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近程防空武器(这里专指陆上),它的存在时间几乎是和战斗机的时间一样长,自从战场上出现飞机的那天起,作为最初的防御手段,近程防空就成了各国都绕不开的话题,两次的世界大战至今,从最开始的重机枪、高射炮,到后来的肩扛式防空武器、有制导雷达的热跟踪导弹、自行防空系统等等,手段越来越丰富,作战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有一个国家却对这种武器不太感兴趣,至少在冷战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将这类武器抛弃的。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一战时的高射炮

一度被“抛弃”的近程防空

这个国家就是美国,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大规模缩减近程防空部队的规模,因为在他们眼里,除了苏联,没人能够给他们的近空区域造成威胁,即使偶尔有危险的话,凭借全世界部署的大量战斗机和重型装备也可以将其消灭在“萌芽”当中,而被认为最具威胁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在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都是非常昂贵且复杂的武器装备,当时的无人机可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巡航导弹也只有苏联一个国家装备过,其他国家根本没有“像样”的武器来动美国,伴随着苏联解体,似乎一切的敌人都消失了,保留这种没有对手的武器自然是没有意义的了,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油然而生。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是不是很少听说美国有自行高射炮?这款M247可能算是比较少见的空防装备了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苏联巡航导弹

五角大楼认为他们更需要像爱国者导弹这样的中、远程防空武器,以防止弹道导弹以高速和超远距离对本土进行打击,导弹防御计划就来源于此。

技术在发展,威胁在“变化”,美国慌了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事实证明,近年来对美国本土威胁最大的不是载人飞机和弹道导弹,而是无人机和低空巡航导弹,这些装备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而且很容易获得(主要是无人机)。

无人驾驶飞机和巡航导弹虽然可以被雷达探测到,但其只有较小的雷达特征,而且能够进行超低空飞行,这大大增加了雷达探测难度,缩小了雷达探测的范围,获得渠道多,操纵简单,可以利用探测雷达和反导系统之间的覆盖盲区展开攻击,使得打击美国本土成为一种可能。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无人机越来越普遍获取的渠道也很多

在经济方面,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价格比200-300万美元的爱国者导弹便宜的多得多,容易大量获得,使用也非常简单。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曾经让美军“蔑视”一切的“爱国者”导弹

这就是为什么在目视范围内可以防御来袭目标的近程防空系统越来越重要的原因了!有些目标不太可能在超远的距离内被探测到,而中、远程导弹对于某些廉价且数量众多的威胁来说,使用起来太昂贵,性价比太低。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民间自制的无人攻击机

甚至像ISIS这样的组织也能够自己拼凑出来用于监视和打击的无人机,在解放伊拉克摩苏尔的战斗中,ISIS大量使用携带手榴弹的小型无人机,来对抗伊拉克和美国军队。

正因如此,美国陆军开始慌了,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在现役部队中的近程防空系统严重短缺,冷战结束后,大量近程防空系统被裁撤,仅保留了9个营的自行防空导弹系统(SAM)“复仇者”,而这其中的七个“复仇者”防空营是留在国民警卫队当中的,执行国家安全防卫任务。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复仇者

陆军部称,目前美国陆军当中,甚至都没有一个拥有近程防空系统的正规营(有点夸大了,有两个装备“复仇者”防空营,一个部署在德国,另一个部署在韩国,惯用伎俩),大多数国民警卫队的近程防御系统承担着保护关键地区的重要职责,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国外驻军的需求。

升级现有装备

为此,美国陆军发起了一场运动,以恢复其近程防空能力,确定了几个优先领域,他们首先升级了两个“复仇者”营(外派的两个营),大约72套基于“悍马”装甲车的防空系统,并升级了地空导弹发射器。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采购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

除将现有的“复仇者”防空系统进行紧急升级改进之外,美国还推出了一款新型的斯特瑞克(stryker)装甲车,强化对空防御能力,并与以色列签订合同,购买两套“铁穹”近程防御系统进行部署,来完善导弹防御体系(ABM)。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铁穹”防御系统

不过这种“铁穹”近程防御系统仍然不便宜,每枚导弹的价格接近4万美元,用这么贵的“炮弹”去打几百美元的无人机,显然很不划算,要是无人机群攻击的话,这种装备也将会失效。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但如果面对这种数量的攻击,即使“铁穹”也无能为力

美国陆军还提出了一项计划草案,计划在2024年底前拨款1.6亿美元,为“铁穹”系统配备IFPC Inc 2发射器和导弹,并整合“哨兵”雷达和IBCS(导弹防御战斗指挥系统),由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负责。

升级“哨兵”雷达

陆军加强近空防御综合项目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升级AN/MPQ-64“哨兵”雷达计划,这项升级计划针对目前在役的200部 AN/MPQ-63“哨兵”雷达,价值3亿美元,预计2022年完成。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AN/MPQ-64“哨兵”雷达

研发激光武器

另外,美国也开始尝试另一种比较前卫的近程防卫手段,那就是激光武器,一旦投入使用,这种在作战时几乎“不花钱”的武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在激光武器的造价非常高昂,但是极快的反应时间和精准度,决定了这种武器在未来必然有很大的发展。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在斯特瑞克上使用激光武器

2019年,美国陆军授权诺斯罗普公司和雷神公司合同,开发首款车载战斗激光系统,计划要求在2023年前提供给斯特瑞克装甲车能够搭载的50 KW激光武器系统,该近程防空武器拥有能够摧毁一定范围内的来袭飞机、导弹和炮弹的能力。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一旦技术突破,激光武器将成为“最佳”近防武器

当然了,目前的问题是要能够研制出小型化的激光武器,同时还要突破能量供应和稳定输出等技术问题,天气原因对这种武器的使用效果影响也非常大。

强化电子战系统

部署更多的电子战系统也将是应对近程防空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强干扰可以破坏来袭无人机与操纵者之间的通信联系,这种方法在俄罗斯、美国的战斗测试中被证明是成功的,最近,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使用了一部车载干扰机,成功的在航母上击落了一架来自伊朗的无人机。

美国开始全力补救冷战后的错误决定,多管齐下,不给他国可乘之机

美军的车载干扰机

亡羊补牢

近程防空系统也并非能够应对一切来犯之敌,它需要与远程防御系统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高低搭配,选择性部署,保护关键设施和容易遭受攻击的前线部队,但要对本土实现全覆盖的话,估计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慌了神”的美国来说,不知道这种亡羊补牢的措施是否能够应对目前多变的世界局势呢?

注:本文所指近程防空系统专指陆上武器,舰载近防系统不在此范围之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