道了。李逵投奔梁山後,回家迎接老母來梁山過快樂日子,遇見兄長李達。李達說了這樣一番話“娘啊!休信他放屁。當初他打殺了人,教我披枷戴鎖,受了萬千的苦。如今又聽得他和梁山泊賊人通同,劫了法場,鬧了江州,現在梁山泊做了強盜。”這就是李達對李逵的評價。李逵真可謂是個吃人肉的惡魔。在江州時,捉了黃文炳,從黃文炳身上割下一塊塊活肉拿到火上烤熟後下酒,吃完肉後又將其心肝取出,做醒酒湯,回老家時,在李鬼家裡,將李鬼身上的肉割下來下酒。這就是宋江一路走來所結識的江湖好漢。

下面再對梁山泊的人做些簡單敘述。

梁山泊上108將大概分兩撥,以上是一撥,是流落江湖的惡人,所謂江湖好漢,其實都是殺人越貨的強盜。如朱貴、張青、孫二孃、李立等。以開酒店為名,行殺人越貨之實。如燕順、魯智深、孔亮之流,都是佔山為王,攔路搶劫。如李俊、張順之流,利用江河湖汊實施搶劫。如穆弘、穆春之流都是地方黑惡勢力,為害鄉鄰。另外一撥,用宋江的話說就是“一大半都是朝廷軍官”,這些人上梁山是迫於無奈,借梁山鬧事,抬高身價,以便朝廷招安,以圖封個一官半職。

所以,這樣一夥人,他們會替天行道,會為天下百姓聲張天理、天道,為百姓維護正義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的所作所為證明了他們沒有替天行道!

那麼他們這樣一夥人到底幹了些什麼事呢?概括起來為四個方面。

其一,是攔路搶劫,殺人越貨,這在上面已作了介紹。

其二,是打家劫舍。

打家劫舍,《水滸傳》舉了兩件事,一是三打祝家莊,二是兩打曾頭市。

這裡只說三打祝家莊。人家祝家莊,雖然很富,但卻也沒有什麼劣跡,只是因為“鼓上蚤”時遷偷了人家祝家莊的雞,被抓了,楊雄、石秀還放了一把火,企圖將祝家莊燒掉,後來又央求李應,綽號“撲天雕”出面,要祝家人放人,祝家莊不放人,誓言依法辦事,交給政府處理。於是楊雄、石秀來到梁山泊搬兵,晁蓋不但不出兵,要處死楊雄與石秀兩人,認為這兩人打家劫舍、偷雞摸狗,在江湖上壞了梁山泊的名聲,這樣講,還可以看出晁天王有一點正氣。可宋江不這麼認為,宋江對晁蓋說:“哥哥且息怒,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去拿那廝,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非是我們生事怕他,其實那廝無禮。”從宋江的話可以看出,是藉機打家劫舍,以此搶得三五年的糧食。然後是血洗祝家莊,得糧五十萬石。

其三,是“逼良為娼”。

大家都說“逼上梁山”。真正被官府逼上梁山的只有林沖一人,林沖是高俅那廝逼上梁山的。其他的人要麼是犯上人命官司,被逼上梁山的,如宋江。有的是攔路搶劫躲上梁山快活的,如晁蓋一夥。有的本身就是山大王,如李忠、周忠一夥,佔據桃花山。魯智深、楊志、武松佔據二龍山。孔明、孔亮一夥佔據白虎山。史進一夥佔據少華山。有的是投降梁山,“勉從虎穴暫棲身”等待朝廷招安的朝廷軍官,如呼延豹、關勝等,但還有一部分人是宋江這夥人逼上梁山的,他們本想本分生活,做個良民,由於梁山泊的需要,被“逼良從娼”,如秦明、朱仝、盧俊義、安道全等。

秦明帶軍隊征剿清風寨,宋江為了逼秦明歸降,命人扮成秦民,偷襲青州。“原來舊有數百人家,卻被火燒做白地,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秦明一家老小也被結果了,這就是宋江的“替天行道”,為了逼秦明上梁山,不惜屠城。

朱仝也只想做個守法的良民,為了義氣放了雷橫,甘願吃官司,到牢獄裡服刑,也不上梁山。梁山一夥,為了逼朱仝上梁山,讓李逵殺死了四歲的幼兒,手段之殘忍令現代人無法想象。

盧俊義也是宋江一夥逼上梁山的。為了逼盧俊義上山,不惜毀壞盧俊義的家庭,不惜血洗大名府(北京城),連他們的同夥蔡福都於心不忍,請求盧俊義說:“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殘害。”宋江一夥走後,官軍進城清點損失,“入城來看覷老小時,十損八九,眾皆號哭不已”。“抄寫民間被殺死者五千餘人,中傷者不計其數。”為了一個盧俊義,使北京城生靈塗炭,哀鴻遍野。

安道全,是個有名的醫生,為了給宋江治病,派張順去請安道全。安道全本來答應張順,上梁山替宋江看病,只是臨走之前,有些事要處理,行動有點拖拉。張順為此動刀斧殺了人,便用死人的血在粉牆上寫下一串字:“殺人者,我安道全也……”由此逼迫安道全丟了魂似的逃上了梁山。

其四,是“替天行道”。

宋江一夥“替天行道”,他的“天”,不是天理、道義、天下百姓,而是“趙宋王朝”,他們被朝廷招安後,便替“天”征剿方臘等農民起義軍了。

現在回答第三個問題,宋江一夥能算農民起義嗎?

其一,從他們一夥的身份來看,他們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農民,從這點看,他們的主體身份不符合,不能算農民起義。

其二,從他們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做的是殺人越貨、打家劫舍的勾當,所以也算不得農民起義。

其三,與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相比,也算不得農民起義。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是被官府逼得無法生存,被迫鋌而走險。他們打擊的主要對象是反動統治者,他們打出的旗號是“均貧富”,是“要吃糧,找闖王”。而宋江一夥自稱“替天行道”,實際上借農民起義之名,在地方上行打家劫舍之實,在地方上把事情鬧大,最後逼迫朝廷招安,求得封妻廕子的功名。通過兩相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宋江一夥也算不得是農民起義。

由此,在我看來,在建設和諧社會,宣傳正能量,實現中國夢的今天,我們應該審慎對待《水滸傳》,更應該審慎評價宋江以及宋江身邊的那一夥所謂英雄好漢。


山野老人


出身封建地主家庭,自幼曾功經史,接受過儒家正統忠孝思想的教育,又長期躋身公門,作得一個刀筆小吏的押司,應深知朝廷吏治的腐敗,瞭解下層百姓的疾苦。更兼精明強幹,深通權謀之術。專好仗義疏財,扶危濟困,結納江湖好漢,混得多種綽號,“孝義黑三郎”,"呼保義","及時雨”。在當時的江湖之上,那可是響響噹噹,如雷激耳,令人慕名膜拜的人物。

如若說其是個偽君子,黑心權謀家,從書中去看也多失偏頗,實乃並非如此。傳言晁蓋,私通梁山也當是義字當頭,並非早就謀剗梁山首領之位。從書中去看梁山是他在思想的骨子裡最不想去地方,與賊寇為伍也是違揹他的意願的。

即使在性命不保的時候,被救上梁山,也是他的的無奈之舉,這種無奈在身為梁山首領之後,表現的更加突出。從早招安,盼招安,託門路招安,低三下四善待高俅等人便可看出。為梁山的難兄難弟,尋得一條好的歸宿,便成了他半生仔仔以求的事業追求。

從其思想的骨子的出發點去看,洗卻賊盜惡名,效命官家,封妻廕子,加官進爵,千秋留名。不能不說是好的想法和願望。只是急則不能洞明政治形勢,奸忠豈能並立。這一點同為讀書人的吳用道使看的明白,慫恿宋江降遼,便使對梁山眾兄弟的最後歸宿深表擔憂。

然而書中並不為宋江及眾位梁山好漢的悲慘結局,草草收場而有所惋惜,確覺得那是萬萬值得的。他們的死換來官家朝庭的垂青,欶封建廟,歲歲朝參,百代祭享,至今古蹟猶存,實可謂永垂不朽!

冥心靜想,宋江是讀書人,施老先生也是讀書人。作為讀書人忠君愛國,乃正統大道,也讀書人心中之操守,寧為玉碎,豈為瓦全,古往今來,應有不少。宋江這一人物實乃施老先生思想精神之載體也!


淨心修道


宋江這個人物,好在重情重義,但是確有個人的私心,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宋江在梁山眾好漢仁慈仁義之心下,座上梁山頭把座,然而平判江南後,回京招安,為了政治目底,確落個不忠罵名,最後被奸黨所害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