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未年,东吴明知蜀国灭亡后就轮到自己为什么不派兵救援?

用户29389513


在邓艾、钟会发动灭蜀之战时,东吴并没有直接出兵救援蜀国,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进攻魏国,以期减轻蜀国的军事压力,达到调动敌人主力的作用。然而,东吴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最终未能拯救蜀国。

第一,东吴皇帝孙休出兵进攻魏国

公元263年农历五月,魏国发兵攻蜀。八月,在魏军的进逼下,姜维退守剑阁,并紧急向吴国求援。吴国与蜀国是盟友,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冷。蜀国大难临头,吴国必须要出兵相救,救蜀国等于救自己,这个觉悟,吴国皇帝孙休还是有的。

问题是如何解救呢?

孙休想到“围魏救赵”的计策,派出两支军队,一支由大将军丁奉指挥,重点进攻魏国重镇寿春;另一支由将军丁封、孙异指挥,进攻位于陕西南部、汉水上游的勉中。

我们必须说,吴军的救援行动很不给力。没错,兵法上有“围魏救赵”的计策,核心是要攻敌所必救,迫使敌人回师救援。但孙休的这两支部队能否达到调动敌人的目的呢?根本不可能。首先,攻击的目标并不是魏国心脏,寿春虽是军事重镇,但远不及洛阳、长安等核心城市重要;其次,吴军的攻坚力量并不强大,以前多次进攻魏国都无功而返,魏军以逸击劳,根本无须征蜀部队回师。

东吴军队出师不到一个月,便传来蜀国灭亡的消息,孙休只得诏令丁奉等人班师回国。东吴没有全力救援蜀国,有两个原因:第一,东吴发生了内乱;第二,未能预见蜀国会灭亡。

第二,交趾的叛乱,对吴军援蜀是一大牵制

与魏国发兵伐蜀几乎同时,吴国的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

交趾郡在现今越南北部一带,偏处一方,山高皇帝远。交趾太守孙谞以权谋私,专干贪赃枉法之事,为人凶残暴虐,百姓不胜其苦。民众的怨言也传到皇帝孙休耳中,他派钦差大臣邓荀前往察查。孙谞担心丢了乌纱帽,一面贿赂邓荀,一面搞来三十只孔雀,打算送往京师,以博取皇帝开心。

民众本想盼着皇帝钦差能办孙谞的罪,岂料却沆瀣一气,这官场如此黑暗,光明何时才能到来。既然皇帝的钦差办不了孙谞,看来世上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幸福的生活,只能靠自己了。公元263年农历五月,交趾郡吏吕兴等人发动起义,杀死孙谞与邓荀,同时向魏国求援,请求魏国政府派来新的太守与军队。交趾的暴动,得到临近九真郡、日南郡的积极响应,东吴政府对西南诸郡的统治显然已经动摇。

与交趾民变同一个月,魏国出动大军伐蜀。对东吴政府来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交趾的叛乱,严重牵制吴军援蜀。事实上,这场交趾之乱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最后东吴动用超过十万的大军,才把交趾之乱镇压下去。

第三,东吴对蜀国灭亡的结果始料不及

我们说东吴对蜀国救援不力,很大程度上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预料到蜀国会灭亡。魏、蜀、吴三国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次伐蜀,与以往不会有多大区别,打两下就会班师回朝了。自三国鼎立以来,三国之间类似这样的征伐,已经不下数十次之多了。

当司马昭提出伐蜀计划时,魏国朝臣们多数持反对意见,纷纷用以往的失败例子来劝谏。甚至连后来立下灭蜀第一功的邓艾也反对伐蜀,他认为蜀国内部比较安定,自杨仪、魏延之争后,没有过军事政变或叛乱,敌人无机可乘,不应当大举用兵。他一再上书,坚持反对伐蜀。司马昭只得派主簿师纂去给邓艾做思想工作,邓艾最后没办法,勉强同意。

魏国内部如此,蜀国又如何呢?

在得悉魏师大举入侵的消息时,蜀国建宁太守霍弋自告奋勇,要求北上增援。蜀国皇帝刘禅认为蜀军备战充分,没同意霍弋的请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此时蜀国高层,也没有预料到这一战会亡国。

魏国高层对伐蜀没把握,蜀国高层对抗魏有信心。那么大家想想,作为第三方的吴国,会预料到蜀国会灭亡吗?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对吴国没有全力救蜀而感到奇怪。


君山话史


主要是没想到蜀国败的这么快,吴国在得知魏国进攻蜀国之后,实际上是派出了两路援军的,一路攻向魏国寿春,牵制魏军;另一路则直接救援蜀国。然而谁也没想到蜀国会败的那么快,刘婵投降后吴国也就撤军了。数月后蜀中发生叛乱,邓艾、钟会、姜维先后被杀,益州出现权力真空后,吴国又再度调兵意图吞并益州,但最终也是失败了。

蜀国败的太快

公元263年,姜维在得知钟会治兵关中后,上奏刘婵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之地,防备魏国大军南下。当由于黄皓在朝中的掣肘,迟迟没有行动。

同年八月,魏国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攻狄道,牵制姜维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攻武都,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万余攻汉中,然后直取成都。

直到此时,刘婵这才派廖化率军救援姜维,派张翼等前往阳安关口拒守,但为时已晚,在魏国的大举进攻下,汉中处于险地,蜀国只能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乐城。

由于蜀国前线仅有姜维一路主力,面对魏国的全面进攻无法抵挡,尤其是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防守松懈,被魏国魏兴太守刘钦占领,钟会几路大军齐头并进,直入汉中,留两万人围攻汉城、乐城,主力并未停留直下阳安关口,斩蜀将傅佥,收降蒋舒,继克关城(今陕西阳平关),长驱南下。

姜维在得知钟会已经进入汉中后,形势危急直下连忙摆脱钟会,退往阴平方向,魏国杨欣等人率兵追击,双方在疆川口大战,姜维败退,而后路又被诸葛绪阻断。后姜维用计调走诸葛绪,这才回军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

诸葛绪后与钟会合兵南下,但被退守剑阁的姜维所阻,久攻不下之际,钟会甚至打算退兵。然而同年十月,邓艾却趁姜维被钟会牵制的时机,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钟会则派部将田章跟进。邓艾率军翻山越岭,跨过七百余里无人区,直抵蜀汉腹地江油,守将马邈投降,蜀将诸葛瞻兵败被杀,此后蜀汉全线崩溃,邓艾一鼓作气攻向成都。

蜀汉朝廷面对突然出现的魏军无比恐慌,一面调遣阎宇支援成都,一面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刘婵最终在谯周等人的劝说下,选择了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吴国内忧外患,救援未到蜀国已经投降

我们知道,吴国在孙权死后统治极为混乱,魏国攻蜀之际,吴国刚刚结束内乱不久。

公元263年四月,就在魏国攻蜀前夕,交阯郡吕兴煽动士兵、百姓谋反,杀死太守孙谞,并派使者前往魏国,接受魏国的册封,交阯郡的叛变使得东吴完全陷入了魏国的南北夹击当中。

十月,东吴朝廷接到了魏国攻击蜀国的消息。二十二日,孙休派大将军丁奉督率各军攻向魏国寿春,令派将军丁封、孙异前赴沔中,救援蜀国。但很快传来了蜀国刘婵投降魏国的消息,东吴于是便停止了救援行动。

蜀中变故,东吴吞并益州而不得

蜀国平定后,蜀将姜维随即投降,但暗中却意图复国。在姜维的劝说下,钟会也有了占据蜀地自立的想法。随后钟会上书说邓艾有反意,同时卫瓘、胡烈和师纂也上书说邓艾所作悖逆。

公元264年正月初一,魏国朝廷下令押送邓艾回京,同时为防止邓艾不服,命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亲执司马昭手书押送邓艾。

公元264年正月十五,钟会兵进成都,邓艾随后被押往京城。钟会随即在成都积极策划兵变,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起兵,讨伐司马昭,却因部下的兵变而失败。十八日,钟会与姜维死于兵变。

钟会死后,魏军无人约束,蜀中也陷入混乱之中,数日中钟会帐下数百人被杀, 原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姜维妻子儿女同样被乱兵所杀,关家被庞德之子庞会灭门。邓艾部下想要迎回邓艾,却被卫瓘指使田续率先杀死邓艾父子。后卫瓘约束诸将,成都之乱方平。

同年二月,在得知蜀中大乱后,孙休意图趁机吞并益州,于是令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领大军西进,却被蜀国巴东守将罗宪所阻。罗宪凭险据守六个多月,但由于内生瘟疫、外无援军而渐渐不支,无奈之下选择了向魏国投降。魏国派荆州刺史胡烈率军二万攻打吴属荆州的重镇西陵,陆抗在腹地被攻击的情况下退兵,永安之围于是被解。


香茗史馆


有的,虚实共三路出兵,无功而返。东吴当时在丁奉张布的配合下平定孙綝集团不久,张布掌管宫内官署,濮阳兴执掌军国大事,丁奉为大将军掌军事。吴主孙休在平定祸乱后,心志松懈不思上进,耽于外物,对外无长策,对内横征暴敛,屡次派人到交趾征调孔爵和大猪等物,交趾太守孙谞善于逢迎,自加压力,大力搜刮,征调郡里的手工匠人一千多送到建业。在司马昭三路伐蜀的这一年,吴主向交趾征调贡物的命令又到,终于激起民变,吕兴率领义民杀死太守。吴国自顾不暇。


263年,蜀汉使者到东吴报告曹魏伐蜀的消息,东吴立即作出反应,从当时姜维屯兵沓中,上表请后主派出张翼廖化把守阴平等处以防不测后主不听的事来推断,自己都不在意,自不会在当时向东吴派出使者。而求救的时间是冬十月,应该是汉中已经被钟会攻破时候。(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孙休也不含糊,与众人商量后,用了虚实三路军,第一路,由大将军丁奉亲自率领,进攻淮南寿春围魏救蜀。丁奉掌军后,对于北伐倒是很热衷,可惜计不出敌,屡战无功,这一次也一样,打着打着没打出声势就回来了。


第二路第三路都打算从荆州出兵,一路由将军丁封、孙异前赴沔中,应该是打算溯汉水或山道进入汉中,拦截魏军的后路,如果能实行,倒是一支奇兵,不过上庸山城这些地方地势复杂,能否顺利通过是大问题,而溯汉水之前已经有人证明行不通。(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蒋琬接替诸葛亮后,感到正面北出老在雍凉地与魏兵交锋没有胜算,就想出一条沿汉水东下的进军路线,被蜀汉众臣阻止,说万一兵锋不利就退不回来。可见出易进难。

第三路打算从荆州南郡出发,孙休让将军留平到南郡见守将朱然之子、改姓的施绩商议进兵方向,方向应该就是永安一带入川,商议的可能是水路陆路。计划很好,可是来不及真正全面实施,就传来刘禅投降的消息。各路军马接到停止进军的命令。二个月后,吴国先后派出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领军队攻打尚未投降的蜀国永安守将罗宪,几个月攻不下来,魏国荆州刺史胡烈进攻吴国西陵,为永安解了围。


南方鹏


派了,一路让丁奉佯攻寿春,一路从荆州出兵直奔永安。可惜,阿斗投降得太快!佯攻寿春的吴军,魏国根本不当回事。也怪东吴料想不到蜀汉会被灭亡,所以没有大规模打寿春,使魏军主力不得不回救。


烟霞一壮天下颜


东吴派兵了,为了救蜀国,东吴一共派出了三路援军,一路丁奉,攻寿春,围魏救赵。一路留平,从永安入蜀。一路丁封,走汉水,直扑汉中。刘禅不投降的话,邓艾不撤就等着被包饺子吧。顺便说下,南中的部队也在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