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經濟最富強的朝代是哪個?

洋哥的傳說


提到宋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軍事上的孱弱,自打建國開始就相繼被遼、西夏、金、蒙古欺負。兩度亡國,要不是宋徽宗僅存的兒子趙構逃到了南方,建立起流亡的南宋政權。大宋王朝早就消失在歷史的浪潮當中。

雖然兩宋軍事孱弱,並且沒有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傳統的燕雲十六州未被收復)。但是這並不影響兩宋在另一個領域的偉大,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統治過程當中,要論經濟繁榮程度,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比得上兩宋。

宋朝繁榮的經濟主要體現在它的發達的商品經濟、繁榮的市鎮、人均GDP以及超過其他時代的市民階層。

兩宋擁有如此發達的商品經濟首先要歸功於坊市合一的新式城市的出現。兩宋時期在唐朝“坊市制”的基礎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造出了商店與作坊臨街而立這樣坊市合體的新式城市。首都開封城更是呈現出“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所謂花陣酒池,香山藥海。別有幽坊小巷,燕館歌樓,舉以萬數”的盛況。這樣坊市合一的新式城市一步一步地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在《清明上河圖》跟一些兩宋典籍裡面不難發現宋朝人對商品的需求無論是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比前朝有了跨越式的增長。酒肆茶樓、梨園青樓四處林立,絲綢、茶葉、書籍等奢侈品消費需求旺盛。發達的商品經濟也推動了古代休閒文化產業的發展,現代意義上的“服務業”在兩宋時期發揮到了極致。青樓裡紅粉們的鶯歌曼舞,酒肆中騷客們的文采風流無不是兩宋時期休閒文化產業發展的體現。

貨幣供給是反映一個國家流通領域商品價值量的重要指標,在北宋中期以後平均每年的鑄幣量就要超過唐朝幾十年鑄幣量的總和。可以想象當時以交換為目的,輸入到流通領域的商品數量是何等的驚人。

繁榮的市鎮,是兩宋繁榮經濟的產物。到了北宋熙寧年間全國有市鎮近2 000個,不同於以往朝代,這2000多個市鎮不再是僅僅政治中心的職能,更多的是發揮商業中心的職能。在這些繁榮的市鎮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北宋的都城開封。繁榮的開封府,在鼎盛時期人口達 150多萬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城。北宋時期的孟元老就在《東京夢華錄》用“市井最盛”、“不可駐足”等詞來形容東京的城市景象。

在繁榮的經濟背後是遙遙領先的人均GDP在做支撐。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採用購買力平價法,以1990年1美元的購買力為基數,將上千年來,歐洲與中國的人均 GDP,一律折算成 1990 年的美元,從而描繪出經濟發展史的軌跡。根據他的計算,宋朝建立之初人均GDP為450美元,到了宋朝末年為人均GDP為600美元,而同一時期的歐洲人均GDP才422美元。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噹噹一個北宋的國民生產總值就有“康乾盛世”的兩倍之多(要知道整個北宋166年只比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過多了34年)。後世評價北宋都城汴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集市“通宵買賣,交曉不絕”。就連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博士都感嘆道:“談到 11 世紀,我們猶如來到最偉大的時期”。

當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產生市民階層,在封建王朝的其他時期,因為“重農抑商”導致中國的市民階層一直沒發展起來。但是兩宋就恰恰相反,因為商業流動性大,導致市民階層激增,宋太宗為了解決市民階層戶籍混亂問題曾多次下詔整理戶籍,卻因為數量太大而統計緩慢。到了北宋崇寧時東京開封約有 13 萬多戶,總人口當在 150萬左右。全國範圍的市民階層人數更多,按照統計,當時全國大約共有坊郭戶 98 萬戶,人口約500 萬之眾。現在學者詹子慶在其編撰的《中國古代史參考資料》提出了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的觀點,並且指出了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

繁榮的經濟是兩宋的驕傲,但這並不能掩蓋他孱弱的軍事實力的事實。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繁榮的經濟最終都變成了侵略者的嫁衣。


煮酒君


宋朝經濟最牛!

在很多人眼裡,兩宋是一個很文弱的朝代,似乎只有漢唐才是值得炫耀的盛世。在這裡很多人忽略了,宋朝在經濟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在這點上,中國其他朝代望塵莫及。

尋常百姓買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句,讓我們知道,在唐朝的時候,北方人吃上一顆荔枝,是極為奢侈的一件事。但你可能不會想到,到了宋朝,對於生活在東京汴梁的人們來說,荔枝也只是較為貴一些的水果而已,普通老百姓都是吃得起的。北宋文學家蔡襄在其所著的《荔枝譜》中提到:

(荔枝)初著花時,商人計林斷之以立券。若后豐寡,商人知之,不計美惡,悉為紅鹽者,水浮陸轉以入京師,外至北戎、西夏;其東南舟行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屬,莫不愛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販益廣,而鄉人種益多,一歲之出,不知幾千萬個億,而鄉人得飫食者蓋鮮矣,以其斷林鬻之也。

從文中我們可以發現商業化高度發展帶來的便利,商人們在荔枝剛剛開花時就先預付定金,簽訂合同的方式買斷了所屬果園的荔枝,等到你設置成熟,無論荔枝產量和質量如何,都由商家自行處理。這樣果農避免了種植風險,可以放心大膽的擴大生產。同時,由於自由市場充分競爭的關係,遠在東京汴梁的百姓,也能夠通過水陸兩路運輸,以最實惠的價格買到新鮮的荔枝。

這種與種植戶簽訂的預先購買合約,相當接近於今日所謂的“遠期合同”。包買商的出現和發展,可以看作商業資本正在向產業資本轉化的雛形,試想一下,如果這些“遠期合同”進一步發展形成標準化合約,實現“認券不認人”,並且可以自由交易,那麼,所謂的期貨市場就誕生了。只可惜元朝之後這種行為近乎絕跡。

農業賦稅比重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因此農業稅在大多數朝代都是中央財政的主要收入。如我們熟悉的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的稅收為5230萬貫,這其中商業稅為200萬左右,剩餘均為農業賦稅,比例高達90%以上。到了宋代的財政歲入是多少呢?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在他登基後的第二年,也就是治平二年(1065),宋朝的稅收收入約是11600萬貫。這已經是唐代最高稅收收入一倍多了,其中商稅約為6000萬貫以上,比達到50%以上。

到了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時期(堅定支持王安石變法的那位皇帝),農業稅的比重進一步降低,已經不足30%。等到了南宋,非農業稅已經接近85%,此時曾經是國家稅收主要來源的農業稅,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了。在宋末元初時期的史學家馬端臨所著的《文獻通考》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

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稅

商業稅收成為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這在中國曆代王朝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從側面反映了宋朝經濟之發達。只是可惜到了明朝時期,猶豫朱元璋的窮人思維,大力打壓工商業,國家的稅收不但總額不如宋代,而且農業稅又再次恢復了統治地位,朱元璋的初心或許是為了保護農民,但最終卻害苦了明朝百姓,等到了崇禎末年,國家缺錢,就只能一次次的加重農業稅,最後釀成了亡國慘劇。

雖然沒有像網上許多文章寫那樣,直接對比GDP,但以上兩點卻是宋朝經濟強大的側面體現,歷朝歷代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讓人不得不感慨宋朝經濟最牛!


註釋1:宋真宗趙恆,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時間:997年-1022年。趙恆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侄子,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他的第六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前一陣熱播的電視劇《知否》中的老皇帝,他的原型就死這這位宋仁宗。


瓦爾登的船伕


經濟最富強的是宋。

別看宋朝low,被打得不要不要的。如靖康之恥。宋朝弱是弱在軍隊,當然這是和金相比。其根本原因還在於腐朽的朝堂。這裡就不多聊這個話題了。

再說說宋富,它為什麼富,有何依據?我們可以通過這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宋朝的富有並不是它一朝的功勞。繼承繁榮的隋唐遺產是它的基礎,也就是說宋是個“富二代”。

再者,宋朝的瓷器,茶葉品質達到了空前的水準。通過出口這些產品使其逐漸富了起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經濟學方面的效應。隨著宋朝人越來越有錢了,生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人有了錢,會幹什麼?花唄!吃喝玩樂,騎射嫖賭。每一樣都帶動了一種行業,甚至是產業鏈啊。這就使得市場經濟越來越好,消費帶動生產,生產提供崗位,又進一步提升大宋人的生活水平。這是一個相互推動的結果。

最後,依據。不多說,請看清明上河圖。

也正是因此,大家生活好了,多了玩樂,少了危機,才使得它這麼脆弱。


有篇歷史


宋朝。年年給遼、金、蒙古納貢,負擔著沉重的外債包袱,小老百姓日子還能過的有滋有味。


難得浮生閒半日


最富強的是明朝,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明朝這種對外輸出絲織品,茶葉,瓷器然後對內無需進口的國家成為了擁有銀泵和白銀黑洞稱呼的國家,意思即為專門賺取貴金屬貨幣,只進不出的國家,西班牙人從美洲開採的貴金屬白銀和黃金以及日本石見銀山的開發導致大量的白銀流入了中國,所以明朝是最富裕的國家。


用戶62960809607


縱觀中國封建王朝從秦皇漢武到清末,各朝都有各自的治國之道!各朝經濟實力強盛的數唐宋!而經濟達到頂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r

宋朝人均GDP達2280美元,整個宋朝佔世界的GDP的65%,而北宋則佔80%,南宋50%,是中國歷史最富有的朝代。


歷史研討課


宋朝雖然是半壁江山,但它經濟富庶比之前的那個朝代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勇往值錢


應該是宋代把。


瓷緣堂88


我覺得應該是隋,煬帝的支出就知道國家的經濟實力有多強


風大豬也能飛


宋富但不強,富強之稱還是唐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