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哪些區別?

brooklyn2018


一字王全稱是一字並肩王,這是王爵的最高封爵,意思是可以跟國王平起平坐(並肩),也就是說不把他當成部下,而是盟友。這個制度起源於周朝,當時的皇帝二字還沒有出來,王就是最高的統治者。比如周王封楚王為王,這楚國可沒有被併入周朝統治範圍,僅僅只是稱臣納貢,二者是平級關係,周王封楚王這種就是一字並肩王。而同期的秦齊晉國君都不是王爵(比如齊桓公晉文公等),他們只是侯爵或者公爵,是低王一等的。

戰國時期,魏國強大後開始學楚國的方式,讓周王封自己為王,這種實際上也是一字並肩王,後來的齊秦燕趙也都是自封的,或者其他幾個戰國互相承認的,並不是出自周王本意,這幾個國家稱王后雖然還是奉周為宗主國,但是統治權限則完全不受周朝控制了。

二字王就不同了,二字王起源於漢朝。由於皇帝已經出現了(秦始皇以後),這時候的王爵已經不再是最高統治者了,所以皇帝很慷慨的就把王爵冊封出去。這時候才會開始有所謂的各種王。

所以可以這麼理解,從二者起源上看,一字王是自封的,二字王是皇帝冊封的。但是在有皇帝時代,一字王跟二字王沒什麼分別,並肩王也不再值錢,反正都得低皇帝一等。


優己


王,最初始於商周,最初是商王、周天子的專屬。楚武王自尊為王之後,王的含金量開始逐漸下降。戰國時期,列強紛紛稱王。自此,王開始成批量出現。這個時候的王,通常都是冠以國號,如秦王、楚王、齊王等等。秦始皇一統天下稱皇帝之後,因為秦王朝沒有繼續實行分封制。於是,王消失了。直到項羽滅秦之後大封各路諸侯,王爵才再次出現。漢繼承了西楚霸王的分封制,王爵正式成為常設。漢初,劉邦剿滅異姓諸侯王之後,刑白馬盟天下:“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此後,除少量權臣、功臣之外,王爵成為了皇族宗室的專有爵位。



漢王朝的諸侯王並沒有所謂一字王、二字王之分,由於漢王朝的王爵是實封,所有諸侯王都有實際對應的封地。因此,漢朝的王爵皆以封地為號,封地在齊地則為齊王,封地在淮南則為淮南王。這時候,一字的齊和二字的淮南是沒有高低區別的,也就是無論一字王還是二字王,地位相當。



西晉時期,王爵開始氾濫。於是,王爵被重新定位,劃分為親王、郡王兩個等級。通常親王用一字為號,郡王二字,所謂一字王、二字王的區別開始出現。但是,這種區分也並不十分嚴格,一字郡王也事實存在一些,初唐時期的著名軍閥羅藝就曾經被封為燕郡王。同時,一字的親王同樣存在尊貴與一般之分,通常以秦、晉、齊、楚等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國名為封號者相對於其他一些小國封號要尊貴一些。



宋王朝還出現了所謂嗣王,大致相當於承襲的親王,而非初封者,其地位高於郡王、低於初封的親王,但是總體上沒有跳出這個大框架。之後,王爵的爵號日趨穩定。元王朝還曾經出現過國王這個王爵,大致介於親王與郡王之間,元太祖鐵木真麾下的名將木華黎就曾經被封為魯國王。到了明代,一字親王,二字郡王成為定製。一字親王有實打實的封地、莊田,二字郡王除了靖江王,都沒有。靖江王是明太祖長兄朱興隆的後裔,出身老朱家嫡長房,地位特殊,待遇自然也就特殊一些。



到了清王朝,一字二字的區別徹底消失了,清王朝的王爵直接以親王、郡王相稱,爵號除了承澤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封少數二字爵號,無論親王、郡王,基本上都是一字,而且也不再以地名為爵號,通常選擇溢美之詞,如怡親王、寧郡王等等。



再後來,袁世凱稱帝時也封了一些親王、郡王,爵號也比較混亂。而且,隨著袁世凱死於尿毒症,這些親王、郡王也不復存在。自此,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兩千年的王爵正式消亡。因為滿洲國只是傀儡政權,溥儀後來封的那些親王、郡王都不作數。除此之外,根據《清室優待條約》民國初期北洋政府也冊封過一些清室承襲的親王、郡王,但那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仍然應當歸於清王朝的範疇。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通常而言,一字王是親王,二字王是郡王,前者比後者地位高。

但是在西晉之前,一字王和二字王並沒有後世的那種區分。比如在項羽的分封中,膠東王田市、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等二字王並不比齊王田都、漢王劉邦、雍王章邯等一字王地位低;在漢朝的分封制度中,淮南王、長沙王也不比齊王、代王、吳王、楚王地位低。

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後,分封司馬氏宗室,其中有一部分是以郡為國,於是開始有郡王的稱號,司馬懿第三子司馬伷獲封東莞郡王,司馬懿第四子司馬亮獲封扶風郡王,大約可以算是第一批郡王。

到了唐代,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制度更加完善。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在垂拱三年(687)2歲的時候以皇子身份被封為楚王,到了長壽二年(693)其祖母武則天稱帝,父親李旦從皇帝變成皇子,他也從皇子變成皇孫,於是就從楚王被降封為臨淄王,這是二字王低於一字王的典型的例子。

五代、宋、元這一制度既有沿襲,也有損益,不一一細表。

明朝親王為一字王、郡王為二字王的制度空前完善,比如朱元璋的第二子朱樉封秦王,是一字親王,其長子朱尚炳襲秦王爵,第二子到第六子分別是永興王、保安王、興平王、永壽王、安定王;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封周王,其嫡長子朱有燉襲周王爵,其他兒子分別被封為汝南王、祥符王、宜陽王、羅山王、內鄉王、固始王等;這樣一羅列,其實就很清楚了。

徐達的中山王、常遇春的開平王,也都是郡王,這還是死後提升一級的追封,說明明朝的封爵制度還是相對嚴格的,不過到了南明時期,異姓功臣生前也能封親王郡王,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孫可望、李定國被封為秦王、晉王,白文選作為比孫、李低一個層級的人物就只被封為鞏昌王,反映出直到名器濫授的此時,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區別依舊是存在的。


談古論金


區別很明顯就在這個字上,一字王指封號為一字的王爵,二字王指封號有兩字的王爵。

一字王一般為國王或者親王,它的那個字基本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名,春秋戰國時期哪些國家最強大?自然就是晉,秦,齊,楚,魏等國,所以就有秦王李世民,魏王曹操,晉王李克用,簡言之一字王的字來源於國名。



從圖中可以看出封國包含郡

二字王地位比一字王低,那麼比國單位小一級的是什麼?自然是郡,是以二字王的兩個字主要從郡中找尋,比如比較出名的常山王張耳,中山王劉勝等皆是如此。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清朝,金朝不是這樣的,這是因為一二字王指代的是漢族主體政權的命名規則,少數民族當政的不在這個範圍之內。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自周分封天下以來,王爵以一字王為尊。

一字王,即親王,為王爵最高等級。其中秦、晉、齊、楚為最尊貴的封號,因為春秋時期這幾國最強。次之以周、魯、趙、魏、梁、燕、代、韓等,為一個檔次。

二字王,即郡王。以兩漢時期的古郡名為名,如常山、中山、渤海等。

古代等級制度森嚴,爵位分封有嚴格等級。

王、公、侯、伯、子、男,有嚴格的排序和命名規則,每個等級都有不同檔次,每個名字都代表不同的地位。

所以,你看李世民的秦王是多麼的厲害!


哈密瓜談歷史


秦之前的商、周實行分封制(封國制),“王”為天下共主,“王”對王室子弟、功臣和先朝後裔予以分封,稱之為“諸侯”(即分茅裂土,分封諸侯),諸侯各自建國(即諸侯國),藩屏王室。

商代諸侯稱號有侯、伯。

周朝的諸侯國分公、侯、伯、子、男五等。西周最初的諸侯國中只有宋、杞、祝、焦、薊、陳、虢七國為“公”,除虢國開國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外,其餘六國君主皆為之前王者之後裔(夏禹後裔封杞,商湯後裔封宋,黃帝、炎帝、堯、舜後代分別封薊、焦、祝、陳),到了東周各諸侯國地位不斷變化。到了春秋時期就亂了,“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等各路霸主挾天子以令諸候,魏惠王與齊威王於“徐州相王(相互稱王)”,此時周王室已名存實亡。再往後,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紛爭天下,最後以秦滅六國而一統天下,嬴政稱“始皇帝”而告終。

秦廢分封(封國)制而改為郡縣制。

漢實行郡縣制與分封(封國)制並行,漢朝的“王”為實封,其封號與封地一致,無等級之分。

晉朝又細分為親王和郡王,此後歷朝歷代實行郡縣(或州路郡府縣)制或行省制,對皇室子弟雖有封王,但多為虛封(只有封號而無封地,或雖有封地但無實際控制權,或控制權被限制)。

“王”的封號有一個字的和兩個字的,兩字的等級是低於一字的。而在一字王中,最尊貴的是晉、秦、齊、楚等。


用戶8639973894448


在西晉之前,王爵只有一種,不管什麼王,都是一樣的等級待遇。

這個時候的王,是國王。比如曹操的魏王,劉備的漢中王。還有其他劉姓封王,都有自己的王國土地軍隊與封臣體系。

西晉分王爵為親王、郡王。郡王最初只是太子的世子,之後成為王爵的一個等級,再普遍推廣到大臣,比如唐宋都有封大臣為郡王。

唐代還出現了第三種王,嗣王。比如楚王死後,嫡長子繼承,稱嗣楚王。嗣王高於郡王,但低於親王。宋代表面沿襲嗣王政策,實際只出現了四位嗣王,元代廢除嗣王制度。

在命名上,一字王與二字王要看具體情況。

簡單說,以春秋戰國諸侯王命名的王最為尊貴,如秦齊楚晉魏燕,是第一等。魯吳越陳曹蔡鄭等第二等。許滕滑等其他是第三等。

郡王因為以秦漢時期郡命名,所以通常為二字王,比如平原(郡)王、襄陽(郡)王等。但特殊的中山王不是郡王,中山是春秋諸侯二字國,所以屬一字王範疇。

偶爾有很特殊的一字郡王,比如楚。宋代如果出現楚王,則要區分後綴,楚親王是表示封地楚國的親王,楚郡王則表示封地楚州的郡王,不可不察也。同樣,齊也是如此。

清代不再使用地名而用美號。所以禮肅等依舊是一字親王。也有特例,如雍正晉升順承郡王錫保為親王。郡王可一字也可二字,如直郡王,克勤郡王。

當然,人死之後的追封不同,如代善死後被追諡為禮烈親王,則禮是封號,烈是諡號,親王是等級。其他情況大體一樣。


四川達州


顧名思義,“一字王”“二字王”最大的區別就是稱呼上。

一字王一般都是親王,以春秋的封國為號,而這些國名一般都是一個字。歷史上封國越強的越尊貴,地位越高.親王可以由小王升級成大王.如漢王劉邦,而曹操就是魏王。

二字王,一般都是郡王。即秦漢以後的郡縣命名,一般都是兩個字。

總的來說,一字王比二字王尊貴。但是到了滿清,又有很多例外。因為清朝不用地名命名王,而用美號。



江蘇民商劉律師


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員的差別


宇宙奮青


其實這就是封爵的檔次問題。

一字王主要是齊王,楚王這些,相當於省長,一個小國家,整個省都是他的封邑、地盤。

二字王,檔次低一等,比如九江王,相當於市長了。整個市都是他的地盤。

侯爵檔次更低了,最高級別的侯爵是縣侯,也就相當於縣長。

至於亭侯,還有更不入流的關內侯(沒有封地,只有個名)那就多如牛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