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

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造访中华大地,两个多月以来,这场疫情阻击战对中国社会诸多行业、诸多领域进行了X-ray检视和吊打。网上曾出现过各种段子、戏言:蠢人真蠢,坏人真坏,好人真好。昏官真TMD的混帐,良官真的尽职无私。无知的人还是很无知,被各种舆论所左右;科学家终究是科学家,知识和经验极其宝贵,已成全社会之精神支柱和感召力量。感人的场景和可歌可泣的画面无处不在:一线医务人员的献身精神让所有人汗颜,为他们的鞠躬尽瘁而感动;无数普通人的大义和善举让我们感动甚至悲悯。


……

  虽然这场阻击战还未过去,但这一天即将到来。

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亲历2003年的SARS 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我们还侥幸地活着;作为供应链人,回顾过去两个多月的历史,是不是有些问题值得我们供应链从业者做深入地反思和检讨,并能够“亡羊补牢”地采取一系列纠偏措施告慰天上的英雄亡灵呢?活着的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此次事件,为中国、中华民族未来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一丁点儿的贡献呢?


 这么长时间的假期,除了囤了一点油脂,也攒了一点知识和经验,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简单梳理了一下,大致有以下这些问题值得反思。如有遗漏或未考虑周全的地方,还请专业人士进一步阐述和批评指正。

问题一、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应对


这一点,无论是医疗单位,还是政府、科研机构、学者都已经将“应急处理”,制定预警和预案作为这次事故后要“拾遗补漏”的重大纠错事项。“刻不容缓”,全社会必须要构建起一个应急防护网,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社会体系的良性运转。“诺亚方舟”的故事曾经启发过华为并建立起2012实验室,让华为在2019年启动备胎计划,躲过被美国贸易制裁掐脖子的一劫。我们是否也能够通过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事件,构建起中华民族公共卫生安全的“诺亚方舟”呢?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


问题二、采购和供应风险的管理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国际化企业将大量的制造基地设在中国。虽然经济学家常说“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似乎忘记了这一条。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当中,中国已经是很重要的一环,“中国制造”闻名全球。如果中国真的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完全不可抗力的事件,可能全世界的物资供应都要“抖一抖”、“手忙脚乱”一阵子了。所以,正在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应该吸取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深刻教训,实施分散采购的策略,降低采购供应风险,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或者形成“三足鼎立”的采购供应布局,而不至于“一指禅”断裂的巨大风险。中兴事件的供应链教训,我们曾经领教过一次,今年“病毒肺炎”又再一次让我们领教了供应链的采购和供应风险。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


问题三、供应链的柔性管理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刚好发生中国人的岁末年初、农历春节前夕,往年这个时候,很多公司都倾向于清库存,以防止春节节后的淡季市场需求,只有极少数公司为春节和节后复工做了库存和备份方案。而此次疫情的来势汹汹,让很多公司措手不及。对于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是毫无防备的。那么,经历过此次事件,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突然变化,迅速调整需求计划和供应方案?如何能够迅速地根据市场变化,而灵活调整生产和供应计划,启动备份方案或新的供应拉伸方案,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


问题四、供应链的连续性:零库存、JIT?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年前没有完成销售目标的老板们该多么庆幸,幸好自家仓库里还有不少库存。在今天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中,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对于所有物资和产品是不是真的要“零库存”?是不是所有物资都要“JIT”?是不是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采购、生产和库存策略?对于安全库存的标准到底应该怎么制定? 

问题五、采购战略与国家安全


在病毒肺炎事件发展过程中,我们听到不少关于阴谋论的故事。虽然有点可笑,但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万一“生物战”是真的呢?万一这是别有用心的国家或间谍精心策划、是有预谋的一场病毒投放呢?今天来的是新冠病毒,也许明天来的是另外一种细菌或病毒呢?好在中国政府立刻拉起了“生物安全“的警戒线。

平时歇菜的口罩、防护服、酒精、消杀、额温枪等医疗物资在战时,已成“战略型”物资;直到现在,这些物资仍然在严防严控之中。企业复工复产后“一罩难求”、“一枪难求”,到底哪些物资需要被列为“战略采购“的物资呢?这些也是需要企业去重新审视和思考的。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

问题六、供应链协同


在整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全社会、全民,所有相关部门展开充分协作,在短时间内迅速调集全社会资源,控制住这场疫情的发展。在产业链的日常运作中,所有企业是否都能做到像在疫情中的表现一样,上下联动,快速协同呢?密切协同的供应链才是最高效、最有力的战斗武器,也是中国制造的最大竞争优势。具体可参考我的《供应链协同在新冠病毒疫情阻击战中的作用》一文。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


问题七、实时信息系统ERP和云办公的应用


在整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没有IT系统,完全依赖人工去排查供应链上下游物资库存和供应状况的产业链,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项非常挑战的任务;在人群密集的办公场所办公,会极大地增加病毒传染的风险性。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箭在弦上,不管是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还是远程办公系统,还是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供应信息的共享系统,已是企业接下来要完善和变革的重要任务。

问题八、传统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


节后复工潮,大量企业出现了用工难、用工荒的现象,展开了抢人大战。人工不仅稀缺还很昂贵,这种用工需求短缺的现象,过去只发生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现在已经蔓延到内地城市,这种趋势将极大刺激物联网和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智能工厂或无人车间,我们会看到更多工业机器人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供应风险。

问题九、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对世界产业链的影响


通过此次疫情事件,让人不免担心,全球化策略还会延续吗?中国制造还能持续吗?全世界还会继续将生产重心压在中国人身上吗?外向出口型的企业,是否会面临被外商砍单、转单的现象?一旦制造重心外迁出去,中国大量的制造业该何去何从?会不会出现哀鸿遍野的现象?本来就面临中美贸易战的压力,这场疫情事件,会不会加速大型制造企业的外迁,将制造基地转移、分散布局呢?

问题十、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很多企业由于两个月的停摆,几乎濒临现金流断裂和破产边缘。企业到底需要留存多少现金在公司账户里,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企业是否要提高经营的利润率,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呢?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国家的免息或低息金融贷款支持,获得喘气的机会或活下去的可持续生存发展能力呢?

问题十一、企业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此次疫情事件的发生,我相信会增强广大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将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公司的一项长期经营目标。任何人都需要敬畏大自然、维护这个由地球上所有生命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人是万物之灵,但并不能自恃无恐,滥用手中的生杀权力,破坏生态。谁又知道这些新病毒、新物种是不是由人类不经意间创造出来的呢?

问题十二、EHS 和员工的健康安全

  

  所有企业,都要重视所有员工的健康安全,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传染性强的疾病,这可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公司的事,甚至全社会的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每个人的健康安全。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保护,对于在疫情中受到伤害的家庭和个人,还应做好适当的心理疏导。


问题十三、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的空中楼阁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中国大数据技术的致命缺陷,现有的各种数据库,被专家称为信息孤岛,根本无法追踪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通路。好在中国人民高涨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广大劳动人民勇敢的行动力和超强的执行力,在短时间内迅速统计和整理出各种疫情数据,为病毒肺炎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现有的数据库,还称不上是有效的、有数据逻辑的、活着的数据库,在关键时刻,根本排不上用场;各种移动办公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由于大量数据的使用,出现瘫痪、断线,这些应用对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带宽要求、图像延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些技术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问题十四、核心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独立开发


  我们看到有个别国家在此次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趁火打劫,要断你这个、断你那个,如果这一切都成现实,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要突然停摆?经济大动脉的血管是不是真的会突然大堵塞?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新冠病毒肺炎的战役,还未成功。留给我们国人的,不仅仅是对疫情的应对,还有对未来的防范和警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


  祝愿全世界人民早日走出这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阴霾!


更多资讯、专业知识和行业报告,关注Tong供应链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