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是明朝的一个分水岭,后面的党派之争,更是雪上加霜

序言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频繁进犯大明领地,在王振的怂恿下,年轻气盛的朱祁镇决定要亲征瓦剌。

出征途中,毫无作战经验的王振独揽军中大权,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战略,让明军一度陷入了绝境。

最终,在土木堡被瓦剌大败,二十万精锐军队尽损,文武百官皆死于混战,朱祁镇被俘。

这一变故,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其实不然,土木堡之变虽然让明朝损失惨重,但在于谦等人的力挽狂澜之下,明朝的主体可以说是承接下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在“夺门之变”发生后,朱祁镇的皇权被削弱,于谦等权臣被诛杀,党派之争越演越烈,国势颓废,这才是明朝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明朝的一个分水岭。

“夺门之变”是明朝的一个分水岭,后面的党派之争,更是雪上加霜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也先遣使二千多人进马,诈称三千人。王振怒其诈,减去马价,使回报”。

自此,明朝与瓦剌的关系因“马价”而恶化了,阻碍了双方的贸易,瓦剌也无法通过明朝获得大量的财物。

后来,也先想通过与明朝联姻来重新打开市场,于是遣人入贡,以“贡马”为聘礼来联姻。但是,朱祁镇只回复了“无需姻意”四字,这事就没有了下文。

也先因此耿耿于怀,越想越气,于是决定举大兵进攻明朝领地大同。八日,也先兵到,大同失利,塞外城堡皆沦陷。

大同失利的消息传到京师,朝廷本来决定是让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万人来抵御瓦剌的。但是,宦官王振却一直怂恿明英宗朱祁镇亲征。

朱祁镇本身就有一个“英雄梦”,希望可以像朱棣和朱瞻基一样,驰骋沙场,上阵杀敌。而王振的怂恿,无疑是唤起了他内心的激情,下令“二日即行”,可见其中仓促,军事准备肯定是不充足的。

对于朱祁镇的鲁莽,大臣们是反对的,吏部尚书王直率百官劝谏朱祁镇,但不听。

“夺门之变”是明朝的一个分水岭,后面的党派之争,更是雪上加霜

很快,朱祁镇让宦官金英辅佐郕王镇守北京,亲自率领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人,合兵二十万征讨瓦剌。

在出征途中,朱祁镇不重用有大才的张辅、朱勇等人,而宠信王振,没有作战经验的王振独揽军中决策大权。

最终,王振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的指挥,明军在土木堡大败,二十万大军皆损,随行的大臣皆死,而且朱祁镇被俘。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对于这场的的记载,《明史•纪事本末》载:“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英国公张辅,尚书邝埜、王佐,学士曹鼐、张益而下数百人皆死”。

这时,完全可以说明朝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朱棣时期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尽损,最为精锐的三大营也战死,损失财物数不胜数。

而且功勋集团、文臣集团和靖难集团的主要成员消失殆尽,将领将会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

同时,边防如同虚设,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

最为重要的是,皇帝是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证国家正常运行的前提,可作为皇帝的朱祁镇却被俘了,明朝廷无疑是“群龙无首”。

“夺门之变”是明朝的一个分水岭,后面的党派之争,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有些人就认为“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笔者

认为“土木堡之变”虽然让明朝损失惨重,但也是一次大洗牌,为于谦、石亨等新人的崛起提供了机会,而这些新人的才能也不错,完全可以掌管好朝廷上上下下。

而于谦等人的出现,更是打破了先前宦官专权的局面,恢复了往昔文官集团掌管朝中大权的局面,不至于文官想要有所作为,却步步局限宦官之手。同时,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更是解决了君臣不同心的局面。

所以,就算那时面临的困难很大,但在于谦等人的运筹帷幄之下,明朝的主体承接下来了,更是迎回了皇帝朱祁镇,这也是实力所在。

而且,这也证明这批新人并不差,假以时日,通过政策改革,明朝还是会恢复往日的光辉。

可是,后来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助朱祁镇南宫复辟,重新登上皇位,史称“夺门之变”。这一场变故,才是明朝的一个分水岭。

夺门之变,明朝的一个分水岭

英宗天顺元年春正月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复位。

在帮助朱祁镇南宫复辟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也得到了封公进爵,掌管朝中大权,徐有贞更是直接进入内阁,石亨被封为忠国公,曹吉祥则是升为司礼监太监,总督京军,其嗣子曹钦得授都督同知。

而且,景泰朝大臣遭到排陷打击,大学士陈循、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尚书江渊、吏部左侍郎项文曜等被发配到辽东铁岭卫充军,大学士萧镃、商辂,兵部右侍郎王传等被罢职为民,于谦等人更是被诛杀。

这时,京师保卫战的功臣可以说被杀光了,只留下了一批才智平平,内心贪婪之臣,无心朝政,只为自身的利益。

“夺门之变”是明朝的一个分水岭,后面的党派之争,更是雪上加霜

因为于谦等权臣的消失,朝廷内外空缺的官位众多,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就大力扶持自己的亲信,让他们位居高位,以至于形成了“石—徐—曹”三人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局面。

最终,党派之争越演越烈,“石—徐—曹”三人只顾功名利禄,为自身争夺权力,严重影响了明朝政策的实施,经济也难以得到恢复,军事问题更是得到任何的解决。

这才是明朝的一个分水岭,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杀掉了一心为明朝的大臣,扶持了一批功利性极强的大臣,更是带来一场党派之争,让明朝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难以得到恢复与解决。

曹石之变就是一个例子

在“夺门之变”发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朝政总算是安定下来,此时应该注意恢复明朝的政治体系,恢复经济。

可是,“夺门”的功臣却并不把这些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一心只为自己的功名利禄着想。没过多久,“石—徐—曹”三人就为各自争夺权力展开了一系列钩心斗角的斗争。

天顺元年(1457)五月,御史杨瑄上疏弹劾曹、石强夺民田、冒功滥职等罪。朱祁镇召徐有贞和李贤来询问情况,二人皆说:“瑄所言公正,不避权幸,宜从其请。”

于是朱祁镇下诏褒奖了杨瑄,并命巡按御史前去覆勘侵夺民田事。在遭受到徐有贞打击后,本有矛盾、利益相争的曹吉祥和石亨却联合起来,一起策划诬陷徐有贞。

朱祁镇宠信徐有贞,经常召徐有贞到深宫密谈。于是,曹吉祥就密令小宦官偷听其中消息,再故意泄露给朱祁镇,挑拨朱祁镇与徐有贞的关系。

后来,石享、曹吉样哭哭啼啼地说内阁下令让御史排挤诬陷“夺门”的功臣,并且表示自己是忠诚的,打感情牌,这也说动了朱祁镇。

于是,朱祁镇下令科道官弹劾徐有贞、李贤“独专擅威权,排斥勋旧”,徐有贞、李贤很快也被速捕入狱。

“夺门之变”是明朝的一个分水岭,后面的党派之争,更是雪上加霜

在徐有贞下狱后,曹、石二人为了完全消除隐患,进一步陷害徐有贞,徐有贞被发往云南为民。

在这次斗争中,曹吉样、石亨两人获得全胜,朝廷中也没有人可以制衡二人。于是,石、曹二人更加肆无忌惮地专权乱政,一掌外朝,一掌内廷,权倾朝野,毫无人臣礼,朱祁镇的地位受到威胁。

当时,朱祁镇南宫复辟时,动用的将士不够一千,可石享弟侄家人以“夺门”功升迁者就已多达四千余人。而且,石享还公开卖官,“以货之多寡为授职美恶,入之先后为得官迟早”。

后来,朱祁镇以石彪为突破口,对石亨的势力进行打击,最终石亨坐狱瘐死。而曹吉祥看到石亨如此下场,害怕自己也会如此,于是就密谋造反。

但是,幸好有李贤、孙镗等人的相助,朱祁镇才成功地消灭了叛军,曹吉祥势力被清除得一干二净,曹吉祥也被磔刑于市。

至此,经过数年的党派之争,明朝廷的政局才算稳定下来,朱祁镇才有空抽开身去恢复国家的经济和军事。

结束语

土木堡之变,虽然让明朝损失惨重,但是假如没有夺门之变,于谦等权臣没有被处死,假以时日,明朝的经济、军事是可以得以恢复的,并不一定会由盛转衰。

可是,偏偏此时发生了“夺门之变”,于谦等人被诛杀,石亨等人上位,却一心只为功名,从没想过国家大事,以至于明朝廷的经济、军事一直得不到恢复,由盛转衰,成为明朝的一个分水岭。


【小皮】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