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头条上发布白糖加尿素可以治黄瓜角斑霜霉病,你认为尿素白糖有杀菌功能吗?

平沙落雁1698


黄瓜种植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如果控制不好,黄瓜霜霉病一旦发病,在很短的时间就传遍整个大棚。

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以前大家都是习惯用杀菌剂,大量频繁使用杀菌剂后,往往会让黄瓜霜霉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反而起不到杀死霜霉病菌的效果。

利用我们平时吃的糖和作为肥料的尿素按比例混合,是可以治疗黄瓜霜霜病的。

白糖和红糖都可以,在黄瓜种植大棚用喷雾器洒药,来治疗黄瓜霜霉病,取得的防治效果还不错的。

用糖加尿素来防治黄瓜霜霉病,既能解决我们频繁使用杀菌剂,导致霜霉病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又能解决了生产绿色无公害黄瓜中不使用农药的难题。

糖和尿素混合治疗黄瓜霜霉病,可以按这样的比例:0.2kg尿素+0.5kg糖,兑水50kg,把糖和尿素加水稀释后,充分搅匀,5天喷雾一次,连续喷施4-5次。尿素的比例不要加大,红糖或者白糖都可以。黄瓜霜霉病属于真菌低糖类的病害,如果尿素的用量过大,会导致营养过剩而产生肥害,反而起不到治病的功效。

通过在黄瓜叶面喷施糖和尿素的混合液,糖和尿素都很有养分,既是用药也同时是在对黄瓜施肥,所以可以作为提前预防黄瓜霜霉病的方法,不用等到发病了再用。

糖加尿素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原理,是在尿素里加糖,在短时间内增加黄瓜枝叶的含糖量,从而改变了黄瓜霜霉病菌喜欢生活在低糖环境的习性,达到治疗的目的。

黄瓜霜霉病是近几年来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真菌性病害,发病后我们在黄瓜叶片上会看到黄色的斑点。黄瓜霜霉病菌的传播途径是黄瓜霜霉病菌从黄枝叶上的气孔,随着空气流动而侵入到黄瓜枝叶细胞内。大棚种植黄瓜一定要注意通风和适当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






流年梦浮生


白糖和尿素混合使用对黄瓜病害,只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治疗病还是需要药物。

黄瓜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黄瓜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

黄瓜霜霉病在黄瓜种植过程中,是很严重的病害,严重时可以减产50~60%,甚至出现绝收。霜霉病病菌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湿度70%以上,温度在10~28度之间,都会引起霜霉病。单纯使用白糖和和尿素作用并不大,需要综合管理,降低湿度,控制夜温。黄瓜出现霜霉病是需要用药物防治,可以用烯酰吗啉,银法利等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于黄瓜的种植,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严重时也会出现绝收的状况。大棚内光照不足,湿度过大都会引起角斑病的发生,连续阴雨天发病率最高。细菌性角斑病,一般药物可以用中生菌素,叶枯唑,春雷霉素等药物防治。


我认为,白糖加尿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是因为白糖含有氨基酸,尿素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当植株生长旺盛时,可以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对预防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得病以后,必须用药物才能防治。就像人得了感冒一样,身体强壮的人就不容易得感冒,已经受到病毒侵染,感冒以后,就需要用药物来治疗一样的道理。


土壤大管家


尿素加白糖并不能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霜霉病也只是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这种效果其实是通过提高叶片的抗病能力来实现的,并不是真正地杀死病菌,所以一旦发生黄瓜霜霉病,就不能依赖尿素加白糖来防控此病,而是选用烯酰吗啉丶霜脲氰丶恶唑菌酮丶氟唑菌酰胺等杀菌剂加保护性杀菌剂如吡唑醚菌酯、代森联、丙森锌等混合后均匀喷雾,以叶背为主,以保护功能性叶片为主,一般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次。





102705716761五福


看到问题中的说法,我只能用呵呵两个词来回应。作为一名农资行业工作者来说,尿素加白糖治疗黄瓜霜霉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听听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当真。但是在预防霜霉病上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霜霉病属于低等真菌,是黄瓜上非常重要的病害。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主要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在温度16到24℃时,以及湿度大于85%以上发病比较严重。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28℃,很难发病。而温度低于5℃或高于30℃,根本不会发生霜霉病。

如果一旦发生霜霉病,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传播比较迅速。而在此时,我们再加上尿素和白糖溶液进行喷施,一方面会使叶片湿度增加,另一方面,糖类物质为霜霉病菌的发生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两种原因不单不会治疗霜霉病,还会导致霜霉病加重,是万万不建议使用的。



但是如果在白糖和尿素溶液中加上杀菌剂,如霜脲.锰锌、氰霜唑、霜脲氰等,会提高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一方面杀菌剂会抑制霜霉病菌的发生和繁殖,另一方面,白糖和尿素为植株提供营养,增强抵抗能力。使用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在农事操作过程中,针对谣言不要盲目相信,一定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否则既费功夫又耽误病害治疗,偷鸡不成蚀把米。

上说是我的分析,欢迎大家进行补充和评论。

欢迎点赞和关注,更多农业知识持续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