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甲特刊•永往直前|球迷故事:“光膀子的哥们”其实很可爱

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炎炎夏日,杨晨飞在永昌球迷看台上永远都光着膀子,就这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米八多的大高个儿,魁梧的身材,加上略显“凶悍”的长相,他身上几乎每个细胞都写着“生人勿近”。但在与他交流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光膀子的哥们”其实是个彬彬有礼的球迷,偶尔憨笑,金句频出,分外可爱。

光膀子不是为了博眼球

中甲特刊•永往直前|球迷故事:“光膀子的哥们”其实很可爱

▲2018赛季,杨晨飞喜获远征全勤奖。

2018年赛季结束后的永昌答谢宴上,杨晨飞喜获远征全勤奖,这是对他15场客场从不缺席的肯定。

“2015年初识永昌,2016年远征8座城市,2017远征7次,2018年大满贯。”杨晨飞如此回忆自己的球迷经历。

2015年,永昌迎来俱乐部历史上的“中超元年”,河北球迷沸腾了,裕彤国际体育中心爆棚,在表弟“一票难求”的抱怨中,杨晨飞第一次对永昌产生了好奇心,开始关注起了这支仿佛是“一夜爆红”的球队。

杨晨飞看的第一场永昌的比赛,是主场对阵广州富力,那时他还没有加入任何球迷组织。隔台相望,那一片蓝色海洋制造的惊涛骇浪,让这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儿躁动不已。“太嗨了!”听着震破耳膜的呼喊,看着整齐划一的助威,杨晨飞被彻彻底底地打动了,“足球比赛就像和平年代的战争,球员冲锋陷阵,球迷也是战斗的一分子。”

怀着一腔热血,杨晨飞辗转参与了多个球迷组织。2017年底,他与其他9位志同道合的“战友”组成了自己的小分队,“这是一支战斗力更高的球迷队伍”。球迷文化中有不少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战斗小组成员必须是“单料”球迷,也就是说必须忠于一支球队,不允许“泛爱”。“外人看起来好像很难理解,甚至略显傻气。”对于质疑的目光,杨晨飞总是一笑了之。

杨晨飞的看台信仰却一点儿都不含蓄,每场观战都光膀子成了他的“标志”。去年远征延边和新疆赛场,杨晨飞说脱就脱,与身旁裹着棉服的球迷们形成鲜明对比。“冷?不存在的。”这个壮小伙自称“血热”,球场上每一刻的精彩都能让他热血沸腾,汗流浃背。

延边一战,赛后“远征军”与队员们在饭店偶遇,队员还特意提起了那个“光膀子的哥们”。“我从没想过通过这个举动博人眼球,但能被大家认识我是开心的,能被队员注意到也是荣幸的。”杨晨飞说。

球迷梦是热血青春的纪念

中甲特刊•永往直前|球迷故事:“光膀子的哥们”其实很可爱

▲看台上那个“光膀子的哥们”。

2017赛季结束之后,杨晨飞在后背文了一个永昌队标。杨晨飞赋予它的意义,不止是对永昌的热爱,还有更多是对自己青春的纪念。

杨晨飞并没有陪着永昌成长,而是见证了它在中超的巅峰,又亲历了它从中超降级的阵痛。“所以在我心里,永昌能飞多高、走多远并不是最重要的,球场边上的每个魂牵梦绕的时刻才是最重要的。”

对看台文化的痴迷,成全了杨晨飞的球迷梦。除了看台文化,陪伴永昌南征北战的过程要比球赛本身更有魅力,所有与永昌相关的人和事,累积成了他对这支球队的深厚感情。

去年9月1日远征辽宁沈阳,杨晨飞喊了一整场,体力消耗特别大,散场时脑袋发热,口干舌燥,“我就随口嘟囔了一句好渴,想吃西瓜。我们一起的朋友不知道啥时候听见了,专程买了俩西瓜切好带到了吃饭的地方。”这个细节让杨晨飞感动了很久。

杨晨飞的记忆中,有同样“全勤”的老大哥“大海”,他并不是战斗小组一员,也很少出现在战斗看台,但是每次远征,“大海”都会选择主席台最佳的观赏位置,低调含蓄地支持永昌。还有2016年5月1日客场迎战天津泰达,水滴球场内永昌球迷浩浩荡荡三千人马,纯战斗人员超过1000人,“气势磅礴,丝毫不输主场球迷”。除此之外,还有俱乐部带给球迷的感动,“俱乐部承包了所有远征球迷的客场门票,这在全国的俱乐部来说屈指可数”。

就连对球员的喜爱,杨晨飞的理由都充满了感性。“很多球迷因为个人技战术和风格爱上球员,而我在乎的是球员对球迷的尊重和重视程度。”杨晨飞格外欣赏队长矫喆,因为他每次比赛结束致谢球迷时,站得最靠前,手举得最高。

陪伴的过程比输赢更珍贵

中甲特刊•永往直前|球迷故事:“光膀子的哥们”其实很可爱

▲“远征”是青春的纪念。

1993年出生的杨晨飞,追随永昌时才22岁。

说起来,他家里没有一个足球迷,所以身上也没啥“球迷基因”。而往上数,杨晨飞祖孙三代都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他热爱这座并不完美的城市,也在无条件地支持着这座城市孕育的球队。

“所以当你问我,看到永昌输球或者经历低谷会失落吗?会!但会就此放弃追随吗?不会!”杨晨飞说,陪伴永昌拼搏的过程,比输赢得失都更加珍贵。

远征“全勤”其实挺难,尤其对于杨晨飞来说。他的本职工作是公交司机,这是个辛苦活儿,收入也有限,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没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每次“远征”都来之不易。毫不夸张地说,杨晨飞三分之二的工资都用在了追随永昌远征上。

为了不让看球成为自己的负担,为了“可持续性”远征,杨晨飞把每一次出行计划做到了极致。“能坐火车不坐高铁,能坐高铁不坐飞机,能买到特价机票绝不买高价票”。杨晨飞的工作是上午和下午两班倒,而比赛大都在周末,他要提前跟同事调班,跟领导请假,只能严格规划行程,打时间差,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延误都计算在内。“一次两次还好,我这种频繁请假的也就只能实话实说了。”杨晨飞笑道。

除了工作,就是看球,杨晨飞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赢一场球回来,三四天我都特别亢奋,虽然旅途劳顿,可是一点都不觉得累。”杨晨飞说。

采访手记

在与杨晨飞交谈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个球迷不仅有个性,有原则,还有点儿特别。

杨晨飞自己不踢球,结识永昌之前也极少关注国内联赛,只看国外联赛。他自有一套章法,也从始至终坚持着独属于自己的球迷信仰。

“铁粉永昌,在我心里首先是因为城市荣誉感,其次是看台文化,最后才是球赛本身。”杨晨飞说,球迷百态,千奇百怪,“只要喜欢足球,喜欢永昌,管它什么理由!”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李珂/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