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王朝的灭亡原因是什么?

韩雨虹


金国曾经是历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帝国,他异军突起,灭掉当时的亚洲霸主辽国,成为新的霸主。又强势南侵,夺取了宋朝的半壁江山,逼迫南宋向它上表称臣。同时向它称臣的,还包括西夏、高丽及北边漠北的一众小部落。可以说,在当时,金国已经具有了结束长久以来的分裂,实现中国大统一的态势。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金国不但没有实现中国的大统一,反而很快就覆灭了呢?

(金国区位图)

一、对蒙古的政策失败,致蒙古崛起。

蒙古的强势崛起,以及蒙古对金国毫不手软的打击,是金国覆灭的最重要的原因。

蒙古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与蒙古出现了成吉思汗这样一位千年难遇的雄才大略的人物不无关系,但也是金国对蒙政策失败造成的。

长期以来,金国一直都在提防着蒙古的崛起,害怕蒙古崛起后,像它崛起取代辽国一样,蒙古崛起后取代它。

金国提防蒙古崛起的办法,就是对蒙古实施“减丁政策”。也就是每年定期派人到蒙古境内去制造混乱,并屠杀蒙古青壮。通过屠杀蒙古青壮,避免蒙古做大。

金国这种极端的拉仇恨的做法,在蒙古人的心中埋下了很深的仇恨火焰。成吉思汗没有崛起之前,漠北因为一盘散沙,又互相内耗,根本没能力和金国对抗。当成吉思汗强势崛起,并统一漠北各蒙古部落后,成吉思汗就把报仇雪恨,灭亡金国作为他平生的目标。就算是他一度和西方的国家开战,也是为了更快地灭亡金国。

可以说,成吉思汗包括他的第二代,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和金国和解。尽管金国几次和蒙古讲和,蒙古都基本答应了金国的要求,但那不过是蒙古的一个缓冲而已。灭掉金国这个目的,在成吉思汗与他继承人的心中,从来没有动摇过。

从蒙古最后灭掉金国,对金国皇室赶尽杀绝的做法来看,也可以看出蒙古人心中对金国的世仇有多么的深。

金国对蒙古的失败政策,最终害了的,是它自己。

(成吉思汗剧照)

二、对南宋的政策失败,致互相内耗。

金国在获得宋朝的半壁江山以后,通过和议,从南宋那里获得了不小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也使得金国皇室可以不劳而获,享受锦衣玉食。

不过,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两方面的恶果:一是让南宋充满仇恨与不满,因此整个南宋一百多年期间,都在试图打败金国,取消不平等条约。二是让金国不思进取,没有想过更大的发展战略,战斗精神慢慢消磨。

而当金国最后被蒙古打得不断迁都,力量大大衰减的时候,金国依然没有认识到,它和南宋签订的不平等对双方的危害,还在为南宋不愿意给金国皇室缴纳岁币而大光其火。尤其是在蒙古因为和西方国家发生摩擦,率领主力大军西征,无暇顾及金国的时候,金国没想过在这时候应该和南宋联合起来,趁机削弱蒙古,反而和南宋大打出手,造成相互之间的内耗。

金国这样做,最终使得蒙古西征归来后,金国和南宋联合起来,对它实施夹攻,把金国完全消灭。

(金熙宗剧照)

三、对西夏的政策失败,让西夏叛离。

金国强势崛起后,西夏便成了金国的属国。这种关系,也是金国学习中原国家的做法。

但是,中原国家对待属国的做法,金国却没有完全学透。中原国家并没有让蜀国缴纳岁币,反而要给属国以岁赐。而且,当属国遇到麻烦,比如遇到别的国家的侵略的时候,宗主国必须出头,帮属国讨回公道。

可是,金国让西夏成为它的属国,而西夏在遭到南宋、蒙古打击,尤其是遭到蒙古打击的时候,金国却多次坐视不管。这样一来,西夏便很不满意金国的做法,多次背叛金国,投奔蒙古。

当西夏背叛金国,投奔蒙古的时候,金国又调集部队前往打击西夏。当时西夏确实打不赢金国,只得听金国的。但是这种打服的办法,让西夏一有机会就反叛,给金国增添了不少麻烦。

四、内部相互倾轧,是金国败亡的主因。

金国当初之所以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宋朝,就是金国内部存在很多的势力,这些势力互相内耗,造成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南侵。从金熙宗杀功臣,到海陵王杀金熙宗,再到海陵王被部下杀掉,虽然后来经历了金世宗和金章宗的短暂复兴,但是这种内部的倾轧,一直就没有消停过。

可以说,正是金国皇室内部的互相消耗,内部瓦解,造成了金国快速灭亡。


张生全精彩历史


金国后期腐化,就像后来大清的八旗子弟一样没有了战斗力。

1,从金国的人口看金国的灭亡。

金国从小尧舜金世宗开始,人口急剧增长,从2千万人增长到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的4470万人口,加上奴婢和匠户等不纳入统计的人口,金国的总人口达到了5千万以上。

人口统计里面没有单独统计女真人的数据。

按照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七月的统计,女真猛安谋克共有62万户,按每户7人算,就是434万女真人(包含一部分女真化的契丹人和汉人)。

金国最鼎盛时期,总人口5600万,女真人占十分之一,约500万。

金章宗晚年,金国就进入了衰落期。

1207年,金国因为吸收了汉地的官僚制度,官员极度膨胀,是金世宗时期的3倍之多。北宋的冗官、冗兵、冗费,完美地在金国身上重现。

2,金国汉化的功与过。

金世宗是非常汉化的一个金国皇帝,甚至是非常儒化的皇帝,被人称为小尧舜。

同时期的南宋朱熹,听到金世宗是小尧舜,还内心小有醋意。

在金世宗时期,金国才开始繁荣起来,可以说是儒化的功劳。

但官僚集团一旦建立起来,就会自发不断膨胀,一个皇帝根本无法制约这个膨胀!

在金世宗的接班人金章宗手里,金国实现了腐化的彻底转变,猛安谋克们成了北宋末年的禁军,或者说晚清的八旗兵。

3,卫绍王完颜永济开始崩溃

因为金章宗的儿子们全部夭折,金章宗死后,他的叔叔卫绍王完颜永济在1208年称帝。

卫绍王为人软弱没有智慧。

如果说金章宗类似北宋仁宗,但卫绍王却没有北宋神宗的能力,无法给金国续命。

1211年,成吉思汗率9万大军进攻金国,金国在野狐岭分兵部署45万军队,但都是分居各个关口,无法集中优势兵力。金国步军多是汉人,根本无法与金国骑兵配合。

蒙古军队以高超的机动能力,将金军彻底击败。

从此金国在蒙古人面前一败再败,直至在蒙宋夹击下命丧蔡州。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大金是个瞬间而来,瞬间而去的王朝,为什么这样说,金朝兴起时短短十五年时间里,如风暴一样席卷东亚,摧枯拉朽的将当时东方最强大且土地辽阔的王朝大辽给推翻,当时他还是辽的属地,位于东丹王辖地之内,也是女真部的一支完颜氏,可惜兴起了一个叫阿骨打的人改变了一切,本来辽天祚帝在宴会上可以除掉阿骨打,最后没有这样做,致使一场鸿门宴草草收场。女真人可以说毫不客气,于1114年在哈尔滨地区古称会宁起兵掀起了推翻大辽的运动,自己同时建立了大金,年号收国,有想取代大辽的野心。辽朝至此除西北招讨司以外(外蒙古地区),精华之地全部落入女真人之手,金朝从而取代辽的实力,称的上东亚最强,可是他得罪了辽朝,致使契丹人之后有策反金朝的用心。

明显例子就是契丹人在耶律大石带领下一部分西逃,在中亚建立了西辽,西辽战胜西方后,又准备回头收复失地,金朝一听辽朝在西域仍有实力,也领师西伐,两方势力最终经不起漠北的戈壁和草原双双收场。虽然外部消除了,可是内部却不安宁,这也就有后来耶律留哥趁蒙古伐金时割绝了东北龙兴之地,建立东辽,使金朝没有退路,最终不得不南下河南。除此之外,投靠蒙古的契丹人多不胜数,最著名当属耶律阿海和耶律不花,他兄弟俩早已看不惯金朝压迫 ,只身丢弃家族和高官厚禄跟随了成吉思汗,也使成吉思汗摸清了金朝的底细,有备而来,也使他抓住其软肘的原因。还有著名耶律楚材,东丹王后裔,辅佐成吉思汗,窝阔台两代先王。


除了契丹人那就是宋人了,由于金国铁浮屠甚猛,如闪电般完颜宗翰和完颜宗弼随即南下灭了北宋,靖康之耻由此拉开帷幕。金国战胜了北宋等于打败了世界上最富有中华文化发展最鼎盛花絮的国家,宋朝从此成了金朝的臣子,同样金朝臣服高丽,西夏,宋后已算名副其实的东亚强国,可他得罪了宋朝,主要是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嫔妃宫女,王子公主等进行侮辱和嘲讽。这也为宋金交恶埋下伏笔,蒙古灭金时,宋朝执意不帮助金朝,就连唇亡齿寒也不理会,反倒受渔翁之利,联蒙灭金,金哀帝想都没想到会自焚的河南蔡州。


得罪辽宋以外就是蒙古,金朝向南进军同时,也向西北用兵,试图收复原辽蒙古地盘,可是首先遇到绊脚石的就是新统一的蒙兀国,至此为两方埋下了隐患 。金朝为了让分割打压,时不时草原减丁,被金熙宗和塔塔儿人害的俺巴孩丧命,蒙金结下了很深的仇怨。没出二十年,成吉思汗出生改变了这一局面,蒙金矛盾正式爆发,成吉思汗壮大臂膀后,不认金朝了,首先向金发起战争。号称百万的金军纷纷溃败,完颜永济动用了四十五万精锐,在野狐岭展开决战,由于用人不当,最终功亏一篑。被任用的完颜胡沙贪生怕死,一听主力被灭,连夜带领十五万灰溜溜的逃亡会河川。


一战后,金朝元气大伤,致使蒙古军长驱直入,肆意妄为,最后中都被占领。所以决定大金王朝的命运主要原因是外部原因,蒙古的兴起,由于金朝腐败无能,官员凶残贪婪,横征暴敛,如胡沙虎,畏敌如虎对百姓却很残暴,最后没有战功,光凭皇族关系夺取了永济大位。金朝到后期,由于锦衣玉食已经习惯了,失去了当初披坚执锐的君威,导致初兴蒙古人以少胜多连连告捷。野狐岭之战和大昌原之战最终决定金朝必将走向灭亡。

除了外部蒙宋辽敌对势力以外,主要还有自身的战略方向的问题,大家会清楚发现金朝从开始一直都在往南迁,从黑龙江的阿城(会宁府)到今河北(中都),再到今河南开封(汴京)最后河南以南的蔡州。前两个的发生的是内部政变,后两个则是被蒙古逼迫,所以迁移式的王朝是存在不久的,他并没有坚守的信心,中都失手是主要的例子。


龙文说史


大金朝,这个朝代是祖国中面积最大的

甚至是差点打到地中海那边去,这是一个马背名族,战斗力那是杠杠的,但是最可惜的是这个朝代没有存活太久,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大金朝1234年灭亡,大南宋朝还比大金朝多存活了45年的时间,可以看出大南宋朝的国力是小于大金朝的。大金朝在对广大蒙古的进攻的时候,21年就死亡啦,大南宋代还抵抗了有45年的时间。

话说回来,宋也是够倒霉的了,联合金灭辽,北宋被打没了皇帝也被抓了。联蒙灭金,南宋也被没了,还不如闷声发财。

前段世界看了一个电视剧讲到大金死亡的事情

金朝军队和蒙古铁骑在野岭决战。大军有45万,而铁真带领的大蒙古军只有10万人。数量上大金军有非常大的优势的,但是战争的最后是大金军全军没有了。我们可以想象的得到四个打一个怎么会打不过呢?贾大师在他的书中说出大秦代的死亡是因为自己太软弱,那大金代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金代中心实在莲花水池地区,因为用水的问题,就把中心定在了东北,北海公园的北边地区,都是因为水源的原因。

大金这个强大的国家

大概就是没有完全接受汉族和契丹的地方吧,就算有点经济的发展,就开始做坏事了。最主要的是没有一个好的老大。

所以老大的位置不是人人都可以坐的。


历史公元


这个问题比较沉重!

从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到1234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和金末帝完颜承麟身死蔡州城金国灭亡,女真族建立的帝国最终谢幕。

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很多少数民族都进行了建国的尝试,魏晋南北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建国的第一个高峰。在眼花缭乱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基本都是百年的国祚,很少有像清朝这样能够统治将近三个世纪的。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曾在《谕中原檄》中指出“胡虏无百年国运”!

而在所有的少数民族政权中,金国的盛衰速度可谓是独一无二。短短百年时间,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金帝国就在蒙古铁蹄的践踏下走向灭亡。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切如此之快?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谁该为金国的速兴速亡负责?

朱元璋的谶语绝对不是金朝的诅咒,“静Yes”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全盘汉化过犹不及

492年,北魏孝文帝力主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开启了北魏中原汉化的历史性进程。然而,不到50年,这个令南朝忌惮的强大政权就灰飞烟灭了。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面对比自己多出百倍千倍的汉族人口,如想建立统治,主动进行汉化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

但是,就像谈恋爱一样,既然接受了这个人,就要学着接受这个人的种种不足。所以北魏在进行汉化改革时,按照汉人的形态将鲜卑族武装起来,实现了社会阶段的跨越。但是,汉化后引进的弊政也毫无疑问在鲜卑族内生根发芽,导致北魏帝国很快崩塌。700多年后,女真再次走上了汉化之路,可惜,女真人没有吸取教训。

以前在东北时,条件比较艰苦,大了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打仗分到战利品也人人有份。可是进入中原后不一样了,按照汉族体制,有了阶级等级,平均主义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上级再也不能够和下层士兵同甘共苦,所以统治阶级逐渐失去下层拥护。

进入中原后,学着汉人贵族的样子,娶三妻四妾,当有余粮的地主。以前遇到打仗拼命,无不跃跃欲试,以求多抢多拿。而如今,上阵前和家人哭哭啼啼,一步三回头,早已没有了开国初期的锐意进取之心。

既然入主中原,成为汉人的代表。之前女真那落后的文明自然是要坚决抛弃的,所以金国对母语进行了彻底地毁灭,导致王朝后期皇帝都不认识女真文字。同时,为了表明自己不是来自山沟的屌丝,女真贵族开始处处跟南宋的“时尚”学习。这种学习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导致了奢靡世风很快盛行起来。

至于“当家作主”后,女真人成为寄生民族,也是历史必然。很快,女真人不识刀兵,在遭受外在打击时,这帮女真人连最基本的自立能力都丢得一干二净。

2、两线作战疲于奔命

德国输了两次世界大战,很多人认为是由于两线作战。本来兵力就不足,还要应付两边疲于奔命,这是最令人痛苦的事。

金国也遇到了。

消灭辽国北宋后,女真人被南方宋朝的富庶闪瞎了眼,如果能够彻底消灭南宋,占据南方,不久可以一夜之间富甲天下了吗?

所以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奉行“干掉南宋、一统中国”的原则,可惜南宋的韧性超乎了金国的想象。拉锯战几十年,金国功败垂成。

就在宋金在南方死磕时,蒙古部落逐渐崛起,成为金国的威胁。为消灭威胁,从金世宗开始,每隔三年,金国就深入草原腹地给蒙古来一场“减丁运动”,即屠杀强大的蒙古族部落。减丁运动使蒙金的仇恨不共戴天。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开始成为金国的心腹大患。由于蒙金世仇,成吉思汗将仇恨的大刀首先砍向金国。1211年,野狐岭一战,金国在长城以北的几十万精锐灰飞烟灭,华北地区无险可守,金国只好迁都汴梁。随即,蒙古占领黄河以北地区,金国的回旋空间被压缩。

但匪夷所思的是,此时的金国,想到了“北失南补”,就是说自己在蒙古手中丢掉的土地,要从南宋手里夺回来,主动开辟了“第二战场”。金国一向瞧不起南宋,但是他们占领四川的企图被南宋狠狠教训了一把。这时的金哀宗才想起“唇亡齿寒”的著名道理,但是有什么用呢?南北都是世仇,消灭金国,宋蒙成为了兄弟和盟友。

1234年的蔡州城,成为金国的末日!如果没有两线作战,也许金国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

3、报复屠杀民族融合

一直以来,金国以灭亡南宋为目标,被南宋视为水火不容的宿敌。而金国对少数民族的高压也“成就”了与少数民族的世仇。

除了对敌人蛮,对自己的人民,金国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北方汉人,金国的压迫是空前绝后的。这把弹簧,已经压到了底!

作死是什么后果?

成吉思汗大举伐金时,来自山东、河北的人民组织起反抗金国统治的队伍,这就是“红袄军”,

鉴于女真的压迫太过严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红袄军对关内女真人展开了报复性的屠杀。加上成吉思汗对金国长城以北女真人的屠杀,女真人大量减少。此时的女真人对红袄军畏惧至极,为了躲避红袄军的屠杀,大量女真人选择隐姓埋名,混入汉族当中。

如果说金国汉化有什么好处的话,那么此时的好处就是汉化的女真人已经与汉人无异,改名换姓,一般人发现不了。从此,女真开始了和汉族的民族融合之路。

红袄军对女真人的报复性屠杀是对女真族的毁灭性打击。大量女真人被杀,从此再也不能作为统治阶级作威作福。女真人为主的政权也就随之迅速败落。

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金国的宿命,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金王朝在1234年的亡国,颇有些悲壮感。不愿当亡国之君的金哀宗在传位给金末帝完颜承麟后便自杀,而完颜承麟在仅仅当了一个时辰的皇帝后便死于乱军之中。

关于金王朝的亡国,学界内外最喜欢强调的是女真人的汉化,全民族尚武精神和骑射技能的大幅退化,战斗力已不复建国之初的那种无敌气势。“汉化说”自然没什么错误,不仅是金帝国,辽帝国的灭亡,晚清八旗的衰亡,乃至大元帝国的衰亡,都可以部分套用这一解释框架。

但我仍然认为,金王朝的亡国,最大的原因并不是“内因”。而这个内因呢,既包括女真人的汉化,也包括金王朝外交政策的失策(比如不仅仅不去谋求与南宋结盟,反而主动与南宋开战)。

金王朝亡国最大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蒙古人太强大了,太无解了,用《三体》的名言来说就是,“我毁灭你,与你无关”。

也就是说,即使金王朝的实力再强一些,女真人的战斗力依然骁勇,金王朝政府也不犯那些莫名其妙的外交错误,仍然逃脱不了王国的命运。因为,金王朝和蒙古人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太大了。

你说金帝国衰落了,蒙古人胜之不武,那好,蒙古人在征服花剌子模的时候,正是花剌子模最强盛的时期,武功赫赫,威震中亚,那又怎么样,碰到蒙古大军照样不经打,你强也好弱也好,碰见武力超出你几个等级的蒙古大军,并没有太大区别。

虽然金王朝亡于1234年,但如果蒙古人认真的想灭金,金王朝早就被灭了,可能在1217年前后就被成吉思汗亲自灭掉了。

成吉思汗灭金灭了一半,突然兴趣发生转移,带领主力发动西征,仅仅留下了一支一两万人的偏师,以及一些降军,全权委任木华黎对付金国。可就是这样,号称大帝国的金国还是打不过,基本每战必溃,除了能守住几个重点城市以外,蒙古骑兵在金国境内予取予夺,如入无人之境。

如果金国再强一些,再经打一些,或许成吉思汗他老人家“兴趣”就上来了,亲自带主力全力对付金国,那样的话,金国可能亡的更早,败的更惨。

遇见一个在人类古代历史上战斗力排名很可能是第一的军队以及征服帝国,你强一些也好弱一些也好,都是无谓的挣扎吧。这就好比,让一个轻量级拳王(邹市明)去打重量级拳王(泰森),这样一个碾压式的战斗,怎么打都没有希望啊,这个时候你非要强调邹市明状态不好,没有吃饱,最近训练不系统,都没有啥意义吧。


张明扬不说话


历朝历代都是自己作死的,金国也不例外

首先本文驳斥一个观点,有很多人认为金军到后期战斗力下降是因为女真人全盘汉化的结果。这种论调是非常荒唐的!难道汉化就意味着灭亡?那么汉人能活到今天还真是走运了。

金朝汉化没有错,金朝的问题是腐化,而并非汉化。

女真人崛起之初创建了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类似于清代的八旗。但是和八旗一样,女真人在入关后靠着剥削汉人享受生活,承平日久,猛安谋克制度逐渐荒废,战斗力必然出现下降。

(金军重装骑兵——铁浮屠)

不过金军后期的战斗力绝非大家想像的那么不堪,在对蒙战争中金国还是取得过许多胜利的,否者蒙金战争也不可能打20多年。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金国,但是在灭了西辽、花剌子模、西夏之后仍旧没有征服金国,金国是成吉思汗死去7年之后才被消灭的。由此可见金国不好打,绝对不是软柿子。

(金朝后期东亚地图)

和历朝历代一样,金国完全是被自己作死的。

首先在外交上金国采取“逮谁咬谁的战术”,一代废柴金宣宗相继跟西夏和南宋撕破脸。蒙古打西夏时金宣宗见死不救,座山观虎斗,甚至还不忘讥讽西夏两句。导致西夏不敌蒙古,被迫附蒙伐金,直接将盟友变成对手。

金宣宗的任性之举惹得西夏对金国怨气冲天,两国为此还大打出手,白白消耗国力,让蒙古捡了便宜。

此后成吉思汗率军西征,讨伐花剌子模,金人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喘息之际。但金宣宗不思趁机休养生息,收复失地,反而又南下攻宋,希望能从南宋找点补偿,真是不嫌自己死得快。

金国攻宋先胜后败,最后啥也没捞着,反而将一票对蒙作战的悍将全部打光了,这一波操作真的溜得飞起。

除了外交上失策外,金国在军事上也是昏招迭出。

虽然当时金军在野战能力上不如蒙古军,但是守城是完全没问题。蒙古人最初的时候对于中原高大的城墙完全没有什么办法,金军如果固守城池也不至于最后大局糜烂。

可金国统治者实在是被蒙古人吓破了胆,在金宣宗上台之后就不顾众人反对,弃守中都,强行迁都开封,企图以黄河为天险挡住蒙古人。

皇帝一走,中都人心不稳。蒙古军乘机以金国迁都挑衅为由发兵南下,攻克中都,从此中原的大门彻底向蒙古人敞开了。在之后一年的时间里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全部沦陷于蒙古人之手,金国的统治区龟缩到了黄河以南的一隅之地,实力大衰。

(在得到西亚的投石机之前,攻城并不是蒙古人的强项)

1224年金宣宗总算是驾崩了,金哀宗继位。

哀宗算是一个有为之君,在他登基之后立即停止了与南宋和西夏的战争,遣使与宋夏修好,随后将精力全面转移到对蒙古的战事上来。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国毕竟是一个立国百年的大国,怎么着还是有点家底儿的。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金国与蒙古在陕西、陕西、河北、山东一代展开了拉锯战,双方互有胜负。

在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后,蒙金都争相拉拢中原地区的汉族武装,在金哀宗的感召下,许多投降蒙古的汉人将领纷纷拨乱反正,重新效忠于金国,而成吉思汗的逝世更大大鼓舞了金国君臣的士气,金国的境遇一度得到扭转。

但是好景不长,西夏在成吉思汗死后就被蒙古消灭,至此金国北方最后的屏障彻底崩塌。1229年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即大汗位,蒙古对金火力全开,蒙金战争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

1231年窝阔台派托雷率领四万大军强行借道南宋进入金国进内,金哀宗急命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由陕西引两省十五万人南下堵截。

面对兵力远胜于自己的金军,蒙古军主将托雷且战且走,最后在三峰山于金军展开决战。

原本战事是对金军有利的,但不想天降大雪,金军士兵被冻得面如死灰,而蒙古人却非常适应寒冷的天气,此战蒙古大破金军。之后蒙古军又在均州再度击败金军,杀金国名将完颜陈和尚,完颜合达也战死,哀宗被迫逃离汴梁前往蔡州,金国亡国无日。

1233年蒙古相约南宋共同伐金,虽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南宋君臣不是不懂,但金国实在是无药可救了,与其被动坐视金国灭亡,不如赶紧抢些地盘,为自己多争取点战略空间,以备日后与蒙古的战争。于是南宋经过几番权衡,最后无奈选择与蒙古合作。

1234年蒙宋联军攻入蔡州,金哀宗自缢。临死之前哀宗不愿意当亡国之君,于是临时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但完颜承麟也旋即战死,金国灭亡。


千佛山车神


从白山黑水中走出来的野蛮人用蛮力敲碎了每天生活精细精致的大辽皇族与北宋皇族的天灵盖儿和脊梁骨,把他们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完颜氏取代了耶律氏与赵氏登上了中国北方的历史舞台,国号曰金。

大金建立后,对于中国北方的接管却没有攻占那么容易。广阔的北方,不止有当时远超南方的人口以及大城镇,还有数也数不清的广阔天地农田,虽然恰逢乱世,人命贱如草,但整个中华北地依旧很难管理。

大金初入中原,面对繁杂俗务,极为不适,加之需要加快吸收消化大辽版图,急匆匆的离开了新定不久的中原腹心,仅仅设立了傀儡政权,因此便错过了一统中华的最佳时机,金人虽然此后组织“搜山检海抓赵构”,多次饮马长江,乃至海陵王甚至一度逼近采石矶,但是终究都以失败告终,徒糜钱粮,空耗国力。

立足稳妥后的南宋此后与大金时和时打,可以讲极大的牵制了大金的许多战略与目光。

安排好对大辽的吸收与消化之后,大金主力前后几批开始前往中原,中原花花世界,对于跟随前来的破衣烂衫的同胞们,看着这些同胞瞪大了双眼看着从来没有见过的中原精华地区,这一时期的大金统治者尚且对本族人民还有同情心,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这一时期的优惠政策相当粗糙,大致是这么两种:一,对于大量被抛弃的无主荒地,大金女真人都可以免费认领,认领之后三年之内由政府免费提供种子与指导,五年之内免除赋税徭役;二,对于广大原先肥沃土地的汉人主人,希望你们能够接受国家新政府的强制安排,领走那几文钱,你的宅子和土地交由政府合理分配。

大金政府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战争时期被征服地区的顺民在和平时期反而会因为这两条简单的优惠政策而群情激愤,民变四起,大金政府执政经验到底还是不够,这种接近于明抢的政策怎么能在和平时期如此肆无忌惮的宣告天下呢,江对面的南宋朝廷估计要笑死了:蛮夷压榨百姓的知识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啊。

但大金政府有一点还是要比大宋朝廷强的,那就是绝不轻易反悔,很少朝令夕改,既然说了要明抢,那就要贯彻落实到底,说抢光就抢光,绝不食言,于是山东等地红袄军起义开始了。大金再也别想从这些被红袄军荼毒的地儿收上一文钱的税。对于大金,统治山东地区这片肥沃土地和拥有大量人口的地区反而成为了一个亏钱的买卖。

大金的明抢福利对于广大汉人自然是灾难,可是对于女真族人,则就是福利了,只不过大金朝廷自己也没想到,和平时期的这种国家层面许可的明抢使得女真族人堕落的速度变得极快。不过数十年,女真族人人口翻了将近十倍,可是战斗力,却下降了可能一百倍。

举个例子,“海陵王举全国之兵大举攻宋,下令全国人民备战,民间十室九空,民众财产被全部夺取充足军费,但可笑的是,在采石矶被数量极少的宋军杀了个心惊胆战,海陵王本人的帝位也因此没了,而当年金人刚来那会儿,两千金兵靠着敲鼓就吓溃了大宋十几万军队。”

除此之外,大金朝廷对于老家的态度也很不友好,对于曾经的家乡,大金主力发达后,竟然没有人愿意回去开发,都更愿意在中原定居,老家变得更加荒凉了,大金朝廷也不闻不问,甚至还大量发配辽人前去老家地带,完全把老家当成垃圾桶。

再到了后来,金朝皇帝把大量精力放在学习汉文化以及汉化整个朝廷,变得比宋朝皇帝汉文化水平都高,至于当年那些同胞后人,因为不善于管理财产,甚至大量沦为汉人地主阶级的奴隶,而朝廷却不闻不问,金朝的大臣也都学会了许多汉人官僚的缺点,听说蒙古崛起,势不可挡,又听说老家被辽人后裔割据,这些个君臣一琢磨,干脆迁都中原汴京,避其锋芒,安享太平。

一步错步步错,蒙古壮大后对金朝疯狂进攻,金朝在平原地区被蒙古打得落花流水,主力多次被全歼,已经如此艰难的时刻,金朝统治者不思唇亡齿寒道理以打动南宋支援,反而居然想到了去攻打南宋获得土地来补偿自己被蒙古殴打的心理阴影与物质损失的这种骚操作。

恼羞成怒憋了一百二十年气的南宋选择了联蒙灭金,与蒙古合作攻破金朝廷后,俘获大金宗室女子,狠狠洗刷了靖康耻,大金遂亡,享国怍一百二十年。


无笔


要回答这个原因,首先就要驳斥个别“专家”的论调:金王朝的衰落,绝非因为“汉化”的缘故。甚至恰恰相反,倘若没有高度的“汉化”,金朝的灭亡,速度只会更快。

那既然“汉化”不背锅,为何曾经横扫四方的大金王朝,最后会落得灭国的下场,关键还是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一条,是个“冷门”原因:金朝作死的纸币政策

金朝在灭亡北宋之后,也积极学习了北宋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正因如此,他们才一度稳固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其中一项制度,金朝却学跑偏了:纸币政策。

北宋年间,从四川地区的“交子”开始,宋朝建立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发行体系。金朝灭掉北宋后,看见北宋的纸币,也情不自禁眼热:这薄薄一张纸,不但用着方便,来钱也是快。咱们也印?

于是,从海陵王完颜亮开始,金朝就大肆发行纸币。一开始确实尝到甜头,特别是金世宗改革时期,几次财政困难,都是通过发行纸币解决。但谁知金王朝越发行越没底线,竟然连纸币的流通期限也废了,于是到了金朝与蒙古开战后,中原大地流通各种类型的纸币。金朝末代的几任皇帝,更是再接再厉继续发,甚至金哀宗被打到蔡州,就剩几个孤城苦苦支撑时,还在疯狂印纸币,纸币没印完,就被宋军来了个连窝端。

这么没底线的后果,就是金朝统治区内,物价疯狂暴涨。以金朝人的笔记说,还有一年物价暴涨数十倍的奇事,官逼民反的老百姓们,纷纷起来造了金朝的反,原本就被蒙古暴打的金朝,这下更被内外夹攻,自然被越大越抽。后来金朝灭亡后,蒙古大臣耶律楚才,更是一语道破其中败笔:(滥币)以至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借鉴!

不过,以金朝灭亡一百多年后,元末纸币泛滥的雷人状况来说,耶律楚才说归说,但大元朝,真没吸取这个教训。

而比这个更坑的原因,就是金朝坑爹的国防战略抉择。

其实,虽说后人常大书特书,说蒙古军把金军打的落花流水,但在蒙金战争爆发的头几年,金军打的也可圈可点。打到1216年的时候,当时金军还发起全线反攻,把河北陕西的蒙古军杀的节节败退,一口气收复五十多个城池。可就在这战略转折时刻,金宣宗却犯了傻,对蒙古战争还打着,他就调北方军队南下,悍然向和平了多年的南宋开战。结果蒙古军那边缓过气来,继续摁着金朝暴揍,南宋那边也不吃素,把金国完颜阿邻等抗击蒙古的“英雄部队”全都打灭,南宋和蒙古还没联合,就一南一北给金朝放血了。

正是金宣宗这荒唐的选择,才叫金王朝陷入南北夹击的处境。如果不是危急时刻,以完颜陈和尚为代表的一批汉化极深的金朝英雄站出来,在儒家大义的感召下组建忠孝军,多次挫败蒙古进攻,这不停作死的金朝,恐怕就提前歇菜了。

但金朝的作死,却是继续,蒙金三峰山大战,金哀宗胡乱瞎指挥,打乱前线正常节奏,导致完颜陈和尚兵败殉国,忠孝军伤亡大半,汴京也丢了。可撤到开封的金哀宗,作死还继续,竟想着带着残兵败将攻打南宋,去四川再建金王朝,这下南宋还客气什么?果断与蒙古联合,在蔡州送了金朝最后一程。

所以说,比起北宋“联金灭辽”的作死行为,金朝灭亡前的连环作死,也足以媲美。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爱历史


金国之所以灭亡,其根源在于金章宗时期的大规模汉化。金国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战胜宋朝,所依靠的就是一股尚武的精神和在彪悍的战斗力。金国的第一代(完颜阿骨打),第二代(完颜吴乞买,完颜宗翰,完颜宗弼)时期,金国携秋风扫落叶之势头,一鼓作气消灭了东亚两大帝国(北宋帝国和辽帝国),就是得益于彪悍的民风和超高的战斗力。


然而,在金国彻底搞定中原之后,其角色从破坏者转向建设者。由于南宋有长江天险,且出了一批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此时,金国统治者已然看清局势,灭掉南宋几乎无可能,所以其重点转向了治理已占领区域。其实从完颜吴乞买后期女真已经开始汉化,到了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女真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金世宗本人也意识到了汉化带来的问题 他认为辽国的灭亡就是由于汉化严重导致。因此,他自己在推行汉儒学的同时,也大力弘扬女真文化,开设女真太学,下令官员必须学习女真文字等,禁止女真贵族穿宋人装束,并且提倡骑射。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女真人战斗力的退化。


但是他的继任者,也就是他的孙子金章宗,则是一位汉文化的绝对拥护者,在他的任内,实际上废止了金世宗的女真化运动,大规模修建孔庙等,儒家化程度比之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久之,女真人立国之本骑射已然被抛弃,女真人也以骑射为粗鄙之行,而攻于诗书等雅行。

事实上汉化对于少数民族的影响,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有所解释

其实他们骄奢淫逸的物质条件,是中国人供给它的,骄奢淫逸的意志,却是他们自己所有;而这种意志,又是与其侵略事业,同时并存的,因为他们的侵略,就是他们的生产。

通俗来讲,即,其强大的战斗力和战斗欲望来自于对劫掠物品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当他们占领中原后,由于汉文明的生产水平先进,可以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物质享受,因此,支撑其战斗的精神力量便不复存在,故而其武运走向衰落是必然的

基于此原因,金国武运不振,在面对新兴的草原民族蒙古族时,其自然也占不得上风。从实际而言,女真族的战斗力和蒙古人相比,本身就稍逊,因为女真人是渔猎民族,而蒙古则为游牧民族,从生存条件而言蒙古人更加艰苦,和“彪悍”程度而言 ,蒙古人胜于女真。而之前的蒙古,由于分裂的缘故,被女真压制,在成吉思汗统一之后,蒙古人强大的战斗力便被释放,而此时金国的战斗力则在下降,二者此消彼长,差距愈加扩大。



还有一个原因,宋金之间一直处于明争暗斗。当蒙古军队数次打败金国后,金国想到的居然是通过进攻南宋来弥补自己的战争损耗。如此一来,金国彻底和南宋撕破脸。而金国,正是在宋蒙联合攻击下,最终灭国。

【欢迎诸位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