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达不到金庸小说的水平?从这3点来分析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达不到金庸小说的水平?从这3点来分析

金庸的小说基本看全了,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看过三分之一,说实话,真的是眼见不如闻名。其实把一个普通的作品捧得太高了,算是“捧杀”。从个人的角度不客气地说上一句,它跟金庸武侠的差距是质的差距,和金庸小说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

说一点最基本的区别,金庸写的是武侠,而烽火戏诸侯写的是玄侠。虽然都是天马行空的虚幻世界,但是本质上武侠更接近真实世界。金庸的作品可以作为通俗文学来看,但是《雪中》就是快餐式的网络小说,不管是措词遣句还是引经据典,都显得较为稚拙,如果你翻看金庸小说的行文走笔,可以感受到他文学功底的厚积薄发,典故诗词皆有出处,历史人物都有考究。

那么《雪中》和金庸小说相比到底差在哪里呢?可以分以下几点来阐述: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达不到金庸小说的水平?从这3点来分析

1、什么是武侠

金庸的武侠是写江湖儿女, 他塑造了一个快意恩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不可撼动的原则,有自成一套的生存观念。比如郭靖的习武之道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后和黄蓉夫妇双双战死襄阳。王重阳于邦国之仇难以忘怀,常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乔峰生为辽人,长于中原,在自身命运蒙屈受冤的时候,想的是宋辽之间的和平,最后自刎于燕门关,为宋辽争得二十年的和平。

在比如,金庸武侠提倡的是义气和正义。它有波云诡谲的权谋机变,但是总有一股正气穿行其间,向来是邪不压正的。江南七怪武功平平,却为了信守丘处机的一句诺言而远走大漠近二十年培养郭靖,七怪里的韩小莹从风景如画的江南去苦寒大漠时还是个水灵的少女,将最好最锦绣的年华奉献给了情义。后来七怪死了六怪,只剩下柯镇恶一人,他依旧是这种不管能不能帮上忙,只要是朋友和义气都会豁出性命助一臂之力,开口依旧是”我们江南七怪“,这种情深义重叫人无比动容。

而江湖里绝不缺少痴男怨女,动人的爱情不在少数。即使是再卑微不过的小人物,都有让人感动的情。比如天龙八部中的谭公谭婆,谭婆死后,谭公也绝不独活。细微之处,看到金庸自身的爱情观。

武侠里的主角不是绝对的主角,每个小人物都有他作人处事的准则。这些共同凝结成的道义,构成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江湖。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达不到金庸小说的水平?从这3点来分析

2、关于玄侠

反观玄侠,就是一部以个人为绝对主角一路升级打怪开挂登上人生巅峰的故事。它的逻辑性不需要很扎实,你可以从一本书的任何一个 段落插进去阅读,并不会觉得有什么阻碍。这个世界的规则简单又粗暴,胜者为王就好。它没有一个精确的人生观,男女之间的情爱也是浮于表面的点缀。

行文充满了夸张和矫情到令人不适的美化角色的自我吹捧。比如写徐凤年的纨绔和备受思宠:”儿子,你这仇家太多了吧,你瞧这徽州郡总督,不过儿子长得脂粉气了点,携美同行游碧螺湖,被你远远瞅见,就要摘掉官帽吗?这关中琅琊王氏,只是家奴喝酒骂了几句北凉蛮子,就要灭族?至于武林中的轩辕世家,做了什么事惹我儿,要整个家族发配锦州,并点名让叫轩辕青凤的妞儿充作官妓?“徐凤年自我哀叹一句我没爹疼没娘爱,他爹大柱国连忙笑道:“爹照办爹照办,绝无二话。”

这种为了烘托主角各种得天独厚优势所写的描述多到不胜枚举,看多了实在有些用力过度的反胃和不消化。但是玄侠读起来有一种砍瓜切菜的畅快感,看着主人公过关斩将一路飞升,闲暇时用来舒解一下烦闷倒是极好的。它本身就是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而应运而生的产物,迎合读者,让读者可以轻松休闲地阅读,获取一种感官上的刺激和愉悦,其实说是阅读,更像一个单机游戏,还不用自己动手去打。这一点上,玄侠是功利的,但是和言情网文一样,又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存在。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达不到金庸小说的水平?从这3点来分析

3、严谨性上的差异

《雪中》与金庸武侠最泾渭分明的是对文学的严谨性。这里就说我感受最深的关于诗词出处的引用。《雪中》让我个人感觉非常不好的是对古人诗词的拿来主义。随意引来作为书中角色的作品,并不写明出处。不知道算不算一种知识剽窃。

例如锋火写到绿蚁酒,却说其扬名是因为徐凤年的妹妹在十岁时所作的《弟赏雪》,这诗名就不吐槽了,来看看第一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还加上一句此句既出,被京城诸多名士惊为天人……感觉自己的智商被随意地摁在地上摩擦,毕竟这句出自白居易的诗广为人知,很多人都会背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样的拿来主义不在少数,后边还有鱼玄机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也是直接加到角色身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一一展开。再来看看金庸小说里的诗词,不仅写清楚来源,还用得非常得当,切合诗词的本意。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达不到金庸小说的水平?从这3点来分析

比如写到黄药师爱慕自己的徒弟梅超风,却因为师徒关系和年岁相差而不便表达。于是反复在白纸笺写下的欧阳修的:“江南柳,叶小未成荫。十四五,闲抱琵琶寻。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并通过黄药师大弟子曲灵风之口解释的这首词,因欧阳修看到十二三岁时的外甥女在厅堂玩耍并未在意,后到外甥女十四五岁了,出落得亭亭玉立,欧阳修这时已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子,虽然心里喜欢,却只能是引为憾事的”留心“了。

除了诗词,还有历史背景,熟悉金庸作品的人应该知道,金庸所写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有脉络分明的年谱的。并且虽说是写江湖世界,但是都是契合着真实的历史事件的,比如段誉所属的大理皇室,包括段正明出家,一灯出家,都是跟真实历史很接近的。说明了金庸在写小说的时候,是抱以严谨的态度去构架润色的。

《雪中》包括绝大多数的玄侠或是仙侠小说,基本是架空历史,完全脱离了真实的信笔由缰,这一点上可见二者之间的差异。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达不到金庸小说的水平?从这3点来分析

结语

我写这么多,并不是一味的为了示贬于褒、厚此薄比。毕竟金庸小说我看,《雪中》之类的玄侠我也看。只是个人的审美和选择上更加偏向于金庸罢了。

犹记得当初在阅读软件上看《雪中》,因为有一段烽火用“风光旖旎”来描写一个老仆人的脸,当时觉得实在是欠妥,就很中性地评论了一句这个词用得不大合适。结果招来一众雪中粉丝的围攻,其间不乏有非常粗鄙的谩骂。意思是我自身文化水平不够,看不懂还瞎点评。当时的感受是很诧异,原来一部小说有这么多极其忠实的拥趸,不容许有任何并非赞扬的声音出现。

回想少年时看武侠小说,也会因为和旁人意见不合的地方而争执的脸红脖子粗,想来那真是少年心性,天真的可爱。我突然看到那种少年的情绪被放大了数以百倍地出现在了网络上,兴许那些留言背后也是一个个如我少年时迷恋金庸小说一样迷恋《雪中》的“少年们”,虽心中不快,多少释然。

不可否认这是个武侠日趋式微的年代,那些横刀立马、行侠仗义的江湖世界已然一去不复返。网络小说是顺应了时代的昌盛,存在即是合理。想到躺在书柜里泛了黄的厚厚的武侠小说,它们都落满了一层岁月的寂寞了吧……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达不到金庸小说的水平?从这3点来分析

End.


江湖在哪儿?我指给你看……欢迎关注我的帐号:沁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